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 确认患者信息,核对医嘱;2. 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情况、过敏史等;3. 洗手、戴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4. 准备好需要的器材: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无菌巾等。
二、检查部位1. 确认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放置在桡动脉或股动脉;2. 检查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感染或其他异常应及时处理。
三、局部麻醉1. 选择合适的局麻方法,常用的包括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2. 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3. 在消毒后待皮肤干燥后进行局部麻醉。
常用方法为注射0.5%利多卡因,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而定。
四、穿刺置管1. 穿刺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组织;2. 穿刺针要与皮肤成30-45度角,并沿着动脉走向插入;3. 当穿刺针进入血管后,要注意抽回针芯,以避免导致血栓形成;4. 插入导管时要保持手稳定,并避免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导管,以减少损伤血管壁。
五、确认置管位置1. 确认置管的位置:通过X线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确认;2. 检查导管是否存在漏气、漏血等情况;3. 确认导管是否顺畅通畅,如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六、固定导管1. 用无菌巾将导管周围包裹好,保持清洁干燥;2. 使用透明敷料或者绷带将导管固定在穿刺部位。
七、后期处理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2. 定期更换敷料和巩固带,避免感染和移位;3. 在拔除导管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
总结: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需要高度技术和经验的操作,操作前需要充分准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检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且在穿刺和置管过程中要保持手稳定、减少损伤。
在确认置管位置后,要固定导管并及时处理局部情况。
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监测和护理,及时更换敷料和巩固带,并根据医嘱及时拔除导管。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引言动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监测血压和采集动脉血样。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动脉穿刺置管操作的规范要求。
操作准备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并解释操作过程。
2. 准备适当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消毒剂、消毒纱布、动脉穿刺针、导管等。
操作步骤1.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清洁操作部位。
2. 使用消毒剂彻底清洁动脉穿刺部位,并等待干燥。
3. 戴上适当的清洁手套。
4. 用消毒纱布包裹穿刺针,用手轻轻压住穿刺部位,然后用另一只手将穿刺针插入皮肤。
5. 当感到穿刺到动脉时,继续将穿刺针推进一小段距离,然后稳定住针头。
6. 用一只手握住穿刺针,用另一只手取下穿刺针外侧的保护盖。
7. 快速但轻柔地将导管插入动脉,不得倾斜。
确保导管插入正确的深度,且无血浆泄漏。
8. 当导管插入位时,移除穿刺针,并倾斜导管,放置在合适位置。
9. 用消毒纱布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并注明置管时间。
10.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周围部位有无异常反应。
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管和操作部位。
2. 患者动脉穿刺后,定期检查血压和动脉穿刺部位的情况。
3. 出现任何并发症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并报告相关医疗人员。
结束操作1. 完成操作后,妥善处理已使用的设备和材料。
2. 告知患者有关动脉穿刺置管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
3. 记录相关操作信息,如置管时间、导管型号等。
结论动脉穿刺置管是一项需要细致操作和严格操作规范的医疗操作。
遵循操作规范能够提高操作安全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持续教育。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9. 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45°~60°角插入留置针。 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 10. 针尖向动脉推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 每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位于动脉血管上方。
(二)操作步骤 3.穿刺部位的选择: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 确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自腕部起,对前臂侧 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 静脉。必要时应用光压鉴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 是充盈的)。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纵向定位下置管操作步骤
• 1. 超声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桡动脉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
后,旋转探头90°。
• 2. 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并确定长轴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 3.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
一、桡动脉穿刺适应证
1. 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 ,
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2.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
休克患者。 3. 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4. 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二)操作步骤
• 10. 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液回流,确定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1.术前准备:-准备所需材料:无菌手套、消毒剂、穿刺针、适当长度的导管、无菌手术刀、生理盐水、透明敷料、无菌纱布等。
-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确保手术部位正确。
-告知患者术前需要空腹,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2.选择穿刺部位:-典型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尺动脉和股动脉,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在选择穿刺部位之前,用无菌手套检查患者的血运情况,避免穿刺过程中出现血管塌陷或血流量不足。
3.进行手术部位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手术区域消毒,确保手术区域彻底消毒。
-消毒时从穿刺部位向周围扩散进行,以避免引入细菌。
4.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或冷冻喷雾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在给予局部麻醉剂之前,先向患者解释可能的不适感,避免引起患者的紧张情绪。
5.穿刺置管:-拿起穿刺针,将针尖垂直于皮肤,插入预先标记的部位。
-用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针,用中指保持稳定,插入穿刺针依靠脉搏的位置深入血管中。
-一旦确认进入血管,将穿刺针锁定,并小心地将导管插入血管中,将导管推进至所需深度。
-同时,监测穿刺部位出现出血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确认管路通畅:-将注射器连接到导管上,抽回一定量的血液,以确保管路通畅,无血栓形成。
-将生理盐水注入导管,观察是否有血液返回,以确定导管位置和通畅情况。
7.固定管路:-使用无菌纱布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避免导管在移动过程中移位或脱落。
-检查固定情况,确保固定牢固,同时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8.术后护理:-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出血,以及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给予患者必要的解释和护理指导,降低患者的不适感,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进行此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技术培训,保证技能熟练,并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受,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轻疼痛。
-操作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纠正。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1. 引言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用于血管通路建立的重要技术。
为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范,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进行操作。
2. 操作准备在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 确认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
- 准备好必要的器械设备,如手术用具、置管导丝、局部麻醉药物等。
- 检查消毒物品有效期,确保无菌操作。
- 配置监护仪及必要的药物。
3. 术前准备3.1 患者准备- 解释手术目的和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 记录患者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
- 制定个体化操作方案,根据患者特殊情况确定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
3.2 工作环境准备- 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通风良好。
- 根据手术需要,调配所需的药物和器械。
- 检查监护仪、导管、注射泵等设备的工作正常。
4. 操作流程4.1 无菌操作- 对手术者、助手和患者进行无菌操作,采取一次性手术衣、手套、口罩和帽子。
- 将手术器械进行器械消毒和包装。
4.2 局部麻醉和穿刺-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通常为桡动脉的动脉剖面处。
- 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使用1%利多卡因或其他局部麻醉药物。
- 用无菌巾包扎住患者其他部位,保持穿刺部位干净。
4.3 穿刺导管置入- 在穿刺切口插入导丝,运用导丝引导管进入血管。
- 引导导管到达适当的位置,如心脏或主动脉水平。
- 固定导管,避免意外脱出或移位。
4.4 结束操作- 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通过X线或超声等辅助检查。
- 清洁操作部位,消毒并包扎。
- 监护患者的心率、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
5. 操作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 需要时运用辅助检查手段确认导丝和导管的位置。
- 遵循消毒灌流穿刺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操作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6. 操作并发症及处理在进行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术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并发症:- 感染:经常更换穿刺部位敷料,注意术后消毒。
动脉穿刺置管术

动脉穿刺置管术
【目的】用于取血做动脉血气分析、血培养,放置动脉插管做直接动脉压监测,进行动脉冲击性注射治疗等。
【部位】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用物准备】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球、纱布、镊子、治疗巾、5ml 注射器1支、2%利多卡因10ml,0.9%盐水250ml,10ml注射器1支、动脉穿刺套管针、无菌手套。
【操作步骤】
1.充分暴露穿刺部位,确定动脉走向,扪及搏动最明显处。
2.常规做皮肤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
3.术者以左手食指及中指固定欲穿刺的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两
指间垂直穿入动脉,穿刺成功后,以右手固定针头,保持针头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及采血。
4.操作完毕迅速拔针,局部用无惧纱布加压不少于5min。
5.如需置管,应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与皮
肤成15°,平行动脉方向刺入,在回血搏动最明显时,固定针芯,缓缓推进外套管,在推进外套管过程中,应一直有回血。
置入套管后立即接动脉压力传感装置。
动脉置管术操作流程

动脉置管术(Arterial Catheterization)是一种医疗程序,通过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动脉置管)进入主要动脉血管,用于监测动脉压力和采集动脉血样等目的。
以下是一般的动脉置管术操作流程:1. 准备:医护人员必须戴上手套、口罩和无菌隔离衣等防护装备。
检查患者的病历和医嘱,了解置管的目的和相关风险。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2. 选择插管部位:一般常用的动脉置管部位包括桡动脉(位于手腕内侧)和股动脉(位于大腿内侧)。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需求。
3. 皮肤消毒:使用无菌消毒液(如酒精和碘酒)对插管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局部麻醉: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以减轻插管过程的疼痛和不适感。
麻醉药物通常通过皮肤针头注射到插管部位周围。
5.穿刺和插入导管:医护人员使用一根针头穿刺皮肤和血管,并在穿刺后将针头换成细长的导管。
导管会被轻轻推进血管内,直至达到所需的深度。
6. 确认位置和连接设备:一旦导管置入正确位置,医护人员会通过观察导管的血液返回、血流脉搏波形监测设备的显示等方法来确认位置的准确性。
然后,导管会与监测仪器或输液装置连接。
7. 固定导管和绷带:在确保导管稳定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会使用透明敷料或绷带固定导管,以避免导管的移动或脱落。
8. 监测和护理:一旦导管置入,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在导管使用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插管部位的情况,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请注意,动脉置管术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术和经验的医疗操作,应由经过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
手术过程和细节可能会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偏好而有所不同。
动脉置管技术及操作规程(标准版)

动脉置管技术及操作规程动脉穿刺置管术是指经四肢大动脉穿刺采取动脉血或注入药物以达到诊断或治疗的目的,是危重症治疗和监护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操作评估】1. 熟练掌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①施行特殊检查,如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
②进行连续直接的动脉血压监测,及时、准确反应危重患者血压动态变化。
③旅行某些治疗,如肿瘤患者经动脉注射抗肿瘤药物的区域性化疗。
④通过动脉置管术采集血检验。
(2)禁忌证:①局部感染,溃烂、瘢痕有出血倾向,侧支循环差(Allentest 试验阳性)。
②皮肤病患者。
③躁动不安无法约束的患者。
2.选择置管动脉和置管方法(1)用于动脉压监测和检查:可选择腕部桡动脉,肘部肱动脉,腹股沟处股动脉,足部足背动脉等,以桡动脉为首选,其次为股动脉。
(2)用于肿瘤区域性化疗:可选择股动脉或腋动脉,同时要考虑尽量使导管头接近肿瘤供血区域。
(3)有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法和直视下动脉穿刺置管法等。
3. 评估患者(1)全身情况: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情况。
(2)局部情况:评估血管及皮肤组织情况,插管途径有无外伤手术史,插管侧有无放疗史,有无皮肤感染等。
(3)心理状态:有无恐惧、焦虑等,以及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对疾病与动脉置管的认识。
4. 评估环境是否清洁、符合置管要求,根据情况做好环境准备,置管前半小时停止卫生工作。
5. 评估用物包括用物准备:动脉穿刺置管包括动脉穿刺套管针1根(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无菌注射器、针头、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消毒弯盘、无菌三通开关及相关导管,1%普鲁卡因液或2%利多卡因,肝素注射液,动脉测压装置,以及胶布,小夹板等其他用物。
6.操作者自身评估评估操作者对动脉置管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实施步骤】1. 核对医嘱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减少患者焦虑、恐惧和不适,了解患者对动脉置管的认识和态度,使其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发症的预防
1.必须做Allen实验。 2.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反复穿刺。 3.采用持续肝素液冲洗,肝素为2~4U/ml,冲洗速度为2~3ml/h。 4.发现凝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5.置管时间一般为5~7天,如发现远端血液循环不好时应及时更换穿 刺部位、
谢谢聆听!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动脉近端梗阻、雷 诺现象和脉管炎
动脉置管部位
பைடு நூலகம்
1.桡动脉 最常用,穿刺较容易,管理较方便。但在穿刺前应做Allen 实验,手掌颜色一般在5s以内恢复为正常,长于15s应为禁忌。 2.股动脉 穿刺和置管都较容易,尤其对小儿更有优越性。但护理较 困难,置管时间较长易发生感染。 3.腋动脉 离主动脉近,侧支循环丰富,穿刺置管都较容易,适用于 较长时间置管。但导管固定较困难,容易发生扭折。 4.足背动脉和尺动脉 所测收缩压偏高,而舒张压偏低。
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1.病人平卧,上肢外展,掌侧朝上,腕背部垫一小枕,四肢固定使腕 部呈背屈抬高30~45度。 2.在桡骨茎突内侧触及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选其远端约0.5cm处为 穿刺点。 3.常规消毒后,以20或22号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向桡动脉直接 刺入。 4.见针尾有血液流出,即可固定针芯并将套管针向前推进,然后将针 芯退出。
南京市大厂医院
桡动脉穿刺置管技术操作规范
李楠
适应症
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主动脉手术,主动脉反搏者 2.术中可能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和需大量输血输液者 3.合并有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冠心病及瓣膜疾病, 心力衰竭病史,COPD,肺动脉高压,代谢紊乱等需要手术治疗者。 4.心肺复苏后期治疗,严重创伤,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5.控制性降压或需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6.不能行无创测压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
5.如果针已经穿过动脉后壁,可先将针芯退出,以注射器与套管针相 连接并边回抽边缓慢后退,直到回抽血流通畅后再向前推进。 6.穿刺成功后与冲洗装置相连,并固定。
并发症
1.血栓形成和栓塞引起的远端缺血坏死。与置管时间、套管针的粗细 及原有疾病等有关。 2.局部血肿,皮肤坏死和感染。 3.假性动脉瘤。
Allen试验方法步骤
1.术者用双手同时按压桡动脉和尺动脉; 2.嘱患者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 3.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
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 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试验阴性,可以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一旦桡动脉发生闭塞也不会出现缺血;相反,若10s手掌颜色仍为苍 白,Allen试验阳性,这表明手掌侧支循环不良,不应选择桡动脉行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