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必考主观题大汇总,开学逆袭必背!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及解析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及解析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主观题解题模板及解析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近代化国家崛起与发展的因素值得借鉴。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

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它的殖民地遍及东、西半球,有“日不落国”之称。

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一中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名称和其对英国崛起产生的积极影响。

概括材料二所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明治维新大事年表(部分)(2)根据材料三,仿照示例将内容按主题归类,将相应序号填入下表即可(不包含示例)。

材料四(3)提取材料四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2.18世纪中叶以后至19世纪中期,亚洲和美洲殖民地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统治和压迫的民族独立运动。

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为了解近代史上为民族独立与自由而战的悲壮历史,开展了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一(为自由而战)材料一上图为《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中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1)仔细观察《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探究二(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战)材料二:1848年戴贺胥任印度总督后,炮制了“丧失权利论”。

根据这个理论,王公死后如无直系后嗣,他们的领地和年金均收归东印度公司。

萨塔拉、那格蒲尔、占西等10多个土邦因此被公司兼并。

初中历史 _ 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考前必背!(替孩子转发)

初中历史 _ 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考前必背!(替孩子转发)

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设问,一般侧重对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认识(启示、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可以从下面这些关键点突破: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 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 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历史主观题复习

历史主观题复习

上编综述部分: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常考主观题及答案汇编(实用,必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常考主观题及答案汇编(实用,必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常考主观题及答案汇编第1课新中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召开?何地召开?主要任务是?主要内容?①1949年9月;②北平;③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④内容: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了哪个机构的职权?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什么作用?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何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它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4.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是在哪一天?地点?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①1949年10月1日;②北京天安门广场;③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5.回顾新中国诞生的历史,你得到哪些启示?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6.西藏何时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时间标志?①元朝;②1951年;③西藏实和平解放。

第2课抗美援朝1.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①巩固新生政权;②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2.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新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什么?时间:1950-1953年;原因: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初中历史总复习主观题精选73题

初中历史总复习主观题精选73题

初中历史总复习主观题精选73题1、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败分子。

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2、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

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

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

(感悟自己发挥)3、对“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评价:答:(1)、知人善任。

他用人不计资历出身,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2)、虚心纳谏。

唐太宗在位期间,进谏的大臣很多,以魏徵最著名。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廉价,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4、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他们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你对哪位皇帝评分最高?答:他们的共同点:(1)、富有才干;(2)、英武果断;(3)、勇于创新。

不同点:(1)、秦始皇统治手段过于严厉,比较残暴。

(2)、汉武帝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一面,虽有巩固国防、开疆拓土之功,但耗用民力过度给社会带来危害,好在尚能悬崖勒马。

中考九年级历史主观题观点汇总

中考九年级历史主观题观点汇总

历史主观题观点汇总一、学习历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1、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可以培养我们爱国主义情感3、可以明智,以史为鉴二、历史人物(伟人)主题作用:1、对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时代的发展2、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物品质:开拓创新热爱祖国有重大的社会责任感不怕困难坚强意志热爱和平…….青少年如何向伟人学习:1、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①要热爱祖国,要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要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③要同一切破坏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作斗争。

④时刻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前途。

⑤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⑥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三、关于改革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每一个国家、民族都应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善于学习其它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和外来优秀文化3、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各实际,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战略)5、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适时调整本国的经济政策。

四、其它各类观点1、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洋务派只是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洋务运动根本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落后的清朝统治,没有根本改变封建制度;仅仅依靠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不能使国家富强。

3、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要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4、弱国无外交,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5、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6、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与污染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果,趋利避害,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减少环境污染,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题(主观题)

1.看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 ——《汴河怀古》皮日休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2)看图填空,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不需要说明理由。

(1)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

隋炀帝。

洛阳。

(2)北端点:涿郡。

今北京。

连接黄河与淮河段:通济渠。

南端点:余杭。

今杭州。

(3)材料一胡曾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奢侈腐化的事情,修大运河的功劳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

同意皮日休的观点。

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

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2)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3)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1)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

(2)文成(金成)公主入藏。

(3)高僧鉴真东渡日本(或遣唐使交往)。

(4)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建筑技术(赵州桥)、火药等。

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此人在历史上的最伟大贡献是什么?(3)如何评价此人?(1)郑成功。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了台湾。

(3)他的反抗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战争,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他们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八年级历史上主观题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主观题复习

(2)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 中 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关节点上。历 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 决定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7年在江西井 冈山、1935年在贵州遵义和1945年在陕北延安,中国 共产党是如何扭转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命运的?) 1927年开创农村革命道路。 年开创农村革命道路。 年开创农村革命道路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王明“左”倾错误,确 年召开遵义会议, 倾错误, 年召开遵义会议 纠正王明“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年召开中共“ 年召开中共 七大”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
(2)请归纳这几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 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3)假如你是这一时期的爱国志士, 请你为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建立一个真 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国家。 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民主国家。
(3)根据以上(1)和(2)所述,简要谈 谈你的认识。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 主义道路,中国改革才能成功。 主义道路,中国改革才能成功。
阅读下列材料: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 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 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 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 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 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袁腾飞 说中国历史》 (1)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分别指中国近代化起 步阶段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技术: 技术:洋务运动 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制度:戊戌变法、 思想: 思想:新文化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