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拉斯科洞窟壁画鉴赏》
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画)

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画)
拉斯科野牛(洞穴壁画)
作者 :
国家 : 〔法国〕
年代 : 约公元前20000年
大小 :
收藏地点 :
史前考古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史前洞穴壁画大多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一少部分邻近意大利。
1940年发现的拉斯科洞穴壁画,也是出于一次偶然事件:四个来自蒙蒂尼(Montignec)的法国少年外出郊游时,想去探求三十多年前因一棵大树连根拔起而遗留下来的洞穴的秘密。
这个洞穴的通道把他们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个洞穴。
孩子们的好奇心,终于使他们发现了洞穴内从洞顶到洞壁四周布满的绚丽的绘画。
西方学者们风趣地说这是“史前的西斯庭教堂”。
就其史前艺术的考古价值来看,可以认为是又一次的“地理大发现”。
拉斯科洞穴壁画里还有一些非人非兽和似人似兽的形象,有些动物
身上带着箭伤。
这个洞穴的历史年代属于奥瑞纳文化期。
拉斯科洞穴壁画的动物形象大多被画在洞顶和主要洞道两侧,在洞顶上的动物形象,往往没有固定的方位。
这一幅《野牛》,描绘的是它正在逃跑的情景。
牡牛的奔跑姿势栩栩如生,多层次的色彩,勾勒出野牛的体积感。
你若稍加注意,还会发现图象上有着重叠的影子,好像各种动物被画了几次,或者是一前一后,有好几只。
看来,史前狩猎者并不注重构图的效果,这一定是和他们特定的功利目的有关系。
这头野牛除了表现力极强的柔和轮廓线外,还曾运用“喷色法”,(见前幅图的文字解释)。
拉斯科动物壁画之丰富,超过了同一时期任何其他洞穴的壁画,因而被判定为旧石器时代艺术的顶峰。
《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的起源

《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的起源大约几年前,在电影频道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名字实在是记不起来了.故事是那种好莱坞式的爱情题材.记忆深刻的有两点.第一:女主角是罗伯茨(大嘴美女)第二:她在一所大学的从事艺术欣赏教学.第一次上课,为了先发制人~ 她展示了几幅世界名画和雕塑,结果学生们滔滔不绝,令她目瞪口呆.最后,她拿出了杀手涧,看下幅画:"跳跃的牛”屏幕上显示的一刹那,学生们同样说出这副画发现的时间,地点,产生年代,制作的技巧及工具材料.电影故事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如果是我面对这些学生,我将同样会非常尴尬,无地自容.因为他们实在是太优秀了.所以,我有必要在这里重新学习提高,防止类似的事件重演~~一九四○年的一天,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四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他们的一只陷进洞里的心爱的小狗,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
在长达一百八十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画满了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鹿、牛和奔跑着的野马。
——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就这样和现代的人们重逢了,它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拉斯科前洞壁画中有一幅长5米的野牛(上图即是),堪称是史前艺术辉煌的杰作。
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体积感来。
这么逼真的动感效果,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难怪有的学者把它称为“跳跃的牛”。
这头“跳跃的牛”是拉斯科洞窟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
注意观察,牛的周围有代表矛和箭射向牛的线条分布.为什么?马这匹大马(上图--马)位于法国拉斯科洞窟主厅,又称牛厅。
被画在大牛形体的内部,巨大的牛成了背景,看来画的时间牛比马早。
在马的腹下又画有奔跑的小马。
大马是用黑色勾形体轮廓、身体涂棕红色。
马和牛都处于奔跑的运动状态,十分生动。
当时的绘画者对所画的动物十分熟悉,观察细致入微,下笔轮廓准确、神态逼真,再配上相应的颜色,便显出跃动的生命活力和群体奔腾的气势。
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2-3 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拿破仑加冕》达维特
19世纪西方绘画 新古典主义 《浴女》安格尔
《莫第西埃夫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戈雅 《在阳台上的女人》
19世纪西方绘画 浪漫主义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19世纪西方 绘画 写实 主义 《加莱 义民》米勒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三个音乐家》局部 壁画公元前1390年 纳赫特之墓(埃及)
被赋予理想化的西方绘画 黄金比例:1:1.618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大理石雕塑 高204cm 约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 卢浮宫美术馆(法国)
萨莫德拉克的 胜利女神
二、从神性到人性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 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视频解读
《34岁自画像》1640 伦勃朗 布面油彩 伦敦国家美术馆
《夜巡》 伦勃朗 荷兰
阿姆斯特丹 美术馆
《倒牛奶的女仆》 荷兰 维米尔 阿姆斯特丹国立 美术馆
《林荫道》霍贝玛
《埃克河边的磨坊》布面油彩 雷斯达尔(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苏珊娜.芙尔曼像》布面油彩 鲁本斯( 弗兰德斯) 1632年 伦敦国家美术馆
《西斯廷天顶画》 《创世纪》壁画 油彩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1512年 (梵蒂冈)
《最后的晚餐》意大利 达.芬奇
《草地上的圣母》布面油画 113cm*88cm 1507年 拉斐尔 (意大利)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奥地利)
雅典学院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油画 172.5cm*278.5cm 波提切利(意大利) 1486年 乌斐兹美术馆
19世纪西方绘画 写实主义 《思想者》罗丹
《外国美术简史》笔记之欧阳歌谷创编

《外国美术简史》复习笔记欧阳歌谷(2021.02.01)1、法国的拉斯科洞窟:特点:1)画家用粗壮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廊。
2)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3)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2、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特点:1)壁画轮廓线比较细,有明暗、粗细浓淡变化。
2)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
3)明暗起伏更为丰富,富有感情色彩。
3、拉文特岩画:特点:1)表现人类狩猎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加以拉长和夸张动作,强调动势。
3)狩猎场面紧张活力。
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4、巴比伦美术: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5、古代埃及美术特色:1)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歌颂王权,强调国家的政权和等级制度。
2)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是为死者服务的,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3)埃及艺术的形式,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6、金字塔建筑艺术特色:1)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2)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金字塔外观匀称、稳定。
它象征了法老的威严和地位,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7、古埃及雕刻程式有: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8、古埃及浮雕和壁画的特点: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画面;3)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4)填充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多为褐色,女子多为浅褐色和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为黑色。
神秘洞窟壁画:探索法国拉斯科洞穴的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处神秘的洞窟,藏着古老的壁画,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作品之一。
这个洞穴被称为拉斯科洞穴,它的壁画描绘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点点滴滴,令人惊叹。
然而,近日有一群考古学家率先进入了洞穴,他们想探索更多的秘密……
一进入洞穴,考古学家们照例便点亮了手电筒,每个人都紧张兮兮地准备着,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他们沿着洞穴深入,途中发现了许多古老的壁画,这些壁画让他们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正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准备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时,忽然,一阵奇怪的声音传来——咯咯咯咯……
考古学家们顿时停下脚步,纷纷四处张望,却找不到声音的来源。
就在这时,一只小老鼠从洞穴的角落里冒了出来,它一边扭动着腰肢,一边发出着咯咯咯的古怪声音。
考古学家们不禁相视一笑,没想到这个神秘洞穴中,竟然还藏着一只爱耍宝的小老鼠。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洞穴壁画上的古人们,心想或许他们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探险家”吧。
有趣的是,随着小老鼠的出现,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考古学家们也开始相互调侃,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喜剧片中。
他们跟着小老鼠的脚步,继续向前探索,偶尔还会听到小老鼠发出的调皮声音,仿佛在给这次探险增添了一丝活泼和趣味。
最终,考古学家们离开了拉斯科洞穴,留下了那个爱耍宝的小老鼠和古老的壁画。
但他们将永远珍藏在心中的,不仅是古人留下的神秘壁画,还有那段与小老鼠一起探索洞穴的欢乐时光。
或许,古老的壁画背后也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就像这个关于小老鼠的探险故事一样。
而每一次探索,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就像那个咯咯咯的声音一样,让人忍俊不禁,流连忘返。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风物志产H e r i t a g e▲作为举世闻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的绘画记录,距今已有15000年左右。
画中的打猎场面有约100种动物形象,描绘细致、色彩丰富、栩栩如生,对研究人类史前艺术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史前壁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它们被创作在洞穴中或者岩壁上,创作动机与原始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与现代不同的是,原始人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四季更换的规律、昼夜更替的秘密,甚至是自然界最细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他们感到好奇,甚至敬畏。
于是,他们希望通过一些仪式来分享这股力量或是传达他们对神灵的敬畏。
有学者猜测,现今被人们看成是艺术品的史前壁画,应该就是这些神秘仪式中的一种。
时间回到1940年的9月12日,在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4个小孩正带着狗追赶野兔,突然间,野兔不见了,紧追不舍的狗也消失了,孩子们四处寻找,才发现它们跑进了一个山洞里。
紧接着,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了一个庞大的画廊,这就是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壁画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于197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拉斯科洞窟壁画给人的印象是动态强烈、线条粗犷、气势磅礴,与阿尔塔米拉洞的静态壁画恰好形成对比。
这个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浸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
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里面装饰着大约1500个岩刻和600个绘画,其中以外形不规则的圆厅——公牛大厅,最为壮观。
公牛大厅的主厅面积为138平方米,洞壁上绘有许多呈水平状排列的动物形象。
大厅入口对面的一块崩裂壁面上,绘有一只长达5米的大野牛,气势昂扬。
在洞窟入口对面左侧的“中轴画廊”内,绘有著名的“中国马”。
“中国马”线条流畅,腰身肥大,腿短且有劲,因形体颇似中国的蒙古马种而得名。
原始先民在绘制时,以黑线勾出轮廓,在轮廓线内部又以黑、红、褐色来渲染,此外还巧妙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取得了类似浮雕的立体效果,具有一定的体积感。
奇特的起源-看史前的岩洞壁图

三、欣赏美术作品时多问问自己
(一)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 (二)画家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 (三)画家想表达什么? (四)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二)美术欣赏前我们要准备些什么?
在欣赏美术作品 前,我们有必要掌握 一些美术欣赏的方式 方法,具备一定的美 术理论基础知识。
(三)要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美术 作品。
美术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情感都在作品中 要宣泄出来。在欣赏美术作品前,我们还要了解 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和时代背景 。
美术欣赏
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
奇特的起源
——看阿尔塔米拉岩洞壁画
1、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 壁画。在西班牙北部 桑坦德市的阿尔塔米 拉洞穴内。 其中画的是一头野牛 受伤卧地,低头怒视 前方,把牛的野性表 现得十分逼真。
2、拉斯科洞窟壁画 同阿尔塔米拉洞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 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位于法国多尔多涅 省蒙尼克镇附近的韦泽尔河谷中,是已发现的 洞穴壁画中规模 最大的一个。
拉斯科洞窟壁画给人的印象是线条粗犷、 气势磅礴、动态强烈,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 穴的静态恰好形成对比
3、美术的产生——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正是劳动、生活创造了艺术。劳动创造 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美术欣赏——你要准备些什么?
(一)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 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 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过程,是欣赏 者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也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它对于 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开阔 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美术鉴赏《拉斯科洞窟壁画鉴赏》[优质文档]
![美术鉴赏《拉斯科洞窟壁画鉴赏》[优质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95008cc52d380eb63946d1d.png)
美术鉴赏《拉斯科洞窟壁画鉴赏》[优质文档] 世界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结课论文对《拉斯科洞窟壁画》的自我解读姓名:孙盘江学号:111111205院系: 文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5月摘要:拉斯科洞窟壁画以其远久的历史、丰富的存留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而享誉世界,本文主要就拉斯科洞窟壁画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艺术成就四方面进行探索,以此更好的使我们对拉斯科洞窟壁画有更多方面的了解和更深领域的认识,并借此提升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字: 洞窟壁画艺术绘画谈到拉斯科洞窟,我想只要是对美术发展史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此洞发现的过程。
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四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他们的一只陷进洞里的心爱的小狗,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
在长达一百八十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画满了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鹿、牛和奔跑着的野马。
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就这样和现代的人们重逢了,它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面对这样一窟数量庞大的史前珍贵的原始壁画,第一眼目睹它真容的人多少都会带有一丝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在1.5万年以前我们的原始祖先就已经拥有如此高超的绘画表现技巧,欣喜的是在经过如此的漫长年代这些壁画却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面对着这不朽的史前艺术杰作,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存在着想象和幻想,都存在着自己对这些壁画作品的认知和解读。
在此,我也就此洞窟壁画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观点以及避免一些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出现,所以我主要就拉斯科洞穴岩画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壁画特点以及艺术成就四方面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
一、拉斯科洞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拉斯科洞窟壁画数量庞大惊人,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但在绘画作品中绝大多数的都为牲畜。
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洞窟内发现的画作中洞内总共有近一千五百个岩石雕刻和五百余幅绘画。
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结课论文
对《拉斯科洞窟壁画》的自我解读
姓名:孙**
学号:*********
院系: 文学院
完成时间:2013年5月
摘要:拉斯科洞窟壁画以其远久的历史、丰富的存留作品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而享誉世界,本文主要就拉斯科洞窟壁画的内容、形式、特点和艺术成就四方面进行探索,以此更好的使我们对拉斯科洞窟壁画有更多方面的了解和更深领域的认识,并借此提升我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字: 洞窟壁画艺术绘画
谈到拉斯科洞窟,我想只要是对美术发展史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有所耳闻,在此简要介绍一下此洞发现的过程。
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四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他们的一只陷进洞里的心爱的小狗,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
在长达一百八十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画满了红色的、黑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鹿、牛和奔跑着的野马。
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就这样和现代的人们重逢了,它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
面对这样一窟数量庞大的史前珍贵的原始壁画,第一眼目睹它真容的人多少都会带有一丝惊讶和欣喜,惊讶的是在1.5万年以前我们的原始祖先就已经拥有如此高超的绘画表现技巧,欣喜的是在经过如此的漫长年代这些壁画却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
面对着这不朽的史前艺术杰作,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存在着想象和幻想,都存在着自己对这些壁画作品的认知和解读。
在此,我也就此洞窟壁画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观点以及避免一些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出现,所以我主要就拉斯科洞穴岩画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壁画特点以及艺术成就四方面进行自我观点的阐述。
一、拉斯科洞窟壁画的主要内容
拉斯科洞窟壁画数量庞大惊人,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但在绘画作品中绝大多数的都为牲畜。
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洞窟内发现的画作中洞内总共有近一千五百个岩石雕刻和五百余幅绘画。
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
画面大小约为1至5米,风格粗犷,多为动物形象的轮廓外形。
这些图画除了用木炭涂抹出的黑色外,还有利用彩色土壤及石头研磨调制的红色和黄色等颜色。
在动物画作中,前洞壁画主要是几头大公牛的形象,它们是覆盖在其他的形象之上的,在它的下面叠着红色的牛、熊、鹿等。
这样相互叠压的现象在拉斯科洞窟大量存在着,仅就前洞和与它相连的通道的岩画中即可辨认出叠压达14层之多。
二、拉斯科洞窟壁画的表现形式
(1)线条的应用
拉斯科洞穴岩画在表现形式上,原始先人们就已经非常注重线条的应用,岩画中飞禽走兽的各种形态都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了线条来表现,如野鹿的鹿角,野猪的髦毛等,而在这种表现过程中,线条的应用也并不显得呆板生硬,而是简洁、明了、粗细有度,廖廖数笔便已经将所绘之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在某些画作中线条的应用更是行云流水,毫无修饰雕琢之意。
从中可以看出,作画之人绘画水平的高超,同时也反应映出绘图之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
原始先民在与自然的斗争中已经对自然中的动物有了很深的认识,在狩猎过程中,人禽相遇已经是很司空见惯的事情,而这种对飞禽猛兽的了解才使得画作中的动物表现得栩栩如生。
(2)颜色的使用和搭配
我们都知道,在人类美术发展历史中,对颜料在绘画中的使用并不少见,但多种颜色搭配使用的历史却并不久远,而在1.5~1.7万年前原始山民就已经开始应用了,这多少让我们显得吃惊。
那么,在拉斯科洞穴岩画中,原始先民们到底是如何表现出他们在颜料应用上的高超技巧呢?其实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颜料的调配和给已经完成的画作上色上,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拉斯科洞穴中岩画所使用的颜料是粉末颜料经过混合并与油脂调配后得出的。
而在给成形的作品上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动物身体各部位颜色的搭配是很有讲究的,例如:牛、羊、马的胸部用深褐色,而在它们的鬓毛和腿部则采用黑色,而牛的角和鹿的角却分别用黑色和黄色。
总之,在绘画表现中绘画者采用最多的就是黑色、黄色和褐色。
这几种颜色被均匀合理的用到了画中不同动物的不同部位。
纵观整洞岩画,色彩的应用无疑为这些岩壁画作增加了强有力的表现力,同时也为岩画能够保存至今而明晰可见具有重要的作用。
(3)注重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
拉斯科洞穴中的岩画非常注重借助凹凸不平的岩壁来表现作品,不平展的岩面不但没有给绘画者带来阻碍,反而成就了作品的非凡传奇。
在洞穴中多幅作品中突起的或凹陷的岩面与动物身体部位的完美结合使得整幅作品立体感凸显。
同时,由于整个洞穴容积面非常的大,所以又为绘画者提供了一个绘画的广阔空间,在众多的岩画中,超大幅的大型动物形象就有很多。
可以说上述这些都间接成就了作品本身。
三、拉斯科洞窟壁画特点
拉斯科洞窟壁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动态强烈。
画面已经初显构图意识,比如:前洞的六只大牛,组成圆圈,朝一个方向奔跑;一匹马跌落阱陷的画也是如此。
此外,符号也被大量使用,如一种被理解为陷阱的符号。
由于洞窟内壁画数量众多,在此不一一陈述,仅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描述和点评。
例如:拉斯科前洞壁画中有一幅长5米的野牛,堪称是史前艺术辉煌的杰作。
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体积感来。
这么逼真的动感效果,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这头“跳跃的牛”是拉斯科洞窟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
除此之外,在拉斯科洞里一个井状坑底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举世闻名的人类最古老的场景:一只欧洲野牛,从臀部至腹部被一根长茅刺中,肠子从腹下淌了出来,野牛转首瞪着眼睛看着在它的前面躺着一个受伤的人,旁边是一根鸟形投掷器。
可见刚刚经历一场人兽搏斗,两败俱伤。
这幅画是用线条造型,牛毛是用排线画,人物和鸟是线勾成符号式的简洁形态。
四、拉斯科洞窟壁画的艺术成就
拉斯科洞窟壁画的发现可以说改写了人类艺术史。
经过对这些岩画多年的研究发现,当时岩画的作者对于工具和材料的运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比如粉末颜料经过混合并与油脂调配后使用;有些粉末颜料是用骨管吹喷到岩面上去的。
而从绘画技巧上看,艺术功底更是非同一般。
他们用简单几笔就准确勾画出动物的动态形象,其细微的明暗变化,透视法
的灵巧运用和优美的线条,理应是艺术演化历程中的巅峰之作,即使是现代人,如果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恐怕也难画得出来。
假如不是经过科学的鉴定,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它们竟然出自1.7万年之前。
艺术起源于什么?这些壁画起源于什么?是纯粹的欣赏和无目的的“游戏”以及仅供“娱乐”的一种发泄抑或是原始人对居所的装饰么?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 这些动物是当时人们狩猎时搏斗的敌手,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如果仔细观察,会看到许多壁画都表现了野兽受伤倒下的情景,或者画有箭头标记。
或许是原始先民们希望籍此吸取某种群体感应的超越自身的力量,为吉凶占卜的狩猎活动找到精神后盾,为了保证狩猎的成功,所以围绕巫术仪式制作这些壁画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艺术起源于劳动?起源于模仿?起源于巫术?拉斯科洞窟壁画很好的回答了我们,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艺术的起源!
五、结语
欣赏一幅画作不仅仅是看它的外在表现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深入内里,发掘出那些不易为常人所知的部分,这其中包含的东西有很多,例如:绘画者本人所生活时代的背景,绘画者的表现技巧,所绘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意义以及给受众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总之,美术鉴赏并不仅仅只是看看画作,发表一下评论,它所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历史视野和广博深厚的知识功底以及鉴赏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仅停留于画作本身的欣赏只是一种浅薄的视觉享受,而深入画作内部进行的构建和表达才是在美术鉴赏中对绘画艺术崇高的追求!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拉斯科洞穴岩画之所以如此吸引全世界的人们欣然前往的原因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海峰.拉斯科洞穴壁画.科学大观园.2009.3.15
[2]刘振作.拉斯科石窟的壁画.文化译丛.198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