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 全国名校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II卷)(全解全析)

语文- 全国名校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II卷)(全解全析)

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III卷)语文·全解全析1.C【解析】A项,“将道德置于法令之上”缺乏依据;B项,“乡规”应属于“德治”之“则”;D项,将必要条件理解为充分条件。

2.B【解析】B项,引用《尚书•五子之歌》中的话,是为了论述德治与法治各有其“典”“则”。

3.A【解析】A项,“不靠强制”错误,需要“一定的国家强制”。

4.D【解析】D项,“彻底解决”错误,应表述为“应对”文物犯罪出现的集团化、规模化、智能化等新特点,“应对”不等同于“彻底解决”。

5.B【解析】材料三也从服务社会的角度论述了“让文物资源活起来”的命题。

6.①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

②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理论贡献。

③对人民进行文化教育,有利于人民了解、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他答案,意思对也可酌情给分)【解析】首先审好题,注意题目要求分析“在文明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

作答时可以梳理文本,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概括。

①②从材料一中可获得,③从材料二、材料三中概括。

7.B【解析】“暗含脱贫过程中人心具有巨大力量的思想”无中生有。

8.要想理解农民,需要走进农民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全部。

(3分)这句话表现了李作家对伟健创作的小品调侃、取笑农民的不满,寄寓着李作家对农民的理解与同情。

(3分)【解析】这句话是李作家讲如何理解农民的,“吞下整个世界”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指深入农民生活,体会农民的方方面面。

既包含了李作家对伟健创作小品的评价,也体现着他对农民的态度。

9.①小说介绍、引述源自忧伤的野马镇山歌,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氛围。

②小说通过八度屯的故事,表现了在贫困中人的生命力的顽强。

③小说通过介绍李作家的扶贫经历以及当地的贫困状况,表达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理解与关爱,也表达了对扶贫干部工作细致的赞颂。

④小说通过小品事件表达了对深入了解农村村民贫困现状的呼吁,以及对给予贫困百姓人性化、平等化对待的反思。

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安徽省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pdf

3. 复习邀请用语,接受邀请和拒绝邀请用语。

复习一日三餐用语。

(1)May I take your order? (2)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3)Would you like to have dinner with me? (4)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5)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6)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7)What about some milk? (8)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9)Why not have some fish and eggs? 4. Review some other useful expressions: Ⅱ. 学习过程 复习 头脑风暴:以组为单位,老师提问题,每个组员只能回答一次,可以抢答,复习本话题所有词汇。

评出“最优秀小组”。

男女挑战:每组依次各出一人,采用一问一答式,相互交换,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问一句或答一句,组内相同的问句不能超过三次,否则违规。

评出优秀组。

给单词贴尾巴。

egg___ banana______ milk_____ hamburger____ rice___ bread_______ fish______ apple________ orange___ 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数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自学1,完成下列填空并总结规律。

/ h / : __ouse __ead __air / r / : _uler __iver __ed / / : watch woman worker / / : young year yellow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届安徽省五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1届安徽省五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1届安徽省五校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A项,“是拥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错误。

从文章第一段“在遗产总数超过40项、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中国是拥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最为均衡的国家”可见,选项把范围扩大了。

B项,“含所有人造物和自然物”错误,文章第二段“含所有的人造物和人类认知的自然物”可见,选项中“自然物”前的限定词语被去掉了。

C项,“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观念、理念的文化资源”错误,原文第四段“蕴含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观念、理念”的应该是文化遗产,而不是文化资源。

2.D【解析】D项,文章并没有层层深入。

3.C【解析】C项,“最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在原文无根据。

4.D【解析】D项,“主要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少,增产能力面临瓶颈”错。

材料四第一段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增加,粮食供求总量趋紧......导致了国内大豆的供给能力止步不前”,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供求总量趋紧有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巨大,主要是由于我国种植面积少等原因。

5.B【解析】B项,“已由”“已转变为”时态错误。

材料二说“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正在加快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升级,粮食安全也将向确保多元化的食品安全转变”。

6.(1)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调整粮食生产结构,使之与需求结构相适应,追求粮食优质化;(3)持续促进粮食进口多元化,保证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4)全民节约粮食,坚持制止餐饮浪费。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6分。

)7.A【解析】A项“也向读者透露了这篇小说情节的高潮”错,这不是高潮,高潮是结尾的反转。

8.(1)正面描写:①言行描写。

家杰救人,愿当肇事者,自掏医药费等,一系列言行的描写,刻画出了家杰敢于担当、仗义疏财的形象。

②心理描写。

三处“心说”,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家杰当时的疑虑、气愤、警惕。

(2)侧面描写:看到有关家杰的报道,逃逸的肇事者被家杰的义举感动,主动投案,从侧面突显家杰正能量的高大形象。

高中毕业班五校联考试卷试题(共18页)

高中毕业班五校联考试卷试题(共18页)

2021年高中(gāozhōng)毕业班五校联考语文试卷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局部,一共9页,满分是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局部选择题〔33分〕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12分,每一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不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A.清冽.裂.缝趔.趄劣.迹昭彰列.席参加B. 觊.觎觐.见靓.妆面面相觑.航空母舰.C. 秕.子毗.连砒.霜如丧考妣.蓬荜.生辉D. 散佚.秩.序更迭.卷帙.浩繁铜墙铁.壁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哪一项:〔〕A.擎肘口头禅张皇失措一年之季在于春B.荟萃吊书袋鞭辟入理八字没有一撇C.慰籍阻击手虚与委蛇赶鸭子上架D.融资执牛耳钟灵毓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A.时间是真如行云流水....,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B.在关键问题上,指导HY应该可以控制全局,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能只是敲边鼓...,说一些不疼不痒的空话、套话。

C.文化(wénhuà)传统观念既然..可以影响和制约人们的行动,就必然会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开展。

D.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同学回国前与他联络,要来看他,他却因故不能接待,只好谢绝了,这真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哪一项:〔〕A.“蓝牙〞是一种短间隔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设备在10米左右的间隔之内,以无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B.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进步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C.为申奥成功作出奉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风采的锦绣画卷,国际奥委会已经收藏,目前陈列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D.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参加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安徽高三皖江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高三皖江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高三皖江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下列哪个选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3.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关羽B. 张飞C. 武松D. 赵云4. 下列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岳不群B. 令狐冲C. 孙悟空D. 猪八戒5. 下列哪个选项是“五四运动”发生的年份?A. 1919年B. 1921年C. 1935年D. 1949年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2021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21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官话与国语张鸣当今的普通话,追根溯源,跟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是满人统治,的确有那么点关系。

满人入关之前,其实很多人都会说汉语,但说的大抵是那时的东北方言。

所谓东北方言,就是融合了众多北方话形成的,很接近今天的普通话。

当然,满人也说满语,这个满语,经过努尔哈赤引入蒙文,制成满文,已经成了满人的“国语”,或者叫清语。

入主中原之后,满人统治者一度要求做官的人,无论满汉,一律要学清语,不仅识满文,而且会说满语。

就像在全国推行剃发一样,实行征服者的文化改造。

然而,清语的推广,却不了了之。

原因是满人自己,包括皇帝也不喜欢“自己的语言”。

因为这样的文字,仅仅是最高层出于政治目的生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群众基础。

这个文字里,没有传说,没有诗歌,更没有故事。

相形之下,汉语里什么都有,特别是有满人极其喜爱的《三国演义》。

在没入关之前,满人就是双语并用。

入关之后,论武力,他们是征服者,论文化,他们则是被征服者。

皇帝从小读书,就是只重汉文,不重满文,教满文的谙达,根本没有地位。

皇帝尚且如此,时间一长,别说汉臣不能说清语,就连满人大臣也不会说了。

大家都在说官话,所谓的官话,就是今天东北话和北京话的混合体。

清朝是满人当家,只能如此,进入民国,北洋政府时代也如此,定都南京的国民党政府,高层大多为南方人,还是如此,那时的国语,跟现在的普通话,基本差不多。

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沟通。

其次,要归功于科举考试,如果不是持续1300多年科举考试,无形中在文化人中贯彻了“书同文”的意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一样会在使用中出现歧义,有些地区,会逐渐根据自己的方言,造出自己的汉字来,别的地方根本就不认识。

每次科举,虽然取士不多,但大士绅带小士绅,所有习文之人,读的都是一样的书,写的都是同样的文章,写出的东西,自然同文同义了。

2021年5月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

2021年5月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高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

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7 10 答案 B C B C B C A 题号11 12 14 17 18 19答案 D C C B A D1.B(A. “都成了个美学家”错,原文是“几乎都成半个美学家”。

C.“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良好艺术感觉和理论思考能力”于文无据。

D.“当下美学与生活的合流”不是美学的扩张,而是“某种与美学精神背道而驰的现实意志的胜利”)2.C(“只能接受被边缘化的命运”错,文中还有限定条件“如果文艺美学在面对此种泛美学主义的现实世界,只是采取无所作为的规避策略,龟缩于一般性的学科惯例、沉醉于不断加剧的思想惰性的话”。

)3.B(“因为喜欢玩概念游戏,而拘泥于美学本身的学术规范、学科性质和审美特性”,错在强加因果。

)4.C(茅盾文学奖只是长篇小说奖,不包括其他文学样式,“反映一个时代文学创作的全貌”的表述于文无据。

)5.B(B项错在“这些作品是作家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献礼之作”,牵强附会,对作家创作的宗旨理解过于狭隘。

)6.①通过文学创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②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创作才华;③用创作来回报文学,回报生活。

(每点2分)7.C(真实用意是为了替东家讨债,说法绝对)8.①神态描写。

“忍不住嘻开了嘴”写出蚕农老通宝在看到蚕花丰收时抑制不住的欢愉。

②心理描写。

小说始终通过主人公老通宝的心理感受来表现时代变迁给农民带来的伤痛,如“世界真是越变越坏了”。

③对比手法。

老通宝在蚕花丰收时的欢笑、憧憬与蚕茧滞销的无奈、痛心形成对比,揭示人物的悲苦命运。

(每点2分)9.①外国经济侵略。

洋货倾销,洋种的茧子能卖得好价钱,外国经济的侵入正逐步瓦解着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

②高利贷盘剥。

农民生活困苦,靠抵押田地借债度日,势必加速老通宝等广大农民破产的命运。

③社会动荡不安。

张老头的“十八路反王早已下凡,李世民还没出世;世界不太平!”的话语,茧厂大量关门,都暗示着社会的动荡不安。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开学摸底考检测)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1-2022学年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联考(开学摸底考检测)语文试卷含详解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即与纸币和硬币等价,其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共存,与电子支付也并不冲突。简单来说,数字人民币是口袋中的钱,而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则仅仅为支付模式。电子支付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数字人民币比电子支付更具有普遍性。电子支付可行的前提是网络的存在,而数字人民币则可以达成在停车场等离线场所进行支付。对于老年人即其他对使用电子支付较为吃力的人来说,数字人民币给出多终端选择,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重视水利,与以灌溉农业为主的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有关。
B.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能既满足人的需求又尊重自然规律,既保护又利用自然。
C.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人与一切事物密不可分,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 狼
袁炳发
那天金铭还没起床,便接到林场发小的电话,说是他们在清林的时候,抓到一头狼崽。
发小对金铭说,你不一直想画狼吗?这只狼崽子就送给你当画模吧!
金铭听此消息,连饭也没吃赶紧驱车前往林场。
林场坐落在山脉的下梢儿,在两片人工林的夹持中,一条公路逶迤通过直指林场的场部。深秋的天空十分清澈,和陆地上刚刚晕染阳光的老黄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看起来既温馨又不失厚重,同时也给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渴望。
(摘编自计磊《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4. 下列对“数字人民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推广,与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以及电子支付发展快密切相关。
B. 作为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