1邓稼先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邓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64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
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
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乘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1958年8月开始,一直到邓稼先逝世前一年(1985年)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国原子武器的第一线,领导许许多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氢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邓稼先敏锐地预见到“世界性禁核”的趋势,在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和于敏合著了一份我国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建议书。
1.邓稼先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 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 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 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 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 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 元勋”。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9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 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 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 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 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 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1.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 子弹制造的理论,并 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字词积累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日曛 铤而走险 zǎi chóu pánghuáng mù qì xiǎo kuì rú guǒ Jū cuì xūn tǐng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 锐气、才干全部都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家喻户晓 形容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生命的 死而后已 尽头。 铤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完美版)

精读细研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 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 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精读细研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 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 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 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精读细研
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 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 的,在文中找一找。
精读细研
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精读细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 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 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jià
邓习检查 多音字
( yīn )殷切
殷
(yān)殷红
( xiān)新鲜
鲜
( xiǎn )鲜为人知
(yān)燕然
燕
(yàn)燕子
( pō )湖泊
泊
( bó )停泊
预习检查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词语解释
每家每户都知道。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 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课堂小结
《1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

《1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简介杨振宁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背景资料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1邓稼先PPT课件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一、邓稼先对中国从“任人宰割”到“中华 人民站起来了”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整 二、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赞扬 体 了他光辉的一生。
三、通过和奥本海默的对比来突出表现
感
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精神。
知 四、作者得知原子弹是由中国人自力 更生搞出来的而为民族自豪,为朋友傲。
1.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 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 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 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 的可贵。)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 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 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 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 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 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 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 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 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在我国,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你能想到几 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党的好干部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谢谢大家!
五、在荒凉无边的沙漠中,邓稼先率领部
下进行核研究,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六、总体评价邓稼先,也是全文的总结。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 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 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 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方法总结: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请在李文永中强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 件或语言,并进行批注。用“从____(事、 言),我感受到了一个__ __邓稼先”的句 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示例: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 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宰割( zǎi) 奠基( diàn)
元勋 ( xūn )
孕育( yùn ) 选聘( pìn )
彷徨 ( pánɡ)
谣言( yáo) 无垠( yín )
罗布泊( pō)
夐 ( xiònɡ) 萦带( yínɡ)
挚友( zhì)
铤 ( tǐnɡ ) 昼夜( zhòu)
燕然( yān)
曛 ( xūn ) 鲜为人知( xiǎn) 至死不懈( xiè)
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
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邓稼先 奥本海默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 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 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 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 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1课《邓稼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伟大的时代缔造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科
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 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 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致敬两弹元勋,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邓稼先!
课文梳理 读材料,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 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邓稼 先的资料,为邓稼先撰写“‘两弹’ 元勋”的颁奖词。
板书设计
贡献巨大,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邓稼先
赞扬、钦佩 骄傲、怀念
无私奉献, 身先士卒
典型的中国男儿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 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 悼念。
研读课文 思考:在第19、20段中,作者是如何评价自
己与邓稼先关系的?和奥本海默关系呢?这 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与邓稼先:50年的友谊,亲 如兄弟
与奥本海默:很熟识
这样写拉近了作者与人物的关系,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读起来更亲切。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 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7月, 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 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科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请同学们精读这些评价,尝试用多种形式 品评邓稼先的崇高品格。
• 方法指导:精读法,就是对文本中的经典 语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 就是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聚焦人物身上的 亮点,评出人物的特点。
• 品评形式:(1)深情朗读文中赞美句段 (2)提炼词语评价(3)写对联 (4)拟颁 奖词等
•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 要将只手撑天空 •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 古今多少奇丈夫 •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 至今热血犹殷红
邓稼先
杨振宁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
奇
• 要求:用速读法来读课文,500字/分钟, 快速捕捉文中信息。用下列句型品读邓稼 先“奇”在何处:(按照课文写作顺序, 逐个部分分析)
比较奥本海默与邓稼先
• 相同之处:都是著名物理学家,都是原子 弹的研究者,原子弹工程的领导者
• 不同之处: 奥本海默是_____________, • 而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最近如何? 邓:在外地工作。…… 杨: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究工
作?邓:我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来自我会再去 证实一下,然后告诉你。
• 他在苍凉大漠中用蘑菇云的升腾吼出雄狮 的愤怒,他用“两弹”让中华民族昂首挺 立在世界东方。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 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他,就 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 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邓稼 先的“奇”,奇在 __________________。
: 张爱萍(时任中国国防部长)在邓稼先追悼会上的挽联
踏遍戈壁共草原,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 有一次实验中,原子弹爆炸失败,邓稼先 自己冲上去抱住原子弹碎片,而不让其他 人上前。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强拉他去检 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 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当 后来邓稼先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说:“我 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 快。”
• 背景奇 • 功勋奇 • 人品奇 • 民族气节奇 • 拼搏精神奇 • 人生价值奇
杨:最近如何? 邓:在西北工作。 …… 杨: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究 工作? 邓:没有,绝对没有!
•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 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会是 什么心情呢?有什么想法呢?)
• 不知道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 手有没有颤抖?(手会不会颤抖?)
•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体会如 何读?邓稼先为什么不走?他不走意味着 什么?)
• 方法指导:浏览法,就是大略地看一看, 把握大致的内容。
• 学以致用,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用对比、引用、质疑的方法,小组群 策群力,给六个部分重新拟写一组小标题 呢?要求每个标题使用两个四字词。
• 方法指导:速读法,就是以每分钟500-1000 字的速度进行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 要信息的方法。可以通过筛选,抓住关键 词句,提炼生成。
• 上联:两弹蘑菇云升腾举国欢庆 • 下联:稼先核武器成功世界瞩目 • 横批:两弹元勋 • 两弹雪洗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 • 横批:民族英雄 • 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 • 横批:国之栋梁
• 戈壁滩风沙呼啸,你置生死于度外;文革 斗争复杂,你用无私创造奇迹;美国谣言 见诸报端,你澄清谣言自强不息。你是中 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两弹元勋, 邓稼先,你当之无愧!
鲜为人知
•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 要将只手撑天空 •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 古今多少奇丈夫 •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 至今热血犹殷红
• 如果把这篇散文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 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请同学们 运用浏览的方法,看看本文的六个小标题, 说说你发现它们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