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邓稼先(课前预习清单)
七下语文第1单元知识清单(必背)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必背知识清单(部编版)第一单元名人风采必背知识清单1 邓稼先一、【主要内容】本文通过选取的几个典型事例,高度赞扬了邓稼先为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突出表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强大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文本链接】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的日子,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给另一位科学家写的评传。
两人曾是中学、大学同学,到美国留学又是同学。
此文的珍贵之处是杨振宁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自己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美两位原子弹设计方面的领导人物进行三、【必背要点】(一)重点词语【谣言】yáo yán【背诵】bèi sòng【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阔.别】kuò:长时间的分别。
【挚.友】zhì:亲密的朋友。
【仰慕】:敬仰思慕。
【彷徨..】pánghuáng:犹豫。
【殷.红】yān:带黑的红色。
【选聘.】pìn:挑选聘用。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奠.基】diàn: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筹.划】chóu: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署.名】shǔ: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鲜.为人知】xiǎn:很少人知道。
【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任人宰.割】zǎi: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鞠躬尽瘁.】jū 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截.然不同】jié: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梳理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梳理词语1.梳头shūtóu2.抱歉bào qiàn3.秩序zhìxù4.深宵shēn xiāo5.伴侣bàn lǚ6.小楷xiǎo kǎi7.硕果shuòguǒ8.卓越zhuóyuè9.迭起diéqǐ10.澎湃péng pài11.大无畏dàwúwèi12.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13.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14.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15.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16.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17.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词语释义元勋:立大功的人。
选聘:挑选聘用。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挚友:亲密的朋友。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恭敬谨慎,勤勤恳恳,尽心竭力,奉献一切。
当之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妇女和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课文内容概括杨振宁的传记作品《邓稼先》,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作业

1 《邓稼先》预习作业1.文学文化常识(1)杨振宁,美籍华裔,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奖。
(2)邓稼先,安徽怀宁人,、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功勋奖章。
2.文体常识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根据各自、口述的回忆、等相关材料,加以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可分为自传体传记、传记、传记等。
3.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铤.()奠.()基挚.()友萦.()带殷.()红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燕.()然勒.()功元xūn()选pìn() yáo()言背sòng()zhòu()夜昆lún()可歌可qì()当之无kuì()家yù()户晓(2)根据意思写词语。
环绕:带黑的红色:很少有人知道: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承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不必感到惭愧: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4.课文结构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为思维导图。
(1)(2)(3)(4)(5)5.内容理解(1)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邓稼先不平凡人生和他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2)18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指立刻,表明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没有片刻停留就马上回国了,表现出他、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参考答案1.(1)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2)核物理学家氢弹新型武器两弹一星2.生平事迹书面的调查回忆体采访体3.(1)tǐng diàn zhìyíng yān xiǎn xièjūcuìlùrúyān lè勋聘谣诵昼仑泣愧喻(2)萦带殷红鲜为人知至死不懈可歌可泣当之无愧锋芒毕露马革裹尸鞠躬尽瘁4.(1)任人宰割(2)任人宰割(3)面对谣言,认真求实(4)出现意外,坚决不走(5)忠厚朴实5.(1)巨大贡献鲜为人知默默奉献敬仰(2)立即热爱祖国。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 导学任务单

中学部课堂导学任务单
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下册课型新授课课题邓稼先课时共两课时设计初一语文组【学习目标】
1.能够记住作家作品基本常识
2.能够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3.能够训练学生初识课文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能够训练学生初识课文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2 .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任务导学】
任务导学学法指导
【预习导学】
导语:从邓稼先的影响力入题自由朗读课文,自主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等完成生字词认读。
【任务导学】
第一课时:
任务一:学生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完成初识课文的任务;任务二:看PPT,学生认读生字词:齐读课文;带着任务的问题默读课文。
1
2
3
4。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知识清单、易考题汇总

《邓稼先》易考题汇总一、内容概况邓稼先⎩⎪⎪⎨⎪⎪⎧⎭⎪⎪⎬⎪⎪⎫展示背景——百年屈辱不凡经历——“两弹”元勋名人对比——突出 创造奇迹——自豪骄傲中国男儿—— 精神赤子情怀——永恒价值真诚朴实 爱国奉献二、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 àn j ī( 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yu án x ūn( 元勋)”,他是d āng zh ī w ú ku ì( 当之无愧 )的。
(2)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zh ì y ǒu( 挚友)。
(3)与此同时还有一些y áo y án( 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4)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k ě ɡē k ě q ì( 可歌可泣 )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5)有一位长期以来xi ǎn w éi r én zh ī(鲜为人知 )的科学家——邓稼先。
(6)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f ēn ɡ m án ɡ b ì l ù( 锋芒毕露 )。
质朴 献身(7)当时,他是美国jiā yù hù xiǎo( 家喻户晓)的人物。
(8)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 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9)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zhì sǐ bù xiè(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0)“jūɡōnɡ jìn cuì(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1)当初xuǎn pìn( 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邓稼先(第一课时)

第1课邓稼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深入阅读课文,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一、预习检查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河水萦.带()至死不懈.()鞠.()躬尽瘁.( ) 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风悲日曛.()彷.()徨.()死而后已.()2、词语解释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马革裹尸:二、自主学习,合作释疑1.速读课文,归纳每部分的内容,完成到课本上。
2.精读课文,问题研讨(一)自主学习: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试用几个短语概括邓稼先的一生?(二)合作释疑,将第1、3小题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重点精读第五部分,为什么这段要重点学习?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学为我用,提升自我!)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五、当堂检测(教师寄语:当堂的知识当堂掌握,我掌握、我轻松、我快乐!)1.选词填定: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者。
A.开始B.开辟C.开创D.开展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②③③④④⑤⑤⑥六、作业布置练习册1—3题;预习下节课学案第1课邓稼先(第二课时)班级:姓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2.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3.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一、(用你的记忆去营造学习的氛围!)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和,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
二、合作探究,揣摩语言,情感升华1.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2.请你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部编语文七下第一单元 1.《邓稼先》学霸笔记

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字词(句)清单(1)字音宰(zǎi)割筹(chóu)划元勋(xūn) 奠基谣言选聘(pìn) 挚(zhì)友彷徨(pang huáng) 仰慕可歌可泣(qì) 鲜(xiǎn)为人知至死不懈(xiè) 当之无愧(kuì) 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r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2)词义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可,值得。
②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鲜,少。
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④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
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毕,全,完全。
⑤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
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
⑥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心谨慎,贡献除全部精力,到死为止。
⑧截然不同:完全不同。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⑨知人之明: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的出现,没有穷尽。
⑩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这篇回忆性散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和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深厚友情为基调,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2.疑难探究(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 邓稼先
1.字音字形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 选聘..(xuǎn pìn)
昼夜..(zhòu yè) 署名(shǔ) 挚.友(zhì)
任人宰.割(zǎi)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至死不懈.(xiè)
截.然不同(jié)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2.词语解释
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挚友:交情深厚的朋友。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勤勤恳恳,贡献出全部精力。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毫无愧色,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
愧。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好表现自己。毕,全,都。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殷红:带黑的红色。
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3.文学常识
(1)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
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
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
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
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2)关于杨振宁
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
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4.中心主旨
这篇文章将邓稼先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述、描写、评价,突出
了他对民族的杰出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
业的伟大情怀。
5.结构图表
邓稼先
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气质品质→真诚坦白朴实奉献工作情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