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04定额综合解释

关于贵州省2004版五部计价定额有关问题的综合解释-仅供参考黔建施通[2007]285号关于贵州省2004版五部计价定额有关问题的综合解释发表于:2008-12-1黔建施通[2007]285号各有关单位:《贵州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贵州省装饰装修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贵州省安装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贵州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贵州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4版)(简称04建筑定额、04装饰装修定额、04安装定额、04市政定额、04园林仿古定额)自2005年4月1日正式颁发以来,各有关单位在执行中反映了一些问题。
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贵州省2004版五部计价定额,现对带有普遍性、共通性的问题综合解释如下:一、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指工程施工期间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搭设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所需要的费用。
其内容由三部分费用组成,分别为:定额已含费用、可套用定额计算的费用、定额未包括需另行计算的费用。
定额已含费用:是指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定额中已列入的在正常施工条件下,采用合理施工工艺所发生的常规安全生产设施、临时设施的费用。
如:人工挖孔桩孔口防护、人工挖孔桩桩内照明及通风设施、脚手架中安全网设置、定额规定范围内的现场临时设施搭设等。
可套用定额计算的费用:如安全防护架及防护棚的搭设(包括各级安检部门提出且符合国家安检规定范围内增加搭设的费用)、深基坑开挖中的边坡支护、土石方开挖中的支挡土板等。
定额未包括需另行计算的费用:现场围挡的美化(包括内外粉刷、刷白、标语、压顶装饰等)、五板一图、企业标志、施工现场地面硬化、绿化、外运渣土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及建筑垃圾运输的密闭设施以及为保障施工现场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和电力、通信、给排水、天然气等城市基础设施而采取的其他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等等。
第一次全省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次全省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贵州省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统计局2005年12月28日根据第一次全省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一)企业单位数和就业人员2004年末,全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1852个,就业人员[注1] 990419 人;工业个体经营户87582户,就业人员241111人。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883个,占7.45%;集体企业1348个,占11.37%;私营企业7155个,占60.3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0.89%;外商投资企业111个,占0.94%;其余类型企业2250个,占18.9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占33.36%,集体企业占5.37%,私营企业占32.1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93%、外商投资企业占1.91%,其余类型企业占26.24%。
(详见表1)。
表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企业法人(个)就业人员(人)合计11852 990419国有企业827 253651集体企业1348 53236股份合作企业374 22340国有联营企业 6 1852集体联营企业52 2327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21 1216其他联营企业89 4498国有独资公司56 76714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147 146137股份有限公司271 75285私营企业7155 318823其他内资企业290 618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 9239外商投资企业111 | 18912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3695个,制造业7482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75个,分别占31.18%、63.12%和5.7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中,采矿业占29.26 %,制造业占62.2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8.54%。
在工业行业大类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就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23.78%、9.75%和8.57% (详见表2)。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6.30•【字号】黔府发[2004]18号•【施行日期】2004.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指导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4]18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做好我省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00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达到33552人,比去年增加7427人,净增28%,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
认真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高校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改革方向,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2004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经费预算中安排必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费需求。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高等学校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放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中来统筹安排。
贵州省04定额人工费调差文件

物工程量所对应的定额人工费合计×57%计算。
③ 单独承包土石方的单位工程人工费调增,按单位工程2008年4月1日以后实际完成的土石方量所对应的定额人工费合计×19.5%计算。
以上调增的人工费均列在费用计算顺序表的税前,不得作为计取其他费用的基数。
二、本次人工费调整从2008年4月1日起执行。
施工合同中对人工费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
在本文下达前已办完结算的单位工程和合同中另加了风险(包干)系数的工程,不再调整。
贵州省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八年六月五日。
2006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质量和效益提高、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初步核算,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67.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2.94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8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8.6%、41.8%和39.6%调整为17.3%、43.3%和39.4%,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5750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736美元。
二、农业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2006年,全省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2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
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10.85万公顷(4662.75万亩),比上年增长1.1%。
烤烟种植面积17.8万公顷(267万亩),因计划调减比上年下降13.8%;油料种植面积56.38万公顷(845.7万亩),比上年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49.45万公顷(741.75万亩),比上年增长4.5%。
年末果园面积119143公顷(178.71万亩),比上年增长0.2%;年末茶园面积63596公顷(95.39万亩),比上年增长6.5%。
受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影响,粮食总产量1122.78万吨,比上年下降2.5%;油料作物产量89.56万吨,比上年增长5.5%,创我省油料作物产量历史新高。
烤烟产量29.73万吨,比上年下降13.7%。
表1:2006年种植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指标名称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1122.78 -2.5稻谷447.20 -5.4玉米338.95 -1.6小麦74.5 2.1油料89.56 5.5花生7.50 2.2油菜籽81.01 5.9烤烟29.73 -13.7水果101.72 6.0茶叶 2.61 31.9林业稳步发展。
200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3月20日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建设大贵阳和生态经济市的目标,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顺利实现“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3.24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8.62亿元,增长12.3%。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7.6:50.4:42.0调整为7.2:52.6:4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4.2%、60.0%、35.8%。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12683元,比上年增长13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7.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8%,高于全市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比上年提高1.2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6.9%,居住类价格上涨3.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持平。
除此以外,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5%,衣着类价格下降1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3.1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3%,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4.62004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57.3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099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4%。
2004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4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现发布2004年《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
希望通过《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的发布,使全市各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加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了解、支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创建生态经济市,构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
贵阳市环境保护局二○○五年六月概述2004年,全市人民在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建设大贵阳和生态经济市的目标,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增幅是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12683元,比上年增长13%。
全市切实贯彻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环境立市”和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发展战略,加强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狠抓省市长环境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加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重点开展了“南明河三年变清”环境综合整治、清洁能源工程建设、饮用水源保护等项工作,在全市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总体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市环保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大气环境简况本市大气环境污染属煤烟型污染。
常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
2004年二氧化硫浓度持续降低,二氧化氮浓度继续保持在好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水平,可吸入颗粒物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状况2004年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与2003年相比整体进一步好转。
2004—2014年贵州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变化

2004—2014年贵州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变化作者:吴丹郸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23期贵州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本文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背景下,利用2004年—2014年贵州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数据,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变化的关系,包括人均收入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性、回归分析和弹性系数等。
从对贵州省的研究中,透视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做出评价与反思。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中,2004—2014年贵州省GDP、人口总数和贫困人口数(表1)来源于贵州省统计局和《贵州统计年鉴》,而人均GDP、经济增长率、贫困发生率(表2)来源于对表1中三个数据的处理。
计算公式如下:利用Excel和SPSS,我们对以上数据做了相关和回归分析,并通过弹性计算,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即人均GDP每上升几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将相应降低。
二、研究结果(一)基本数据分析:贵州省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2008年随着低收入人群被纳入扶贫对象,贵州省贫困人口由2007年末的216万变为2008年末的585万。
而按照国家统计局2000年人均865元的全国农村贫困扶持标准,2010年末,贵州省贫困人口为418万人。
2011年,中国对贫困线标准进行调整,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2300元。
根据新阶段全国农村贫困扶持标准,2011年末贵州省贫困人口变为1149万人。
为了提高统计分析的精确度,我们将2004—2014年贵州省贫困人口变化分为2004—2007年、2007—2010和2011—2014年三阶段考察。
三阶段相比而言,2008—2014年,贵州省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6.72%。
此外,三个阶段内贵州省的贫困发生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07年的6.01%,年均下降率为6.74%;由2008年的16.28%下降到2010年的12.01%,年均下降率为9.64%,由2011年的33.12%下降到2014年的17.76%,年均下降率为18.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2005年2月23日)2004年,全省各族人民在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会议的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要求,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省经济发展保持了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西部大开发“五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
一、综合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为159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创1985年以来最快增长水平。
三次产业全面提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4.11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提高0.7、0.9和1.8个百分点。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为4215元。
二、农业农业与农村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好形势。
2004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03.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2万公顷。
蔬菜、油料、药材等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其中,蔬菜种植面积为44.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0%;油料种植面积为53.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9%;药材种植面积为3.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2%。
年末,果园面积为11.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茶园面积为5.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7%。
全省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增长6.8%的基础上又增长4.1%,达到1150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见表1)。
表1:2004年种植业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全省启动建设了45个优质畜产品基地,发展了一批生态养殖示范小区,促进了畜牧业的较快发展。
全省肉类总产量为171.05万吨,比上年增长9%,主要牲畜存栏头数继续增长(见表2)。
表2:2004年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生态渔业发展规模继续扩大。
全省建成冷水鱼养殖场15个,生态渔业总面积增加到1.07万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为8.85万吨,比上年增长6.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全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为69.29万公顷,其中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农业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97.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总体效益大幅度提高。
全省工业增加值完成574.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其中,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见表3)。
表3: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在全省37个工业行业中,生产实现增长的有34个,特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卷烟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强。
原煤、卷烟、发电量、水泥、有色金属、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支撑了工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增长(见表4)。
表4: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5.45,比上年提高20.97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8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4.06亿元,比上年增长83.1%。
建筑业稳步发展。
全省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在全部建筑业中,具有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税金总额7.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86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净增加113.03亿元(见表5)。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
完成了2192公里油路改造和816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
清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建的遵崇、玉三、三凯、机场建成通航。
渝怀铁路贵州段主体工程完工。
西镇胜高等级公路进展顺利。
兴义机场、安顺黄果树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竣工。
表5: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
以“西电东送”项目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进展较快。
2004年,全省电力建设投资达到18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首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基本建成,第二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全面启动,贵州电网新增装机20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74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47.85万千伏安,贵州至广东500千伏“两交一直”输电工程全部建成投运。
配套煤矿建设步伐加快,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52.1%;青龙、玉舍、比德等大型煤矿首采工作面建成试产。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消费品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县城消费品市场销售水平提升较快,其消费品零售额增幅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近年来首次高于城市;餐饮业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其零售额增幅比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见表6)。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销售情况看,有83%的商品类别零售额保持增长,其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比上年增长1.5倍,中西药品类比上年增长76.6%,化妆品类比上年增长72.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比上年增长68.9%,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56%,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增长54%。
表6: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构成情况单位:亿元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销售中,吃的商品比上年增长26.2%,穿的商品比上年增长68.9%,用的商品比上年增长36.1%。
市场物价明显上涨。
2004年,受粮油、肉禽蛋、水产品等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以及水、电、燃料、教育收费等价格上调的影响,市场物价呈现1998年以来连续五年低位运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见表7)。
表7: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注:以上价格指数均以上年同期为100。
对生产有较大影响的基础性价格指数上涨。
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9%,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4.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8%。
其中,进口额6.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3%;出口额8.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4%(见表8)。
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1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1%。
表8:2004年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旅游业快速发展。
2004年,省内旅游人数为2480.3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2%;实现旅游总收入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是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见表9)。
表9:2004年旅游业发展情况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交通运输能力继续提高。
铁路、公路、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570.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民航货邮吞吐量为4.16万吨,比上年增长26.4%。
铁路、公路、水运完成旅客周转量273.1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7%(见表10)。
表10:2004年客货周转量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1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邮政业务总量为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31.4%和46.8%(见表11)。
表11:2004年邮电业务情况八、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296.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3%。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见表12)。
表12:2004年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322.26亿元,比年初增加423.82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020.02亿元,比年初增加332.97亿元(见表13)。
表13:2004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情况单位:亿元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又有4家企业成功上市,年末省内上市公司增至17家。
年末股票资金开户数为20.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万户。
全年股票交易额为247亿元,比上年减少45.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
全省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见表14)。
表14:2004年保险业收付情况单位:亿元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2.4%,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
建成165所“义教工程”项目学校,新建、扩建农村中小学403所。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实现省部共建,启动了贵州大学“211工程”建设(见表15)。
表15:2004年教育事业情况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2004年,我省获准建立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微硬盘研发中心,结束了贵州无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863研发中心的历史。
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62项。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
全年专利申请1486件,比上年增长19.6%;授权专利737件,比上年增长1.9%。
综合技术服务取得新的成绩。
年末全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达到65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1个;有350个企业完成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强制检定计量器具达到17.22万台,比上年增长6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成功组建。
(见表16)表16:2004年文化事业情况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继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有8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促进了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的稳步发展。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在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获铜牌1枚。
有46个项目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比上年增长119%。
十一、人口2004年,全省总人口出生率为15.08‰,死亡率为6.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3‰。
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达到39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93万人(见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