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术

桡动脉穿刺术技 巧
定位方法
01 触摸桡动脉搏动:在
腕部桡骨茎突内侧触 摸桡动脉搏动
02 确定穿刺点:在搏动
最明显处,距离腕横 纹1-2cm处
03 消毒皮肤:用碘伏消
介入治疗:通过动脉穿刺进行介入治 疗,如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等
适用范围
测量血压 输液治疗 心电图检查 动脉内药物注射 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抽血化验 动脉造影 动脉导管插入术 动脉内球囊扩张术 其他需要动脉穿刺的医疗操作
操作方法
患者体位:仰卧位,手臂外展,手掌朝上
穿刺部位: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通常在腕部
01
穿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等因素来调整。
02
一般情况下,穿刺深度为0
03
对于肥胖患者,穿刺深度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04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穿刺深度可能需要适当减少。
桡动脉穿刺术注 意事项
消毒方法
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皮 A
肤消毒
消毒时应避免触及穿刺 C
点,以免污染
消毒过程中应保持无菌 E
桡动脉穿刺术
演讲人
目录
01. 桡动脉穿刺术简介 02. 桡动脉穿刺术技巧 03. 桡动脉穿刺术注意事项
桡动脉穿刺术简 介
穿刺目的
01 02 03 04
监测血压:测量动脉血压,了解患者 血压变化情况
抽血化验: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液 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
输液治疗:通过动脉穿刺进行输液, 如输血、抗生素等
4
局部压迫止血法: 在穿刺部位周围, 用纱布或棉球压迫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一、术前准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
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置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置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
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方法及要点一、术前准备(一)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呈自然外伸、外展位,置于托板上,与身体保持20°— 30°夹角,可将腕部适当垫起,以便于穿刺桡动脉及随后的导管操作。
(二)消毒铺巾:常规碘扑消毒铺巾,消毒范围包括整个手掌、前臂、肘关节及肘上1/3处,以备必要时改行肱动脉穿刺,同时消毒右侧或双侧腹股沟部备用。
(三)穿刺点的选择:穿刺前摸清桡动脉走行,宜选择桡动脉搏动强、走行直的部位穿刺.一般离手腕横纹处愈近,桡动脉搏动愈强,容易触及,但此处桡动脉有时走行迂曲且细小分支较多,穿刺时导丝容易进入分支,使穿刺难度增加,并且如穿刺点离手腕横纹处过近,插入的动脉鞘管尾部靠近大鱼际,亦不便于导管操作。
故穿刺点多选在距腕横纹2—3cm处(桡骨茎突内侧近心端1-2cm处),该处桡动脉搏动清楚,且距腕关节有一定距离,便于术后压迫止血.若该部位桡动脉迂曲,可再向近心端上移1-2cm。
(四)局部麻醉:先以1%—2%利多卡因0.5—1ml在皮肤穿刺部位注射一个直径1cm左右的小丘疹,进针时针尖斜面向上,基本与皮肤平行,并避开浅表静脉。
应注意利多卡因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因局部皮肤胀起而不易摸清桡动脉搏动。
然后再向桡动脉的下侧后方进针,补充注射利多卡因1—2ml,因利多卡因的弥散能力较强,这样即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又不影响穿刺时清楚地触摸桡动脉搏动,并且还对该处桡动脉有一定的固定和向上的支撑作用,特别对于桡动脉搏动较弱者更为适用。
二、桡动脉穿刺1.以Cordis公司桡动脉专用穿刺包为例: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触摸桡动脉搏动,确定桡动脉位置及走行,选好适宜的穿刺点并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将感觉最敏感的中指或食指指腹置于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指导穿刺针进针方向,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夹角,针尖斜面朝上,向位于左手中指或食指指腹下方的动脉搏动较强处进针,并注意保持与桡动脉走行方向一致。
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应用方案

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应用方案
一、引言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一种新型的血管介入技术,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应用方案。
二、远端桡动脉穿刺的原理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指通过在手掌侧手腕处将导管插入桡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其原理是利用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靶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三、适应症
1.冠心病: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等。
2.心肌梗死:可用于紧急介入治疗。
3.肾脏疾病:可用于肾动脉介入治疗。
四、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消毒手部和手臂,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
2.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对手掌侧手腕进行麻醉。
3.穿刺:在麻醉后,用针头穿刺桡动脉,插入导管。
4.治疗:将药物或器械送入靶血管,进行治疗。
5.拔管:治疗结束后,拔出导管并进行止血处理。
五、注意事项
1.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过敏史、病史等。
2.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导管的深度和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和器官。
3.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局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六、优点与不足
1.优点:远端桡动脉穿刺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不足: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导管移位、出血等并发症。
七、总结
远端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在多种心血管和肾
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细节和安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桡动脉穿刺的操作流程及并发症

1.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 2. 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 3. 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 4. 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 5. 合并血管疾患如脉管炎等的患者。 6.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
进1~2mm左右(撤出针芯无回血即可)。
• 然后撤出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
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时无阻力感且持续喷 血,说明穿刺成功。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二、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
(二)操作步骤 2. 穿刺方法
• (2)穿透法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 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四、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处理
1. 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2. 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穿刺置管成功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
3min~5min。 3. 感染 一般保留3d~4d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炎症表
二、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
(二)操作步骤 2. 穿刺方法
• (2)穿透法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三、桡动脉穿刺注意事项
1. 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 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
部位。 3. 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
二、桡动脉穿刺操作流程
(二)操作步骤 2. 穿刺方法
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椀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1、患者体位: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手掌朝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绷紧,手指自然放松。
必要时使用腕枕保持角度和定位。
2、操作者站位:动脉血是离心血,采血时应确保针尖斜面朝向病人心脏方向,利于血液进入动脉采血针内。
为保证针尖向心,采集患者左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左侧肢体内侧。
采集患者右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右侧肢体外侧(简称“左内右外”)。
3、穿剌点确定: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距手臂外侧0.5-Iem处,食指单指定位相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
4、消毒: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规局部皮肤消毒两遍,消毒区域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自然待干。
5、穿剌采血:用已消毒食指再次确认穿刺点,使穿刺点固定于手指下方。
另一只手,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
微移定位食指(不离开皮肤),暴露定位点,与皮肤呈45-90°角缓慢刺入。
见血后停止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6、按压止血: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5-10min止血。
如果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时间较长,应在穿刺部位保持更长时间的按压,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7、标本处理:拔针后第一时间单手完成动脉采血器安全防护操作,将封闭
后的利器部分单手弃至锐器盒中;封闭样本,第一时间轻柔完成抗凝动作。
《桡动脉穿刺技巧》课件

导管局部出血
出血严重时可进行灌注止血,若神经或动脉 受到损害,需进行相应处理。
结束语
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有着重要 的作用。但在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许多细节,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东玲. 桡动脉穿刺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检验医学, 2016(01):111-114. 2. 王兰, 张国平. 桡动脉穿刺在心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 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 2014(295):17-19.
《桡动脉穿刺技巧》PPT 课件
本课件为医生和医学生们提供桡动脉穿刺的详细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方法。
什么是桡动脉穿刺
桡动脉穿刺是通过皮肤和软组织穿刺,在导引下插入导管,置入血管内进行 治疗或检查的一种常用的医学操作。
适应症与禁忌症
桡动脉穿刺适用于血管内治疗和检查,常见的适应症包括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死等。禁忌症包括血液凝固异常、皮肤受损、局部感染等。
操作前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局部麻醉
在穿刺前对局部皮肤进行麻醉,减轻患者痛苦。
穿刺
常见问题及处理
血管痉挛
出现血管痉挛时,可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扩张, 或进行适量加压止血。
动脉穿刺后出血
出现出血时,先用压迫止血,如压迫无望, 可考虑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栓塞
导管局部出现栓塞时,可进行局部血栓清除 术、溶栓治疗等。
准备工作
工具准备
要进行桡动脉穿刺,首先需要明确需要的工具和设备,如消毒器具、导管、导引针、局部麻醉药等。
术前准备
患者需要了解操作的风险和意义,并进行常规检查,如凝血1
通过超声波探测仪找到桡动脉位置。
无菌操作
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与处理

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与处理1992年,荷兰医生Kiemenij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1]。
此后,随着此项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更新,并且以其对穿刺部位损伤小、不必强制绝对卧床、局部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在全国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介入诊疗中。
但由于桡动脉路径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局限性,穿刺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切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
下面简单讲述一下穿刺并发症及一般常规的处理办法:1、桡动脉痉挛国内报道男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3.1±0.6)mm,女性为(2.8±0.6)mm,完全可以通过6F(约折合直径为 2.0mm)造影导管或指引导管。
但由于桡动脉血管壁薄、直径相对细小,对血中儿茶酚胺极度敏感。
因此,在术中穿刺针或导丝直接刺激及患者精神紧张,疼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时容易出现血管痉挛。
女性桡动脉较男性更细小,手术操作程中更易发生痉挛[2]。
并且,有些患者血管变异、术者动作不熟练等因素也会诱发桡动脉痉挛。
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剧烈,同时术者导丝导管操作不畅,如应用造影剂造影可发现桡动脉细小。
针对性处理措施: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患者信任,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可给予适量镇静剂;术者动作熟练,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桡动脉的刺激;也可鞘管内给予解痉、扩血管药物,如硝普钠、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等。
以上各种措施均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可强行拔管,以免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可暂时终止此穿刺点的操作,保留导管,选用其他穿刺途径,如肱动脉或股动脉。
2、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是穿刺动脉血管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穿刺压力较大的大动脉。
相对股动脉而言,穿刺桡动脉,因其表浅,易于按压,故发生假性动脉瘤较少见,但由于术中、术后大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及提前松解加压包扎,可能会增加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形成。
预防及处理假性动脉瘤的方法:①酌情增加穿刺点压迫时间。
经桡动脉路径行PCI治疗的患者,若无明显肢体肿胀及疼痛,可延长压迫时间1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直接动脉压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 • • • • 1、动脉留置不当或堵塞 2、压力传递和转换系统 3、传感器和仪器故障 4、动脉传感器的校零 5、导管内气泡 0.1ml小气泡会引起动脉血 压增加,0.5ml大气泡会产生低血压假象。 • 6、传感器的位置 坐位:可置于耳后,以 反映大脑部位血压。
• 确定穿刺点后,移动探头位置使桡动脉成像处于屏 幕中央位置。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后,以 45°~60°角插入留置针。轻微挑动留置针,并调 整探头保证针头在屏幕上清晰显影。针尖向动脉推 进过程中,注意倾斜探头,保证针尖一直可见。每 隔一定时间确定针尖位置,保证其一直动脉血管上 方。留置针插入血管腔后,检查其反应,或有无血 液回流,确定针尖位置正确。调整留置针至水平, 以再次确定针尖位于血管内。保持留置针内细针位 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 细针,并将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
禁忌症
• • • • • • 1、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 2、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 3、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 4、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 5、合并血管疾患如脉管炎等的患者。 6、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操作(准备工作)
• 1、成人18G~20G(小儿22G,婴儿24G)。
注意事项
• 1、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 2、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健,末稍循环不良时, 应该更换穿刺部位。 • 3、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 伤,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动脉(或用肝素盐水加压至 300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 4、测量取血时尽量不让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 有少许空气进入,在拨针后要立即排尽。 • 5 、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 并发症,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 即拨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 肢体。
• 固定前臂用托手架及垫高腕部用的专用纱 布卷等。 • 3、皮肤消毒剂、无菌洞巾。 • 4、无菌肝素冲洗液(1~2U/ml肝素)。 0.08-0.16ml • 5、测压装置及测量工具,包括三通开关、 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 穿刺者位于穿刺侧,患者手臂平伸外展 20°~30°,手掌朝上,手指指向穿刺者, 纱布卷放置患者腕部下方,使腕关节抬高 5~8cm,并且保持腕关节轻度过伸状态。穿 刺者左手示指、中指、环指自穿刺部位由 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 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走行,示指所 指部位为穿刺的“靶点”。穿刺点一般选 择第二腕横纹处。
穿透法
穿透法 进针点、进针方 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 回血时再向前推进 1~2mm(5)左右,然后撤 出针芯,将套管缓慢后 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 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 前推进,送入时无阻力 感且喷血,说明穿刺成 功。
B超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
• 保证探头在5~13 MHz的频率下开始评估血管。确 保探头左侧所处部位的显影在屏幕左侧。起自腕部, 对前臂侧面进行横向扫描,在桡骨茎及桡侧腕屈肌 之间确定桡动脉及伴随静脉。必要时,应用光压鉴 别动脉及静脉(静脉是塌陷的,而动脉是鼓起的)。
并发症及处理
• 1、血栓形成 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 机会。 • 2、局部出血和血肿开成 穿刺置管成功后 拨除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3~5min • 3、感染 一般保留3~4天应拨除测压套管, 术后发现局部有炎症表现时,应及时拨除。
动脉压波形的变化及意义
• 1、在不同的动脉段记录血压时,可以看到从 主动脉到外周小动脉,收缩压逐渐增高而舒张 压逐渐降低,平均压也逐渐降低。 • 2、通过动及波形可以粗略估计循环状态。在 心室快速射血期,形成动脉波形的上升支。心 排血速度快、心输出量大则上升支的斜率和幅 度大。心室舒张,动脉血压继续下降形成下降 支。在舒张期开始,由于主动脉辨的关闭,在 下降支中开成一个切迹。外周阻力大时,下降 支下降速度较慢,切迹位置较高,反之亦然。
直接穿刺法
摸准动脉的后搏动部位和走向, 选 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全麻诱 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桡动脉穿 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 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患者胖瘦程 度而异,一般为30°~45°,缓 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 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 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 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搏动性喷血, 说明穿刺成功。(2014) 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压低穿刺 针再向前推进2~3mm,针芯仍 有回血,略退针芯,仍见持续回 血,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 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搏动性 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017)
适应症
• 1、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或肝移植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 •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器官功 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 • 3、书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 • 4、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 • 5、需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监测的 患者。 • 6、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 • 7、在采血困难时,需用此法获取大量血标本者。 • 8、需通过动脉压力波形获得诊断信息的患者。 • 9、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与压力检 测的专家共识
改良Allen试验
• 1、检与桡动脉,终止其血流; • 2、将患者手下垂,并自然伸展手指与手掌, 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但是保持对桡动脉 压迫,观察手指与手掌颜色恢复情况; • 3、一般认为:5s内变红,尺动脉侧支代偿 供血良好;6~15s变红为可疑;>15s变红为 异常。
纵向超声定位下置管
• 超声波探头纵向确定血管位置。桡动脉 成像处于屏幕中央位置后,旋转探头 90°。在屏幕中央可见动脉,可见长轴 及血管最大直径处。 • 以15°~30°角进针,使针尖与血管长 轴保持平行向前推进。如果屏幕上不见 针头显影,其可能是在血管壁或血管外, 回撤留置针,但不完全撤出,只调整角 度使针尖显影可见于屏幕。再次向前推 进,直至其进入管腔,并见回血。保持 留置针内细针位置不变,将套管继续向 前推进,其后撤出留置针内细针,并将 压力传感器与留置针套管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