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解剖定位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彩超定位下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临床应用

彩超定位下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临床应用

彩超定位下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临床应用庞家亮;王凤业;魏崇一【摘要】目的讨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方法分析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1月~2010年6月期间采用超声定位行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置管成功率100%.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5%(57/60),二次成功率3.3%(2/60),三次成功率1.66%(1/60).误穿刺动脉1例1.66%(1/60).结论彩超定位下经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17【总页数】1页(P120)【关键词】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作者】庞家亮;王凤业;魏崇一【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53000,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老龄化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血管内瘘。

留置带涤纶套的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成为这些患者血管通路的重要选择。

河南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彩超定位下经皮下隧道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置管60例,一次性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0年6月间60例终末期肾衰行血液透析置长期管患者,均为首次颈内静脉置管。

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22岁~89岁,平均(62.7±15.1)岁。

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梗阻性肾病2例,马兜铃酸肾病1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

1.2 方法60例患者均采用右侧颈内静脉为置管部位,均由主治医师以上高年资医生操作。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血透长期管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 键词 :B超 引导 ;颈 内静 脉血透长期 管置管术 ;临床 应用价值
现如今在 临床治疗 的过程 中接受透析患 者的数量正在 逐 渐 的增 加 ,但 我们通 常使用 的内静脉置管治疗 的方式 ,主要 是按 照能 够看 到或 者是 能够触 摸 到的标识 来完 成穿 刺工作 , 因此经 常会 出现失败 的现象 ,并且 还会导致 动脉受损 以及 过 重并发 症 的产 生 ,这样 不但会给 患者带来 巨大的痛苦 ,还 会 给患者 的生命安 全 带来 很 大 的 威 胁… 。为 了有 效地 提 升 患 者 的治 疗 效 果 ,通 过 B 超 的 方 式 来 对 患 者 进 行 穿 刺 就 显 得 十分重 要 ,这种方 式不 仅能够通 过超声 的方式进 行准确 的定 位 ,还 能够对血 管进行准确 的定位 ,一定程度上保 证 了患 者 的生命 安全 J。
--—

1年 8月第 27卷第 4期
B超 引 导 下 颈 内静 脉 血 透 长期 管置管术 的临床应用 价值
广东省 中西医结合 医院 超 声医学科 (广东佛 山 528200)
李 悦 ,黄 燕,吴慕冰
【摘要 】 目的 :探讨 B超 引导 下颈 内静脉 血 透长 期 管置 管术 的临 床应 用效 果 ;方 法 :选 用 2017年 1月 至 2017年 12月 间我 院收治 的实施颈 内静 脉血透长期管 置管术患者 80例 ,依据 引导方 式 的不 同将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 照组 ,每 组 40例患 者 ,对照组 患者通过 常规方式定位来进 行颈 内静脉血透长期 管置管 ,观察组患者通 过 B 超引导 下进行颈 内静脉血 透长期管置 管 ,比较分析 两种不 同引导 方式对 患者置管 成功 的影 响效果 ;结果 :观察组 首次穿 刺成功率 和总成功 率就能高 于对照组 ,两组 可相 比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0.05);但 两组 多次穿刺 成功 率 相 比虽 有差异 ,经统计学分 析得 出无统计 学意义 ,故 P>0.05;结论 :通过 B超 引导 下颈 内静脉血 透长期 管置 的 方式可 以极大地 提升穿刺 的效 果 ,降低患 者的痛苦 ,避 免进行反复穿 刺 ,有着 良好的治疗效果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目的:为了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方法:选7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

每组38例。

超声组病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盲穿组病人在体表解剖定位进行穿刺。

结果:超声组成功率明显高于盲穿组,超声组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及出现并发症的次数明显低于盲穿组。

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超声检查;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麻醉和危重病人血容量变化的评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严重创伤、各种休克、急性循环功能衰竭及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等危重病人。

但是传统体表解剖定位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有一定的失败率,而且也会带来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及血肿等[1]。

对传统方法穿刺困难或高危病人,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从根本上解决了穿刺失败及发生穿刺副损伤的问题。

本研究拟观察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需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危重病人76例,男性42例,女性34例,随机分为38例超声组和38例盲穿组。

排除标准:穿刺部位感染,颈部畸形解剖标志不清、凝血功能障碍等。

1.2仪器与方法1.2.1仪器采用美国Sonosite 公司生产的Micro Maxx HFL386便携式二维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6~13MHz。

1.2.2操作方法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BP、HR、ECG、SpO2等。

去枕仰卧位,肩下垫薄枕,头转向对侧,头高足低位,使颈内静脉充盈,降低空气栓塞的发生率并且提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但对于颈内静脉粗、病人有呼吸困难时,不能行这些措施。

(1)盲穿组采用颈内静脉中路,即颈内动脉三角的顶点为穿刺点,用细针试探,确定位置后改用穿刺针,回抽静脉血置入钢丝,将静脉导管顺着钢丝插入颈内静脉,抽出导丝后固定导管。

(2)超声组穿刺前,先用超声仪观察静脉位置及走向并选最佳穿刺区域。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监测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监测效果分析

彩 色 多普 勒超声 对尿 毒 症右 颈 内静脉 穿刺 置管 术 的监 测 效 果 分 析
苗辉 孙成哲 李爽

【 摘要 】 目的 对彩色 多普勒超声对尿毒症右颈 内静脉穿刺 置管术 的监测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
取 本 院于 2 0 1 1 年 4月 ~ 2 0 1 3 年 8月收治尿毒症 患者 8 0例 , 随机 分为对 照组 与观察组 各 4 0例 , 对照组 采取 体表标志定位穿刺 , 观察组于彩色多普勒 超声 引导下定位后穿刺 , 观察两组穿刺效果 , 观察组在成 功穿 刺置管后 展开定期监测 。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 照组 , 穿刺次数显著少 于对 照组 , 穿刺时 间显著长 于对 照组 。经彩超对观察组患者穿刺置管情况展 开监 测, 发现 3 例 患者术后 l d有早期血栓 , 及时拔 管后穿刺处均 良好愈合 。结论 在尿毒症 治疗 中利用 彩 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右颈 内静 脉穿刺置管术具有定位准确 、安全 、穿刺成功率高及 操作 便利等优点 ,
地保 留正 常 肾组 织及 其功 能 J 。有专 家认为 超选 择 肾动脉 率高 , 并能最 大限度 的保护患侧 肾功能 。明确出血动 脉 , 恰 损伤大 出血 的首选 ’ 。超选择性 。 肾动脉造影 即能明确诊 断 , 具有较高 的临床应 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充分造 影 , 以提 高提高病变 的检 出率 。因肾脏供 血血管变异 [ 1 ] 王耀普 , 张帆 , 赵凯 , 等 . 超选择 性动脉 栓塞术 治疗 医源性 肾 较多 , 造影 时应注 意变 异血管如 副 肾动脉 、腰 动脉供 血 , 以 出血的临床疗 效 .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 2 0 1 1 , 1 2 ( 2 ) : 1 2 6 — 1 3 1 .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聂丽霞;张彦清;刘保江;张文颉;贾丽玲【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2(010)006【总页数】2页(P767-768)【关键词】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作者】聂丽霞;张彦清;刘保江;张文颉;贾丽玲【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5中心静脉置管是临床上非常重要又常用的一种技术,在麻醉科和ICU的应用广泛,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输入、静脉取样、输血、输液以及放入心脏起搏器等。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e do c p c t yr i e t n s o i h o d c omy: e s p— br a t a
[】 陈丹磊, 2 柯重伟. 腔镜 甲状腺手术及其技 巧简介[ : J 国际外科学杂志,0 93 () ] 2 0 ,68:
5 0. 2 l 5l .
poc [] ugL p o e n oe ectn rahJ. r aa s d s rua S r E P Tc , 0 , () 02 . eh2 31 1: -5 0 3 2
1 9例行右侧颈 内静脉置管, 4例行左颈 内静脉置管 。无一例 出现误穿颈动脉和气胸等并发症 。结论
路具有一定价值。
辅助下颈 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及 安全有效 的方法, 尤其对于危重患者 终末期患者建立静 脉通 【 关键词】 超 声;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d i 03 6 ̄i n17 -8 02 1. . 7 o: . 9 .s.6 10 0 . 1 80 1 9 s 0 0 4 【 中图分类号】 R 1 【 6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7 .8 02 1)803 —2 6 1 0 (0 0.9 20 0 1
21 0 0年 1 2月浙 江 省 慈 溪 市 红 十 字 医 院 油 、.%氯化钠注射液等) 0 9 。操作前要常
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的危重患者 规 扫 查 一 下 , 患者 的解 剖 结 构 做 到 心 误 穿颈动脉和气胸等穿刺并发症 , 对 其中 2 3例,均为外周静脉 穿刺困难 、监测 中有 数 , 其 是 对 于 右 侧 颈 内静 脉 条件 l 例 行 右 侧 颈 内静 脉 置 管 , 尤 9 4例 改 行左 C P V 或者需要加快输液而要求颈 内静脉 差 的患 者 , 考 虑 及 早 选 择 左侧 穿刺 。 侧 颈 内静 脉 置 管 。 行 左 侧 置 管 的 患 者 可 改 穿刺 。其 中男 1 例 , 5 ; 8 女 例 年龄 3 4~ 消毒铺 巾后 , 患者取仰卧位 , 头偏 向左侧 分别为脓毒血症患者 1 ,由于右侧常 例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术
胸椎(T6)水平之间,相当于 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
05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0 5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颈动脉损伤:发现误穿动脉或导管置入动脉,立即拔出穿刺针或导管,外部加压
至少5分钟,防止血肿、窒息。 (2)气胸:无论是颈内静脉或者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都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
0 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
(1)大量快速扩容 (2)CVP监测 (3)长期输液,外周静脉条件差 (4)输注化疗、高渗、刺激性药物 (5)放置起搏器、静脉造影、介入治疗 (6)肠外营养治疗
0 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
禁忌症:
(1)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2)穿刺部位静脉血栓 (3)同侧颈内置管和起搏器导线置管 (4)大面积烧伤合并感染并高热时 (5)胸部畸形
超声引导下穿刺优势:
*可视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 并发症
*避免了误伤颈总动脉 *操作快,手术用时短
04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 脉穿刺置管注意事项
0 4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注意事项
(1)体位
0 4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注意事项
(2)评估血管
0 4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注意事项
谢谢!
主要原因是针杆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或解剖变异所致。如果仅为一针 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 使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 胸, 这时应胸腔闭式引流或打开胸膜处理肺部破口。 (3)血胸:颈内静脉易伤动脉,若穿破动脉的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及时 打开胸膜探查,必要时行胸膜内缝合止血。 (4)心肌穿孔: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导致

颈内静脉穿刺详解及路径选择

颈内静脉穿刺详解及路径选择

颈内静脉穿刺详解及路径选择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麻醉工作中常见的有创操作之一,用于快速扩容补液、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或外科治疗等。

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的基础是熟知其需要的解剖结构,在此基础上了解前、中、后路的穿刺方法,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相关解剖结构:图 1 颈内静脉穿刺各路径相关解剖结构颈内静脉穿刺:通过图1,我们了解到各路径相关的解剖结构。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解剖图谱标注来分析解剖层次,在脑海中建立3D模型,并详细讲解前、中、后路穿刺方法。

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颈内静脉(外侧)和颈总动脉(内侧)伴行于胸锁乳突肌下方(蓝色:颈内静脉;红色:颈总动脉;黄色:胸锁乳突肌)。

前路:图 2 颈内静脉穿刺前路解剖标注如图2,前路在胸锁乳突肌(黄色)中点,近甲状软骨水平(紫色,一般为喉结最突出的位置水平线),通过左手食指、中指探寻动脉(红色)搏动最明显处,感受动脉走向,同时将动脉拨向内侧使得动脉始终在左手控制之下,外侧旁开0.5-1.0cm进针,针尖朝向同侧乳头方向。

前路最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颈总动脉,当明确动脉搏动点后一切引刃而解。

中路:图 3 颈内静脉穿刺中路解剖标注如图3,中路以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锁骨组成的三角顶端为穿刺点,针尖偏向外侧。

中路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胸锁乳突肌三角,要求解剖结构清晰。

中路最需引起注意的并发症为气胸,因此,穿刺点要尽量靠上。

后路:图 4 颈内静脉穿刺后路解剖标注如图4,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两指处平行进针,以扇形平面试探。

穿刺成功后调整针尖方向,使得针尖方向与颈内静脉走向一致并置管。

其重要的定位参照物为胸锁乳突肌后缘,操作相对容易,但当进针较深时易刺破动脉。

其最大Bug在于针尖方向的再调整,在此过程中针尖位置常发生变化,导致回抽不畅,置管失败。

穿刺路径选择:三种路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于某一病人的,那么哪些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某种特定路径呢?当患者容量过欠,颈内静脉充盈不佳或静脉充盈随呼吸出现大幅度变化时,不推荐后路穿刺,因为此时针尖位置的轻微变化均易出现贴壁或穿透静脉,导致置管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