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自救知识

合集下载

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_关于地震逃生的基本方法

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_关于地震逃生的基本方法

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_关于地震逃生的基本方法地震逃生自救方法一、公共场所避震:地震是不会提前通知你他会到来的,当他来临的时候,我们指不定在哪里,有可能还在商场逛街。

当发生地震了,我们又在公共场所时一定不要慌,公共场所人流量很大,如果一旦惊慌的乱跑反而容易出事故,我们要要按逃生通道的指示有序地撤离现场不要一窝蜂地涌向出口,你乱冲乱撞还不如找个宽敞的地方蹲下。

二、学校避震:三、驾驶时避震:有的人觉得地震来了,还不如在汽车里躲着更安全,这种做法就是错误的,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是在大的地震面前他也不堪一击,最好是靠在路边停下来,不要待在车里,护住头部蹲在车边不受伤的几率才会更大。

四、家里避震:地震是真的很可怕,这些自然灾害在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靠自救。

当你在家里发生地震了,记得网厕所跑,越小的房间越安全,特别是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比客厅和卧室相对要安全些。

在家里躲地震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头上的悬挂物,逃生的时候千万不能坐电梯。

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一)在家里。

首先要迅速判断是强震还是弱震,弱震不必惊慌;若是强震,如果离房门较近、楼层较低、室外较开阔,可以迅速出去。

一旦出不去,要迅速贴床沿趴下,脸朝下,头近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交叉,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右臂上,闭上眼、口,用鼻子呼吸,等主震过去。

这样万一房屋倒塌,有残墙和家具的支撑,即可避免被砸伤,也不至于窒息。

注意,不要钻进不结实的床桌底下。

住高层楼房的可躲到墙角或跨度较小的厨房、厕所里,要注意避开门窗。

撤到户外时,要用枕头、被子等物品保护头部。

注意,千万不可跳楼。

(二)在影剧院。

这时发生地震,千万不要乱跑,一旦挤成一团,你推我踩,将造成严重后果。

因为影剧院多采取大跨度的薄壳屋顶,重量较轻,震时一般不易下塌。

即使下塌,重量也不大,因此,不必惊慌。

较好的办法是赶快钻到排椅下面躲避,等主震过后,再有秩序外逃。

坐在门口座位上的,也可迅速向外跑,如果外面不安全,就不要跑出去。

地震后自救方法5条

地震后自救方法5条

地震后自救方法5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来临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面对地震,如何自救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下面,我们将从五个方面,介绍地震后的自救方法。

一、室内自救地震时,如果你在室内,应该立即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如桌子下、墙角、门口等处。

在避难时,要尽量保护头部和身体,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如果你被困在废墟中,应该保持镇静,不要乱动,等待救援。

二、户外自救如果你在户外,应该尽快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等高大建筑物,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如果你正在开车,应该立即停车,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等待地震结束。

三、用电安全地震时,应该立即关闭电源开关,避免电器短路引发火灾。

如果你在使用电器时,突然发生地震,应该立即停止使用电器,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

四、用气安全地震时,应该立即关闭煤气阀门,避免煤气泄漏引发火灾。

如果你闻到煤气味,应该立即打开窗户通风,并立即通知煤气公司或消防部门。

五、饮食卫生在地震后,由于供水和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受损,饮食卫生问题尤为重要。

应该尽量选择瓶装水和密封食品,避免食物受到污染。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应该立即通知救援部门,等待救援。

总之,地震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地震来临时,要保持冷静,尽可能地找到安全的避难场所,避免被掉落物砸伤。

同时,要注意用电用气的安全,保持饮食卫生,尽量减少灾害的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地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

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与四大常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极强,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逃生自救能力,人们需要了解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以及四大常识。

一、地震逃生自救十大法则:1.别惊慌,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心理调整好,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是否处于危险环境。

2.保持原地就地,迅速寻找安全位置。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保持原地不动或就地躲避。

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可以选择合适的安全位置,像桌子下、沙发下、墙角等附近,注意避开易碎物品、玻璃、照明灯具等可能会掉落的物品。

3.避免乘坐电梯。

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出现故障,所以尽量避免乘坐电梯。

如果你已经在电梯内,应立即按下所有楼层按钮,保持电梯停在其中一楼层,尽量避免被困。

4.不随意逃生,避免拥挤。

地震发生时,很多人都会选择逃生,避免拥挤,不要随意跳楼、乱窜,要尽量选择避开人员密集区域,以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5.防护头部,保护颈部。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用手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物体旁边,减少伤害。

同时,要尽量避免头部和颈部的碰撞,以减少颈椎的受伤。

6.迅速关闭燃气阀门。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关闭燃气阀门,避免燃气泄漏引发火灾,造成更大的灾害。

7.寻找避难场所,远离危险区域。

在地震安全区域内,要寻找较为安全的地方,如室外广场、开阔安全的区域等。

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坍塌可能性较大的地方等危险区域。

8.迅速逃生,避免滞留。

在地震过程中,要迅速逃离威胁生命的场所,不要滞留在可能会坍塌的建筑物下。

保持冷静,判断逃生的最佳时间和途径,合理安排逃生路线。

9.注意自救,互救。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自救,尽量不受伤害。

同时,要互相帮助,尊重弱势群体,避免恶性拥挤和踩踏事故。

二、地震四大常识:1.地震的表现形式:地震通常会伴随着地面的震动、晃动和摇晃,建筑物可能会出现倾斜、垮塌、破损等情况。

同时,地震还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土石流等。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地震自救安全知识(一)1、室内应急,因地制宜,地震时如果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具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应急,开阔空旷,如地震时在室外,最好不要返回家中去拿物品,要等地震危险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

住宅区的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也可能腰折倒塌,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

3、自救互救,沉着冷静,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

地震自救安全知识(二)1们找到一块比较湿润的毛巾,握住我们的口鼻,因为地震之后可能会发生火灾,火灾产生的烟雾导致我们窒息,还有就是煤气管道泄漏以及其他有毒气体,一定要保持我们的呼吸的均匀,如果我们被困了,一定要坚持等待别人来救你。

地震自救小常识3条

地震自救小常识3条

地震自救小常识3条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往往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在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如何自救呢?以下是三条地震自救小常识。

一、保持冷静,找到安全位置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盲目逃跑。

应该迅速找到安全位置躲避。

安全位置可以是桌子下面、墙角、门口等处。

如果在户外,应该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树木等易倒塌物体,并尽可能躲到空旷的地方。

如果你正在开车或者骑车行驶,应该立即停车并尽量将车停在空旷的地方。

如果你正在乘坐电梯或者爬楼梯,应该立即停止操作,并寻找安全位置等待救援。

二、注意自我保护当地震发生时,应该注意自我保护。

首先要避免被高处物体砸中头部。

可以用手臂或者其他物品遮挡头部。

其次要注意防止被玻璃碎片划伤身体。

可以用衣服或者其他物品包裹住手臂,以防止被玻璃划伤。

此外,还要注意防止被电线杆等物体触电。

如果你被困在建筑物中,应该尽可能寻找避难所。

可以用衣服或者其他物品制作简易面罩,以防止吸入灰尘和有害气体。

如果你需要喝水,可以用自来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进行消毒后饮用。

三、等待救援当地震发生时,应该尽量保持镇静,并等待救援。

如果你被困在建筑物中,应该尽可能发出求救信号。

可以用手机发送短信或者打电话向外界求救。

同时也可以在窗户上写上“求救”等字样,以引起外界的注意。

如果你已经成功逃出建筑物,并发现有人被困在里面,请不要冒险进入建筑物进行营救。

这样会增加自身的危险性,并且还会影响到后续的救援工作。

相反,应该立即向外界报警并等待专业的救援人员前来营救。

结语: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自救方法,就能够在地震发生时保护好自己。

以上三条地震自救小常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加注意,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地震自救知识及注意事项

地震自救知识及注意事项

地震自救知识及注意事项地震自救知识及注意事项地震是一种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天然灾害,常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面对地震,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一、自救知识1.尽可能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就地寻找安全的空间,躲避高处、电线杆、玻璃等易破碎物品。

2.在地震过程中,一定要抱紧头部,弯曲身体,尽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头部和脊椎。

3.如果处在室内,应立即躲到桌子、床铺或者墙角等牢固的避难角落。

减少跑动,不要轻易尝试逃离建筑物。

4.如果身处高楼或者居住在住宅楼的高层,应立即转移到楼梯间避难,避免在电梯、走廊等场所滞留。

5.若身处室外,一定要避免停在大楼、电线、广告牌等高物体之下。

6.切勿随意触碰电线、下水道、气罐等设施,以避免出现二次灾害。

7.在地震过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开展自救,如救援被困群众和消防等急救。

二、注意事项1.制定应急预案,发生地震时可以根据预案进行应对。

2.平时要摆放一些易燃和爆炸物品,如灯油、液化气等,确保良好通风,尽量远离火种,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3.在购房时,应了解房屋的质量等情况,尽可能选择钢筋混凝土房屋。

4.经常进行演练,提高自救意识和应急应对能力。

5.增加紧急救援知识,如常规的伤口应急处理、急救等。

6.及时获取灾害信息,了解当前情况,规避灾难的接连发生。

总之,地震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警惕,掌握正确的自救知识和注意事项,在地震来临时迅速行动,确保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自救水平,共同筑牢我们的安全壁垒。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

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别怕,小编这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地震应急救援常识及安全常识,让我们在面对地震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

一、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记住,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2. 寻找避难所:在地震发生时,尽量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如桌子下、墙角、卫生间等。

避免站在窗户、阳台等易坠物的地方。

3. 保护头部:在地震过程中,用双手或枕头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

4. 远离玻璃窗:地震发生时,尽量远离玻璃窗,以免被破碎的玻璃划伤。

5. 等待救援:在地震停止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不要擅自离开危险区域。

二、地震发生后的互救1. 检查自身状况:在地震发生后,先检查一下自己和周围人的状况,确保大家都安全。

2. 帮助受伤的人:如果发现有人受伤,尽量给予帮助。

如有急救知识,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

3. 寻找失踪的人:在地震发生后,要及时寻找失踪的亲友,看看他们是否平安。

4. 互相帮助:在地震过后,大家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断水断电等。

这时候,我们要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三、预防地震的方法1. 加强防震意识: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震意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

2. 学习防震知识:我们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防震知识,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每个家庭都应制定一份应急预案,明确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行动。

4. 准备应急物品:我们要准备一些应急物品,如手电筒、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在地震频发地区,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面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自我保护,也要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能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负责。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地震是大自然运动,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伤亡。

那么,你知道发生地震时该怎样自救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地震自救常识十条,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地震自救常识十条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自救知识与技巧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

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

下面是一些知识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空间小的地方,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户外,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

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正确的做法是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尽量靠近建筑物的外墙或离开建筑物。

靠近墙的外侧远比内侧要好。

你越靠近建筑物的中心,你的逃生路径被阻挡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
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

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

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

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工厂或设施;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