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笔记

中外教育简史

课程的性质地位

性质

——是一门史实性、理论性、应用性相结合的教育专业课程

地位

——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居于专业理论课地位

课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教育发展史实、掌握教育发展规律、理解教育发展理论

情感目标

——提高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的情感、端正工作态度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运用教育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教育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

——提倡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注重自学能力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基本方法

——“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

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前

——提出问题-提供线索-搜集资料-撰写提纲

课堂

——回答问题-质疑问难-分析讨论-教师总结

课后

——下一课题—重复课前环节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基本容

生产劳动经验

社会生活经验

(2)教育的基本职能

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物质)

传递社会生活经验(精神)

实现人的再生产(社会人)

(3)教育的基本特征

历史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阶段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

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问题2: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1)学校产生的条件

专门的教师和学生

文字的出现

基本条件:剩余产品-私有制-第一次社会分工-出现阶级

(2)原始形态学校的雏形

“成均”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

《春秋繁露》云“成均,均为五帝之学”

“庠”为古代学校萌芽传说之一

古书记载“庠”为古代养老与教育之场所

(成均、辟雍、庠序、瞽宗、泮宫等)

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容,包容多方面。

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4、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5、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孔子

孔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今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伟大的思想。

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今邹城人),汉族,名轲。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字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问题1:孔孟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1)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对象

作用:国家-“庶”、“富”、“教”

个人-“性相近、习相远”

对象:“有教无类”

(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容

目的:培养“士”,其标准为“君子”

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关于教学的思想

因材施教(朱熹:“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以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立志乐道(“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自省自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身体力行(“君子耻其言过其行”)

改过迁善(“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关于教师的论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1)关于教育的作用、目的和容

教育的作用-社会:“得民心”

个人:“求放心”

教育的目的-A、培养“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培养“才干”(“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容-《诗》、《书》、《礼》、《乐》、《春秋》

(2)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由博返约,深造自得。(“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专心有恒,循序渐进。(“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宋人的“拔苗助长”的故事)

(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持志养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养成“浩然之气”)

反求诸己。(“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改过迁善。(“闻过则喜”,“见善则迁”,“与人为善”)

磨炼意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董仲舒和朱熹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广川人(今),汉族。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朱熹(生于公元1130—卒于公元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生于(今属),侨寓建阳(今属)崇安。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朱熹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无论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董仲舒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个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社会-“兴教化、正万民”;“久安”

(2)关于教育目的和容的思想

目的-“贤士”(“尊王明伦”的治术人才)

-“万民”(懂得“三纲五常”的被统治者)

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必仁且智-“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

重义轻利-“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也;而人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

(4)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略)

朱熹教育思想的主要容

(1)关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目的-“明人伦”、“复德性”

作用-“存天理、灭人欲”

(2)关于教育阶段的划分和教育的容

阶段-小学(8-15岁)

-大学(15岁以后)

容-小学(“学其事”:教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明其理”:教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3)关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强调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

强调正面引导与规禁防相结合

注重学术辩论,强调“知为先”、“行为重”

朱熹读书六法:

A、循序渐进

B、熟读精思

C、虚心涵泳

D、切己体察

E、着紧用力

F、居敬持志

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1、西周的教育制度

西周学校系统

国学:大学(成均、上庠、辟雍、东序、瞽宗、頖宫)

小学

乡学(塾、庠、序、校)

2、汉代的教育制度

汉代学校系统

官学:中央(太学、鸿都门学、官邸学)

地方(学、校、庠、序)

私学(小学阶段、专经阶段)

3、唐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的生源和报考办法

生源:一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二是社会上一般的读书人。

办法:每年仲冬,中央和地方官学选拔学生报送尚书省。(乡试-省试-吏部试)考试的科目和方法

常设科目: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六科

主要方法:贴经、墨义、口义、策问、试赋等五种(经省试后还得参加吏部试,包括“书、判、身、言”)

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作用:A、集权中央;B、统一思想;C、广罗人才;D、缓解矛盾

积极影响:A、促进学校发展,扩大教育对象;B、统一教育容,提高教育质量;C、促使“唐诗”兴盛,改变“重文轻武,重经轻算”倾向

消极影响:A、容单一,方法偏重死记硬背;B、目标进仕,不闻社会事态;C、科考舞弊,遗风难除

明朝的科考分三步:A、“乡试”(在省会举行)—“举人”;B、“会试”(或省试,在礼部举行);C、“廷试”(也叫殿试)—“进士”;发榜分三甲:一甲只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人,均赐进士。

4、宋代著名的书院(四大书院)

王应麟的《玉海》:

白鹿洞书院(庐山)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嵩阳书院(登封)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应天府书院

石鼓书院()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之洞(1837—1909),汉族,直隶南皮(今南皮)人,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之洞”。

之洞教育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重视教育,兴办学堂

兴办军事、职业、外语、师等学校,倡导留学教育

3、推行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1903年“葵卯学制”亦称《奏定学堂章程》(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师教育、

实业教育)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康有为(1858—1927),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

康有为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作用,倡导建学校育人才

“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2、提出实行胎教、幼教,重视女子教育

3、主教学容德智体美并重,中西兼学

4、主教学方法采用集体教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实验和实习

梁启超(1873—1929),汉族,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教育思想

1、提出了较为完备科学的国民教育体系

幼稚园教育(5岁以下);小学教育(6—13岁);中学、师、实业教育(14—21岁);大学教育(22—25岁)

2、提出实施小学义务教育的具体措施

千人以上乡村设一小学,大村镇设若干区,每区设一小学;办学经费由乡镇自筹。

3、高度重视师教育

三级师教育体系:寻常师学校、高等师学校、师大学

4、主性科学性的教学方法

反对教学上的“扑教”和“灌输”,倡导“导之以理,抚之以术”

5、主教育要有正确的目的,做到学以致用

(1866.11.12—1925.3.12),原名文,字德明,号逸仙。省香山县(今市)人。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国民党总理,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

教育思想

1、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

不论是“先知先觉者”、“后知后觉者”还是“不知不觉者”,若无施予教育,则其“贤才亦无学以自废,以致淹没而不彰”

2、主先革命后教育,先经济后教育

反对“教育救国论”

3、重视普及教育

主所有儿童都要接受免费教育

4、关于教与学的一些主(略)

蔡元培(1868—1940),人,汉族,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曾任教育总长、大学校长、人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

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蔡元培教育思想

1、“五育”并重,“养成人的健全之人格”

国民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

“五育”并重: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

2、“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原则

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3、“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指导思想

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因此,提出了对于学说,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4、教育独立的主

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使教育保有独立的资格,不受各派政党和各派教会的影响

黄炎培(1878—1965),川沙县(今属市)人。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目的—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2、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以经济为中心,为社会需要服务)

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专业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

3、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职业道德教育的思想

“尊重劳动” 、“劳工神圣”、“敬业乐群”;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革命家。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高等师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行知教育思想

1、普及民众教育的思想

“今日当局者第一要务,就是要给程度实有不足的民众,施以相当之教育,而养成其国家之主人翁之资格焉”。倡导“科学下嫁运动”、“空中学校”、“工学团”、“小先生制”等

2、关于师教育改造的思想

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师教育;发动师学校下乡运动;倡导师学校设立附属小学;倡导艺友制师教育

3、生活教育理论

A、“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通过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要以服务生活为目的,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以生活作为其容。

B、“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整个社会的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因此,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C、“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行知部分名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爱满天下”。

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省上虞县百官镇人。1911年2月(清宣统三年)入圣约翰大学,同年秋转入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14年(民国3年)8月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与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师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鹤琴的教育思想

1、教育理念

旧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批判)

活教育:“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倡导)

的主:“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

2、论幼儿教育

A、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

B、论幼儿教育的课程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C、论幼儿教育的课程结构(五指活动理论)

(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

(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

(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

(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贤江的教育思想(1895-1931)

(1)教育本质论

教育起源于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

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2)对改良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

(3)关于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

(4)关于教师的思想

(5)关于青年教育的思想

的教育思想(1893-1976)

(1)关于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2)关于教育的目的和方针

(3)关于教与学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旧中国的教育改革

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

封建社会的教育

古希腊的教育

1、斯巴达的教育

目的:培养武士

容:五项竞技(赛跑、跳越、角力、掷铁饼和投标枪)

特点:军事教育

2、雅典的教育

目的:培养强健的武士、合格的公民、有教养的商人和善辩的政治家

容:德、智、体、美、军事

特点:和谐教育

古罗马的教育(略)

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雅典,公元前469-前399)

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容:美德、知识、强体

方法:“产婆术”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雅典,公元前427-前347)

目的: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体系:0一3岁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3一6岁在游乐场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 17一20岁接受军事教育并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一30岁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思维能力,30岁以后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金字塔型教育体系)

方法:“问答法”,强调反思,训练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希腊,公元前384-前322)

目的:人的理性发展

容:身体、德行、智慧

阶段:幼儿教育(7岁前)体育;青春发动期教育(7-14)德育;成人教育(14-21)智育

方法:练习与实践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西班牙,35-96)罗马教育家

目的:培养演说家

贡献: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各科学习齐头并进;反对体罚;发表教育专著《雄辩术原理》等

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

17—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

教育理论(“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诞生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592—1670)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最大贡献:《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论教育的目的与作用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

论普及教育

他认为一切人都能接受共同的教育。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论学校体系

1.幼年期(零岁至6岁),母育学校

2.少年期(6岁至12岁),国语学校

3.青年期(12岁至18岁),拉丁语学校

4.成年期(18岁至24岁),大学

论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所确立的班级教学制度及其理论。

1.应有一定的目标

2.每个班级应有固定的课本

3.一切科目都用同一的方法去教导

4.全班的学生在同时做同样的功课

5.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的事项一道教授

6.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的注意

论教学原则

1.自然适应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4.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1776—1841)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最大贡献:《普通教育》、第一所教育研究所、“形式阶段理论”、“教育性教学” 等。

论管理

他认为在教学之前,如果不把儿童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那么教学便无法进行。(措施:惩罚性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权威和爱等)

论教学

1、“教育性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2、“多方面兴趣说”:他认为认为人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3、教学阶段(形式阶段理论)

⑴明了:就是向学生明确地讲述新的教材

⑵联想: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谈话,使学生把新旧观念联合起来

⑶系统:就是学生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去寻找结论、定义和规律

⑷方法:就是把已学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有逻辑地、创造性思维的技能

齐勒、莱恩的五段教学法

⑴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

⑵提示:揭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

⑶联结:比较新旧的联系,形成新知识

⑷总括:抽象概括,使知识系统化

⑸应用: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论教育的本质及作用

本质:教育的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永恒性

作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论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与运用

人的片面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人的畸形发展:工厂手工劳动造成人的畸形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智育、体育、德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方法)。

西方现代教育

杜威的教育思想(1859-1952)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在美国以至世界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被誉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

教育理论

1、教育即生活

他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就不可能有生活。

2、学校即社会

他认为学校应办成一个小型社会,社会有什么,学校也应俱全。

3、从做中学

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教学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使学校在工作中采取与校外从事活动的类似形式。

教学理论

1、“思维五步”

疑难的情景

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每个阶段所含的结果,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

通过试验、验证或修正假设

2、“教学五步”

提供情景,激发兴趣

提供素材,激励思维

观察思考,提出假设

比较分析,理出线索

应用检验,得出结论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1888-1939)

前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论集体教育

集体的特征:目标、组织、纪律、舆论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和为了集体而进行教育”

平行教育原则

前景教育原则

尊重和要求相统一原则

论纪律教育

他认为纪律和纪律教育是组建集体、发展集体、完善集体,顺利进行集体教育的必要条件,而集体的发展又会更好地推动纪律的形成。

凯洛夫的教育思想(1893-1978)

联教育家。四、五十年代维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编的《教育学》(1939,教科书),系统地总结了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

全书包括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 4个方面。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授予学生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深刻而确实的普通知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人生观;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凯洛夫1956年访问过中国。他的《教育学》曾被译为中文。他的教育思想曾对中华人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发生过较大影响。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1919-1970)

前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论教育

1、关于教育目的: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2、关于智育: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3、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4、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5、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

论教学

1、关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2、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赞科夫的教育思想(1901-1977)

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验教学论实验室”改名为“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教学与发展》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好比是‘果’,这种因果关系是重要的。

“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他说:"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指出,为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1. 让死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活的体系;2.使直接法与间接法互相配合;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用启发式的方法讲解基本概念;5.不断地用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6.以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崇高的理想去鼓舞学生学习,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身和学习行动去感染,吸引学生学习,而不是以考试,分数等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用段;7.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8.教师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博览各方面的知识,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新的教学论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难度”:指“克服困难”和“学生的努力”,但难度要适合“最近发展区”,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速度”指教学要跟上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不等于“开快车”、“赶进度”

3.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原则

“教学应让学生在尽可能深刻地理解概念、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要尽量地发挥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认识作用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学习”

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发展上尽他自己的最大的可能性取得最大的成果”

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1926-1987)

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是联颇有影响的教育学家。他致力于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研究和实践,他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影响很大。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何谓“最优化”?

即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方法、形式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从一定标准看是最有效的作用。

“最优化”的标准是什么?

1、在获得知识、技能、能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取得最大的可能效果;

2、师生为取得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

3、师生在规定时间为达到一定效果只耗费最少的必要精力;

4、在规定时间达到一定效果只花费最少的经费。

(即效果指标、时间指标、精力指标、经费指标)

如何达到“最优化”?

1、明确教学任务;

2、精选教学容;

3、优选教学方法;

4、确定教学形式;

5、把握教学进度;

6、反馈教学效果。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度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英国近代教育制 度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教育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其教育就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上看,英国教育具有明显的宗教性和贵族性的特点. 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从基督教的传入时开始的.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近千年的时间里,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除了学徒训练和贵族教育外,一切有组织的教育都由教会提供,宗教影响和干预教育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最初,英国的学校设在寺院或大教堂内,以后逐步分为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丁语文,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歌咏学校具有职业训练的性质,培训教堂唱诗班成员.中世纪后期,随着英国牛津大学(1168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的先后建立,以及各类学院的出现,英国传统学校的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改变.文法学校与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歌咏学校和后来出现的教本国语的读写学校,成为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英国的教育开始形成具有一定等级的制度.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法学校和歌咏学校又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大学也附设文法学校.同时,在这一时期,在文法学校的基础上,英国又出现了公学,著名的温彻斯特公学(1387年)和伊顿公学(1440年)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决裂,自立国教,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又创办了许多公学.同时,国教会也积极干预教育,教育成了教会的责任.16世纪后期,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步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需要,促使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批判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这时,对教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关系、学校的发展与现实关系的认识上.培根当时指出,英国的学校只注重学习文宇,而不注重研究事物,缺少与现实的联系.弥尔顿也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只局限于古典的语言文字,脱离现实,应该加强近代科学和实用学科的地位.这些新的思想的提出,对于英国近代学校的改革和学制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形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联合专政的制度,规定了英国资产阶级教育所具有的阶级性和等级性的特质.同时,英国国教和其他教派的矛盾,也使得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宗教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一时期,许多教育家和团体主张教育革新,改革英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英国国教中分离出去的清教主义主张,应把发展近代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应重新考察文法学校的教育价值.科学家培根也认为文法学校的内容过于陈旧,主张应建立一个设有众多自然学科的所罗门宫.文学家弥尔顿主张建立一种重视自然科学的,开设广泛课程的实科中等学校.政治家洛克也批评当时的文法学

中外教育简史

科目:中外教育简史 1.1.“成均”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1.2.“虞庠之学” 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教育机构。 “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 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 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3.2.五伦 具体来说,“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是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3.3.《大学》指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 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 体。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全新整理)1月全国自考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卢梭反对压抑人性的教育,而主张( ) A.积极的教育B.城市的教育 C.知识的教育D.消极的教育 2. 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是( ) A.老子B.孔子 C.孟子D.荀子 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哪国的高等学府?( ) A.鲁国B.齐国 C.赵国D.楚国 4.先秦诸子百家中,被韩非称为“显学”的是( ) A.儒、墨B.儒、道 C.儒、法D.儒、黄老 5.元代书院的主要特点和变化是( ) A.出现官学化趋向B.具有民族特色 C.八股文学习D.管理松弛 6.陶行知创建的推进乡村教育的实验学校是( ) A.晓庄乡村师范学校B.河南村治学院 C.浙江诸家桥农村改进试验学校D.四川育才学校 7.洋务运动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龚自珍B.张之洞 C.康有为D.黄炎培 8.南京鼓楼幼儿园是谁创建的? ( ) 1

A.陶行知B.蔡元培 C.陈鹤琴D.张宗麟 9.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 A.1862年B.1898年 C.1900年D.1902年 10.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有名的教育理论是( ) A.实用主义B.活教育 C.生活教育D.乡村教育 11.首创“成绩测验”及其量表的教育家是( ) A.帕克B.莫·伊曼 C.赖伊D.桑代克 1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教学语言是( ) A.英语B.德语 C.拉丁语D.希腊语 13.夸美纽斯认为人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 ) A.6岁B.12岁 C.18岁D.24岁 14.美国现代教育家康南特的教育理论属于( ) A.要素主义教育流派B.永恒主义教育流派 C.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流派D.改造主义教育流派 15.在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中,被称为“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富兰克林B.杰佛逊 C.帕克D.贺拉斯·曼 16.1944年英国颁布的重要教育法是( ) A.巴尔福教育法B.费舍教育法 C.巴特勒教育法D.中等教育法 17.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主张进行绅士教育应当在( ) A.家庭B.学校 C.教会D.社会 18.1755年俄国建立的莫斯科大学,只设法律、哲学、医学系,不设( ) 2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最新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浙江2002年1月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以_________为纲。 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_________的主张。 3.科举制度中,考生的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4.反映梁启超儿童教育和女子教育思想的论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5.民国时期最著名的二所幼稚园是陈鹤琴创办的_________和陶行知创办的_________。 6.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主要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二种形式。 7.美国各州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实行。 8.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是_________。 9.赫尔巴特确定的教学过程四阶段是明了阶段、联想阶段和_________阶段、______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大学》提出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 )。A.明人伦B.明明德C.亲民D.止于至善 2.学田制首创于( )A.汉代B.唐朝C.宋代 D.明朝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 5.洋务留学教育中共派遣留欧学生6批计约130名,其中绝大多数来自( )。 A.京师同文馆 B.北洋水师学堂 C.江南水师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昆体良 7.洛克认为,理想的绅士教育应是(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徒式教育 8.授权郡和郡级市议会建立起地方教育当局的法案是( )。 A.1870年《初等教育法》 B.费舍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9."斯宾斯报告"的中心议题是改革(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二战后美国颁布的最重要的教育大法是( )。 A.《中小学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康南特的21条建 D.《国防教育法》 三、多项选择题1.明代钦定的学校教科书有( )。 A.《论语集注》 B.《四书集注》 C.《四书大全》 D.《五经大全》 E.《性理大全》 2.属于中华儿童教育社出版的刊物是( )。 A.《儿童教育》 B.《学前教育》 C.《幼稚教育》 D.《幼教理论 E.《幼稚园地》 3.北欧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 )。A.唯多利诺B.伊拉斯谟C.拉伯雷D.弗杰里奥E.蒙田 4.1938年美国教育政策委员会为美国中等教育提出的中心目的包括( )。 A.民主精神 B.自我实现 C.人的关系 D.经济效率 E.公民责任 5.蒙台梭利卓有成就的研究领域有( ) A.弱智儿童 B.初等各科教育 C.幼儿教育 D.中等教育结构 E.小学教学法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中外教育简史》练习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西周诸侯所设大学称【】A.辟雍B.泮宫 C.东序D.上庠 2.清政府下诏“立停科举”是在【】 A.1903年B.1904年 C.1905年D.1906年 3.书院开始出现官学化倾向的时间是【】 A.北宋B.南宋 C.元朝D.明朝 4.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A.董仲舒B.韩愈 C.朱熹D.王守仁 5.体现我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上占有了一定地位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干部学校是 【】A.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B.黄埔军校 C.上海大学D.劳动学院 7.战国时期被称为“显学”的是【】A.儒家、墨家B.儒家、道家 C.道家、法家D.法家、兵家 8.王安石主持的教育改革是北宋兴学运动的【】A.第一次B.第二次 C.第三次D.第四次 9.孔子运用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是【】A.善言B.类比 C.列举D.设疑 10.“捐监”创行于【】A.宋代B.唐代 C.元代D.明代 11.最早提出划区实验农村教育的是【】A.中华教育改进社B.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C.中国民生教育学会D.中华职业教育社12.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A.王守仁B.朱熹 13.我国封建官学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国子学B.国子寺 C.国子监D.太学 14.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创办“快乐之家”的教育家是 【】A.维多里诺B.佛杰里奥 C.委基乌斯D.瓜里诺 15.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是【】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

中外教育简史 一、填空 1、原始时期学校教育的萌芽(成均)和(虞痒之学) 2、原始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口耳相传)(模仿为主) 3、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4、新兴地主阶级成了(私学发展的社会力量) 5、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倡的 6、墨子的突出特点除了以廉爱为核心外还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术)(军事知识) 7、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8、孟子主张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君子)(圣贤)(大丈夫)“性善论”求放心 9、荀子认为教育史(化性起为) 10、《大学》着重阐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步骤 11、《学记》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 12、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实行独尊儒术,并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置博士弟子50人,建立太学,这是 封建中央官学之始 13、汉景帝末年署郡郡守(文翁)创立地方官学 14、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专经阶段)的区分 15、(书院)在元代出现官学化趋势 16 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17 汉武帝元光年冬,接受(董仲舒)建议,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18 反对“信师是古”主张极文史(王充)的教育思想 19 胡媛的(分斋教学)设有(经义斋)和(治事斋) 20 (心即理,致良知)学说和教育作用,目的主张是(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21 (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是(王夫之)主张的 22 (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3 (1853年)为妇女开设女科 24 洋务创办的新式学堂:语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 25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1862 26 (客宏)率领120名幼童留美 27 (京师大学堂)开我国近代新型综合性大学的先河 28 (壬寅学制)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虽经公布但未实施 29 (葵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施行的 30 (黄炎培)近现代教育家,(职业教育)重要奠基倡始人 31 瑞金苏维埃政府的小学称(劳动小学)(列宁小学)或(红色小学);1934年开始统称列宁小学 32 抗日军政大学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33 (柏拉图)主要代表著作《理想国》《法律篇》 34 亚里士多德“论自由教育的两个基本点(闲暇)(自由科学) 35 (十二铜表法)是最重要的民法法典 36 西欧的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区学校) 37 洛克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绅士) 38 赫尔巴特十分重视哲学,心理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39赫尔巴特的教育过程(管理)(教学)(训练) 40 赫尔巴特强调(教育性教学) 41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阶段)(联想阶段)(系统阶段)(方法阶段)

(完整版)中外教育简史重点

1.夏商两代是我国奴隶制阶段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还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5.《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豫时孙摩:豫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 时: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摩: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7.正始年间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学相结合产生新学——玄学,出现了多元化。汉代的 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称为魏晋经学。 8.宋代在入学法杖的历程中,理学产生。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周 敦颐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学。 9.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10.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原因: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取得此名, 11.私学:马融东汉名儒,郑玄。汉代私学就其程度说有小学 (书馆、学馆、书舍)和专经(经管、精舍、精庐)阶段的区分。相当程度:专经相当于太学,小学相当于小学程度。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12.孔颖达精通儒学 13.隋唐时期佛教私学很流行;宋元明清私学分为蒙学和经管;蒙学教育:是以授书、 背书和写字为最基本的内容,教学中强调牢固记忆和基本训练及培养儿童符合封建伦 常道德的品质和习惯。 14.《三字经》宋王应麟;《百家姓》宋初人;《千字文》梁武帝周兴嗣 15.封建社会选士制度的形成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察举最主要的是“贤良方正”和“孝廉”两科 16.察举中多以选拔经学之士为主,童子科、选拔13-16岁。 17.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18.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除汉代以来的对策、策论仍然保留外,明经科主要是经过“帖经”“墨义”考查士人对儒家五经原文识记的熟练程度。 19.董仲舒急于让的阴阳五行学说提出了“王从天命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法”的治国方针,认为德教能够化民成俗,从而有效的预防犯罪。 20、韩愈提出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性之品有三、上焉者善焉而己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己矣。 21.王守仁为了达到是学者致良知、明人伦的目的,强调要引导学生“各得其心”学习贵在自得。 22. “中体西用”的内涵:“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中学指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主要指经史之学和纲常名教理论)及其教育制度;西学指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及其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中外教育简史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均无分。 1.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 C )上3-32 A. B.尹文 C.老子 D.庄子 2.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教育家是( A )上3-36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B )上3-48 A.君子 B.兼士 C.大丈夫 D.大儒 4.对待传统文化,儒家的态度是( D )上3-49 A.废先王之教 B.绝圣弃智 C.述而且作 D.述而不作 5.秦王朝在文教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 B )上4-73 A.大兴文字狱 B.焚书坑儒 C.书同文 D.严订学规 6.魏晋“玄学”属于( B )上4-75 A.儒家 B.儒道兼综 C.法家 D.墨家 7.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 A )上4-94 A.《急就篇》 B.《凡将篇》 C.《苍颉篇》 D.《爰历篇》 8.北宋第二次兴学的主持人是( B )上5-138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宋徽宗 D.蔡京 9.京师同文馆创办于( B )上6-180 A.184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02年

10.黄埔军校创立于( C )上7-237 A.1921年 B.1923年 C.1924年 D.1927年 11.《论雄辩家》的作者是古罗马的( A )下1-306 A.西塞罗 B.托马斯 C.昆体良 D.奥古斯丁 12.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的掌管者应该是( A )下1-296 A.哲学家 B.商人 C.手工业者 D.军人 13.在西欧中世纪早期,除了教会学校外,出现了培养封建统治接班人的( C )下2-313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世俗教育 D.教会教育 14.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的孟都亚宫廷学校,也称为( B )下3-326 A.“儿童之家” B.“快乐之家” C.“劳动之家” D.“生活之家” 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报馆经理雷克斯创办的学校被称为( B )下4-346 A.“公学” B.“星期日学校” C.“文法学校” D.“导生制学校” 16.1708年,创办“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的德国教育家是( C )下4-357 A.赫克 B.魏玛 C.席姆勒 D.费希特 17.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D )下4-359 A.《教育漫话》 B.《教育论》 C.《论教育》 D.《爱弥尔》 18.英国在1902年颁布的教育法案即( C )下6-438 A.费舍法案 B.斯宾斯法案 C.巴尔福法案 D.巴特勒法案 19.首次提出“成绩测验与量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D )下7-492 A.赖伊 B.莫伊曼 C.杜威 D.桑代克 20.通过签订东西德和平统一条约,实现两个德国统一的时间是( C )下6-451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中国通史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专业 《中国通史》课程(9018)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讲授原始社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系统知识,培养历史分析能力,提高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所需要的中国历史方面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传统和现代的历史分析方法,掌握从原始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和系统知识,学会基本的历史考察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历史上的各种制度、事件、现象和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述。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或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基础理论知识。本课程的内容应以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状况、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汉民族与各民族的相互关系状况、影响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主要文化艺术成果等为重点。其难点是正确把握整体历史的有机发展,对历史发展中的人和事予以客观评述。本课程是学习中外教育简史、中国小说史以及汉语语言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原始社会 第一章原始群时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存在的情况,掌握猿人阶段的元谋猿人、北京猿人的体格特征和生活状况,古人阶段的周口店新洞人的生活状况。 –1–

(二)课程内容 一、猿人阶段 二、古人阶段 (三)考核知识点 1、元谋人 2、蓝田人 3、北京猿人 4、周口店新洞人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新洞人 (2)领会:火在人类进化中的意义,原始人群的婚姻关系。 第二章氏族社会时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基本情况,深刻理解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发展,熟练掌握神话和传说时代的历史。 (二)课程内容 一、母系氏族社会 二、父系氏族社会 三、神话和传说 (三)考核知识点 1、山顶洞人 2、仰韶文化 3、半坡遗址 4、河姆渡文化 5、大汶口文化 6、良渚文化 7、黄帝、炎帝 8、尧、舜、禹 8、禅让制度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山顶洞人、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黄帝、炎帝、尧、舜、禹、禅让制度。 2、领会: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第二篇奴隶社会 第三章夏商奴隶制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夏朝的建立、灭亡,商朝的建立、灭亡的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制度、经济和文化,商朝政治经济制度及经济文化状况。 (二)课程内容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