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及答案名师点拨(25页)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卷五(19页)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卷五测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追求美。
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中国艺术家则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浙江省新高考2020届高三优化卷学考卷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高中学考信息优化卷(二)语文命题:金华艾青中学姓名: 准考证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须知: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露.水(lù) 纨绔.(kù) 分.当引决(fēn)B. 炮烙.(luò) 载.体(zǎi) 横槊.赋诗(shuò)C. 锁钥.(yuè) 氛.围(fèn) 羽扇纶.巾(guān)D. 庇.护(bì) 剽.窃(piāo) 睚眦.必报(zì)【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本题要求选出“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项,分当引决,应读“fèn”;B项,载体,应读“zài”;C项,氛围,应读“fēn”。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订正罥烟眉厉害得失B. 启碇白泠泠计日程功C. 惴粟嚼舌头风靡一时D. 抉择入场券白璧微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
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项,“厉害得失”应写作“利害得失”;C项,“惴粟”应写作“惴栗”;D项,“白璧微暇”应写作“白璧微瑕”。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新高考·新思路】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二)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称含苞待放的荷花为菡萏(dàn),又称荷花为静客,则是因其恬静娴雅之姿;朱自清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形容盛开的荷花,那舞女应该是芭蕾(lěi)舞女吧。
B.“诚信铁路”给“车闹”“霸座”等行为人戴上“紧箍(gū)咒”,各地加大春运期间信用惩(chéng)诚力度,及时公示违规失信行为,让他们“一次失信,处处受限”。
C.时而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坐也可,卧也可;时而静向墙隅,水蚀斑驳,瞥-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物合,愈看愈肖(xiào), 或听室外黄鹏(lì),莺莺恰恰辨鸟语。
D.在字里行间,穿越纸背的是典雅与豪气,一切都沐着阳光,融着祈愿,向着美好,一切都清新明朗,深挚隽永,难寻一丝一毫的矫(jiāo)柔造作,没有片言只语的自怨自艾(y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
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5-2025年)》,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做出...专项规划的《人才篇》,..顶层设计。
[甲]而本次发布的《指南》,可说是落实“中国制造”一揽子也是系列规划指南的收官之作....。
[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制造业而,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
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
[丙]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真才难求,另一方面是技工找活不易就业难:制造业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出B.一揽子C.收官之作D.良莠不齐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大学学生中,大多数官二代和富二代子弟都雇有仆人,他们在学校里常常被称为“老爷”,他们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希望毕业后能做官。
新高考·2020年浙江省高三语文名校资源优化卷(二)及答案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称含苞待放的荷花为菡萏(dàn),又称荷花为静客,则是因其恬静娴雅之姿;朱自清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来形容盛开的荷花,那舞女应该是芭蕾(lěi)舞女吧。
B.“诚信铁路”给“车闹”“霸座”等行为人戴上“紧箍(gū)咒”,各地加大春运期间信用惩(chéng)诚力度,及时公示违规失信行为,让他们“一次失信,处处受限”。
C.时而读闲杂书,不必规矩,坐也可,卧也可;时而静向墙隅,水蚀斑驳,瞥-点而逮形象,即与书中人、物合,愈看愈肖(xiào), 或听室外黄鹏(lì),莺莺恰恰辨鸟语。
D.在字里行间,穿越纸背的是典雅与豪气,一切都沐着阳光,融着祈愿,向着美好,一切都清新明朗,深挚隽永,难寻一丝一毫的矫(jiāo)柔造作,没有片言只语的自怨自艾(y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环顾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制造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
面对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2015-2025年)》,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创新做出...专项规划的《人才篇》,也是..顶层设计。
[甲]而本次发布的《指南》,可说是落实“中国制造”一揽子系列规划指南的收官之作....。
[乙]“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制造业而,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才。
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现象同时存在。
[丙]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却真才难求,另一方面是技工找活不易就业难:制造业人才调结构,提素质的任务十分紧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出B.一揽子C.收官之作D.良莠不齐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大学学生中,大多数官二代和富二代子弟都雇有仆人,他们在学校里常常被称为“老爷”,他们上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希望毕业后能做官。
新高考2020届高考语文真题优选卷第三卷解析版

2020届新高考语文真题优选卷第三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徉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 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宠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吏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律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由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畏失活力。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卷八(85张)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⑤这种君臣之间的掌控权,握在君主和用事者手里。他们通过改变君臣 的距离,来操纵臣僚下属的升降荣辱,进而实现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其正面 效用,是对那些欺罔、逞欲、不职、不法的官吏予以应有的惩戒,使已犯者 受罚,未犯者知惧,从而约束官员的行为,维护朝廷政治运转的稳定进行。 这也是贬谪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其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为昏戾之君逞雷 霆之威而无节制,小人窃柄,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另一方面则 造成了大批忠正之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身去国,万死投荒,使得他们 本可大有作为之生命在穷山恶水中空被消耗。
答案 B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成功地实现 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有效地巩固了专制统治”于文无据。原文结尾“昏戾 之君……在穷山恶水中被消耗”,指出了贬谪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负面效应, 并未肯定唐五代时期该制度的成功。
基础全面梳理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重点阐释了唐五代时期贬谪制度的特点、类型、本质和影响, 条分缕析,鞭辟入里。 B.通观全文,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正反对比等论证方式,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 C.第②段列举唐五代贬谪制度的特点,揭示了该制度的成因、影响以 及历史发展的规律。 D.第④段围绕“古代士人价值的实现与其同君主间的距离密切相关” 一句展开,论题集中。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很多人都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这被称 为绿碳。可你知道蓝碳是什么吗?蓝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生态 学家眼里,通过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尽可能除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之储存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绿碳,它是全球 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的重要途径。 而海洋也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及答案名师点拨(80张)

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
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 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 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 迎。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 的再审视》,2017 年 12 月 11 日搜狐网)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材料三 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 高峰谷差达到 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 10 倍。 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 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 5000 万立方米。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 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 年人中流行起来。
D.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 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
答案 A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重中之重”于文无 据;C 项,内容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三是“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 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 5000 万立方 米”;D 项,图表信息理解有误,由材料四图一的同比线可知,管道天然气 进口量的同比在 2012 年最高。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卷 (教师备用)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材料二 2014~2019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资料来源于艾媒咨询
《2017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材料三 随着一些新科技,诸如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 现实技术、3D 打印技术、生物科技、神经科技、新材料科技、纳米科技、人 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汇聚融合,人类既为这 些科技蕴含的巨大的变革性力量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也为人类在自己所创 造的技术社会里的角色、地位和状况有一种混合着现实与想象的担忧、焦虑 甚至恐慌。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 Alpha 系列的人机围棋大战,使得人们 对技术的这种复杂心态变得更加突出和醒目。
基础全面梳理
考点深度研析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随着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人工智能嫁接乃至无缝地融合到 自身的自然智能中,实现人机融合的智能。这样,人不再是纯粹自然演化意 义上的生物人,而是一种人机混合物。这会对人类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 伦理的、法律的、教育的观念——构成威胁。
更严重的威胁是,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体将不仅有与人 类一样的智能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比人类更 强的能力,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
素能专项突破
配套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无人车能使……的 主要因素”错,根据材料一可知,无人车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是安全。C 项, “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错,北京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比 例最高,但材料并未体现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有联系,更遑论“直接相关”。 D 项,“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错,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贡献与威胁共 存,材料并未比较孰大孰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语文名校优化试卷测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感召力的符号载体,它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
翻检近年来文学中的英雄叙事时,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曾经闪耀着精神光彩的“高大上”的英雄逐渐走向人性泛化的“庸常”英雄,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仍属凤毛麟角。
因而,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地塑造出能够反映新时代本质内涵、体现新时代精神风貌的英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良莠不齐甚至颠倒黑白的信息考验着受众理性思辨的能力,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的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
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从来都是关乎社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的重大问题。
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难以协调立场、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被受众集体记忆的英雄形象来夯筑社会的精神高地、树立民众的价值坐标。
另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我们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当下的文艺作品理应着力塑造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
以电影《战狼Ⅱ》为代表,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新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军人的豪情和壮志,承载着属于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
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
置身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
众所周知,“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其诞生与美国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植于美国人为之骄傲的“美国梦”,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在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应该有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应运而生。
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
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也太多。
朱光潜在《谈英雄崇拜》一文中谈道:“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
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
”文艺作品要围绕主流价值观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
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
英雄叙事绝非单纯的文艺问题,它不仅关乎对审美取向和社会风尚的引领,更关乎一代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
(摘编自张倩《英雄叙事要切中时代脉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主流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受到严重冲击,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造成英雄人物遭到质疑、戏谑、调侃、否定、污蔑等后果。
B.电影《战狼Ⅱ》中的冷锋是一个植根于伟大“中国梦”的“超级英雄”形象,承载着新时代军人的豪情壮志和青年人的理想人格,因而广受欢迎。
C.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的经典英雄形象,根本原因是青年一代的选择渠道太多,致使对经典英雄形象的选择受到干扰,这些英雄形象难以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
D.文艺作品围绕主流价值观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青年人的英雄形象,是为了让青年人抛开对“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追求。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无法辨别真相的复杂信息”错,原文第二段只是说“提高了接近真相的难度”,并非“无法辨别真相”。
C项,原因分析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可知,根本原因是我们塑造的属于这一代青年人的英雄形象太少。
D项,“是为了……浮华幻象的追求”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是说“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英雄形象的重要作用和有影响力的英雄形象匮乏的现实入手,论述了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B.第二段着重论述对英雄的认知和态度问题是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从反面着笔,针砭时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文章引用了朱光潜先生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的论述,证明了伟大的人格对于青年人的教育价值。
D.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英雄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都紧紧扣住了“切中时代脉搏”这个要求,有力地突出了中心论点。
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引用的内容并非“关于青年人缺少属于自己的英雄形象”,而是主要从英雄形象的教育意义的角度提出青年人需要有自己的英雄形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的英雄形象,只要能体现民族精神,富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也可以被塑造为新时代青年一代的精神偶像。
B.在新媒体时代,净化网络环境,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加强主流价值的宣扬,也是树立英雄形象的必要手段。
C.不管是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还是美国式的“超级英雄”,都体现了个人力量与民族情怀的结合,因而值得肯定。
D.英雄形象是英雄人格的具体化,所以在肉身存在与精神属性两者之间,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
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文艺创作者要更加重视英雄人物的肉身存在”错,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英雄形象是精神的载体,是“精神偶像”,塑造英雄形象的最终目的还是凸显其精神属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根据环保部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改造完成394.3万户,超额完成四分之一。
改造任务量最多的河北省,180万户的全年目标完成了253.7万户,导致今年冬天天然气需求大增,增长幅度为去年同期的234%。
需求涨上来了,但供给却出现了意外。
一是原定于2017年投运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无法按计划投产,减少日供应能力2000~3000万方/日。
二是管道天然气进口被减供。
中国天然气最大进口源土库曼斯坦(2017年前三季度占84.6%)在入冬后寒流来临,优先保证本国居民用气,违约减供,相比合同计划供应量减少了4000~5000万方/日,尤其是北方地区突然断了供。
(摘编自《为什么每到冬天,天然气荒就席卷中国》,2018年1月26日网易新闻网) 材料二从能源科学的角度说,“清洁空气运动”对煤炭及燃煤发电存在认识上的误解。
当前,以洗选处理、型煤加工、水煤浆加工、流化床燃烧、脱硫净化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燃煤发电领域,从燃烧前、燃烧中与燃烧后三个环节同时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燃烧效率。
因此,煤炭已经没有那么“脏”了。
当然,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
国情的迥异,使得中国人并不能够过度地嫌弃煤炭,因为归根结底“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市场在发挥限制作用。
仅从发电领域来看,规模巨大的本土煤炭资源是建造火力发电厂的必然首选。
与2015年相比,2016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125吉瓦,至年底总装机量达到1646吉瓦,其中煤炭发电总装机量达到了943吉瓦,占比约为57%;增长48吉瓦,增长量排名第一。
(摘编自《“煤改气”之困:对“清洁空气运动”的再审视》,2017年12月11日搜狐网) 材料三目前我国天然气季节性紧张的特点非常明显,比如北京市,最高峰谷差达到10∶1,也就是说,冬季高峰期用气量相当于低谷时的10倍。
此外,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
张帆说,要解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就必须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
而目前,肩负调峰任务的全国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天然气消费量的3.4%,远低于发达国家10%~15%的水平,很难满足冬季调峰需求。
根据国际经验,一旦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或超过30%,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就必须超过消费量的12%,而且国家整体储气能力要达到一定规模。
整体储气能力是指除地下储气库之外,还需要建设一些城市大型储气罐群和类似LNG接收站的储气设施。
目前在我国,这类储气设施基础十分薄弱,除北京等大型城市有一定的城市储气能力,其他二三线城市几乎为零。
(摘编自《气荒如何不再来?》,2018年2月5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图片来源:中国报告网《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进口量构成及主要管道分布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库曼斯坦的违约行为,使得我国管道天然气进口骤减,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形势。
B.洁净煤与天然气一样符合“清洁空气运动”的要求,不会造成污染问题。
C.我国今年的天然气荒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考量,统筹兼顾。
D.目前我国的整体储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天然气使用的冬季调峰需求。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原文材料二说的是“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已经没有那么‘脏’了”“燃煤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那更多的是气候变化所关心的问题,毕竟二氧化碳不直接造成空气污染”,由此可知,选项“不会造成污染问题”的说法有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揭示了天然气荒的成因,材料二则揭示了对燃煤发电存在的误解和中国的能源资源现状。
B.在大城市加强大型储气罐群建设,是我国加强整体储气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C.取暖用气较多,导致北京市冬季高峰期的用气量比其他季度多出约5000万立方米。
D.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7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峰。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重中之重”于文无据;C项,内容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三是“同样是冬季,冷冬和正常冬季也有很大差别,据中石油提供的数据,两者的用气量每天相差约5000万立方米”;D项,图表信息理解有误,由材料四图一的同比线可知,管道天然气进口量的同比在2012年最高。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破解我国的天然气荒这一难题。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更加审慎有序地推动“煤改气”,抑制天然气需求过快增长;②多渠道增加天然气进口供应量;③立足国情,重新审视洁净煤技术在发电领域的应用价值;④加强国家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国天然气的调峰能力。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