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用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简介(二)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人本主义心理学1.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弗洛姆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体价值,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体的自我发展。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罗杰斯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自我概念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概念。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心理咨询、教育和组织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以观察和测量的方式研究行为,关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和行为的可预测性。
2.简洁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简洁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对刺激反应的结果,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预测和控制行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行为干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点: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强调人类在处理信息时的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临床心理学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社会学习理论1.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不仅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的影响。
2.巴德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巴德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后果来学习新行为,并提出了模仿、增强和维持的三个关键要素。
3.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在教育、广告和行为干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动机理论1.弗洛伊德的动机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本能与冲动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提出了生存本能、性本能和死亡本能等理论概念。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呈层次结构,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

心理学理论与心理辅导方法大全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通过理论和实践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心理辅导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种将认知过程和行为相结合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互影响。
在心理辅导中,认知行为理论通常被用于帮助人们发现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认识到自己的思维错误和消极行为,个体可以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的目标。
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一种注重个体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和自由意志。
人本主义心理辅导方法通常关注个体的内在需求和目标,通过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倾听,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三、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在心理辅导中,精神分析理论常常被用于探索和解析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动机。
通过分析个体的梦境、回忆和情感表达,帮助人们理解和缓解内心的冲突,实现自我和心理的平衡。
四、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原则的心理辅导方法,它注重改变人的具体行为。
在行为疗法中,个体被鼓励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思维和情绪状态。
通过设定具体的目标和制定行动计划,帮助人们逐步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培养积极的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疗法解决问题疗法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心理辅导方法。
在解决问题疗法中,个体被鼓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源,通过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制定实施计划来改变现状。
通过引导个体主动面对问题和寻求解决办法,解决问题疗法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结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为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指导。
通过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辅导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和幸福。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学科,涵盖了广泛而深刻的领域。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浮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匡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生物心理学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心理学的主流理论之一,其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形成的。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可观察到的行为,而忽视了内心的思维和感受。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华生和斯金纳等。
他们通过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等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类的行为,提出了刺激-反应的模型。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思量和解决问题。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巴尔斯等。
他们通过实验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提出了信息加工模型和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理论对教育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马斯洛、罗杰斯和马耳他等。
他们提出了自我实现的层次理论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人类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
四、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社会文化心理学家关注人类的社会化过程、文化差异和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维果茨基、布鲁纳和珀金斯等。
他们通过研究人类的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五、生物心理学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强调心理活动与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
生物心理学家关注神经系统、遗传因素和荷尔蒙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生物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杜尔和勒内·斯宾塞等。
他们通过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提出了神经发育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众多的理论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过程。
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智力:智力是个体依据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智商测试。
智商测试通常包括智力发育、智力成熟和智力退化等方面的内容。
2.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
感知是通过感官获得信息,注意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记忆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思维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解决问题则是通过思维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3. 知觉和注意力:知觉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的过程,注意力则是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知觉和注意力对认知活动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指导作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个体的生命周期内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和交往在社会中逐渐获得文化、规范和价值观。
社会化过程包括家庭、学校、同伴和大众媒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和理解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阶段。
3. 人格发展: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主要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理论对人格的解释有所不同,其中著名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等。
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知识点: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在特定刺激下产生自动化的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研究的经典实验。
2. 刺激-反应机制: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环境刺激引起的特定反应所控制。
3. 惩罚和奖励:行为主义理论认为,通过给予奖励和惩罚可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和塑造。
心理学基本理论

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基本理论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三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一、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心理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关注个体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通过感知、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来适应环境。
其中,认知心理学探索认知过程,如知觉、学习、注意力和记忆。
而发展心理学则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
认知理论的应用涵盖了广泛领域,如教育、广告和人机交互设计。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和Skinner。
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和控制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通过条件激励和奖励惩罚机制来改变行为,而不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思维过程。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治疗和组织管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Maslow和Rogers。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内在需求。
人本主义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实现,通过倾听、理解和提供支持来帮助个体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治疗和辅导方面有广泛应用。
结论本文介绍了三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认知过程,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这些理论为我们解释和理解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心理学的发展,并为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本主义名词解释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名词解释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将个体视为自主、有尊严和价值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内在动机。
个体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寻求成长、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
2. 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强调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3. 真实自我,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应该追求真实自我,而不是受外部期望和社会压力的影响。
4. 自我决定,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可以自主地做出选择和决定。
5. 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总的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认知,以及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这一理论对心理治疗和辅导有着深远的影响,强调尊重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主权,倡导积极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多个理论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解释方式,以致于形成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理论流派,它着重研究人类行为和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在环境刺激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行为的规律和原因。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可观察性,因此主张要用实验证据来支持理论。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的另一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人类思维、认知和信息处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内在的思维过程和心理结构所驱动的,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揭示认知过程的机制和规律。
认知主义提出了知觉、记忆、学习和问题解决等重要概念,并且深刻影响了教育和认知科学领域。
人本主义是心理学的第三个主要理论流派,它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的发展。
人本主义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自我驱动力和自我意识,主张关注人的需求、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潜力。
人本主义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个体成长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学是心理学的最后一个主要理论流派,由弗洛伊德创立。
精神分析学关注潜意识和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揭示了人类心理深层结构和冲突的本质。
精神分析学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如潜意识、无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并以治疗方法闻名。
虽然精神分析学的部分理论仍备受争议,但其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学。
每个流派都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解释框架,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思维、行为和心理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理论流派可以结合使用,以综合性和多角度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心理学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3)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
包括自我实现的内涵(完满人性与个人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两种类型(健康型超越型)、15条人格特征和高峰体验等。
(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和自我矫正,以达心理健康。
(5)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6)超个人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其观点与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分歧,在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但作为一个学派它缺乏公认的强有力的领导人。
因此被认为不是一个体系严谨的学派,而是一种同观点学者的广泛联盟。
其创始人是A.马斯洛,后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罗杰斯。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发展自身的潜能,这就是机体潜能说。
人的机体除具有一般生物潜能外,还有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也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自我实现论就是指人有这种尽其所能的内在倾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需要层次论
基本需要的似本能性质 马斯洛是以似本能(instinctoid)的假定来界定基本需要的概念 的。在他看来,人的需要可以区分为两类:基本需要与成长需 要。 马斯洛指出,物种的等级越高,似本能的需要或冲动就越明显。 越是高级需要,越带有人性特征。
基本需要的层次发展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的涵义
是指“那些有结构的、和谐的概念完形,其组成 是对于主格我或受格我的特征的知觉以及对主格我或 受格我与他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关系的知觉,以及与 这些知觉有关的价值观念”。
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的特点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罗杰斯在他的人格理论中假设了一个基本的动机-------实现的倾 向。
人性观: 人性是自主的,能进行自我选择的。
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
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 theories)
马斯洛
人本主义生态学和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
生平 1908年4月1日马斯洛出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郊区。 他被誉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到1970 年去世,其间的人生历程及其对心理学所做的影响。 他的著作颇丰。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类动机论》, 《动机与人格》,《宗教、价值与高峰体验》《优美 心灵的管理》,《科学心理学》等等。
罗杰斯的理论体系
罗杰斯的人性观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问题。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本性的,人性是 善的。 对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罗杰斯表现的就 很奇特:当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坚持决定论, 相信人的行为有规律可循;但当他以一个治疗者出现的时候, 他有感觉到人的确享有自由。
患者中心疗法(client一centered psychotherapy)又称咨客中 心疗法(client-centred therapy)、来访者中心疗法、非指导性 疗法(nondirec-tive psychotherapy)。患者中心疗法,是罗杰 斯(Rogers)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于1942年提出。咨客中心 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的主要代表。1951年他出版了《患 者中心疗法》。
贡献 马斯洛的心理学体系是以人性论为特征的。 马斯洛的心理学体系是一种开放的体系。 马斯洛敢于研究被前人所忽视或排斥的心理学对象 。 缺陷 缺少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概念上还有一定的模糊性。 还有一些“乌托邦”的味道。
罗杰斯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生平
罗杰斯(1902-1987) 一生著述颇丰:《问题儿童的临床 治疗》;《咨询和心理疗法:新近 的概念和实践》;《患者中心疗法: 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在患 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 格和人际关系》;《学习地自由》; 《择偶:结婚及其选择》;后期又 把把兴趣转向交朋友小组方面。
治疗过程与阶段
第一,由于患者已形成了对自身和外界的固定看法,因而对自 己内心的体验十分陌生,甚至全不觉察,且无任何改变的意愿。 于是,患者有一种求治似乎不是出于自愿、对治疗也不抱希望 的心态。 第二,患者能够对与己无关的问题发表意见而把感隋说成是不 属于自己的或是过去的事情。例如说“这个症状让人感到十分 烦恼”,而不是说“我现在感到烦恼”或“我过去心情烦恼”。
治疗过程与阶段
第三,病人感到已被治疗者所接受,逐渐消除顾虑,要自由地 谈到自己,不厌其烦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并开始认识到个人的 想法并非事实,并有了求治愿望。 第四,对自身问题及症状的描述减少,对自己的体验开始产生 疑问,并初步认识到自己对问题负有责任,自信心也开始增强。
治疗过程与阶段
第五,患者能够自由自在的表达当时的感情,不仅希望拥有自 己的感情,而且希望找到“真正的我”,并开始意识到他的自 我应作调整以适应现实,而不应按内心冲动行事。 第六,是转变的关键阶段,往往也是戏剧性的。病人把过去的 体验接受下来,成为当前的体验,往往被这种体验所打动,同 时伴有生理上的变化,如叹气、流泪等。这时,曾被患者奉为 生活准则的信条在直接体验中开始动摇,患者因而出现一种失 落感,心灵受到震动,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询者中心疗法
询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的理论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患 者中心疗法强调心理治疗是一种患者和治疗者都必须深入置身 其中的治疗关系,假如治疗者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会产生 治疗变化;假如发生治疗变化,就会使患者体验到更多的自我 认可和更多的自信等等。
询者中心疗法
这一疗法强调人的本性自身是一切心理治疗的出发点。相信病 人只要得到治疗者的同情、温暖与鼓励,就能充分发挥自身的 内在潜能,进行自我调整,消除心理障碍。
治疗过程与阶段
第七,这一阶段代表着治疗的趋势和最终目标。至此,患者对 自己的情感可进行直接而充分的体验,不再感到是一种威胁了。 患者对自身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消除一些不适当的想法,不 再为自身的不良情绪所困扰,对外界的看法也变得现实和成熟。 为使治疗提高并巩固,患者对自己抱有悦纳态度,不仅在理性 上能自我理解,而且也相信自己的感情,从而患者就能从消极 防御的感情中解脱出来,-确立健康的自我实现的态度。
个案分析
珍妮的改变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
罗杰斯于40年代初首次提出“无指示疗法” 1950年前后,发展为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的重点放在促进来访 者内心的变化上。 治疗家要做到三点:真诚相待、无条件尊重和设身处地地理解。 60年代以后,罗杰斯发现在个人咨询中行为改变的潜力以小组活 动的形式也可以得到发挥。于是以交朋友小组的形式进行集体 咨询便成为他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治疗过程与阶段
患者中心疗法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7个连续的阶段,并可用它作 为检验治疗过程的进展情况。这7个阶段简述如下:
第一阶段:来访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不愿主动 寻求治疗和帮助。 第二阶段:来访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第三阶段:来访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第四阶段:来访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 时还有顾虑。 第五阶段: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 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第六阶段:来访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 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第七阶段:由于上一个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此阶, 段来访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不再看的那么重要。
人格的发展
儿童的两种需要 父母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 theories)
罗杰斯
非指导性治疗— 以人为中心理论—咨客中心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1951) 〈论人的成长〉 (1961) 〈一种存在方式〉 (1980)
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 theories)
治疗者的工作
②无条件的倾听
治疗者应是一位耐心、诚意而又机敏的听众,听取患者所诉 说的一切。在倾听时治疗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者。因为如果 治疗者表现被动,无动于衷,甚至心不在焉,患者就会感到他 对自己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因而也就不愿继续说下去了。治 疗者倾听时的诚意和专心致志,意味不仅用耳朵听,要用脑听, 用心听,只有诚心诚意地倾听才会有反馈、有交流,这对治疗 十分重要。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
-人性论
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人是可念 -价值的条件化
人本主义理论 (humanistic theories)
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实自我 理想自我
William James
Carl Rogers
咨客中心疗法概念
临床心理学常用的理论
刘书君
临床心理学常用的理论
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 行为的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的理论 生物学理论(行为神经科学)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思想
草叶集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对象:人的内在的意识经验 重新恢复了意识经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询者中心疗法
适应症: 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 方法: 人为创造一种积极尊重的心理氛围,让询者逐渐从被动性防御性情感 中解脱出来,不再依靠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使询者修复被歪曲和 受损的自我实现的潜力。
• 治疗者真诚而自然
•对询者无条件接受,积极尊重 •投情
Fig.5
治疗者的工作
①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根据基本需要的似本能假设,马斯洛提出了一种强调 人性积极向上的动机理论,即基本需要的层次发展学 说。 需要可以分为由低到高排列的五个不同层次,它们依 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论
自我实现的含义 从总体上说,可以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 资,定义为完成天资或称之为天数、命运和禀性,定义为个人 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 自我实现意味着他更真正地成为了他自己,更完善地实现了他 的潜能,更接近了他的存在核心,成了更完善的人。
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的概念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时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 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 如醉、欢乐至极的感觉。” 高峰体验的存在认知和自我特征。 在高峰体验时,作为体验主体的自我的特性也发生了改变。
对马斯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