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主义艺术象征思索.pdf
俄国构成主义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是1913年从毕加索(以铁皮、 木板、纸片等实物材料所作的拼贴作品)那里得到启发 的,但塔特林的“构成”作品则彻底抛弃了客观物象, 而完全以抽象形式出现。
代表作:1918年受苏维埃美术部 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虽然 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
(3)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 :雕塑 在抽象绘画和构成里,形成一全新现实,一种柏拉 图式的理想现实,或者说形成一种比任何对自然的模仿 都更加绝对的形式。 受塔特林等人影响,他们开始也赞成艺术应服务于 社会的思想,认为艺术应具有实际的意义。不久,又对 实用性艺术主张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对艺术纯粹性的探 索。 解
俄国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设计运动
1.构成主义的起源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俄罗斯一些青年艺 术家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工 业时代的艺术语言,他们颂扬机器的特征。认为艺术 表现不应依赖于油画颜料、画布、大理石等传统材料, 而应取决于塑料、钢铁、玻璃等现代材料,艺术的形 式也应是抽象的几何形式。构成主义一词最初出现在 加波和佩夫斯纳1920年所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中, 而实际上,构成主义艺术早在1913年就随着塔特林的 “绘画浮雕”——抽象几何结构而在俄国产生了。 设计主张: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抽 象型的画面或雕塑,注重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影响。
放 纪 念 碑
1952
Head circa 1923-4
(5)斯登伯兄弟:电影招贴
《新世界》杂志封面(苏联时期)
1927年电影海报
③至上派——马列维奇,用正方形、三角形、十字形之类 简单的形式作画,“极力解放具象艺术中的形式,我在正 方块的形式中寻求一处避难的空间。” “当我想离开自己 生活过、工作过并且曾信以为真的理想世界之时,恐惧就 会降临。”随后宣称至上主义结束。
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构成主义不是风格,而是更注重功能性,是以几何方式规范的外在世界
的基本结构,是视觉实用主义。高效的视觉传达需要构成主义平面设计 风格。
俄国构成主义三个基本原则
技术性——代表社会实用性的运用 肌 理——代表队工业建设的材料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构 成——象征组织视觉的新规律的原则和过程
形式上受西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不同在于俄国的构成主义的明确政治目的 性。这些俄国前卫艺术家和设计家的目的是要用这种新的形式,来推 翻沙皇时期的一切传统风格,从艺术和设计形式上与俄国的意识形态 配合,否定旧时代,建立新的时代所需要的形式。 在平面上,他们采用非常粗糙的纸张印刷,目的是表现新时代的刻 苦精神,特别是无产阶级的朴素无华的阶级特征;在版面编排上,他 们也采用未来主义杂乱无彰的方法,表示与传统的、典雅的、有条不 紊的版面编排决裂。
在思想上受共产主义的影响
对于布尔什维克的构成主义者来说,构成主义就是革命,就是代表无 产阶级利益和形式,虽然不主张暴力,但构成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对以 往各种形式的暴力革命。 20和30年代中期,欧洲不少人把现代艺术、现代设计和社会主义、无 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一起。 1925年,一批构成主义建筑家和左翼艺术阵线的成员成立“当代建筑 家联盟 ”(O S A)成功地把俄国构成主义观点和立场在国内和欧洲广 泛传播开来。 1929年斯大林全面控制政权是俄国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的结束。
构成主义的起源(产生)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主 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 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 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 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绝对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浮雕构成 物和悬挂物对现代浮雕有决定性影响。
构成艺术表现

标识设计和事物形态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形态,形态既是事物分类的基础,又是事 物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形的设计, 是形态的构成设计。形的包含很广,可分为现实形态、与 概念形态,自然形态和艺术形态。 可见之形就是现实形态中为人眼能见的,又包括自然形态和 人为形态。标志也可以将现实形态与概念形态结合起来。
艺术 手法
渐变
TYPEGRAPHIC & LOGO
DESIGN
7
发射
发射常具有重复和渐变特征,是基本形围绕一个这些作 重复或渐变的排列。
发射可以是离心式,也可以是向心式;可以是同心式也 可以是异心式;可以是放射形发射,也可以是螺旋式或 旋转式发射。
艺术 手法
发射
TYPEGRAPHIC & LOGO
艺术 手法
共形共笔
TYPEGRAPHIC & LOGO
DESIGN
3
象形
象形不是通常说的具象表现,它不是单一地塑造某一具 体形象,而是指本身有含义的形象。
具体作法:用字母中某一笔划或整个字作象形处理;用 几个字母组合成某种形象,还可以突破原有形的框框作 适度的添加。 象形处理常常能达到很好的寓意效果,使标志比单独用 字母表现时有更强的表现力度。
艺术 手法
重复
TYPEGRAPHIC & LOGO
DESIGN
6
渐变
渐变是构成设计的一种形式,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有变化 的重复,它是基本形的形状或大小按一定规律作递增或 递减的变化。
渐变的排列组合规律可以是严格的,可以按等差、等比 数列,或按平方根原理构成;也可以是自由,任意的排 列。 选择的依据应以充分表达标志内涵为出发点。渐变具有 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感,使标志更具有生命力和象征意义。
构成主义

•两股潮流曾于1917年在莫斯科汇合,但由于观 念分歧而于1920年分道扬镳。
• 2.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列捷西斯基、塔特林、 • 佩夫斯纳、罗钦柯、斯登伯兄弟 • (1)列捷西斯基:版式设计 • El (Eliezer Markovich) Lissitzky
招 贴 19 19 《 用 红 色 楔 形 打 败 白 色 》
立 体 主 义
代《 艺亚 术威 博农 物的 馆少 藏女 。》 , 毕 加 索 作 于 19 07 年 , 油 画 , 纽 约 , 现
未 来 主 义
拥挤不堪的车站场景,拥抱告别的人群和冒着烟的奔驰的火车
曲线和直线穿插交错,块面与块面碰撞变位,形成分散与聚合、断续与重复的节奏,整体上带 给人们紧张不安的压抑感。 《内心状态:告别》,波丘尼作,1911年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铅笔素描,1913年, 列宁格勒俄罗斯国立博物馆藏。
构成主义大致可分为两股潮流
•其一:以塔特林和罗德钦柯为代表,主张艺术走 实用的道路,设计倾向于实用功利作用,并为政 治服务; •其二:以嘉博和佩夫斯纳为代表,强调艺术的自 由与独立,追求艺术形式的纯粹性,不愿为政治 目的服务。
板《 上绘 金画 属浮 及雕 皮》 革, ,塔 63 特 林 53 作 厘, 米 19 。 14 x — 重构——立体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的 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是毕加索。立体主义艺术的 中心是如何使用二维的平面展现三维的形态。
对构成主义的影响:雕塑领域,艺术的重点是空 间里的动感,而不是量感;对材料的重新组合。
代表作:1918年受苏维埃美术部 委托而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第八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展出 )虽然 未能最终建成,但其方案及模型却给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现代艺术运动中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 虾 笼 子 与 活 动 鱼 尾 》
2015/10/30
2015/10/30
2015/10/30
戴维· 史密斯David Smith
戴维· 史密斯David Smith(1906–1965年)被 公认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雕塑家,他创 造了20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以使用工业 材料,特别是焊接钢铁以及探索开放性、直 线性结构为特征,从而变革了美国乃至整个 西方的雕塑艺术。他的作品捕捉了美国从乡 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化的精神实质 。史密斯是最早创作金属焊接雕刻的美国人 之一。他的着色钢铁几何雕塑作品,如《钢 琴1号》和《Z字形4号》奠定了20世纪60年代 “极简艺术和初级结构”雕刻艺术运动的基础 。他是一名多产的艺术家,共创作了600多幅 作品。一些作品,如《哈德逊河风景》,线 条富有诗意。另外一些,如抛光的不锈钢作 品《立方体27号》,则以简单著称,散发着 隽永的艺术魅力。
它是采用钢丝和铝板两样材料制成的在铝板上再涂以鲜艳的色彩当悬挂着的游丝般精细的钢丝遇到微风而摆动时连接钢丝的虾笼子与涂着黑白红黄色彩的铝板叶片也上下左右地随着空气活动而自行变换位置和形状忽儿会朝其他方向转动忽儿旋转忽儿碰撞击出微弱清脆的铝片碰撞声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
Alexander Calder
此作品是为了纪念西班牙内战 期间,西班牙南部城市阿尔马登 (阿尔马登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银矿 之一)被法国攻占。有毒的液体水 银从银质和铝质的水槽中喷洒出来, 喷向一个可以使雕塑移动的金属装 置,形成一个喷泉。曾作为献给西 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反法西斯礼物在 1937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它对面的展品是毕加索的名画 《格尔尼卡》)。后来考尔德把喷 泉捐献给巴塞罗那的米罗基金会, 在那里,水银喷泉被封进了玻璃箱。
建筑设计版面组合图构成主义绘画美学思政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12,2021 Sum No.5282021年第12期总第528期摘要建筑设计版面组合图的绘制是建筑设计课程的阶段性工作任务,肩负着课程思政的职能。
该文通过对具有构成主义绘画美学特征的建筑设计版面组合图的绘制特点和绘制方法步骤的讲授、作业修改、作业成果的对比展示,使学生领会构成主义绘画的美学特征,体现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质量意识,掌握具有构成主义绘画特征的建筑设计版面组合图的绘制方法,进而良好地完成建筑设计版面组合图绘制的艺术表达。
关键词构成主义绘画;美学思政;版面组合图;建筑设计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mbined Layout Drawing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Constructivist Painting//CAO Maoqing,CAO Wen-rui,XU Jing,ZHANG Yan,WANG Yidong,MA Long Abstract The drawing of combined layout drawing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phased task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responsible for the function of course-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rough the teaching of the drawing character-istics,and drawing methods and steps of combined layout draw-ing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con-structivist painting,as well as the modification,comparison and display of assignments,this paper aims to help students perceive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constructivist painting,develop the qual-ity consciousness of excellence and dedication,and master the drawing methods of combined layout drawing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 with aesthetic features of constructivist painting,so as to complete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combined layout drawing for architectural design.Key words constructivist painting;aesthet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mbined layout drawing;architectural design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

浅析“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俄国的“构成主义”运用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发展状态,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少关联,而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但是,这两个运动都是从立体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都把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非常绝对化,理性化,逻辑化的高度(一)“风格派”形成1918年,荷兰的一些青年艺术家和设计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
他们以《风格》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始探索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新方法和新形式。
风格派的成员们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合为一体,强调几何结构单体或元素的组合,在结构简单的组合体中,单体仍然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视性。
他们倾向于在集合结构中反复运用基本的原色。
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或“要素派”。
总的看来,他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产生的主体派的分支和变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因为荷兰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因此他的探索并没有因为战争而中断。
这个时期,他受到哲学家逊马克的哲学思想的决定性影响,完全改变了他原来的思想方法。
逊马克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是由纵横两种结构组成的,认为世界上的3个基本颜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蒙德里安受到他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后,转向完全纵横直线结构的完全抽象绘画,色彩也是逐步转向单纯的黑色线条结构,白色底和红色,黄色和蓝色的三原色计划,走向高度的理性化方向。
他认为立体注意并没有在自己发明的成果上扩大和发展,缺乏逻辑的发展和补充;他认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应该是通过有机的运动而达到高度的平衡,在不平均但是平衡的对抗中找到平衡,在弹性的艺术中找出平衡点,对于人类来说有重要的意义,这是艺术表现真实的关键。
在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他的几个朋友在艺术创作中都出现了与他的完全抽象作品类似的探索。
“风格派”形成之后,这种通过蒙德里安的绘画发展起来的设计风格,开始成为运动的核心视觉因素,因为高度逻辑化,也就导致这个运动的素有成员都热衷于通过数学的计算来达到设计上的视觉平衡,他们都认为这种新的形式是时代的视觉符号。
构成主义艺术象征思索

构成主义艺术象征思索谈到构成主义艺术,人们通常会首先联想到俄罗斯艺术家塔特林,联想到他那件气势恢弘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毫无疑问,这件被称为“塔特林之塔”的模型是“举世无双的作品”,因此而成为“构成主义艺术的象征”。
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
一贯强调独立的艺术也被卷入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
生性敏感的艺术家们在世纪之交便感受到了社会动荡。
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一股股前卫艺术思潮应运而生。
尽管俄罗斯在这些艺术运动中略显滞后,但他们很快把这些艺术风格转化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艺术语言,另辟蹊径,走上了另一条前卫艺术的探索之路,并最终导致了构成主义的诞生。
如塔特林所言:塔特林的舞台设计塔特林的舞台设计作为同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齐名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家,塔特林走过了一条奇特的艺术道路。
他从未受过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曾因“成绩不好,行为不良”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开除。
但在朋友们的眼里,塔特林却是一位艺术天才:擅长音乐,倾心表演艺术,喜爱弹奏乌克兰民间乐器班杜拉。
对于绘画,塔特林对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情有独钟。
据说,他曾提出“每月支付20卢布”,让从巴黎回国的画家波波娃“教他立体主义”。
更为离奇的是,“1913年,他自告奋勇当一名盲人民间乐师,在柏林的‘俄国展览’上弹唱班杜拉,用赚来的钱专程前往巴黎拜访毕加索,看到了毕加索的剪贴画。
”似乎艺术使命必然降落到天才头上。
正是从巴黎回来后,塔特林彻底断绝了同架上画的关系,开始了他所谓“绘画浮雕”的艺术实验,“在真实空间用真实材料”创作。
1914年,塔特林在自己的工作室举办了“第一次绘画浮雕展”,其中不少作品于次年在未来主义最后一次画展“0.10”上展出。
同时展出的还有马列维奇著名的“黑方块”。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采用铁皮、玻璃、木头、纸板等工业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把它们拼贴在一个画框内。
这种把现实材料和现实空间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的创作样式,在俄罗斯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整个俄国前卫艺术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到构成主义艺术,人们通常会首先联想到俄罗斯艺术家塔特林,联想到他那件气势恢弘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
毫无疑问,这件被称为“塔特林之塔”的模型是“举世无双的作品”,因此而成为“构成主义艺术的象征”。
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
一贯强调独立的艺术也被卷入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中。
生性敏感的艺术家们在世纪之交便感受到了社会动荡。
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一股股前卫艺术思潮应运而生。
尽管俄罗斯在这些艺术运动中略显滞后,但他们很快把这些艺术风格转化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艺术语言,另辟蹊径,走上了另一条前卫艺术的探索之路,并最终导致了构成主义的诞生。
构成主义深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
未来主义对一切过去的和现在的文化持否定态度,他们“透过马达的轰鸣声听到金属、石头和木头的呼吸”,在科技发展中听到了未来的召唤。
因此,未来主义者宣扬艺术成为“机器的艺术”,试图从机器的形式中找到其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建立起新的美学。
画家们从冰冷坚硬的钢铁中获得灵感,认为“一块木头或者铁片产生的热远比女人的微笑和眼泪更令我们激动”。
构成主义吸收了未来主义的理念,同样认为艺术应该从静态美的表现转为对机器的讴歌。
然而,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却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说后者洋溢着摧毁一切的激情,那么前者的本质是建设性的,认为艺术应该对社会产生影响,应该“进入生活”。
构成主义还受到立体主义绘画的启发,只是走向了立体主义的反面。
立体主义艺术将物体肢解,是分裂的艺术;而构成主义艺术则相反,是综合性的艺术。
立体主义是物体的抽象和概括,远离事物和实用主义;而构成主义却是物体本身,具有实用主义倾向。
可以说,前者是对社会瓦解的感受及其体现,后者则渴望在瓦解的废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墟上建造起一座壮美的新世界。
如塔特林所言:塔特林的舞台设计塔特林的舞台设计作为同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齐名的俄罗斯前卫艺术家,塔特林走过了一条奇特的艺术道路。
他从未受过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曾因“成绩不好,行为不良”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开除。
但在朋友们的眼里,塔特林却是一位艺术天才:擅长音乐,倾心表演艺术,喜爱弹奏乌克兰民间乐器班杜拉。
对于绘画,塔特林对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情有独钟。
据说,他曾提出“每月支付20卢布”,让从巴黎回国的画家波波娃“教他立体主义”。
更为离奇的是,“1913年,他自告奋勇当一名盲人民间乐师,在柏林的‘俄国展览’上弹唱班杜拉,用赚来的钱专程前往巴黎拜访毕加索,看到了毕加索的剪贴画。
”似乎艺术使命必然降落到天才头上。
正是从巴黎回来后,塔特林彻底断绝了同架上画的关系,开始了他所谓“绘画浮雕”的艺术实验,“在真实空间用真实材料”创作。
1914年,塔特林在自己的工作室举办了“第一次绘画浮雕展”,其中不少作品于次年在未来主义最后一次画展“0.10”上展出。
同时展出的还有马列维奇著名的“黑方块”。
塔特林的“绘画浮雕”采用铁皮、玻璃、木头、纸板等工业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后把它们拼贴在一个画框内。
这种把现实材料和现实空间运用到绘画和雕塑中的创作样式,在俄罗斯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整个俄国前卫艺术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俄罗斯文化界为此欢欣鼓舞。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篇随笔中感叹,终于“首次不是从法国,而是从俄国冒出一个新的艺术词汇——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在俄罗斯产生绝非偶然。
20世纪的最初20年,世界经历了巨大的动荡。
工业和科技飞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美苑ˉ109ˉArtPanrama“艺术应该成为人类文化进步的旗手、先锋队和推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应该是有用的艺术、构成的艺术。
”这种关注材料着重于建设的实用主义艺术,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十分契合当时的发展趋势。
别尔嘉耶夫在《艺术的危机》(1917)中对此做了准确描述:“艺术急于超越自身的范围。
一种艺术类型和另一种艺术类型之间、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所有界限均被打破。
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创作和存在的关系等问题从未像现在这么尖锐,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切地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转到生活本身的创造,新生活的创造。
”构成主义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因为新时代所面临的任务是“为高级的创作生活保留人的形象、人们的形象和人类的形象”。
为此,需要“借助深入的方法,向另一个维度扩展,即深度,而非平面;借助知识,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生活的知识,存在的知识”。
艺术参与建设的热情一经点燃,随即爆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十月革命后,塔特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文化的建设中。
他提出“艺术进入生活”、“艺术进入技术”的口号,希望艺术积极参与构建新生活的过程。
他开办前卫艺术教学班,在人民教育委员会、艺术文化研究所、高等艺术学院等机构担任职务,同时从事构成主义艺术创作。
在继续创作浅浮雕的基础上,他还在服装设计、工艺设计、书籍装帧、舞台设计上大显身手。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1919—1920)是塔特林构成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该模型综合了雕塑、建筑和技术,是建筑和雕塑史上的重大革命。
塔特林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一文中就模型的创作理念做了如下说明:“物质的运动和张力、艺术与实用的结合、现代科技的运用,这就是《第三国际纪念碑》的严肃课题,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实际体现。
”根据塔特林的设计,纪念碑塔高400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还高100米)。
塔身分为三层玻璃结构,由立方体、角锥体和圆柱体组成,各自环绕自身的轴心以不同速度昼夜不停地旋转。
整座塔呈螺旋形,向上升腾,象征着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塔特林试图以此建立艺术和国家之间新型的关系,让艺术成为国家的宣传工具。
因此,设计中的“塔”俨然是一座功能齐全的新闻媒体基地:内设广播台、会议厅、大会堂、演播厅、电报中心、剧院、电影院、画廊等场所。
基地四季恒温,在不知道“冰箱”为何物、广播事业也尚未在俄国起步的时代,这种技术复杂的设计显然十分超前,足以证明塔特林超凡的艺术想象力。
这种带有乌托邦性质的设计,体现出艺术家对建立共产国际巨型大厦的梦想。
塔
特林的构成主义艺术梦想还延伸到戏剧和科技领域。
1913年和1915年,塔特林曾为两部歌剧做过舞台设计:《为沙皇献身》和《会飞的荷兰人》。
1923年,由他本人导演并出任主要角色的《赞格济》(根据赫列勃尼科夫的同名诗剧改编)代表了塔特林舞台设计的最高成就。
在这部戏剧的舞台设计中,塔特林把浅浮雕的观念移植到舞台上,在忠实于赫列勃尼科夫作品的基础上,对文学和视觉材料的合成做了探索。
他尝试将语言结构、词语和声音转化为视觉形象和色彩。
最能体现塔特林乌托邦梦想的是《塔特林飞行器》。
早在1912年,塔特林就已萌发设计飞行器的念头;1927—1930年间,他从教于莫斯科高等艺术学院,开始准备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