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相关法规介绍及案例分析_100分

合集下载

《证券法》内幕交易条款

《证券法》内幕交易条款

《证券法》内幕交易条款
内幕交易是指在未公开的信息基础上买卖证券的行为。

《证券法》明确规定了内幕交易的相关条款,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1. 内幕信息的定义:内幕信息是指未公开、与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或其业务有关的重要信息,或者尚未公开但已经落实的重大事项。

2. 内幕交易的禁止:任何人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包括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交易人员等。

3. 内幕交易信息的披露:证券发行人、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内幕信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同时,证券交易人员也应当及时向自己所在单位报告内幕信息,防止内幕交易的发生。

4. 内幕交易的处罚:对于违反内幕交易规定的行为,证监会可以对其进行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等处罚措施,同时对于涉及刑事犯罪的行为也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内幕交易是严重违法行为,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裁,保障市场公平公正,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1 -。

经济法解读证券法中的内幕交易规定

经济法解读证券法中的内幕交易规定

经济法解读证券法中的内幕交易规定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的一种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正和公平。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于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其中对内幕交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制裁。

本文将对证券法中关于内幕交易的规定进行解读。

一、内幕交易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根据《证券法》第75条的规定,内幕交易是指内幕信息的持有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以获取非公平交易利润或者使他人免遭损失的行为。

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包括:内幕信息、信息的持有人、利用信息进行交易或泄露信息的行为、获得非公平交易利润或使他人免遭损失。

二、内幕信息的含义和标准内幕信息是指尚未公开的、与证券价格或者投资者决策有关的信息。

根据《证券法》第76条的规定,内幕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重大资产重组、发行股票、配股、转让股份的决策,以及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内幕信息的标准是指该信息是否能够对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如有关公司的重大决策、业绩变动、合并收购等信息。

三、内幕信息的持有人内幕信息的持有人是指获取了内幕信息并且知悉该信息非公开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信息的持有人不仅包括直接持有内幕信息的人,也包括间接持有内幕信息的人,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内部人士等。

四、内幕交易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交易行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幕信息的持有人利用该信息买卖证券;二是内幕信息持有人将其所知悉的内幕信息泄露给他人。

对于违法行为者,证券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五、内幕交易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救济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的监管和处罚,我国既有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管,也有司法救济的途径。

行政执法机构主要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具有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的权力。

而投资者和受害人则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向法院提起诉讼,追求经济赔偿。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浅析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一、背景介绍内幕交易,指在未公开的信息基础上进行买卖证券的行为。

在我国,内幕交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内幕交易仍然在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

由于其性质的严重性,内幕交易给持有证券的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极高的风险。

因此,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也备受关注。

在民事诉讼中,内幕交易的责任主要包括赔偿责任和追究责任。

二、赔偿责任赔偿责任是指内幕交易者应当承担因他们的行为所导致的投资损失。

在我国证券法中,明确规定了证券交易参与者对于其他人因其行为所受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如果因内幕交易而发生的证券交易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投资者可以向内幕交易者索赔。

对于此类情况,内幕交易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赔偿的范围将扩大到由此造成的其他一切后果。

三、追究责任追究责任是指对内幕交易者的法律制裁,并不是要求他们承担赔偿责任,而是要求他们承担违反法律的责任。

在我国证券法中,规定了内幕交易的共同犯罪责任。

如果内幕交易涉及到多人合谋,所有人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此外,在发现内幕交易行为时,也有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禁止行为,例如泄露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在这种情况下,内幕交易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四、内幕交易案例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起内幕交易案例。

其中一些案例有着极其严重的后果,对一些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在200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被称为“大智慧”内幕交易事件。

该事件涉及金融信息媒体大智慧股票的内幕交易,并因此导致了大规模的投资者财产损失。

在此事件中,多名内幕交易者被追究刑事责任,并承担了赔偿责任。

五、内幕交易的预防措施虽然内幕交易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仍然存在,但是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防止其发生。

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加强内幕交易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对内幕交易的认识和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内幕交易的发生。

证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证券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我国某上市公司A公司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巨大。

在此过程中,A公司董事会秘书B某泄露了公司重组的相关信息,并告知了自己的朋友C某。

C某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将信息透露给了自己的朋友D某,D某在未公开信息前买入A公司股票,获利100万元。

不久后,A公司公布了重组方案,A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在此过程中,D某因内幕交易被查处。

二、案件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涉及的内幕交易是指利用未公开的、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进行证券交易,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交易属于违法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违法行为分析(1)B某泄露内幕信息。

作为A公司董事会秘书,B某掌握公司重大信息,其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即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不得泄露所知悉的内幕信息。

(2)C某利用内幕信息交易。

C某作为B某的朋友,在得知内幕信息后,未履行保密义务,反而将信息透露给他人,并在未公开信息前买入A公司股票,获取不正当利益。

C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

(3)D某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进行交易。

D某在得知内幕信息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卖出股票,而是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入A公司股票,获取不正当利益。

D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即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买卖该证券。

3. 法律责任(1)B某应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B某泄露内幕信息的行为,应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2)C某应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的规定,C某利用内幕信息交易的行为,应由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浅析我国证券投资交易中内幕交易的监管

浅析我国证券投资交易中内幕交易的监管

浅析我国证券投资交易中内幕交易的监管内幕交易是指在股票及其他证券的买卖过程中,利用未公开的信息进行交易,以获取非公正利益的行为。

内幕交易具有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对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权益都有很大的损害。

在我国,内幕交易得到了严格的监管。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75条规定,任何人在取得未公开的重大信息后进行交易,或者向他人泄露重大信息从而使他人进行交易,均视为内幕交易。

对于内幕交易行为,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证券交易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等。

在监管实施方面,我国证券监管机构采取了多种监管措施,强化内幕交易的打击力度。

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管理人、上市公司等,要求其内部配备风控措施,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内幕交易的预防和发现。

股票交易所通过建立内幕信息监测系统,对市场内的交易行为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

证券监管机构还会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执法行动,对涉嫌内幕交易的交易行为进行调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投资者的权益。

我国证券市场对内幕交易从法律层面上进行了严厉打击。

内幕交易在我国是违法的,违反了《证券法》的规定,对于发现的内幕交易行为,证监会及相关部门会进行调查和处罚。

内幕交易还会涉及到其他法律问题,例如商业秘密的泄露、内幕交易涉及到的未公开信息的保护等,这些法律规定和制度都加大了内幕交易的违法成本和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还注重加强内幕交易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投资者对内幕交易的认识和警惕性。

通过加强投资者教育和宣传,让投资者了解内幕交易的危害性和法律后果,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从而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

论我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证券市场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资金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

而内幕交易作为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隐患。

内幕交易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为了规范内幕交易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划,本文将从内幕交易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内幕交易的概念及特点内幕交易是指公司内部人员利用未公开的对外信息,通过买卖证券获取非公开信息的利益行为。

通俗点说,就是未公开信息交易。

内幕信息是指未公开的,但可能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的信息。

内幕信息可以是某一公司即将发生的大事,如重大合同、政府政策变化、公司经营状况等。

内幕信息既包括积极信息,也包括消极信息,如公司可能进行大规模裁员、停产等。

内幕交易者通常是公司高管人员、知情人员和公司关联方,他们利用其特殊地位和潜在管道来获取未公开信息,并通过大量的证券交易来获得非法利益。

内幕交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内幕交易是建立在未公开信息的基础上。

内幕交易者通过获取未公开信息来获得利益,而这种未公开信息对一般投资者来说是不可得知的。

第二,内幕交易具有隐蔽性。

内幕交易者通常会采取隐蔽的手段来进行交易,以防止暴露自己的内幕信息。

内幕交易带有欺诈性。

内幕交易者利用其特殊的地位和信息优势,变相地欺骗了其他投资者的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第四,内幕交易具有高投机性和高风险性。

内幕交易者的利润通常是通过大幅度的价格波动来获取的,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证券法》《刑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法律责任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中。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1. 《证券法》《证券法》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法律,对内幕交易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内幕信息知情人员不得利用其知情优势进行交易或者泄露未公开的内幕信息,不得散布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敬畏市场之内幕交易罪处罚案例分析

敬畏市场之内幕交易罪处罚案例分析

敬畏市场之内幕交易罪处罚案例分析本期笔者要分析的案例是关于内幕交易⾏为的刑事违法案例,以下案例涉及的刑事违法⾏为发⽣在2012年12⽉⾄2013年7⽉期间,因此按照法律规定,⼀般可以适⽤2013版《证券法》和2011版《刑法》进⾏规制,但笔者搜索了2011版、2015版、2017版、2020版《刑法》关于第180条之规定,都没有变化,可见,关于内幕交易⾏为我国⽴法很早就将其纳⼊刑事打击的重点范畴,该⾏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甚⼤。

具体结合案例对内幕交易⾏为进⾏解剖分析。

⼀、基本案情被告⼈周某,男,汉族,原系某证券交易所XX公司监管X部X总监。

2012年12⽉⾄2013年7⽉,被告⼈周某利⽤其担任某证券交易所XX公司监管X部总监助理的职务便利,使⽤⾃⼰的⼯作账号和密码进⼊某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化系统》,浏览并获取上市公司提交审核的有关业绩增长、分红、重⼤合同等利好信息后,⽤办公室外⽹电脑,登录其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并买⼊相关股票15只,买⼊总⾦额共计852万余元,卖出总⾦额871万余元,⾮法获利17万余元。

⼆、裁判结果本案由湖北省XX市中级⼈民法院⼀审,湖北省X级⼈民法院⼆审。

法院认为,被告⼈周某利⽤其职务便利,作为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在涉及对证券交易价格有重⼤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该证券,于次⽇信息公告披露后卖出该证券,其⾏为已构成内幕交易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

周某案发后坦⽩罪⾏,积极退赃,认罪悔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据此,以内幕交易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民币五⼗万元。

三、结合上述案例材料与判决结果进⾏法律分析:1、案涉罪名是《刑法》第⼀百⼋⼗条,本法条涉及3个罪名分别是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利⽤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该条分成两款对罪状进⾏描述。

第⼆款涉及的刑事违法⾏为即为投资者熟知的“⽼⿏仓”⾏为。

⾸先,对法条第⼀款进⾏解剖分析,本罪的主体分为两类即内幕信息的知情⼈员和⾮法获取内幕信息的⼈员。

《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

《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2.03.29•【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2012年3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解释》是“两高”针对证券、期货犯罪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共十一条,全面系统地对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定罪处罚标准等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诠释。

为准确理解、适用《解释》,现就《解释》的制定背景、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解释》的制定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飞速发展,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发展态势。

截至2011年底,全国法院审结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案件20余件,其中2007年1件、2008年1件、2009年4件、2010年5件,2011年11件。

与普通犯罪相比,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社会危害大。

证券、期货犯罪涉案金额大,社会影响面广,涉及投资者众多,严重危及资本市场运行安全和经济社会秩序。

二是专业性强。

资本市场关系复杂,技术手段先进,涉及证券、期货、法律、会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犯罪分子往往具有较深的专业背景,熟悉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和信息技术,惯于利用规则和制度的漏洞逃避法律追究。

三是查处难度大。

证券、期货交易具有无纸化、信息化等特点,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互联网、3G通信等先进技术传递信息和意图,加大了事后取证的难度,导致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犯罪实发案件数量与查办案件数量存在较大落差。

如2008年初至2011年底,证监会获取内幕交易线索的案件有426件,而真正立案调查的只有153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