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复习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约占15%)一:分子1.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2.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⑴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 没有改变,只是运动速率、分子间间隔等发生改变,如挥发、扩散、蒸发、三态变化、热胀冷缩、酒精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等。

⑵化学变化: 发生了改变,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分子再构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二:原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 、 、 ,构成原子的微粒是 、 、 三种。

如:铁是由 构成 ,氯化钠是由 构成,水是由 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而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五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取决于 和 之和;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元素种类 (或元素间的本质区别)决定于 ;元素的化合价与 关系密切。

3.原子的结构①每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 原子的质量。

质子 ②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决定 种类。

原子核 ①每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1,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原 中子 ② 电荷。

③决定同类元素中的不同种原子。

子 ①质量约等于 (或 )质量的1/1836。

②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③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的性质。

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数 = 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为什么?) 阳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三: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

带正电的离子叫 , 叫阴离子。

2.Fe 、 Fe 2+ 、Fe 3+ 具有相同的 ,属于同一种 ,但它们的 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也不同。

3.一种元素的原子变成离子:一定改变的是 ,一定不变的 ,可能改变的是 。

(有几个填几个)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

一:物质的组成——元素1.元素定义:具有 (或 )的一类 的总称。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1-构成物质的微粒和物质的组成

D 6、(2014 届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学期期末)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象
解释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A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 率加快
6000L 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
B
40L 的钢瓶中
于压缩
在无外力作用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面上移动
D 自行车轮胎在 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典型例题 5】(2014 届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某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1)右图中 x= 7
,Br 属于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 或“非
金属”)。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C (填序号,下
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E。
【答案】(1)7 ,非金属 (2)C ,E 【解析】 试题分析:(1)核外电子数=质子数=35 ,故 X=35-28=7 ;Br 的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 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 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四、三种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联系与区别
1、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联系
分子
分裂 构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原子和离子
原子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结构1.元素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

(1)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见个数。

(2)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元素Si Fe Na K Mg H 质量分数48.60% 26.30% 7.73% 4.75% 3.45% 2.74% 2.47% 2.00% 0.76%2. 分子、原子分子:是的最小粒子。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性质不同。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分子的构成:由原子构成,其中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4)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分子间有间隔。

(5)分子与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1)原子的结构:其中:核电荷数= =整个原子电性决定着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原子分。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物质、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物质原子(5)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表示原子核;“+”表示原子核带正电;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如碳原子3.原子团几种常见的原子团:NO3、SO4、OH、CO3、NH44.离子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由于带电情况不同所以分为阴阳离子。

(2)离子与原子的联系:原子得到电子→,原子失去电子→;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离子符号的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写上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注意数字在前,电性在后。

如:Ca2+、Al3+、Cl-、O2-5.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如白磷跟红磷。

相关考题:1.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

这里的碘、锌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离子2.“墙脚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知识点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主要学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知识点,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知识点。

一、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所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氢气表示为H₂,氧气表示为O₂。

2.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表示,如水表示为H₂O,二氧化碳表示为CO₂。

二、化学键1.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连接的力,使得原子可以形成分子或离子。

2.离子键: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3.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实现稳定。

4.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在整个金属晶体中相互连接。

三、有机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多种化学键。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性质和结构,是生物体和地球上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烃:由碳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烃分为饱和烃(只有单键)和不饱和烃(含有双键或三键)。

3.醇:由羟基(–OH)取代烃链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4.醛:由羰基(C=O)取代烃链末端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5.酮:由羰基(C=O)取代烃链中间的氧化物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6.羧酸:由羧基(–COOH)取代碳链中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7.酯:由羧酸和醇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四、化学反应与平衡1.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生成新的物质、消耗原有物质或释放出能量等。

2.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3.生成物:化学反应的产物。

4.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点考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一一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一一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基:中性原子团)3.核素一一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一一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素异形体一一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特别提醒:离子基团定义帝电的原子或嫌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员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___ QIL—1Wq:一艷二」 2 -α -g⅛1.离子与基团:2.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j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定义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原子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区别≡ 是种嫌子\、 ____ ⅞-⅜¾⅜ 联系同位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的方式可构成同素异形体一「实例 16O 和】8O 5 12C 和 叱 ] O 2和6 ;金刚石和石墨[知识规律]物质到底是由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这与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关。

如金 刚石(C )、晶体Si 都属原子晶体,其晶体中只有原子;NaCI > KCIO3属离子晶 体,其晶体中只有阴阳离子;单质S 、P,属分子晶体,它们是由原子形成分子, 进而构成晶体的。

具体地:(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晶体):① 非金属单质:如H2、X 2> 02s O, N2、P4、S 、C6。

、稀有气体等 ② 非金属氢化物:如HX 、⅛0、NH3、H 2S 等 ③ 酸Sh 如 SO :、Co2、So3、P 2O 5s N 2O 5 等 ④ 酸类:如 HClOx HCIO 、H 2SO H H 3PO H H 2SiO 3 等 ⑤ 有机物:如坯类、怪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 其它:如No 、Ng 、ALCl6等(2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 氧化硅、碳化硅、石墨(混合型晶体)等;(3 )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晶体):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 化物。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初三化学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第五讲:考点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要点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由同种或不同种的元素组成。

( 2) 物质的微观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物质组成与构成简图:宏观元素 物质(组成)微观 分子 原子 构成) 离子原子的结构:质子( +) 原子核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同种元素: ①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

②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联系2. 物质的分类 金属: Cu 、 Fe 、 Zn 稀有气体: He 、Ne 、 Ar 非金属于: C 、 S 、P碱性氧化物: Na 2O 、Fe 2O 3 酸性氧化物:CO 2、 SO 2混合物元素 原子 分子物质 相同核电荷物质化合物 酸HCl H 2SO 4、 碱NaoH Ca(OH)2 盐NaCl Na 2CO 3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 原子 离子4) 5) 6) 单质 纯净物考题例析[例 1] (北京市)下列关于水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例 2] (天津市)日常生活里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调味用的食盐B. 取暖用的煤C. 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D. 炒菜用的铁锅 [例 3] (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食盐、干冰 B. 胆矾、石灰石 C. 红磷、烧碱 D. ( 水银、 ) 生理盐水 精练 ()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D. 在化学反应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2.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相等” A.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掌握物质的一般分类方法和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为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打好基础。

知识点《高考考试大纲》对应教科书内容分子、原子、离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义务教育教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酸、碱、盐、氧化物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化学1 第二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同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选修5 第一章第一节一、知识整理知识网络:1.物质的组成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4.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注:此规律指一般情况下的反应,还有许多物质间的反应不符合此规律。

二、重点知识解析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2.元素与同位素的区别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3.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

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

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4.氧化物分类的依据氧化物有不同的分类。

按氧化物的性质,通常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知识结构2.重点概念的含义与应用(1)分子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专门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分子在永恒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同种物质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等。

(2)原子也是从微观上研究物质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它不能再分。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极少数非单质(如金刚石、石墨)。

(3)离子从微观上研究化合物时引入的一个概念。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离子叫阳离子,如H+、Mg2+、NH4+等;带负电荷的离子叫阴离子,如Cl-、S2-、OH-、SO42-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碱类和大多数的盐。

(4)元素从宏观上认识物质时,分析是由哪些差不多物质形成的,引出来的一个宏观上的概念。

元素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此概念应用于物质的宏观组成。

(5)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了不带电。

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按能量分层(离核远近区域)排布的,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一定的,第一层为2个,第二层为8个,第三层为18个┅┅,然而,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明显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样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样多于或等于4个,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差不多上8个(氦只有一层电子,因此是2个)。

通常认为这种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一层时为2个)的结构叫做稳固结构,那个地点所说的稳固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例题精解例一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茅台酒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分子构成不同C.0℃时水结成冰,而海水在-1.9℃才会结冰海水中溶解的盐,使其凝固点降低D.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例二。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例三.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Cl B.CaO C.NaOH D.H2SO4例四.“益达”口香糖中的木糖醇(分子式为C5H12O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糖醇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5∶12∶5B.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C.木糖醇属于有机化合物D.木糖醇是由多个原子构成的物质随堂演练1、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O B.O2C.O2-D.KClO3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3.关于氯气(Cl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B.每个氯分子是由2个氯原子构成的C.液态氯中氯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D .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4 .三鹿集团生产的毒奶粉,造成全国几十万幼儿患病和多名死亡。

所谓毒奶粉就是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为(NH 2CN)3)这种有毒物质。

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不平够的是 A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物B .三聚氰胺分子中,碳、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1 : 2 : 2C .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D .添加三聚氰胺能增加奶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5.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了一种新型氧分子——O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O 4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l 个O 4分子中含2 个O 2分子C.02和0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D.02和O 4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6. 金属钛(Ti )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子等方面的重要原料。

在生产钛的过程中,可用镁在加热条件下与四氯化钛(TiCl 4)反应制得金属钛,则四氯化钛属于( )A 金属B 化合物C 氧化物 在混合物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食物烧烤与健康》的课题研究中发现:露天烧烤的肉类中含有苯并芘(化学式:C 20H 12)等强致癌物危害人体健康。

苯并芘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苯并芘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它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能力提升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水银(Hg )2.关于Na 2O 、MnO 2、O 2、H 2O 2四种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两个氧原子B 都含有一个氧分子C 都含有氧元素D 都具有相同的性质 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 、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 、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C 、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 、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A.H 2O ——1个水分子 B.Na +1——1个钠离子 C.3Fe 3+——3个铁原子 D.2H ——2个氢元素6.(61%)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粒子,试回答:(4分)(1)水是由聚集而成的;(2)氧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3)铁是由结合而成的;(氢原子的原子核是由构成的。

7.(3分)下图是工业上制备H2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共涉及_______种分子。

(2)该反应是否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 置换反应。

(3)该微观示意图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种。

中考真题1.对下列事实或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或现象解释A.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 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柱升高,表明温度升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C. 25m3石油气可加压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 液态酒精和固态酒精都可以燃烧同种分子性质相同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1:1:1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发生了改变D.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5B .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C .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5D .锰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4.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O2)和臭氧(O3)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B.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质子数相同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课题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时间目标1、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重难点1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3 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教学内容课题1 元素与离子知识点考点1.元素与元素符号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决定: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③性质:a. 元素是个宏观概念;b.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④分类: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⑤含量:a. 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b. 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c. 在生物体中,氧元素最多,其次是碳元素和氢元素。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项目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含义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表示个数使用范围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3)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见图;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很多固态非金属单质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4)元素符号:①写法:第一个字母的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如Cu②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考点2.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 7个横行,即7个周期。

②18个纵行16个族。

③左下角为金属元素,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考点3.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1)核外电子排布:①电子层: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区域内运动②: 第一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只能容纳2个电子)。

分析1~18号元素的分类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结论:考点4.离子及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原子 阳离子(正),原子 阴离子(负); 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如:Na +、Cl -、Mg 2+、O 2-。

(4)离子符号的意义:①数字的意义:3Mg 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的稳定性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4(较少) 不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非金属元素 一般≥4(较多)不稳定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8(He 为2个) 稳定 难得失电子,一般参加化学反应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核外电子排布表示3个镁离子②符号的意义:3Mg2+表示3个镁离子(5)离子结构意图(如图4-10-4)例题精解例一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C.①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例二今年3月,地震引发了日本核电站的核泄漏,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安全利用原子能。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于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粒子例三.今年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某品牌肉制品中含有毒物质瘦肉精。

某种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0H19C13N2O,下列有关该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瘦肉精由1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该瘦肉精分子中含有氮分子(C)该瘦肉精由碳、氢、氯、氮、氧五种元素组成(D)该瘦肉精是有机物例四.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随堂演练1是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推断下列相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 .该粒子是阴离子B .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C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D .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8个电子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3、2012年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部分药品胶囊重金属铬元素含量超标.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铬元素的信息图,你认为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 ) A .元素符号 B .相对原子质量C .原子核外电子数D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4、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其化学式为C 6H 12O 6,下列有关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 .一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构成C .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8D .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5、科学家已经发现的一种新物质的化学式是C 70,下列关于C 70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B .属于化合物 C .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D .是一种新元素能力提升1、运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