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评》第五次作业
教育评价与测量(整理好)

教育评价与测量简答题:1、信息的描述包括哪几个要素?答:⑴经过审核、整理及汇总的资料;⑵研究对象;⑶描述的技术和手段。
2、评价信息解释的特性是什么?答:⑴可检验性;⑵不完全性;⑶有效性3、定性分析的特点是什么?答:⑴定性分析关注事物发展过程以及相互关系。
⑵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
⑶定性分析无严格的分析程序,有较大的灵活性。
⑷定性分析主要采用逻辑分析及哲学思辨方法。
⑸定性分析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并对背景具有敏感性。
4、影响评价效度的因素是什么?答:⑴评价指标和工具的科学性⑵评价实施的质量⑶效标特征⑷被评价者的特性和样本的代表性5、评价信度鉴定的方法?答:⑴评价指标的信度鉴定方法⑵评价工具的信度鉴定方法⑶评分者信度鉴定方法6、影响信度的因素?答:⑴被评价对象的情况⑵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⑶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因素7、设计双向细目表包括几个基本步骤?答:⑴考核的内容抽样与考核认知水平的确定⑵题型和题量的确定⑶试题的平均难度和难度分布的确定⑷试题赋分与测验期望分的预估8、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意义是什么?答:⑴实施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
⑵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⑶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9、思想品德评价的方法答:⑴操行评语法⑵等第法⑶评等评分测评法⑷操作加减评分法⑸加权综合测评法⑹模糊综合测评法⑺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10、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特点答:⑴评价的问题情境具有开放性、真实性、综合性⑵评价的方案具有灵活性⑶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⑷评价的结论以质的描述为主,辅以必要的等级⑸评价具有持续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11、当前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答:⑴品德测评指标的设计问题⑵品德测评的量化问题⑶思想品德测评方法实践可行性的问题12、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策略与途径答:⑴在自我评价中反思⑵在他人评价中反思⑶在评价学生中反思⑷评价的结论以质的描述为主,辅以必要的等级⑸评价具有持续性,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13、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自我反思的形式答:⑴自我提问法⑵行动研究法⑶教学诊断法⑷交流对话法⑸案例研究法⑹观摩分析法⑺总结记录法14、班主任工作过程评价的内容答:⑴了解和研究学生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⑶班级日常管理及思想教育⑷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⑸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搞好期末的鉴定和评优工作15、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方法答:⑴定量积分评价法⑵定性讨论分析法⑶综合法16、教育评价按评价功能分为哪几类?答: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三、终结性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量

礼仪对象性
点击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教育统计
数据分组计算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化数据,描述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相关分析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分析
教育统计的分类
依据功能
调查得来的数据整理、归纳、概括和表述,以定量描述样本或总体的特征。
[题型]适合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图是( )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
例题
[答案] A[解析] 各类统计图的特征。散点图常用来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线形图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条形图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
线性图
➢以起伏的折线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多应用于连续性数据,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趋势,也可用来描述某-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趋势。
线性图
条形图
➢以相同宽度的条形的长短或高矮来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的数量关系。➢次数直方图表示连续的定量数据,各直方条之间不留空隙;条形图一般表示定性数据,每一条表示种类别的次数或百分数,宽度相同,长条间应留有空隙。
本章知识结构
礼仪对象性
点击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统计的词源及发展
点击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本章知识结构
众数
➢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等,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或几个数值,用符号 表示。
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

《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考试试题西南师范大学2006级研究生课程班昆明第八中学李扬1、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所在学校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语文、外语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数据应包括平均分和标准差),判断两个班学生的外语和语文成绩是否具有相关性。
答: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图所示班级:初二年级4班班级:初二年级3班根据图表相关量计算,两个班的语文成绩相关量r=0.013 外语成绩相关量r=0.048,因此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但是密切程度较小.2、调查两个班某科期末考试成绩,利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描述调查结果推断两个班的期末成绩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答:所以,CV=12.36/76.52=16.15%,6班的差异系数为CV=13.09/76.37=17.14%.得出结论,两个班政治考试成绩差异不是很显著,但是班级成绩两极分化情况比较严重。
3、某县初中毕业一次语文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县范围随机抽取试卷30份,成绩如下:81、72、71、54、74、74、68、76、90、50、55、68、94、58、84、69、82、70、69、74、83、90、75、44、56、68、78、84、72、64估计全县总平均分在什么范围内。
答:根据区间估算法进行计算,设样本平均数置信度为95%,首先按照算术平均数法计算样本平均数81+72+71+54+74+74+68+76+90+50+55+68+94+58+84+69+82+70+69+74+83+90+75+44+56+68+78+84+72+64=21472147/30=71.57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为11.91所以,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下限为:71.57-1.96×11.91/5.48=67.31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上限为71.57+1.96×11.91/5.48=75.83如果设置信度为99%,则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下限为:71.57-5.61=65.96 总体平均数的置信上限为: 71.57+5.61=77.18结论:全县总平均分在样本平均数置信度为95%时为67.31~75.83之间。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习题(一)填空题1. _桑代克_的论著《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标志着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泰勒领导了著名的八年研究并提出“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最先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被称为“今世教育评价之父”。
2. 依照测量的精准程度,教育测量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区间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3. 某道论述题满分12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为分,则此题的难度为。
4.教育大体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和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5.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考试等教学工作大体环节的评价。
(二)判断题(√)1. 考试的信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增加考试的长度,可以提高试题取样的代表性,因此有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
(√)2. 标准分数本身是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散布形态。
(×)3. 假设某学生在期中语文统考中卷面分数为85分,又知该学生所在年级中有60%的学生成绩低于85分,则该学生的百分品级为51。
(×)4. 等距变量具有品级变量的特征,要求持续数量之间的差距相等,亦即具有相等的单位。
因此,等距变量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
(×)5.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甄别和选拔,通过各个层次的教育评价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 考试试题的难度影响着考试分数的散布。
(×)7. 现代测量理论是在经典测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修正了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所以现代测量理论可以完全代替经典测量理论。
(√)8. 发展性教学评价以为面面俱到的课不是好课,只是“教教材”,没有“用教材教”的课也不是好课。
(三)简答题1. 常见的指标权重分派方式有哪几种?【答题要点】:常见的指标权重分派方式包括:(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两两比较法;(3)专家评判平均法;(4)倍数比较法;(5)Q分类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的人是() A.格兰朗德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德雷斯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D.安置性测量与评价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A.疑问陈述 B.正面陈述 C.否定陈述 D.似真性陈述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A.标准 B.常模 C.目标 D.等级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A.表征性分数 B.实质性分数 C.掌握性分数 D.认知性分数7.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为()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A测量目的而言 B测量手段而言 C测量过程而言 D测量方法而言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A.500+100Z B.90+20T C.500+70Z D.100+15Z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A合格分数线 B掌握分数线 C标准分数线 D等级分数线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A.教师综合评价法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D.最佳行为评价法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D.数字符号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A.自陈量表法 B.投射测验法 C.情境测验法 D.逆境对话法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的方法是()A.品德情境模拟测评B.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C.品德情境积分测评 D.品德现场评语测评18.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A.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B.身体素质、身体形态C.身体发育、身体形态 D.身体发育、身体素质19.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制成的测验称为() A.标准化测验 B.非标准化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20.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是() A.接受 B.反应 C.价值评价 D.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21.在统计检验中,大样本是指n()A.≥10B.≥20C.≥30D.≥4022.下面对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B.误差是不可以控制的C.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误差只在抽样中发生23.离差智商采用的是()4-110A.百分等级常模B.标准分数常模C.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24.关于统计假设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反证法B.若虚无假设被推翻,备择假设不成立C.被推翻的虚无假设的内容可能是正确的D.依据小概率事件原理25.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对两个的总体平均数差异做出检验B.分析多个方向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C.用于比较一个方向差异上两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D.单向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最基础的方法26、测验蓝图设计是关于()A、测验内容和测验题型的抽样方案B、测验内容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C、试验时间和测验题目的抽样方案D、测验时间和考查目标的抽样方案27、面试共有6题并采用放回抽取原则,问两个考生抽取同为B题的概率为()。
《教育统计与测评》习题库

《教育统计与测评》习题库一、填空题1、连续型资料的整理采用_ __ 分组法;间断性资料的整理采用分组法。
2、方差分析的三个前提条件是_ __ 、和。
3、随机变量x~N(μ,σ2),通过标准化公式u=。
可将其转换为u~N(0,1)。
4、在某地随机抽取13块样地,调查得到每块样地的玉米产量如下(单位:斤):1080、750、1080、850、960、14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其众数为,中位数为。
5、多重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和两种,后者又包括法和法。
6、直线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其中是回归截距,是回归系数。
7、χ2检验主要有三种用途,即同质性检验、检验和。
8、方差分析应该满足三个基本假定,即、和。
若上述假定不能满足,则须采取数据转换,常用的转换方法有、和。
9、在随机变量服从的正态分布中,当µ= ,σ= 时,则为标准正态分布。
10、试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和。
1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12、随机抽取256个海岛棉和陆地棉杂交种单株,获得单铃籽棉平均重3.01克,标准差为0.27克,推断总体平均数的0.95置信区间。
13、两相关变量x与y,其SP xy= 0.36,SS X = 0.2,SS Y = 0.8,则其回归系数为。
14、对于总观察数n为500的2⨯2列联表的资料做χ2检验,其自由度为。
15、设x服从正态分布N(4,16),则P(x≥-1)等于。
16、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一个变量10的离均差是2,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17、在研究烘烤方式和面包质量的关系中,其中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18、人口调查中,以人口性别所组成的总体是___ __分布。
19、设总体x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_____。
20. 对某厂生产的果汁色泽、滋味、维生素C含量、固形物含量等作调查,其中为质量性状资料;、__ 为数量性状资料。
16春华师《教育统计与测量》在线作业

16春华师《教育统计与测量》在线作业华师《教育统计与测量》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随机抽样的原则就是().总体内个体相互单一制.总体内个体相互关联.总体应当很大.样本应当很大恰当答案:2.点二列相关在教育测验中可用来计算____。
.有效度.可信度.平均值.区分度正确答案:3.91.5就是一个已连续数据,它的真正范围就是____。
.[91.45,91.55].[91.4,91.5].[91.46,91.56].[91.45,91.56]恰当答案:4.教室里有20个学生,取这个数值的变量称为____。
.名称变量.顺序变量.比率变量.连续变量正确答案:5.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总体正态且有关.总体正态且相互单一制.总体正态且样本容量成正比.总体非正态且相互单一制恰当答案:6.下列统计量中对数据变化灵敏性最差的是____。
.方差.平均差.算术平均差.中位数恰当答案:7.某城市调查8岁儿童的身高情况,所用单位为厘米,根据这批数据计算得出的差异系数____。
.单位就是厘米.单位就是米.单位是平方厘米.无单位正确答案:8.标准正态曲线从-∞→+∞之间所涵盖的面积就是____。
.50%.80%.90%.100%恰当答案:9.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是____。
.测验.比赛.作业.笔记正确答案:10.以下相关系数中则表示两列变量间的有关强度最轻的就是().0.90.0.10.-0.40.-0.70恰当答案:11.常用于描述离散性随机变量统计事项的统计图是().条形图.次数直方图.次数多边图.散点图正确答案:12.比内-西蒙量表问世后,迅即传到世界各地,各种语言的版本纷纷发生,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中国比内测验.斯坦福比内测验.瑞文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恰当答案:13.下列关于t分布的论述,不正确的是().t分布是随着自由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簇曲线.t分布是对称的分布.自由度越大,t原产与正态分布差别越显著.在自由度较小时,t分布是偏态分布正确答案:14.y1=1,在数轴上则表示为一个区间,则y变量就是____。
教育统计与测量-综合测评

正在加载试卷...
教育统计与测量-综合测评
1.单选题
1.11.25
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区分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关键在于(C)。
a样本的分布
b临界值的确定
c检验的目的
d总体参数是否已知
1.21.25
以下效度类型不属于效度主要类型的是(A)。
a表面效度
b结构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内容效度
1.31.25
原总体非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n≥30的平均数抽样分布
为(D)。
aF分布
bt分布
cχ2分布
d正态分布
1.41.25
下列叙述方差分析的条件中,正确的是(A)。
a总离均差平方和的可分解性
b样本正态性
c总体的随机性
d方差不一致性
1.51.25
以下特征量数属于地位量数的是(C)。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