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4-25枳壳基源变迁

合集下载

枳壳栽培技术

枳壳栽培技术

06
前景与展望
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市场需求
枳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尤其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上 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经济效益
栽培枳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提高和规模化栽培的实现,收益 将进一步增加。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中药材质量的追求,枳壳栽培将更加注 重品质和安全。
综合防治策略
加强栽培管理,提 高植株抗性
做好预防工作,采 取综合措施控制病 虫害发生
定期修剪,保持通 风
05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间及方法
采收时间
枳壳的采收时间通常在秋季,具体为8月至9月之间。此时,果实已经成熟, 但尚未开裂,采收时果实呈椭圆形或长倒卵形。
采收方法
采收时,将果实在树冠周围轻轻敲打,使果实从树上掉落。收集后将果实用 剪刀或切割器将果皮剥离,去核,晾干。
03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或壤土种植。
整地
深翻土地,耙平,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每亩施入约1500千克。
繁殖材料准备
种子
选择优良品种的种子,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
种苗
选择健壮的幼苗,高度在30-50厘米,根系发达。
种植与管理
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枳壳栽培面临更多的挑战,需要加强技术 研究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提高栽培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优化栽培技术
加强枳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持,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对枳实和枳壳药用品种变迁的思考

对枳实和枳壳药用品种变迁的思考

对枳实和枳壳药用品种变迁的思考
宋玉鹏;胡源祥;陈海芳;董晶;谭舒舒;杨武亮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4
【摘要】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枳壳来源于酸橙及其栽培变种干燥未成熟的果实,其均为中医临床常用理气药。

但在宋代以前,其药用正品来源与现今不同。

本文从基源变迁、化学成分和现代研究等方面对其基源变迁前后的枳实、枳壳进行比较,以寻求其基源变迁的原因,为将来找寻更加适用于现代中医临床病症的中药替代品或扩大中药资源利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20-124)
【作者】宋玉鹏;胡源祥;陈海芳;董晶;谭舒舒;杨武亮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
【相关文献】
1.论枳实,枳壳古今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变迁
2.对枳实和枳壳药用品种变迁的思考
3.枳壳、枳实类药材的品种考证和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
4.药用柑桔品种--枳壳
5.从枳实、枳壳品种的变迁论其性味的改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枳壳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常用理气药。

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症。

虽然枳壳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但其性味及相关理论,文献记载出入较大,仍存在很多疑惑。

本文基于中药“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新假说理论,以枳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性味可拆分,可组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中药学、药理学、化学等理论和技术,对枳壳的性味物质基础和性味药理学进行了研究,力求阐明其性味科学内涵,明晰其作用特点与适应症,为临床遣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也以更多的研究实例验证“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假说的客观性,进一步完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的规范,进而丰富中医药性味理论,并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综述(1)本部分在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有关中药性味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对枳壳古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介绍了枳壳品种及道地沿革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从而为本文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为枳壳中多糖类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3)枳壳的性味有着相当复杂的演变历程,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床资料,系统梳理了枳壳性味理论的演变过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枳壳性味的理解。

枳壳性味变化主要历经:由始载于《神农本草再到现、,辛、微寒”,酸、微寒”和“苦,经》的“苦、寒”到唐、宋代的“苦.当代记载的“苦,辛,酸、微温”,经历了由“单味”到“复合药味”及药性“由寒到微温”的巨大发展演变过程。

2枳壳性味物质基础的可拆分性研究中药的性味不仅表明了中药所具有的功能,也表明了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中药学_枳壳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枳壳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备注:
(1)栽培变种主要有黄皮酸橙Citrus aurantium ‘Huangpi’、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Daidai’、朱栾Citrus aurantium ‘Chuluan’、塘橙Citrus aurantium ‘Tangcheng’。
枳壳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名称:枳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引自:《中国药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药材基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 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 干或低温干燥。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用法用量: 3~9g。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贮存: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相关疾病症状:
肠风、除风、反胃、风疹、霍乱、健脾开 胃、开胃、宽中、利大小肠、利关节、呕 逆、破症结、食积不化、痰饮、脱肛、脘 腹胀满、下痢、消痰、消胀、下气、痃癖、 胀满、痔疾、止呕、止呕逆、逐水、子宫 脱垂、子宫下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炮制: 弧状形薄片,色较深,有的有焦斑。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性味: 苦、辛、酸,温。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归经: 归脾、胃经。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 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 脱肛,子官脱垂。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枳壳
中药材:枳壳药用价值详解>>>

枳壳药材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枳壳药材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枳壳药材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目的:建立枳壳药材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

方法:采用GC-MS法,色谱柱为RTX-5MS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250 ℃,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流速为1.0 mL/min,分流比为10 ∶1,进样量为1 μL (程序升温);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离子源温度为230 ℃,检测器温度为250 ℃,溶剂延迟时间为3 min,扫描范围为m/z 35~550。

以月桂烯为参照,测定21批药材挥发油样品的GC-MS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LC Solution 2质谱库(NIST05.LIB和NIST05s.LIB)确定共有峰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共有峰的相对含量。

结果:21批药材挥发油样品的GC-MS图谱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经验证,21批药材挥发油样品GC-MS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枳壳药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萜品烯、月桂烯和D-Cadinene。

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可为枳壳药材挥发油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GC-MS fingerprint of volatile oil from Citrus aurantium. METHODS:GC-MS method was adopt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RTX-5MS capillary column with injector temperature of 250 ℃,high pure helium as carrier gas(≥99.999%),flow rate of 1.0 mL/min,split ratio of 10 ∶1,and sample size of 1 μL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Mass spectrum condition included electron bombardment ion source,ion source temperature of 230 ℃,detector temperature of 250 ℃,3 min solvent delay,scanning range of m/z 35-550. GC-MS chromatograms of 21 batches of volatile oi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Laurene as reference. The similarity of them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CM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2004 A edition),and common peak was determined. The components of common peak were determined by LC Solution 2 mass database (NIST05.LIB and NIST05s.LIB). Relative content of common peak was determined with area normalization. RESULTS:There were 20 common peaks in GC-MS chromatograms of 21 batches of volatile oil samples,and the similarity was higher than 0.90. After validation,GC-MS chromatograms of 21 batches of volatile oil sample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ontrol fingerprint.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of C. aurantium were Limonene,Terpinene,Laurene and D-Cadinene. CONCLUSIONS:Established fingerprin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volatile oil of C. aurantium.KEYWORDS Citrus aurantium;V olatile oil;GC-MS fingerprint;Genuine regional drug枳殼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1],有理气宽中之功效,多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等症状[2]。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

UHPLC—Q—TOF—MS分析枳壳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利用UHPLC-Q-TOF-MS对同一批枳壳药材生品饮片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探讨粤港枳壳饮片发酵炮制机制的物质基础。

通过比对生品与炮制品的正负离子模式离子流出峰,并以化合物炮制前后离子峰面积比为炮制前后变化指数进行比对。

结果发现枳壳经发酵炮制后,产生圣草酚-7-O-葡糖苷、橙皮素-7-O-葡萄糖苷、5-去甲基川陈皮素等3个新生成分,并可显著增加柚皮素和橙皮素成分,以及明显增加柠檬苦素,sudachinoid A,黄柏酮酸,诺米林酸等柠檬苦素类衍生物成分。

提示粤港枳壳饮片所采用的发酵为主的方法对提升炮制品的生物活性和生物利用率,增强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保护和进一步推广。

标签:枳壳;发酵炮制;UHPLC-Q-TOF-MS[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 us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by analysing the chemical variation between raw and processed Aurantii Fructu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UHPLC-Q-TOF-MS. The total ion chromatograms detected in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 modes,and ion peak area ratio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were taken as variation indexes in the comparis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rmented Aurantii Fructus could produce three new ingredients,namely eriodictyol-7-glucoside,hesperetin-7-O-glucoside and 5-demethylnobiletin. At the same time,i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naringenin and hesperetin components,and could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such limonin derivatives as sudachinoid A,obacunoic acid and limoninand nomilinic aci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ing method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 us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Hong Kong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ioavailability,and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rantii Fructus decoction pieces,and so is worth further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Aurantii Fructus;fermentation processing;UHPLC-Q-TOF-MS doi:10.4268/cjcmm20161116枳殼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药材,《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经洗净,润透后切薄片作饮片用[1]。

枳壳的现代研究

枳壳的现代研究

枳壳研究现状关键词: 枳壳; 化学成分; 炮制机制;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枳壳为芸香科( Rulaceae ) 柑橘属植物酸橙( C itrus auran–tium L. )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

枳壳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及有机碱类等, 药理作用以这三大有效成分为物质基础。

本文将从枳壳的商品药材、化学成分、炮制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综述其研究进展。

1 商品药材宿树兰[ 1] 概述了枳壳商品药材主要为酸橙枳壳、绿衣枳壳、香圆枳壳、甜橙枳壳、蟹橙枳壳、柚枳壳、宜昌橙枳壳、红河橙枳壳、桔柑枳壳、大麦柑枳壳, 另外拘橼C. m edica L1 未成熟果实在云南亦作枳壳用。

各种橙桔的果实都进入了药材市场充当枳壳,而真正的枳壳却反而相形见拙, 被称为臭桔。

药商往往因需香味浓烈, 逐渐发展到用酸橙代之。

蔡逸平[ 2] 在对江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陕西、福建、贵州、浙江、江苏等省区枳壳枳实的产地进行了药源调查和标本采集与鉴定,得出目前中药枳实、枳壳原药材主要来源于酸橙C1 aurantium 及其变种臭橙C1auran tium - X-iucheng. 、香橙C. aurantium -X iangcheng. 、枳橙C? aurant iu @ P trifo liata 的未成熟果实或幼果,/江枳壳0、/江枳实0 为枳壳、枳实道地药材/江枳壳0、/江枳实0 为枳壳、枳实的道地药材,/ 川枳壳0 / 川枳实0 为主流品种, /湘枳壳0、/湘枳实0 产量较大, 为大宗药材, / 苏枳壳0 曾经有一定产量, 现在在市场上基本消失。

枸橘Ponc irus trifo liata 未成熟果实或幼果曾为古代枳壳(实) 的主要来源, 现仅见福建、广东两省收购和使用。

2化学成分211挥发油类成分枳壳中挥发油是理气、行滞、镇咳、祛痰、抑菌作用的重要成分, 但挥发油又具有/燥性0, 多量服用后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浅析江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以枳壳为例

浅析江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以枳壳为例

浅析江西道地药材的发展策略-以枳壳为例金婧;付昕【摘要】中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药材则是中医的重要载体,因此药材的药效优良是极其重要的。

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生态环境较为优越,道地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作物,在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枳壳作为江西道地药材的主要代表,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因此对枳壳的研究对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江西省特色道地药材要枳壳的生产现状以及加工炮制等方面,为江西省道地药材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江西道地药材事业更好的发展。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6(000)025【总页数】2页(P73-73,59)【关键词】道地药材;江枳壳;发展策略【作者】金婧;付昕【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南昌330004【正文语种】中文道地药材指的是产在特定地域,受到特定生产加工方式影响,较其他地区所产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药材。

最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药有“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不同对药效的影响。

此后孙思邈也在其《千金翼方》指出:“用药必依土地”。

而道地药材一词最早得以应用是在明代《本草品汇精要》。

[1]江西省作为全国种植和加工中药材最佳的省份之一,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江枳壳、江栀子、江香薷、草珊瑚等。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道地药材—枳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江西省道地药材产业研究及发展方向提供若干建议。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为中药材资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生存条件。

江西中药资源比较丰富,全省中药资源达2061种,其中,药用植物1901种,药用动物146种,药用矿物14种。

属全国重点调查品种2061种,其中属区域性新资源的有52种。

据调查,植物类药材的年产量多达 8.77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壳的基原变迁摘要:枳壳为中医临床常用理气药,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

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脘肋胀痛,瘀滞疼痛;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等症[1]。

由于枳壳是在宋以后从枳实中分化出来的品种,其药用和研究均比枳实少,与枳实不同的成分和功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本文从本草考证,品种变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枳壳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以期对临床应用有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枳壳,本草考证,品种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本草考证在本草学的考证过程中,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中[2],只载有枳实一物。

枳壳之名的最早出处,有唐《新修本草》之说,亦有唐甄权《药性论》之说,笔者认为最早出自于南朝刘宋的《雷公炮炙论》。

枳壳药材和应用从枳实中分化出来大约是在唐宋时期。

唐《新修本草》曰“谨按枳实,日干乃得,阴便湿烂,用当去中瓤,乃佳;今云用枳壳乃耳,若称枳实需合瓤用,殊不然矣”[3]可见在唐初时期枳实和枳壳才有所区分。

宋《开宝本草》曰:“此与枳实主疗稍别,故特出此条”[4]。

自此枳实、枳壳的药用才明确区分。

1.1原植物考证我国古代关于“枳”的文献有很多,如《山海经》云:“北撤之山,其上多枳”。

《周礼·冬官考工韶》曰:“橘逾淮北而为枳,又木高多刺,可为篱落。

”后汉冯衍显志赋:“犍六枳而为篱兮。

”可见在古代枳也可用做绿篱。

中国最早对枳壳和枳实有图与形态的描述的著作是宋代《图经本草》[5],从图中可以看出,叶片均为三出复叶,且上部枝条扁平光突,具有较长大的扁刺。

1.2原产地考证《神农本草经》、唐.《新修本草》[6]曰:“枳实产河内。

”唐代《本草拾遗》云:“书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无橘此自是种别,非变异也。

”[7]《开宝本草》说:“枳壳产于商州(今陕西商县)。

”[8]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亦记载汝州枳壳、成州枳实,并附插图,为三数复叶.《图经本草》曰:“枳实,生河内川泽,枳壳,生商州川谷。

”还绘有成州(甘肃成县)枳实和汝州(河南临汝)枳壳两图。

历代本草记载说明,宋以前的枳实枳壳产自商州,汝州。

1.3品种变迁唐《新修本草》《药性论》虽都有记载枳壳与枳实的性状区分和药用不同,但在临床应用时都当做一种药使用。

宋《开宝本草》记载枳出于商州,宋《证类本草》亦记载枳出于汝州、成州,结合宋《图经本草》所绘枳的形态图,枳都来自芸香科枸橘,且只有枸橘的分布才能达到上述范围。

宋《图经本草》记载,“九月、十月采,阴干。

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皆以翻肚如盆口唇状,须陈久者为胜。

”从“皆以翻肚如盘口唇状”描述来看,都与柑橘属酸橙相符。

即宋代枳实、枳壳的来源既有枸橘,又有酸橙。

又据宋《梦溪笔谈》载:“六朝以前医方,唯有枳实,无枳壳,故本草亦只有枳实。

后人用枳之小嫩者为枳实,大者为枳壳,主疗各有所宜,遂别出枳壳一条,以附枳实之后。

然两条主疗,亦相出入。

”[9]可知宋朝之后至今,枳壳得药用才明确区分于枳实,即宋以前枳属的枸橘为正品[10],宋以后,枳壳分化为一种新的药材,枳实、枳壳的正品药材为柑橘属酸橙。

现代枳壳包括芸香科柑橘属酸橙及其栽培变种,主要有产自江西的江枳壳,四川的川枳壳和湖南的湘枳壳,其中以江西清江县产的枳壳出名;栽培变种有黄皮酸橙,代代果等。

有的地区尚有以柑橘属多种不同植物果实做枳壳用,比如香圆(陕西)、甜橙(贵州)、红河橙(云南)等[11]。

而宋以前的枳实、枳壳的主要来源枸橘,仅在福建、广东等地做“绿衣枳壳”用。

总之,枳壳的来源品种既有变迁又有延续。

2、化学成分枳壳所含化学成分总类繁多,较为复杂,各成分含量各有差异。

采收季节,炮制工艺,产地种类等因素对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有影响。

目前已知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和一些微量元素等。

2.1黄酮类现已从枳实和枳壳中分离鉴定的黄酮类成分有柚皮苷(naringin)、橙皮苷(hesperidin)和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此外还含有异柚皮苷(isonaringin)、野漆树苷(rhoifolin)、忍冬苷(lonicerin)[12]等黄酮苷类成分,也有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常见报道,如:川陈皮素(nobiletin)、5-邻-去甲基川陈皮素(5-o-desmethylnobiletin);桔皮素(Tangeretin),4,5,7,8-四甲氧基黄酮(4,5,7,8-Tetramethoxyflavone),5-去甲基蜜桔黄素(5-Demethylnnhiletin),5-羟基-6,7,8,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8,4′- tetramethoxyflavone),5,6-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 5,6-Dihydroxy-7,4′- dimethoxyflavone) [13]等。

张庆华、蒋以号等对枳壳樟帮炮制品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发现,经樟帮法炮制后,产生了新的成分橙皮素7一O一β—D一吡喃葡萄糖苷( hesperetin7一O一β一D一gluc;opyranoside)[14]。

由于枳壳中黄酮类成分较多,且主要为柚皮苷和新橙皮苷是枳壳理气、行滞、祛痰的重要成分。

通过控制枳壳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可以很好地控制枳壳药材的质量。

2.2挥发油类邢娜,舒尊鹏[15]等对浙江、四川、湖南、山东、江西新干、江西樟树六地枳壳挥发油分析中得出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且樟树枳壳柠檬烯含量最高。

此外还含有芳樟醇,β-月桂烯,γ-松油烯,顺式-石竹烯等[16]。

挥发油是枳壳发挥理气、行滞,抑菌的主要成分,但其辛燥,不宜多次服用,对樟树枳壳炮制前后挥发油含量变化,发现炮制后挥发油成分的种类明显减少,能缓和其燥性,适宜入药[17]。

2.3生物碱类枳壳中生物碱成分主要有辛弗林(synephrine)和N一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两者都具有升压和抗休克作用[18],但其含量很少,中医不常做这方面用。

另外还有酪胺(Tvramine)、奎诺林(qinoline)、那可汀(narcotine)等.2.4香豆素类Hai-fang Chen等[19]使用ESI-MS的方法从枳壳中鉴定了3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是马尔敏(marmin)、橙皮内酯水合物(meranzinhydrate)、橙皮油素(auraptene);杨武亮等[20]在药理活性跟踪下从小鼠胃肠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种化合物,其中6种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是: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I)、葡萄内酯(Aurepten,II)、环氧橙皮油素(epoxyaurapten,III)、橘皮内酯(Meranzin, IV ) , 马尔敏(Marmin ,V ) 、Marminacetonide (VI)。

其中化合物I, II, III, IV, VI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3 、药理作用枳壳具有很强的理气宽中,行滞消胀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枳壳中黄酮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是其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

3.1对胃肠道的作用实验证明,枳壳挥发油是枳壳行气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促进胃肠推进的作用。

枳壳100%水煎剂能增强绵羊小肠的位相收缩,加强小肠的排空作用[21],而对正常小鼠胃肠排空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加快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22]。

枳壳水煎剂对离体兔肠有抑制效应,且呈量效关系。

李伟等[23]研究发现,枳壳水煎剂对离体的胃肌条主要变现为抑制作用。

另外,枳壳对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收缩加强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能使先用阿托品、多巴胺而紧张性降低的离体兔肠进一步松弛。

3.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枳壳水煎剂及乙醇提取液具有显著的升压作用。

研究表明,枳壳中的N-甲基酪胺是其升压作用的主要成分,具有增加冠脉流量和肾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而达到明显的利尿作用[18]。

枳壳中辛弗林对肾上腺素α-受体、心脏β-受体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枳壳中橙皮苷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缩短出血时间,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24]。

3.3其他作用枳壳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具有明显兴奋作用,能使其张力增强,而对小鼠离体子宫具有抑制作用。

枳壳中川陈皮素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作用。

枳壳中橙皮苷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黄彬,陈黄琴等[25]研究证明橙皮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季忆等[26]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橙皮苷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无影响。

枳壳中橙皮苷、柚皮苷都具有保肝作用。

讨论由于枳壳实在宋朝之后才从枳实中分化的,枳壳的品质和临床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合适的炮制方法能减少其燥性,降低其副作用;不同的采收季节有效成分的含量各异;不同产地的枳壳成分也不同。

而关于其炮制工艺、最佳采收季节和品种差异的文献远比枳实少。

加之现在商品枳壳的混乱现象,对枳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一步探究,并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171-172[2]清.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排印本)[M].卷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0[3]于占国,刘贤旺,张寿文,黄慧莲,彭丽丽.枳壳的本草考证[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第18卷第2期:23.[4]卢多逊等撰,尚志钧辑校.开宝本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5.[5]宋.苏颂撰,胡乃长等辑注.图经本草(辑复本)[ 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8.329[6]唐苏敬等撰,尚志钧辑校:唐·新修本草(辑复本)[J].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26[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写委员会.中华本草(第四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74.[8]胡世林,王国荣.商州积壳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6, 21( 3): 137.[9]沈括著,侯真平校点.梦溪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2002:49.[10]谢宗万.中药品种理论研究[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37-39.[11]谢宗万,论积实、积壳古今药用品种的延续与变迁[J].中医药研究,1998,第1期:26.[12]周大勇,徐青,薛兴亚.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测定枳壳中黄酮苷类化合物[J]. 分析化学,2006,34(S1):31-35.[13]蔡逸平,曹岚,范崔生.积壳、积实类药材的品种考证和资源应用的调查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 20(4): 184-186[14]张庆华,蒋以号,龚千锋,王志萍.枳壳樟帮炮制品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第21卷第10期:2536-2537.[15]邢娜,舒尊鹏,等.不同产地积壳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第32卷第5期:05-06.[16]廖凤霞,辛龙涛,陈华等.中药积实与积壳挥发油成分对比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5) : 38-40.[17]罗小泉,杨武亮,周至明,等.中药枳壳药材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第18卷第2期:46.[18]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四室.积实升压成分的化学研究简报[[J]中草药通讯,1976,7(5):6[19] Hai-Fang Chen,Wu-Gang Zhang,Jin-Bin Yuan,et a1.Simultaneous quantification of 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 and coumarins in Fructus aurantii and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using HPLC-ESI-MS/M [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2,59:90-95.[20]杨武亮,陈海芳,余宝金,等. 枳壳活性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2008(12): 1812-1815.[21]况玲.积壳对绵羊空肠、回肠的影响[[ 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1999,22(3):200.[22]李贵海.积壳挥发油含量对小鼠胃肠推进的影响[J].中药饮片,1993, 21(1):20[23]李伟,郑天珍,张英福,等党参、枳壳对大鼠胃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31-33.[24]龚丽丽.积壳类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第10卷第16期:39.[25]黄彬,陈黄琴.橙皮普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399-3340.[26]季忆,陈建真,陈建明.积壳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105-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