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鉴赏进行
探讨。
引言
古代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研究和鉴赏古代音乐,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古代音乐的分类
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以及十二律等不同
体系。
这些音乐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演变和应用。
古代音乐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音乐理论而闻名。
音乐的
音域、音色、节奏和表现形式都表达着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
鉴赏古代音乐的方法
鉴赏古代音乐需要对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研究。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曲调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古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古代音乐的影响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对中国文化的其他领域产生了
重要影响。
古代音乐的节奏、曲调和表现形式可以在戏曲、舞蹈、
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找到共通之处。
结论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鉴赏古代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能够
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 张之洞. (2008). 中国音乐史. 北京: 音乐之友出版社.
(注意:上述内容仅为示例,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简单的介
绍和论述,实际论文请依据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研究和撰写。
)。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不同于流不同于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等。
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听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有的很优美,有的很轻快,有的很豪放,配上不同的民族语言,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
古代音乐在人格乐在人格养成、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
孔子提出“兴提出“兴于诗,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断受着西方音乐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扬民族音乐,当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化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新石器时代,先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其中的一支七的一支七孔骨笛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骨笛演奏音乐,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
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音阶。
音阶。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的审美能力。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欣赏课论文历代主要音乐形态综述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可见音乐在中国文化上占有很大地位,而中国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经久未衰。
纵观中国历代音乐形态,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
而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
从音乐在先秦社会中受到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这种着重于情感的表现而非完全模拟性再现。
而事物叙述的艺术,恰好相当纯粹地显示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性功能,从宏观上看用音乐去分析美与艺术,高度重视音乐性的美,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各门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直观表现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具有的音律美与节奏美。
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年.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可以看出我国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便创造了原始音乐及乐器。
从现存各种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进入奴隶社会后,音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桑林》、《濩》、《裓》、《大武》等乐舞,并有更多的乐器品种出现。
此外还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创立了十二律,已经有了绝对音高、半音观念,对旋宫转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兴办了一些音乐教育事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中国音乐史论文

中国音乐史论文引言中国音乐历史悠久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的起源、发展到现代音乐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通过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音乐活动主要与宗教和祭祀活动相关,人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并通过音乐来祈求好运和丰收。
在古代音乐的早期阶段,音乐的形式和风格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单音节的吟唱和鼓击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音乐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多样化。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音乐已成为贵族社会的文化象征,被广泛用于宴会、祭祀和礼仪活动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在此期间,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出现,如太公望、羿和伶仃等。
他们的音乐作品经过不断的创作和演变,形成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古乐曲目,例如《广陵散》和《魏武挥短》等。
中古时期的音乐发展在中古时期,中国音乐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西域的音乐和乐器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曲调和乐器体系。
这一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不仅有宫廷乐舞,还有民间歌谣和戏曲等。
唐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韩愈和白居易等人积极推动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他们提倡以文采取胜音乐,注重歌词的工艺性和情感表达。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如《长恨歌》和《乐府杂录》等。
宋朝时期,诗、画、乐三艺融合发展,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北宋时期,《琵琶行》等琴曲成为流行,而南宋时期的《华胥引》则成为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现代音乐的多样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音乐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界掀起了一股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音乐家们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之融入到中国音乐中,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1208班姓名:刘正皓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个学期在同学的推荐下选了这门课程,修完这门课程感觉收获很大。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音乐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
可以说在新生代的我们深深的受着摇滚,流行乐的影响。
很多火热的音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等等节目很少找到令人怀旧,令人舒缓的气息。
给在都市生活的我们无疑更加加快了节奏。
有的时候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一种心灵的释放,给自己留一方净土。
老师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国外辛勤工作的丈夫有失眠的习惯,妻子学习古筝后弹奏,丈夫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听过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门课后,我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选到了很多适合不同环境听的音乐。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不仅仅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箜篌的声音还在我的耳边缭绕。
在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
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乐府的时候,给我们看了一段《佳人曲》的视频。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西汉李延年的这首《佳人曲》,是用以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李夫人的。
这首曲子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听过之后真的有一种美丽女子的感觉。
《渔舟唱晚》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旋律层层下落,十分优美动听。
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所表演的长袖舞,纵然有现代的特技但是无疑章子怡把当时的艺术形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如果配上合适的乐曲堪称十分唯美的。
中国音乐史论文

音乐,到底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
音乐,广义而言,是指以任何声音组成的艺术。
中文的音乐二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认为音乐和声音的区别,在于音乐需要透过人心去想像和创造。
音乐可分为创作、演奏、聆听三个过程,在不同文化和社会,对于音乐的过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
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
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当男女之间欲表达爱慕之情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歌唱。
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相爱”为内容的第一乐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调,双簧管奏出优美迷人旋律。
显示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
这是一个爱情的主题,它美丽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真诚对答,描述了草桥结拜的情景。
之后,乐队和小提琴相互补充,使爱情主题更加热烈、愉快。
这是热情的、真挚的、诚恳的发自内心的爱情之歌。
当自己的亲人朋友远离身边的时刻,出于诚挚的想念,以及期望重逢的心情,于是寄情于歌,这又是大多数抒情歌曲产生的由来。
例如,我国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驼铃》运用音乐的素材把压抑、深情、欲说又止的送战友踏征途的依依惜别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又表达出“当时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的战友深情和革命友谊。
在人们集体生活中,常有集会活动,如示威游行、列队行进、集体操等等。
这时,大家唱着节奏鲜明、音调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壮声势,并寄于感情。
这又是军歌,进行曲以及队列歌曲产生的由来。
人们为了调剂精神,在吃饭、饮茶、休息之时,同时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使人精神格外爽健及增加愉快情绪,这又是古代宴乐和今日餐吧、酒吧、咖啡吧产生的原因之一。
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史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的最早的也就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就是用于娱乐而就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乾旱之舞。
之后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瞧,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对大禹治水的赞颂、对武王伐纣的称赞等等也因此出现了《大夏》、《大蠖》等音乐及舞蹈。
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就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与觋(男巫)。
她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她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继而到了周代,西周与东周就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
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瞧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
而在周代还有采风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收集民歌民谣,为后代保留了许多的民间风采,在春秋时期经孔子的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
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与器乐也都称之为乐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论文
因为喜欢音乐而选择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我喜欢音乐因为我偏爱流行音乐,爱她的时尚,爱她的动感,爱她的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可能是学习与生活的单调,音乐充斥着我一半的课余生活,像每一次节奏的跳动就会带动我内心最真挚情感的迸发。
但是提到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或许就严肃了许多,就好像你的兴趣一旦要求到专业的水平就会显得无力。
特别是谈到古代音乐的时候,完全不知所以然了,但是选择了这个课程,肯定是有许多收获的。
生活无时无刻不接触者音乐的熏陶,就像我们吃饭。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古代音乐会,听到古代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代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偶尔有一些旋律会打动自己,但是上了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后,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代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代音乐,我渐渐对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那个时代,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中国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
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
在学习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
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
记得它的词也是美得让人回味无穷,“星光微澜听凭苍天召唤渡船无岸今生与谁为伴徒剩清寒”。
还有在学习乐器与器乐的时候,我迷惑于箜篌的美妙与神奇。
还陆续学习了隋唐五代的宫廷雅乐,宋元的说唱与戏曲音乐,明清的歌、舞、说唱音乐,近现代的中国音乐。
课程中我们欣赏了不计其数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
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
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
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当你仍沉醉于流行音乐的时尚形式中时,当你在为DJ舞曲感到吵闹时,当你越来越感受到嘻哈音乐的乏味与无聊时,不妨去听听中国古
代音乐,它的每一格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格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中国古代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代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再说说关于对这门课程的建议,因为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对于这种艺术的东西本来接触和了解都比较少,能有这种机会学习已经非常珍惜了。
关于课我觉得也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我觉得老师讲的非常好,虽然没有听过,不管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老师的课堂气氛。
这绝对不是奉承话,我只是在表明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而已。
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生动,每次还在听音乐或看视频之前给我们讲一讲它的背景或精彩在哪个地方,以此让我们了解它的主题。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对音乐的专业知识还是了解的较少,所以清楚音乐中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在一首乐曲中,一个聆听者必然牢牢记住这首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形象,它的变化对比发展等构成了音乐的全部内涵。
另外,老师的语言动作都比较活泼,总是面带微笑,整个人也就显得比较亲切,让人感觉上课挺轻松,完全不会有死气沉沉的感觉,就算听课的人不多。
至于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我倒是觉得没什么资格指点,也觉得确实没什么地方可以说不好的,毕竟每一个老师的授课风格不同,有自己的特色,还有每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风格。
但是,硬是要我挑出一点可以评论的地方,我也就只好勉为其难地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多做一些互动了,虽然只是欣赏,但是如果同学们能表现自己的情感肯定是更好的。
因为每次上课我都发现很多学生根本
没听课,而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管台上的老师在讲什么。
也许他们觉得枯燥,所以我想是不是做一些互动工作能够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比如,在听完一首曲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谈谈他们的感受。
其实学生有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这样,他们怕老师点到自己,因而会产生一些压力来驱使自己听课认真些,如果被老师点到了或许也是好事,展现自己的想法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也会有更打的兴趣。
如果学生听课的兴趣提高了,那我想老师讲课的激情也会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我很喜欢老师的课,老师讲的课很好,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授课中更加完善,也希望老师在音乐领域取得更好的造诣。
*** 20124788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