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合集下载

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一、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的原理、仪器设备、检测方法、诊断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诊断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导则适用于电力设备的带电红外线诊断,其他领域的带电红外线诊断可参照执行。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live infrared diagnosis technology)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测,以发现设备异常发热部位和缺陷的技术。

(二)热像图(thermal image)通过红外线热像仪获取的,反映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三)热点(hot spot)设备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区域。

(四)相对温差(rel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发热点的温度与正常部位的温度之差与正常部位的温度之比的百分数。

(五)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同一设备两个部位的温度之差。

(六)视场角(field of view)红外线热像仪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角度范围。

(七)测量距离(measuring distance)红外线热像仪与被测设备表面之间的距离。

(八)发射率(emissivity)物体表面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与黑体辐射红外线的能力之比。

四、原理带电红外线诊断技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原理,利用红外线热像仪接收被测设备表面的红外线辐射能,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后显示为热像图。

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与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类型等有关,通过分析热像图可以判断设备的异常发热情况,从而发现设备的缺陷和故障。

五、仪器设备(一)红外线热像仪1. 应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和热灵敏度。

2. 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及优势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通过分析红外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其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正比。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红外辐射。

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设备产生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生成红外热像图。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优势1. 非接触式检测:红外诊断技术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导致的设备停运和安全隐患。

2. 快速检测:红外热像仪能够实时捕捉设备的红外辐射,快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

3. 无需停电: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4. 检测范围广:红外热像仪可检测不同类型的带电设备,如变压器、电缆、开关等。

5. 诊断结果客观:红外热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设备温度分布,诊断结果具有客观性。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1. 变压器红外诊断: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如绕组短路、接头接触不良等。

2. 电缆红外诊断:检测电缆接头、终端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发现电缆故障,如接头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

3.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对开关设备进行红外检测,发现设备内部故障,如触头接触不良、绝缘子损坏等。

4. 避雷器红外诊断:检测避雷器表面的温度,发现避雷器老化、损坏等故障。

文章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要点一、红外诊断设备选型1. 红外热像仪: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64-1999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安全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中。

为了规范和指导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中的应用,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原则、设备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诊断标准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的红外检测与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分级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4. 应用原则4.1 安全性红外检测应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电力安全操作规程。

4.2 准确性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及时性定期进行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4.4 全面性对关键设备和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遗漏。

5. 设备要求5.1 红外热像仪5.1.1 性能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20×240像素热灵敏度:≤0.05℃测温范围:20℃至+500℃波长范围:8μm至14μm5.1.2 功能要求具备自动调焦功能支持温度实时显示和记录具备图像存储和传输功能支持多种温度分析工具5.2 辅助设备三脚架:用于固定热像仪,确保图像稳定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6. 检测方法6.1 检测准备6.1.1 环境条件检测应在无雨、无雾、风速小于2m/s的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应在10℃至+40℃之间6.1.2 设备准备检查红外热像仪是否正常工作校准热像仪,确保测量精度准备好辅助设备和防护装备6.2 检测步骤6.2.1 设备选择根据检测任务选择合适的带电设备,重点关注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已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基本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热辐射信号,通过分析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故障。

其基本原理包括: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四次方关系。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温度存在差异,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种温度差异。

2. 热传导原理:电流通过设备时,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设备本体及周围介质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形成温度场。

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个温度场,通过热像图反映出设备的温度分布。

3. 红外热像仪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显示和输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的红外辐射能量,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将温度分布以热像图的形式显示和输出。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领域1. 变压器: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材料、接头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2.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开关设备中的触头、母线、绝缘子等部件的缺陷,如接触不良、氧化、污闪等。

3. 绝缘子: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绝缘子的缺陷,如裂纹、污闪、局部过热等。

4. 线路: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线路的接头、绝缘子、导线等部位的缺陷,如接头过热、绝缘子损坏等。

5. 发电机: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红外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热像图更加清晰,有利于发现微小缺陷。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1. 引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检测带电设备的热像,发现设备的异常热点、缺陷和隐患,为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5k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50kV及以下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其他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可参照执行。

3. 红外诊断原理3.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的温度会有所不同,产生温差。

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些温差信息,从而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3.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辐射的红外线,探测器将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系统将热像图展示给操作人员。

4. 红外诊断方法4.1 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检测法在设备不同负荷、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设备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红外检测,分析设备热像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4.2 同一时间不同位置检测法在同一时间对设备不同位置进行红外检测,对比分析各位置的热像,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4.3 负荷变化检测法在设备负荷变化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连续红外检测,观察设备热像的变化,分析设备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状态。

4.4 对比检测法将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像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备状态的演变,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

5. 红外诊断操作步骤5.1 检测前准备5.1.1 确定检测对象和范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历史故障数据和设备重要性,确定红外检测的对象和范围。

5.1.2 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根据被测设备的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一、引言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重视。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规范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导则。

二、红外诊断技术概述(一)红外诊断技术原理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线与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特性,通过检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分析设备的热状态,从而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一种检测方法。

(二)红外诊断技术特点1. 非接触式检测: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避免了设备带电检测的安全风险。

2. 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热状态,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3. 高效性:检测速度快,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4. 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

三、红外诊断设备选用(一)红外热像仪1. 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以满足检测精度要求。

2. 根据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

3. 选择具有自动对焦、温度测量、图像分析等功能的红外热像仪。

(二)红外测温仪1. 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红外测温仪。

2. 根据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

3. 选择具有数据存储、传输功能的红外测温仪。

四、红外诊断方法及流程(一)红外诊断方法1. 温度对比法:通过对比设备正常运行温度与异常温度,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2. 温度分布法: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的热状态。

3. 温度梯度法: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梯度,判断设备的故障部位。

(如绝缘子、接头发热等)。

(二)红外诊断流程1. 检测前准备:检查红外检测设备是否正常,了解设备运行状况。

2. 检测实施:按照检测方案,对设备进行红外检测。

3. 数据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4. 故障诊断:根据检测结果,结合设备运行状况,确定故障原因。

5. 检测编写检测报告,提出处理建议。

五、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一)输电线路1. 检测输电线路的接头、绝缘子、导线等部位的温度,发现潜在故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

(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

(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

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
(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
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2、红外热电视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有较好的测温精确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图像清晰,具有图像锁定、记录、输出和简单的分析功能。

3、红外热像仪应图象清晰、稳定,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具有较强的图象分析功能,具有较高的热传感分辨率和图象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应满足实测距离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测量精确度和合适的测温范围。

(二)对被检测设备的要求
1、被检测设备应为带电设备。

2、红外检测人员在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测时,检测现场应有熟悉设备的运行人员在现场。

当需要打开遮挡红外辐射的门或盖板时,应由当值运行负责人按照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三)检测环境的要求
1、一般检测环境要求
(1)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移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玻璃窗、门或盖板。

(2)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压5℃、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85%。

(3)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风速一般不大于5m/s(树叶有微枝摆动不息,旗帜展开相当于3级风,3.4~5.4m/s)。

如果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度化,应记录风速,必要时按照相应公式进行测量数据的修正。

(4)气候为阴天、多云为宜,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无雾。

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5)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30%。

2、精确检测环境条件要求
(1)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烟能表示方向,树叶略有摇动相当于1级风,0.3~1.5m/s)。

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6小时,最好在24小时以上。

(2)检测时间为晴天日落后2小时。

(3)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测温时要避开附近的热辐射源的干扰。

三、现场操作方法
(一)一般检测
1、红外热像仪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在图像稳定后即可开始。

2、红外检测一般先用红外热像仪对所有应测试部位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热像异常部位,然后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检测设备进行详细测温。

3、热像系统的初始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20℃左右的温升范围内进行检测。

4、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热像系统,宜选择彩色显示方式,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高温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

5、应充分利用红外设备的有关功能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

6、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有自校除外),校准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7、被检测电气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可取0.9。

(二)精确检测
1、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设备类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2、在安全距离保证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检设备,使被检设备充满整个视场。

以提高红外仪器对被检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精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线路(500kV)检测需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3、精确测量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的角度,确定可进行检测的最佳位置,并作上标记,使以后的复测仍在该位置,有互比性,提高作业效率。

4、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辐射率(可参考下列数值选取:瓷套类选0.92,带漆部位金属类选0.94,金属导线及金属连接选0.9)。

5、仪器应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可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6、记录被检测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电压及被检测设备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

四、红外检测的诊断方法和判断依据
(一)表面温度判断法
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值,对照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的有关规定,凡温度超过标准的可根据设备超标的程度、设备负荷率的大小、设备的重要性及设备承受的机械应力的大小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在小负荷率下温升超标或承受机械应力较大的设备要从严定性。

1、危急热缺陷(Ⅰ):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90℃,或温升超过75℃或相对温差超过55℃;
2、严重热缺陷(Ⅱ):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75℃,或温升超过65℃或相对温差超过50℃;
3、一般热缺陷(Ⅲ):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60℃,或温升超过30℃或相对温差超过25℃;
4、热隐患(Ⅳ):电气设备表面温度超过50℃,或相对温差超过20℃;
(二)相对温差判断法
1、温差:用同一检测仪器相继测得的不同被测物或同一被测物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2、相对温差:两个相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温差δ,可用下式求出:δτ=(τ1-τ2)/τ1×100%=(T1-T2)/(T1-T0)×100%式中:τ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τ2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τ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
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若发现设备的导流部分状态异常,应进行准确测温,按照上述公式算出相对温差值,参照下表的规定判断设备缺陷的性质。

表1 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相对温差判据
设备类型
相对温差值%
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20 ≥80≥95
真空断路器≥20≥80≥95
充油套管≥20≥80≥95
高压开关柜≥35≥80≥95
空气断路器≥50≥80≥95
隔离开关≥35≥80 ≥95
其它导流设备≥35≥80≥95
当发热点的温升值小于10℃时,不宜按照上表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大的设备,如果有条件改变负荷率,可以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当无法改变负荷率时,可以暂定为一般缺陷,并注意监视。

(三)同类比较法
在同一电器回路里,当三相电流对称和三相(或两相)设备相同时,比较三相或两相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对应部位的温升值,可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若三相设备同时出现异常,可与同回路的同类设备比较。

当三相负荷电流不对称时,应考虑负荷电流的影响。

对于型号相同的电压致热型设备,可根据其对应点温升值的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宜用允许温升或同类允许温差的判断依据确定。

一般情况下当同类温差超过允许温差值30%时,应定为严重缺陷。

当三相电压不一致时应考虑工作电压影响。

(允许温升标准参照DL/T64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中相关设备的允许温升值)。

(四)热谱图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图差异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五、检测记录、缺陷、周期与管理
一)检测记录
1、红外检测记录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测温仪器编号、检测时日期、时间、气象条件(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测试地点(相对设备的距离与角度)、测试人员、设备名称、运行编号、缺陷部位、测点温度、相对温差、系统电压、实际负荷、正常对应点温度或环境参照体温度等。

2、出现异常情况的带电设备红外图谱应记录下来,存入存储装置,以备分析。

(二)设备缺陷性质
1、危急缺陷:设备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火灾等事故。

2、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需进行处理的缺陷。

3、一般缺陷:上述危急、严重缺陷以外的设备缺陷,指性质一般
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月度计划检修处理的缺陷。

4、热隐患:视现场情况跟踪监视或安排处理。

5、电流致热的设备测量温升小于10℃时,只记录在案,不必确定故障性质,对于小负荷要注意负荷变化引起的发热过程。

电压致热的设备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