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明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哪些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哪些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可以引发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1. 电气设备隐患:电气设备老化、损坏、无维护、无保护装置等,可能引发漏电、短路、火灾等事故。
2. 机械设备隐患:机械设备存在磨损、松动、缺乏保护装置、无安全教育等问题,可能导致起重机械事故、机械损伤事故等。
3. 安全生产管理隐患:企业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安全制度、安全规范、安全组织、安全培训等,可能导致安全责任缺失、安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4. 高处作业隐患:升降机、脚手架、防护网等高处作业设备缺乏维护、存在损坏、无安全标志、无操作规程等,可能引发高处坠落、物体落下等事故。
5. 危险化学品隐患:危险化学品贮存、运输、使用不符合规定,容器老化、泄漏等问题,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等。
6. 火灾隐患:消防设施缺乏、防火隔离不完善、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7. 交通运输隐患:车辆老化、驾驶人员疲劳驾驶、超速、违法操作等问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8. 施工工地隐患:施工现场无有效标识、无临时围挡、安全标志不明确等问题,可能引发触电、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9. 紧急救援隐患:紧急救援设备缺乏、人员不熟悉操作、应急预案不健全等问题,可能导致救援效率低下、事故扩大等。
10. 人为因素隐患:员工操作不规范、违章操作、无安全意识等问题,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总结起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种类繁多,包括设备设施隐患、管理隐患、环境隐患及人为因素隐患等。
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依法依规进行安全生产,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以减少和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就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方面,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分类。
一、分类标准一: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1. 机械类事故隐患:包括机械设备的老化、磨损、松动等导致的故障风险。
2. 电气类事故隐患:包括线路老化、设备绝缘损坏、电线电缆敷设不规范等导致的电气设备故障风险。
3. 化学类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的泄漏、存储不当、危险品泄露等导致的中毒、爆炸等风险。
4. 火灾类事故隐患:包括用火不慎、电气设备故障、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导致的火灾风险。
5. 高处类事故隐患:包括高空坠落、坍塌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6. 搬运类事故隐患:包括物品落下、被撞击、坠落等导致的人员伤亡风险。
7. 操作类事故隐患:包括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等导致的人身伤亡、设备故障风险。
二、分类标准二:根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重大损失的事故隐患。
2. 一般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数人造成轻伤或小损失的事故隐患。
3. 轻微事故隐患:指可能对一人或几人造成轻微伤害或轻微损失的事故隐患。
三、分类标准三:根据不同行业特点1. 建筑行业事故隐患:包括高层建筑坍塌、机械设备倒塌等事故隐患。
2. 交通运输行业事故隐患:包括车辆超载、疲劳驾驶等事故隐患。
3. 化工行业事故隐患:包括有害物质泄露、储罐爆炸等事故隐患。
4. 矿山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矿井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隐患。
5. 电力行业事故隐患:包括电气设备故障、电网故障等事故隐患。
以上是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和行业特点等不同角度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进行的分类。
通过分类,可以更加具体地识别和防范各类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安全生产隐患类别包括哪些

安全生产隐患类别包括哪些在安全生产中,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和危害的潜在因素。
隐患的分类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和从业人员进行识别和处理,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安全生产隐患的分类。
一、人为隐患1.工人的日常行为:包括操作失误、过度疲劳、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2.职工安全意识:包括缺乏安全意识、麻痹大意、对安全规章制度不熟悉等。
3.管理人员的不当指导:包括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不足、管理方式不合理、对事故隐患的忽视等。
二、设备设施隐患1.机械设备故障:包括设备老化、电气线路短路、设备结构松动等。
2.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包括设备润滑不足、零部件磨损严重、保护装置失效等。
3.设备操作不规范:包括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的工具、负荷过重等。
三、物料隐患1.易燃易爆物料:包括存储不当、泄漏、遗留物料等。
2.有毒有害物料:包括操作不当、泄漏、未及时清理等。
四、环境隐患1.工作环境:包括高温、低温、高湿、低湿等不适宜于工作的环境。
2.工作场所:包括狭窄的工作空间、不良的气体环境、不稳定的工作平台等。
3.工作设施:包括消防设施不全、紧急疏散通道堵塞、交通安全设施不全等。
五、管理隐患1.制度不完善: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违章随意操作现象等。
2.管理薄弱环节:包括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等。
3.安全培训不到位:包括缺乏安全教育、员工培训不足等。
六、自然灾害隐患1.地震:包括建筑物结构不抗震、设备控制系统瘫痪等。
2.洪水:包括水位上涨导致机器设备受损、机房漏水造成电气设备故障等。
3.台风:包括高风速导致建筑物损坏、外露设备被吹倒等。
以上所述只是安全生产隐患的一部分,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隐患还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以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事故隐患的分类

事故隐患的分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事故隐患无处不在。
了解事故隐患的分类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事故隐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一、按照事故隐患的性质分类1、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这是指由于人的失误、疏忽、违规操作等导致的潜在危险。
例如,在工作中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疲劳作业,冒险蛮干等。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人的行为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2、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工具、材料等存在的缺陷或故障。
比如,设备老化、损坏,防护装置缺失或失效,电气设备漏电,物料堆放不当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很容易引发事故。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隐患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照明、通风、噪声等条件不符合要求。
例如,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人员中暑,昏暗的照明可能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通风不良可能导致有害气体积聚等。
此外,自然灾害、地质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可能构成事故隐患。
4、管理上的缺陷隐患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监督检查不严格等。
管理上的漏洞往往使得其他类型的隐患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整改,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按照事故隐患的可能后果分类1、一般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这类隐患虽然不会立即导致严重的事故,但如果长期存在,也可能逐渐积累成重大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按照事故隐患的存在场所分类1、生产场所事故隐患在生产车间、工厂等生产区域存在的隐患,如生产设备故障、工艺流程不合理、原材料储存不当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分类
1. 设备设施隐患:
- 设备老化、损坏或未经维修
- 设备操作不当或违规使用
- 设备缺乏保护装置或安全设备
- 设备故障频繁或存在设计缺陷
2. 安全管理隐患:
- 缺乏或不全面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
-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或不全面
- 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不遵守操作规程
- 安全巡检、检修和维护不及时或不完善
3. 作业操作隐患:
- 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或不符合安全规程
- 作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或经验
- 作业环境不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
- 作业程序不合理或缺乏事故应急预案
4. 环境因素隐患:
- 建筑物或场所存在结构破损或不符合安全要求
- 环境缺乏通风、照明、防爆等必要设施
- 作业场所存在火灾、爆炸、电气、化学等危险因素- 周边环境存在交通、气候、地质等危险因素
5. 人为因素隐患:
- 人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压力过大
- 人员擅自违规操作或违反安全要求
- 人员过度自信或缺乏安全风险意识
- 人员互助合作不足或沟通交流不畅
注意:以上仅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一般分类,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具体的隐患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工作环境和作业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隐患类别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隐患类别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人员行为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排查,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主要目的是提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隐患类别,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细分和描述:1. 设备设施类设备设施是工作场所安全生产的基础,对其进行排查是非常关键的。
包括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情况、重要设备的年检和定期检修情况、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电气类电气设备是工作场所电力供应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电气隐患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电击事故。
排查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老化和磨损情况、接地保护和过载保护等措施的有效性,电线电缆的破损和漏电情况等。
3. 火灾防控类火灾是工作场所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火灾防控是重点排查的内容之一。
包括消防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通道的畅通情况、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情况、漏电和短路的隐患等。
4. 化学品类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隐患之一,存在化学品泄漏和燃爆的风险。
排查内容包括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和场所、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泄漏和溢出的处理措施、防护设施的完善情况等。
5. 劳动保护类劳动保护是关乎员工个人安全的重要方面,排查内容包括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工作场所的通风和抗震设施、职工休息和劳动时间的合理安排、各类劳动危害的防护措施等。
6. 作业操作类作业操作是许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对作业操作进行排查是安全生产事故排查的重点之一。
包括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性、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作业时是否穿戴个人防护设备以及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等。
7. 管理控制类管理控制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排查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情况、安全责任的明确和分工情况、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的有效性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1. 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这就好比一个司机开车老是玩手机,这能不出事吗?就像上次老王,在工地不戴安全帽,多危险呀!这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隐患,大家可千万别这样啊!
2. 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比如说一台机器的零件松了,那不就随时可能出问题嘛!之前那个工厂的输送带总是卡,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在作祟呢!
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隐患,像在那种昏暗的灯光下工作,能不出差错吗?我们村那个旧仓库,周围堆满杂物,环境多不安全啊,这就是环境的隐患!
4. 管理上的漏洞隐患,有些老板对安全规定不重视,这能不出事吗?隔壁厂的管理制度乱糟糟的,难怪老是有小事故,这就是管理上的大隐患呀!
5. 操作流程不规范隐患,有的人干活不按步骤来,不就容易出乱子吗?上次看到有人装设备,步骤全错啦,这就是操作流程的隐患呀!
6. 教育培训不到位隐患,要是大家都没经过好好培训就上岗,能知道怎么应对危险吗?咱们这儿小李不就是没培训好,遇到点小问题都不知道咋办,这多要命呀,这就是教育培训不到位的隐患!
7. 应急措施不完善隐患,一旦出了事儿没个好的应急办法,那可咋办?上次那个火灾,就是因为应急措施不全,差点酿成大祸,这就是应急措施不完善的隐患呀!
我觉得呀,这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都得重视起来,不管是哪种,都可能造成大麻烦,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现象,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根据事故隐患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可以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以下几类:1.技术设备隐患:包括生产设备老化、损坏、缺乏维护、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停机,引发生产事故。
例如,电缆老化、电线接线不规范、气体泄漏等。
2.人为行为隐患:包括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操作、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事故发生。
例如,工人违章爬高、操纵不当、未经培训操作等。
3.消防安全隐患:包括消防设施不完善、未经定期维修和检查、消防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导致火灾无法及时控制,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例如,消防通道被堵塞、灭火器过期等。
4.电气安全隐患:包括电线老化、电路不合理、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等问题,可能引发电气火灾、触电事故等。
例如,用电线漏电、电线绝缘损坏等。
5.危险品隐患:包括储存不当、运输不当、操作不当等问题,可能导致危险品泄漏、爆炸事故发生。
例如,储存危险品地点不符合规定、未进行必要的标识等。
6.环境隐患:包括工业园区周边环境存在潜在的危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未经处理等问题,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例如,排放废水未经处理、废气排放超标等。
7.劳动防护隐患:包括劳动者缺乏必要的防护装备、工作区域缺乏安全设施、操作不合理等问题,可能导致劳动者受伤,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例如,安全帽、手套、防护眼镜等未正确佩戴。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企业和管理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这些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和整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安全生产,保障员工和社会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类明细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煤矿[2005]133号文等规定,结合山东实际,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煤矿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
1、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下生产能力的;
2、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10%的;
3、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
4、未按规定制定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
5、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标准或者实际入井人数超过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批准人数的。
二、瓦斯超限作业的
1、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的;
2、不按规定检查瓦斯,漏检、假检的;
3、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或有超限记录却未采取相关措施的。
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措施的
1、未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的;
2、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抽放瓦斯系统,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回风井的;
3、未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
4、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
5、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
6、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
7、未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的;
8、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执行《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
9、有瓦斯动力现象或邻近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本矿井未按要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的。
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的
1、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 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2、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145条第二款规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五、瓦斯矿井未建立安全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
1、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的;
2、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和报警的。
六、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
1、矿井总风量不足的;
2、主井、回风井同时出煤的;
3、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的;
4、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5、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
6、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
7、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8、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七、综合防尘系统不健全的
1、防尘用水水质、水压、水量不能满足安全需要的;
2、井下积尘超过规定的;
3、防尘系统不健全或未按规定采取综合防尘措施的。
八、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未编制防治自然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的;
2、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者观测点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未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全部充填、注隋性气体等措施的;
4、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继续生产的;
5、开采容易自燃煤层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九、爆炸材料和爆破作业管理不符合规定的
1、爆炸材料库设置不符合规定的;
2、未建立爆炸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
3、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专用发爆器的;
4、未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的。
十、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含非煤矿山)及废弃老空(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没有配备防治水机构或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设施和配备有关技术装备、仪器的;
3、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4、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5、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6、防、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排水设备和设施不完好的;
7、井口标高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的;
8、未制定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或者未组织实施、按时完成计划项目的;
9、开采区域上部采空区有积水水患,未排除隐患、进行采掘活动的;
10、受底板承压水威胁严重、开采前未编制防治水设计进行治理的;
11、地表水下、煤层露头等部位开采,未组织专家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的;
12、矿井施工的防水隔离设施无设计、未经验收或不合格的。
十一、超层越界开采、擅自开采保安煤(岩)柱;
1、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坐标控制范围进行开采的;
2、擅自开采保安煤岩柱的;
3、超过规定的煤层上、下限开采的。
十二、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
2、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
3、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冲击地压危险,未按规定进行专家论证的。
十三、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
1、使用列入国家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的;
2、矿井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等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
3、使用非阻燃皮带、非阻燃电缆,采区内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
4、采用不能保证2个畅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艺开采的;
5、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十四、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
1、单回路供电的;
2、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
3、一回路停止供电时,备用回路不能担负全部负荷的。
十五、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批擅自组织施工的;
2、违反建设程序,未经核准(审批)或越权核准(审批)擅自组织施工的;
3、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的;
4、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
5、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
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并批准而擅自组织生产的。
十六、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或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
1、生产经营单位将煤矿(矿井)整体承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2、煤矿(矿井)实行整体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载有双方安全责任与权力内容的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的;
3、整体承包方(承托方)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
4、整体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转包的;
5、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对外承包的。
十七、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在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1、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生产的;
2、煤矿改制期间和改制后,未明确政府监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的;
3、煤矿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进行生产的。
十八、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的
1、企业未建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经费不足的;
2、未进行全员培训教育或考核不合格仍安排上岗的;
3、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的。
十九、受自然条件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
1、开采极薄煤层的采煤工作面支护后空间净高度低于0.6m的;
2、矿井采深超千米未经地方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的,或论证认为现有技术条件难以保证开采安全仍进行生产的;
3、矿井处于低洼地带或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未采取防止地面水溃入井下措施的;
4、未制定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规定的。
二十、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
1、图纸、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或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2、有其他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安全隐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