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上的齿孔》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及赏析《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原文: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阿兰正在欣赏他的邮票。
他发现有些邮票的边缘有整齐的小孔,而有些却没有。
他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他:“这些小孔叫做邮票齿孔。
很久以前,人们要撕开邮票很不方便,后来有一个叫亨利的年轻人,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用大头针在邮票边缘扎了一排小孔,这样邮票就容易撕开了。
这个发明被大家接受了,从此以后,所有的邮票都有了齿孔。
”阿兰听后,对亨利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他想,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赏析:《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小学语文课文。
通过讲述阿兰对邮票齿孔的好奇和爸爸的解答,文章揭示了生活中平凡事物中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
首先,课文以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阿兰对邮票齿孔的好奇,正是这种观察和探索精神的体现。
其次,课文通过讲述亨利发明邮票齿孔的故事,弘扬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亨利在面对问题时,没有被传统的做法束缚,而是敢于尝试和创新,最终解决了问题,这也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只要有创新思维和实践勇气,就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后,课文通过阿兰的感悟,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阿兰从邮票齿孔的故事中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这不仅鼓励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也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总的来说,《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一篇寓教于乐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邮票上的齿孔》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邮票上的齿孔》原文及教案【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网络整理的整理的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邮票上的齿孔》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1848年的一天,有个叫亨利·阿切尔的英国人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现有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
原来,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
很显然,那个人忘了带小刀。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我也没带。
”阿切尔无可奈何地说。
这时,那个人一抬头,看见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皱着的眉顿时舒展开了。
“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当然可以,可是……”阿切尔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那个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一路上,阿切尔一直思索着刚才发生的事。
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这项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
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
【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并不神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邮票、插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实物邮票)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2、你们看,邮票四周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3、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邮票上的齿孔》初备教案

《邮票上的齿孔》初备教案第一篇:《邮票上的齿孔》初备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邮票上的齿孔》初备教案岭背镇犁头小学邝燕红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邮票上的齿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过程。
3、从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三、教学难点:了解邮票打孔机的发明过程。
四、教学准备: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课前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各种邮票。
2、同学们刚才都在欣赏什么呀?板书:邮票。
引导识字:邮票。
3、出示黑便士与普通邮票的对比图,引导观察两张邮票的边缘有什么不同,引出“齿孔”一词,并认读。
4、我们发现最早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那后来齿孔是怎么出现在邮票上的呢?学习了16课《邮票上的齿孔》后我们就明白了。
补全课题,学生齐读题。
二、读文识字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记字形。
4、做登山夺红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学文感悟1、自由读文,读通读顺。
思考: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指名回答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指导读外国人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读文情况。
3、思考:在阿切尔发明打孔机之前,邮票使用起来有什么不方便?4:当时的邮票使用时要用小刀,可那个人忘了带小刀,怎么办呢?(他向阿切尔询问)5、他是怎样向阿切尔询问的?谁能有礼貌地读一读。
指名分角色朗读。
6、那个人接过别针后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撕开邮票的?这一切被谁看到了?生答后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读。
(板书:看刺小孔)7、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样想的?生答后出示重点句子并指导读。
(板书:想打小孔)8、想到之后他做到了吗?(板书:做打孔机)练习用“发明”造句。
四、拓展延伸1、课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为什么?2、阿切尔发明的打孔机不光运用在邮票上,你还知道它运用在什么地方?(卫生纸、食品药品包装袋等)学生自己撕开食品包装袋,体验方便。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d9a13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9.png)
邮票齿孔的故事[精选5篇]第一篇: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一、课文特点:《邮票齿孔的故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围绕“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来选编的。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见一位先生用别针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那邮票便很整齐很容易地被撕开,阿切尔由此受到启发,通过不断研究,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故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第一课时以师生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抓住主要词句及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以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书写生字为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从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懂得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②、激发学生欣赏邮票、保护邮票的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读通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邮票、针、卫生纸等。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多种识字法: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教给识字方法。
②、课件辅助法: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多媒体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
③、创设情景法:让学生通过表演、演示等活动,入情入景地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使情景的设置与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达到“寓教于乐,不言自明”的目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齿孔的故事》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邮票齿孔的故事》讲述的是发明家阿切尔由⾝边⼩事⽽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孩⼦们,只要做⽣活中的有⼼⼈,留意⾝边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邮票齿孔的故事》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邮票齿孔的故事》原⽂ 1840年,英国⾸次正式发⾏邮票。
最早的邮票跟现在的不⼀样。
每枚邮票的四周没有齿孔,许多枚邮票连在⼀起,使⽤的时候,得⽤⼩⼑裁开。
1848年的⼀天,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到伦敦⼀家⼩酒馆喝酒,在发明家的⾝旁,⼀位先⽣左⼿拿着⼀⼤张邮票,右⼿在⾝上翻着什么。
看样⼦,他是在找裁邮票的⼩⼑。
那位先⽣摸遍⾝上所有的⾐袋,也没有找到⼩⼑,只好向阿切尔求助:“先⽣,您带⼩⼑了吗?”阿切尔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也没带。
” 那个⼈想了想,从西服领带上取下⼀枚别针,在每枚邮票的连接处都刺上⼩孔,邮票便很容易地被撕开了,⽽且撕得很整齐。
阿切尔被那个⼈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要是有⼀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阿切尔开始了研究⼯作。
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
⽤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枚枚地撕开,使⽤的时候⾮常⽅便。
英国政府部门⽴即采⽤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邮票打孔机。
【篇⼆】⼩学⼆年级语⽂《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 第⼀课时 ⼀、观察导⼊ 1、⼩朋友,你们看⽼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途吗? 2、⽐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 ⼆、初读课⽂ 1、借助拼⾳⾃由读课⽂,把⽣字的字⾳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习⽣字 (1)出⽰带拼⾳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认识“⼑”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半,扔⼀半(扔)九个洞(究) 3、开⽕车再读词语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资料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资料引言:故事是孩子们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之一、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通过故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介绍了一个关于邮票齿孔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邮票齿孔的由来和意义。
一、故事背景二、故事内容从前,有一个远古的国家,人们用一种叫做“封”的东西来进行通信。
这些“封”看起来和我们现在的信封有点像,但是它们比较简单,没有胶水。
为了确保“封”的完整性,人们用线将“封”的两端连在一起。
有一天,国家的领导人决定改进这个通信方式。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设计一种专门用于通信的小纸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邮票。
这样,人们就不再需要用线将“封”连起来了。
然而,人们发现邮票太小,很容易丢失,也很难用手拿取。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三、故事重点1.齿孔是邮票上设计的孔洞,用于便于贴在“封”上和进行标记。
2.齿孔的起源是为了解决邮票易丢失和难以拿取的问题。
四、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孩子们可以分组讨论邮票的功能和重要性,并通过齿孔了解为什么邮票要这样设计。
2.制作邮票:鼓励孩子们设计自己的邮票,可以用彩纸或者绘画完成,然后考虑邮票齿孔的位置和设计。
3.互相交流:孩子们可以展示自己设计的邮票并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创意。
五、知识拓展1.齿孔的形状和排列:邮票齿孔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直线排列的长条形齿孔。
有些邮票上的齿孔也是波浪形或者弯曲形的,这些齿孔的设计是为了增加鉴别邮票真伪的难度。
结尾语:通过这个关于邮票齿孔的故事,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邮票齿孔的由来和意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相关讨论和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拓展相关知识。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

能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发明家是一件值得孩子们引以为豪的事。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特别是平时不肯老老实实听课但又有些小聪明的同学,这时早已按捺不住,都快把手举到我的鼻子底下了。甲迫不及待地说:“我先要把自己心里想的画出来,然后请工人帮我制作出来,那应该是一台带有一枚钢针的机器,旁边装上一个把手,只要轻轻摇动把手,钢针就会自动打孔。”我正想赞美他超凡的想象,下面已经传来了不少反对声:“摇一下只能打一个孔,这样速度也太慢了,我想在上面装上一排钢针,这样摇一下就是一排,方便多了!”“老师,我还有更方便的,现在的机器都是自动的,我想在这台机器上装一个马达,这样不用手摇它也会自动打孔。”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阿切尔也是这样通过不断地实践,不停改进,才发明了打空机。你们一点都不比他差!老师相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爱动脑筋,积极动手做一做,我们也能成为杰出的发明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四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文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ǎo dāo ěr hòu qiú zhù rénɡ rán shǐ yònɡ fānɡ biàn
( ) ( ) ( ) ( ) ( ) ( )
zhěnɡ qí zhènɡ shì ér qi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邮票上的齿孔》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教案《邮票上的齿孔》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发明带齿孔的邮票的故事,一个由发明家阿切尔身边的偶然小事引发的发明故事。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齿孔邮票的发明经过,它还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识字写字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把它挑出来,摆到一边,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
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三、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字(刀、仍、便)是新认的字。
“刀”字放手让学生临写,“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
单立人的写法学生已经多次接触,应该比较熟悉,因此放手让学生书写。
但三个带单立人的字的右半边应该细致地指导一下。
“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便、使”右边十分相似,可以在找到差别的基础上指导写美观。
指导的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
“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
“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整体感悟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
2.合作学习,读给小伙伴听,相互检查、订正。
3.抓重点语句悟读、品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上的齿孔》原文及教
案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上的齿孔》原文1848年的一天,有个叫亨利·阿切尔的英国人路过街边的一个邮筒时,发现有个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
原来,那时人们买来的邮票是几十枚连成一大张的,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开。
很显然,那个人忘了带小刀。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
“很抱歉,我也没带。
”阿切尔无可奈何地说。
这时,那个人一抬头,看见了阿切尔西服领带上的别针,皱着的眉顿时舒展开了。
“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
“当然可以,可是……”阿切尔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那个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很快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一路上,阿切尔一直思索着刚才发生的事。
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
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这项发明很快被英国邮政部门采用。
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了。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上的齿孔》教案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
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标出自然段。
3、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
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
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
(要求读顺。
)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
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邮票上的齿孔》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并不神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实物邮票)问:这是什么?(板书:邮票)
2、你们看,邮票四周的小孔象什么?这就叫做:齿孔(板书)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3、别看这小小的邮票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齐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指正。
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3、师范写,生练习,个别指导。
望着→刺小孔
思索→打小孔
发明→打孔机
三、品读感悟,问题切入
(一)朗读感悟
1、个别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阿切尔到邮局信时发现了什么?指出有关语句,体会“发现”。
2、默读三、四自然段,说说那个想寄信的人是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的。
3、自由读五、六自然段,比较“发明”与“发现”区别。
4、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
(二)问题切入
A、讨论:文中写了两个人,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为什么?
1、用礼貌的语气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
2、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
比较读——范读——练读——比赛读。
3、“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看图。
出示插图,你能想象出当时阿切尔的动作神情吗?学一学他的样子,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
(引导学生观察到他侧着身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连手中端着的水都忘记喝等这些举动。
)
5、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悟。
B、默读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指名读句子,说说从“仍然”一词,你明白了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你对阿切尔的敬佩、喜爱之情。
C、联系实际说话。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四、拓展实践、丰富知识
1、打孔机不光运用在邮票上,你还知道运用在哪些地方?
2、从小小的邮票齿孔上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想了解更多吗?请阅读课后“我知道”,与同学们交流下你都读懂了什么?
3、邮票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阅读邮票,了解更多知识。
4、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