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
;. 许永发肾科 304 21 4177655 2006-09-22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
今天凌晨0:30患者在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去枕仰
卧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转向左侧。
颈部皮肤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单,显露胸骨上切迹、锁骨、胸锁乳突肌侧缘和下颌骨下缘。
确定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的三角顶点,环状软骨水平(距锁骨上3~4横指以上)为穿刺点。
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颈动脉外侧皮肤及深部组织,用麻醉针试穿刺,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
左手扪及颈总动脉,在其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锁关节下后方,针体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缘平行。
穿刺针进入皮肤后保持负压,边进针边抽吸,直至回抽出静脉血,确定针尖进入颈内静脉。
从注射器尾部导丝口插入引导丝,将穿刺针沿引导丝拔除。
绷紧皮肤,沿引导丝插入扩张管,轻轻旋转扩张管扩张至颈内静脉,固定好引导丝近端将扩张管撤出。
沿引导丝插入单针双腔导管,拔除引导丝,用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与导管各腔末端连接进行试抽,在抽出回血后,向导管内注入2~3ml肝素生理盐水,取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
将导管固定处与皮肤缝合固定,应用敷料覆盖。
操作顺利,患者出血少,无明显不适。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记录

康平县人民医院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岁): 住院号/门诊号: 科别: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
术前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拟施手术: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术后诊断:同术前诊断
实施手术:右颈内静脉置管术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手术医师:
麻醉医师:
护士:
手术过程:
1.患者平卧位,头转向左侧,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取右胸锁乳突肌夹角顶点为穿刺点,以1%利多可因局部麻醉。
2.试穿成功后,以穿刺针刺入颈内静脉,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
3.以扩皮器沿导丝扩张皮下软组织,退出扩皮器。
4.双腔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退出导丝。
5.肝素盐水封管。
6.缝合固定留置导管。
7.无菌纱布包扎。
患者术中术后无不适,手术顺利。
记录者:
记录日期:。
两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救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
尖 ( 尖钝 圆 , 肺 向上 经 胸 廓 上 口突 至 颈 部, 最高点在锁 骨 内侧 13上 方 2—3 m / e
离 相对 较 宽 。故 A组 较 B组 更 易 误 入 颈
急救
di 1. 9 9 j i n 10 —64 . 0 o:0 36 /. s . 0 7 s 1x 2 1. 1
中心静脉 穿刺置 管术是 急诊 科 医师 必须掌握 的技能之一 , 也是临床中常用 的 技术 , 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 , 休克 , 以及急 性循环 功能衰 竭的为重患者 , 紧急并顺 需 利完 成 , 以达 到 快 速补 液测 中心 静脉 压
月分别采用中路及低位性 中路穿刺置管 ,
发 现 各 自有 优 缺 点 , 现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异 。A组 中的两例均 为合并 C P O D患者 ,
B组中有 4例为合并 C P O D的患者 , 低位 性 中路时 , 穿刺 点的位 置更低 , 接近 于肺
20 0 9年 2月 ~ 0 1 7月收治需 行 21年 中心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术 患 者 14例 , 中 路 9 经
摘 要 目的 : 比较 中路 及 低 位 性 中路 两
A组 , 利用锁骨 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 作为 骨性 标 志 , 其 上 方 约 1—15 m 处 进 在 .e
针, 针干与 皮肤呈 3 。 O 中线平行直 接指 向 尾端 , 一般 刺 入 2~3m 即人 静 脉 , 未 c 若 成功 , 针尖 略偏 向外 侧 即可进入 静脉 , 后 续工作同 A组 。
易进入静脉 。② A组 ( 中路 ) 穿刺 时导 引
钢丝进入颈 内静脉 , 再进 入无 名静 脉 , 由 于颈 内静脉 与同侧 的锁骨 下静 脉在胸 锁 关节处汇合 , 有夹 角 的存在 , 对导 引钢 丝 的置入有一定 的影响 , 如果此时穿刺针尖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

五、失误防范
(1)颈内静脉是上腔静脉系的主要属支之一,离心脏较近, 当有心房舒张时管腔压力较低,故穿刺插管时要防止空气 进入形成气栓。 (2)穿刺时穿刺针进入方向不可过于偏外,因静脉角处有 淋巴导管(右侧)或胸导管(左侧)进入,以免损伤。 (3)穿刺针不可向后过深以免损伤静脉后外侧的胸膜顶造 成气胸。 (4)选右侧颈内静脉比左侧安全幅度大,且易于成功,因 右侧颈内静脉与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几乎呈垂直位,插 管插入颈内静脉后可继续向下垂直推进也无失误的可能.
50余年前,当深静脉置管术应用于临床时,就已 认识到了其并发症的发生,至今虽然由训练有素的医生进 行操作,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有严重的 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可发生在穿刺时,置入 导管过程中和导管留置在体内阶段。
Shah等回顾性分析和研究5年6000余例深 静脉置管术的病人,其中95%以上病人行颈内静脉置管, 结果发现颈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约为1.9%。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行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 侧乳头,针干与皮肤呈30°。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 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后侧径路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 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 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 气管内。)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各种导管至大血管腔内或心腔,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学参数,同时也可为各种治疗提供直接便利通路,是重症病房、大手术抢救治疗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手段。
1.适应证(1)外周静脉穿刺困难。
(2)长期输液治疗。
(3)大量、快速扩容通道的建立。
(4)危重患者抢救和大手术期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5)用有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治疗。
(6)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
2.禁忌证(1)广泛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损伤、肿瘤或血管炎等。
(3)凝血功能障碍。
(4)不合作,躁动不安患者。
3.解剖特点颈内静脉从颅底颈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
(1)上段位于颈内动脉后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内侧。
(2)中段位于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
(3)下段位于颈总动脉前外方,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的三角间隙内。
(4)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膜顶,在该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右头臂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
(5)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与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容易穿刺,而且右侧无胸导管,是优先选择的穿刺部位。
4.用物准备(1)静脉穿刺包1个,包括套管针(成人16G、小儿18G)、穿刺针、扩张器、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1根(双腔或三腔)、消毒用海绵刷、注射器(5mkIOm1各1副),洞巾、无菌手套、持针器、缝合针(三角)、4号丝线、无菌输液贴(透明)。
(2)药品:消毒剂(安尔典等)、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500m1生理盐水加肝素1支配制)、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
5.穿刺路径的选择(1)前路法:于颈动脉三角处触及颈总动脉,旁开0.5〜1oCn1处进针,针杆与皮肤冠状面呈30。
〜45。
,针尖指向同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

专科技术规范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临时血管通路(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他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技术医师资格:住院医师及以上。
(四)操作方法穿刺部位:以中路最为常用。
中路法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3 ~ 5 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穿刺步骤: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 ~1% 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6.固定穿刺针并插入导引钢丝;如用套管针者,先将套管针拔出,将套管留置在中心静脉内,沿套管插入导引钢丝,并拔出套管针。
注意插入引导钢丝困难时,不可强行插入。
7.应用扩张器沿导引钢丝扩张组织,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及中心静脉。
8.插入导管取相应的导管,导管各腔内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沿导引钢丝插入中心静脉。
9.抽出导引钢丝。
10.分别检查导管各腔血流是否通畅。
11.用20 ~40 mg/dl 肝素生理盐水充满导管各腔,并盖好肝素帽。
12.将导管缝合固定到皮肤上。
13.局部行无菌包扎。
14.建议置管后行胸部X 线摄片,了解导管位置。
(五)注意事项:1.导管选择.成年人导管的直径一般在11---14Fr.右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2—16cm,左侧颈内静脉一般选用长度为14—20cm.2.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
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方法

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1)安排好手术室、设备、药物和器械。
(2)检查患者本身的基础疾病情况,明确是否存在禁忌症,如颈部肌肉痉挛、存在黑色素增多痣等情况。
(3)准确测量颈上静脉下1/3到锁骨中线的距离,并用橡皮管做标记。
(4)考虑可能使用的药物,做好随时可以应对的准备。
2.术中操作
(1)穿刺部位皮肤消毒。
(2)局麻后,在穿刺部位切开皮肤,用开刀器将皮下组织切开,将颈内静脉暴露。
(3)将管针插入颈内静脉内,向心脏方向推进。
(4)当穿刺针到达目标位置时,抽出针芯,保留导管内的钢丝,以充分保持血管通畅。
(5)通过导管插入药物或液体。
(6)确认导管插入的深度和位置,并紧贴皮肤固定导管。
(7)测量导管周围的压力和心率,以评估是否发生了导管相关并发症。
(8)将导管连接到输注装置并开始输注。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

二、穿刺置管方法
前侧径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 前侧径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颈总动 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右手在颈总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 处进针, 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右手在颈总动脉外侧 处进针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 一般刺入2~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 °~40°角,一般刺入 ~ ° 3cm即入颈内静脉。(此进路造成气胸的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即入颈内静脉。(此进路造成气胸的不多, 即入颈内静脉。(此进路造成气胸的不多 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 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行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3-5cm,针尖指向同 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行的中心位置,约锁骨上 , 侧乳头,针干与皮肤呈30°。一般选择中路,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 侧乳头,针干与皮肤呈 ° 一般选择中路, 一般选择中路 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脉,不易误入颈动脉也不易伤及胸膜腔。方法简便、可靠。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 交点 约锁骨上5cm处 交点, 后侧径路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 /3交点,约锁骨上 处 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 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 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 。(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 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 入气管内。) 入气管内。)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
1、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2、穿刺置管方法 3、 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和预防 4 、注意事项 5、失误防范 6、深静脉置管术进展 深静脉置管术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手视角
术者视角
大家可以参看一下下图右侧颈内静脉解剖变异度,在颈动脉右上方的比例为82%。
其实最佳的确定方法是在找到颈三角位置后,用超声来确定。非常的安全和准确,直观, 会极大的增加术者的穿刺信心和成功率。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 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
二、右颈内静脉解剖
以乳突尖和下颌角连线中点至右胸锁关节的连线作为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
选择右颈内静脉穿刺原因:
1、右颈内静脉解剖位置较固定,体表解剖标志较为明显,包括胸骨上凹、锁骨、 胸锁乳突肌以及在多数病人可以触摸到的颈动脉搏动。
2、右颈内静脉进入上腔静脉的行程短而直,也便于行右心腔内的置管术,无穿 破胸导管致胸导管淋巴液漏的危险。
穿刺时注意:
(1)穿刺角度和深度:
建议穿刺角度为45°,如图,穿刺进针深度为等腰直 角三角形的斜边,颈内静脉的深度为直角边,根据初 中数学知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例1:1:1.414, 正常人体颈内静脉的深度约为1-2cm,可以推算出进 针深度约为1.5-3cm,进针深度一般1.5~3cm,肥胖 者2~4cm。
3、血胸: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 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 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4、液胸: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此路 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4、空气栓塞: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 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 脏。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3、后侧径路 :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交点,约锁骨上5cm处进针,针轴一般保持水平位,针尖于胸锁乳突肌 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针尖不宜过度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②
1
3
2
中路
推荐中路法: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 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颈总动脉前外侧。
手套。 (4)患者准备: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2、中路法穿刺: (1)标记穿刺点:在锁骨以上三横指左右,接近于颈三角的顶点区域。还有就是患者如果颈部较长,
位置可以再靠上一点,较短的患者,靠下一点。 (2)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检查导管,用0.5~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3) 用含一定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
小刀扩皮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年龄大于70岁皮肤比较松软的老年人可不切口),切口后,扩皮 器会比较容易进入皮下组织,可预防暴力扩皮导致的导丝成角打弯。
6、拔出扩皮器,将已预冲肝素生理盐水的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导管进入后 即拔出导丝,关闭静脉夹。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分别回抽导管动静脉两端观察回血是否顺畅,再于两端分别注入肝素生理盐水 3~5ml,冲净残血,肝素帽封管。
笔点明皮肤穿刺点,如果准确确定了穿刺点,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超声探头的定位标志指向甲状腺,这样比邻关系显示会更加明了,皮肤穿刺点的位置,也 可以在B超显示下,用棉签的尾端来进行点压确定,同时观察颈内静脉受压以及按压的角度。 初学者可以根据棉签的尾端对皮肤的压迹,赶紧用记号笔点明皮肤穿刺点,如果准确确定 了穿刺点,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7、 窒息 临床表现:皮下血肿进行性或急骤增大,短时间内压迫气管,造成窒息甚至死亡。 处理:对持续性 增大的血肿切开皮肤减压并压迫或缝合出血点,如患者已出现严重的窒息症状,应及时做气管插管,必要时立 即行气管切开。8、 导丝断裂或导丝留在血管内 处理:请血管介入科或血管外科协助解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download to watch
临床上有时候会比较复杂,尤其是患者血压低、贫血、氧饱和度低,以及股动脉容易误穿。
通常判断是否是静脉血,一看颜色,二看压力,如果颜色和压力都很难分清的情况,可以急送血气辅 助判断。关于颜色和压力,静脉的颜色通常是暗红色,而动脉的颜色是“新鲜、有活力”,新鲜是指 颜色正红,有活力指的是动脉压力会比较高。
5、折管:由于导管质量差,术后病人躁动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术后颈部 活动频繁而造成,并多由导管根部折断。
6、心肌穿孔: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 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 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 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预防方法: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理想的导管位置是导管尖位 于上腔静脉内,与血管壁平行,在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处上方,相对 的体表标志为:两侧锁骨头连线下缘和第三肋之间,即T4、T5椎间 隙水平,气管隆突,右颈静脉置管深度一般在15±1cm,一旦发生 行心包穿刺引流或紧急开胸止血引流方能挽救患者生命。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一、穿刺目的及适应症
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便于输液、输血等抢救治疗。 2、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 3、静脉输注低渗、高渗及刺激性溶液(高能营养、化疗药物等) 4、需长期补液及(或)外周静脉条件差的患者。 5、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如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过滤(血 滤)、静脉支架的放置等。 6、肿瘤病人常常是通过中心静脉进行化疗,为了保护外周血管并防止化 疗药物的外渗而引起的皮肤坏死。
七、 并发症及处理
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部压迫即可。
2 、误穿动脉:立即拔出穿刺针,指压20分钟,否则易发生血肿。
3 、气胸及血气胸:较锁骨下静脉穿刺少见,大多发生经锁骨下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患者。预防及处理:穿刺 时尽量避免刺破胸膜,一旦出现该并发症应立即拔出导管,对严重病例应行胸腔引流。
4、 空气栓塞:少见,但可致命。处理: ① 左侧头低位。② 经皮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③ 呼吸循环支 持,高浓度吸氧。
(2)手指固定与针尖斜面
建议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皮肤,不要 用力按压皮肤,因为有时候患者血管充 盈不好(比如血压低)时,用力按压会 压瘪颈内静脉,导致穿刺失败。这个时 候,应该让患者头低脚高,轻压皮肤, 穿刺针针尖的斜面向上,以锐角方式刺 穿血管,如果针头已经较深,必要时可 负压回抽空针。
(3)判断是否是静脉血
头左摆之后,颈内静脉的位置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右侧转到了颈动脉 的右上侧,这样的位置,会让穿刺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颈内静脉穿刺变得容易,就是让患者头低脚高位, 肩背部垫一薄枕,这样会让静脉“怒张”,充盈的更好,如下图:
请在此添加您的标题
四、操作步骤
1、操作前准备: (1)完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 (2)交代穿刺目的及风险,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物品准备:20~40mg/dl肝素生理盐水、中心静脉导管包全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物、无菌
3、成功率可高达90%~99%。
4、位于患者头部,给快速用药,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方便。
5、颈内静脉压力较低,易压迫止血。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用时间相对 较长。
三、穿刺置管方法
1、前侧径路:将左手示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前缘,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右手在颈总 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轴与冠状面呈30°~40°角,一般刺入2~3cm即入颈内静脉。(此进路 造成气胸的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中央径路: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三角行的中心位置,约锁骨 上3-5cm,针尖指向同侧乳头,针干与皮肤呈30°。
放置导管要到位,务必检查是否在血管里
导管放置到颈内静脉后,必须再次回抽动脉 端和静脉端,确定血液进出都畅通才行,如 果不畅或血流量极少,需要排查是否放置到 血管里,必要时血管超声或行胸部正位片查 看核实,或重新放置导管。
8、用皮针与缝线将导管颈部的硅胶翼与皮肤缝合,固定导管,再以敷料覆盖 包扎。标注置管日期
放导丝时,正常情况下是顺畅无阻力的,如果有阻力,首先怀疑穿刺针已经不在血管里 了,需要退回导丝,进行确认。如果不在,重新穿刺,并用手指固定穿刺针,保持好角 度和深度。若在,应调整穿刺针角度,适当压低穿刺针,或在超声下查看血管情况。若 导丝放置阻力较大,切不可以暴力插入,防止误穿破血管或置入纵膈!
(5)沿导丝将扩皮器送入皮下扩皮,如皮肤或皮下组织较紧,可以用小尖刀或注射器针头斜面侧 切小口。
缝线固定导管时,建议缝线与导管中轴平行,拉住导管固定两翼,防止导管向外 脱出。如果采用导管中轴垂直角度缝合,是不利于固定和预防导管外脱的。
9、常规测定中心静脉压。
穿刺遇到问题怎么办? 1、颈动脉损伤:当发现穿到动脉或导管置入动脉后,立即拔除穿刺针或导管,
外部加压20分钟,防止血肿。
2、气胸:无论是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 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如果仅为一针眼 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破 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 应提醒外科医生在劈开胸骨后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颈内静脉在颈部前面是被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只有在胸锁乳突肌的 胸骨头和锁骨头之间露出一点点,在这个点理论上最容易穿刺,但是位置 比较低,容易误穿到胸腔,引起气胸,所以位置得上移,尽量在颈三角 (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形成的三角)的顶部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