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优选稿
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论文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1208班姓名:刘正皓学号: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个学期在同学的推荐下选了这门课程,修完这门课程感觉收获很大。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中国音乐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
可以说在新生代的我们深深的受着摇滚,流行乐的影响。
很多火热的音乐节目比如中国好声音等等节目很少找到令人怀旧,令人舒缓的气息。
给在都市生活的我们无疑更加加快了节奏。
有的时候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一种心灵的释放,给自己留一方净土。
老师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国外辛勤工作的丈夫有失眠的习惯,妻子学习古筝后弹奏,丈夫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听过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这门课后,我不仅对中国音乐发展有了很多的了解,同时也选到了很多适合不同环境听的音乐。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不仅仅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箜篌的声音还在我的耳边缭绕。
在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
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乐府的时候,给我们看了一段《佳人曲》的视频。
“,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与,佳人难再得。
”西汉的这首《佳人曲》,是用以向推荐自己的妹妹的。
这首曲子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听过之后真的有一种美丽女子的感觉。
《渔舟唱晚》取自诗人《》中:“渔舟唱晚,响穷之滨”的诗句。
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描绘出一幅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音乐的主题为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的回旋,环绕一段优美的层层下落,十分优美动听。
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悠然自得,片片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而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给我们看的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所表演的长袖舞,纵然有现代的特技但是无疑章子怡把当时的艺术形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古典音乐欣赏稿3篇

古典音乐欣赏稿3篇概述古典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历经岁月沉淀,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本文档将为您介绍三篇古典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钢琴曲和室内乐等不同形式,帮助您深入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
篇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该曲创作于1823年,完成于1825年,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
结构分析《第九交响曲》采用四个乐章的结构,分别为:1. 奏鸣曲式:活泼、热情,展现出生命的活力。
2. 谐谑曲式:充满矛盾与冲突,表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挣扎。
3. 慢板:庄重、宁静,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4. 终曲:欢乐、激昂,体现了人类战胜困境的信念。
欣赏要点1. 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加入了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歌词,表现出人类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2. 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变化和强烈的戏剧性,展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
3. 《第九交响曲》的旋律优美、深入人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篇二:肖邦《夜曲》《夜曲》是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曲,创作于1830年代。
该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钢琴曲中的经典之作。
结构分析《夜曲》采用单乐章结构,曲式为ABA',其中A段为主题,B段为对比主题,A'段为再现主题。
欣赏要点1. 作品旋律优美、抒情,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 肖邦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踏板效果,使乐曲更具表现力。
3. 《夜曲》的节奏自由、舒展,展现了钢琴音乐的魅力。
篇三:莫扎特《弦乐五重奏》《弦乐五重奏》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部室内乐作品,创作于1780年代。
该曲以其精致的结构和和谐优美的旋律,成为了室内乐领域的经典之作。
结构分析《弦乐五重奏》采用四个乐章的结构,分别为:1. 快板:活泼、欢快,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2. 慢板:抒情、宁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
3. 小步舞曲:优雅、端庄,体现了宫廷音乐的韵味。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音乐起源于劳动,它是一种有组织、节奏性的声音,音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世界各地各个时期都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
我们今天来共同探讨一下中外古典音乐及民间歌舞。
一、中国古代音乐1、代表人物和作品《周易》; 《尚书》 ;《诗经》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国近代音乐(冼星海等);中国现代音乐。
2、主要特点:具有系统性,礼仪性,简朴性,等级性,哲理性,创造性。
二、外国古代音乐三、民间歌舞、说唱音乐与器乐;宗教音乐。
五、佛教与道教音乐;古代乐舞。
六、东西方音乐比较(民族特征,思维特征) 1、乐理学:原始人类在口头上记载音律,并用以演奏或吟唱。
2、历史学:世界音乐史的开端是从古希腊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巴赫。
3、心理学:对后世音乐影响最大的是亚里士多德,而真正把音乐看作一门艺术的则是柏拉图。
4、生理学:耳朵是音乐的“感受器”,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
5、实践学:乐器的改良、音乐家们的亲身参与、发达的科技手段为音乐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佛教与道教音乐;萨满教音乐。
七、世界三大宗教音乐比较:基督教——弥撒曲、圣咏、赞美诗、神剧。
伊斯兰教——祈祷词、吟诵调、赞颂诗、哀悼调。
中国道教——祭祀、法事音乐。
八、东西方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的联系;中国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拜年、舞狮舞龙、锣鼓队。
九、世界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比如春节:秧歌、高跷、龙灯、烟花爆竹、舞狮舞龙、剪纸、舞蹈、灯谜、茶馆、糖球、放鞭炮、猜灯谜。
十、日本民谣与日本古典音乐,重视传统的和歌、长歌、谣曲。
十一、古代希腊音乐与西方音乐,欧洲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的三次复兴;十二、西方民间歌舞,其中格林卡与格里格是两位杰出的作曲家。
十三、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音乐之父——勋伯格;摇滚乐之父——崔健;中国的聂耳、冼星海。
十四、世界三大乐器家族;钢琴家族;管风琴家族;键盘乐器家族。
音乐鉴赏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史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的最早的也就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就是用于娱乐而就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乾旱之舞。
之后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瞧,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对大禹治水的赞颂、对武王伐纣的称赞等等也因此出现了《大夏》、《大蠖》等音乐及舞蹈。
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就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与觋(男巫)。
她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她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继而到了周代,西周与东周就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
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
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瞧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
而在周代还有采风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收集民歌民谣,为后代保留了许多的民间风采,在春秋时期经孔子的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
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
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与器乐也都称之为乐府。
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简况

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简况1.中世纪音乐西方音乐的中世纪时期从公元5世纪一直到14世纪。
主要音乐形式是用于教堂礼拜歌唱的格里高利圣叹和赞美诗,中世纪后期复调音乐开始广泛传播,记谱法、唱名法和调式体系逐渐成熟。
2.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5-16世纪是西方音乐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
它的起点不是意大利。
面是英国和欧州大陆偏北地区。
声乐复调,尤其是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
早期文艺复兴的主要乐派有布艮第乐派和佛兰德乐派。
代表人物是奥克冈和约斯堪。
主要成就是弥撒曲、经文歌和世俗复调歌曲。
16 世纪是文艺复兴音乐成就最高的时期,世俗音乐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法国尚松(歌曲)和意大利牧歌是其中的典范。
晚期文艺复兴音乐的中心逐渐转向意大利,罗马乐派的帕勒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声乐复调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推向顶峰。
威尼斯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的宗教音乐发展了庄严宏大、带有器乐伴奏的合唱音乐,预示着欧洲音乐未来阶段发展的趋势。
3.巴洛克时期的音乐1600 -1750 年,西方音乐进入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主调音乐正在兴起。
以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声乐体裁是巴洛克风格的标志。
歌剧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经过蒙特威尔第以及众多作曲家的努力,于18 世纪前后发展成型。
巴洛克音乐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器乐的空前发展。
重要体裁有奏鸣曲、协奏曲、组曲等,提琴作为主导乐器取代了文艺复兴弹拨乐器的地位;管风琴、古钢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协奏曲以弦乐为中心,伴以键盘乐器“数字低音”的合奏。
科莱里、维瓦尔第是这一时期弦乐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键盘乐领域,德国的管风琴和法国的古钢琴最为著名。
法国古钢琴学派大师库泊兰的音乐特点是典雅高贵,装饰细腻,体现了音乐上的“洛可可”风格。
巴洛克晚期,音乐转向德奥。
晚期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是德国作曲家J.S.巴赫和亨德尔。
4.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8 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音乐进入“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只有半个世纪左右,影响却非常大。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

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共5篇)第一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中国音乐名作欣赏论文我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
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二泉映月》是华彦均作曲,华彦均人称“瞎子阿炳”。
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父亲去世后,他双目失明,流落街头。
在他流浪卖艺时,他依靠自己的音乐素养,慢慢拉出了绝美的《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渐渐响起,乐声时而高潮,时而低缓,时而不安,时而平静,静静地聆听着哀怨的旋律,像是听到那泣血的悲诉,那悲愤的呐喊;感受到企盼的眼神,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每一弦一奏中,都能感受到他激烈而愤恨的指责。
他在怨恨,他在呐喊;他不甘,他挣扎。
然而一切都只是徒劳,音符渐渐安静了,温和了。
无奈的现实下,他只得踏着脚下的崎途,用坚强与倔强继续生命,将凄楚的人生化作一个个鲜活的音符,拨动着心灵的琴弦,最后一切都会归于平静,绚烂被渐渐隐没,生命也会一点点消逝。
倾听《二泉映月》是畅快的,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我们能体会的不仅是伤感怅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还有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二泉映月》多么清美的名字,清晰地印刻了盲人阿炳辛酸怨恨的一生。
最后一段、、感受音乐的魅力,要感知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情感,需要有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的能力。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

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姓名:班级:学号:我所认识的中国古代音乐曾经,古代音乐对我来说是神秘的,用兽骨磨制的骨笛,悠扬的古琴,还有许许多多不了解的钟磬等乐器。
这么多乐器,那么多美妙的乐曲都让我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经过了学习,我知道了“金、石、土、革、丝、竹、匏、木”的八音分类法,知道了《韶乐》、《广陵散》等令人折服的音乐,也知道了诗词曲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从远古时期的骨笛到明清时期盛行的胡琴,音域更宽,音色更多,音乐也更为丰富。
它在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宫廷里,宴会时,喜事时,丧事时,送别时,战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留下了一曲曲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发展后,历史上出现了《玄鸟》《云门》《九歌》《高山流水》《秦王破阵乐》《海青拿天鹅》《潇湘水云》等诸多音乐作品,有的虽然失传或者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它们在中国历史和世界音乐史中的地位。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伯牙的《高山流水》,尽管无从考证,但是古琴声起便将我带入了山间,时而澎湃,时而舒缓,仿佛看到了伯牙和子期对坐畅谈,风声水声包围着,而他们却丝毫不去理会,因为有了音乐和知己,其他的一切便也不再重要了。
音乐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是人们对情感的另一种表达,只要对事物的感情存在,音乐就会不断发展,新的创作会源源不断地淌出。
由此我想到了,唐玄宗所做的《霓裳羽衣曲》,细腻优美的旋律加上轻盈曼妙的舞姿,将唐朝的昌盛繁荣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个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的时代,美妙甚至有些奢靡的音乐的出现便不足为奇,这正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反映。
在燕乐中不得不提的是《秦王破阵乐》,这首曾被成为“中国古代音乐之最”的乐曲震撼人心,这个气势恢宏的歌舞大曲,听到乐曲响起,我能感受到战场上冲锋向前,奋勇厮杀的场面。
有人这样评价道“全曲浑然天成,磅礴之中不乏温润,大气之下不失高雅,于冲和平淡中见精妙,可谓绝品”,也正是因此,它才能吸引那么多的人去研究,去进行再创作。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

第七章“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公元1912-1949年)一、工农革命歌曲在此时期的作用和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由于英、法、美等国对中国的瓜分,清政府对内的疯狂镇压,中国大地、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处于一个停顿阶段,公开的演唱、演奏活动已是了了无几,民间的音乐活动仅限于“堂会”和“红白喜事”以及“礼仪”活动中,值得提出的是工农革命歌曲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虽然这些歌曲为数不算多,曲调为集体或非组织性的编写,或为填词(民歌填词),但唱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号召工农团结起来,打倒列强,成为了革命的有力武器。
例:通过填词的《两只老虎》。
二、此时期有影响的音乐社团“五·四”以后,文化艺术界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和推动,新型音乐社团和现代音乐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得到了发展。
如:1 )、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型音乐社团,建社宗旨为“研究音乐,陶养性情”。
该校校长蔡元培任会长,20年3月该会出版了《音乐杂志》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音乐期刊(月刊)共出了15期。
2 )、中华美育会,由吴梦非,半子恺等人发起,1919成立于上海成员为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经常举办讲同会等活动,共刊行了七期会刊《美育》。
3 )、大同乐会(1920年于上海成立)1918年“琴瑟乐社”20年改为“大同乐会”,自秘寄旨是“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国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实际为封建复古色彩较深的社团。
三、民间音乐阿炳(华彦均1893-1950)四、专业单位教育的发展“五四”时期,我国新式的专业音乐教育以致法欧洲体制、反对封建乐教、反对国粹的姿态出现了。
这时期重要的音乐教育机构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1920年成立)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0年12月成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成立,1922年改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等等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成立了(1926年)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比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机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最初称为“国立音乐院”,至1929年才改为此名)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简史及名作欣赏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文化观,加强并提高对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展望中国音乐的未来之路。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并理解自古以来中国历史各时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音乐思想、重要音乐事件和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主要通过听赏和讲述使之掌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听,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本课程要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重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丰富授课手段,运用多媒体和音像资料进行教学。
4、纵横贯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既能了解同一时期(横向)所发生的音乐史实,又能联系同一音乐事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的)发展轨迹。
这项任务一部分在课堂教学完成,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后巩固、思索和归纳。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其他音乐史论课一样具有对史实纵向思考的同一性;对民族音乐课程有一定启发和支持作用;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提升学生对技能课部分习唱、习奏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刘再生.《中国音乐史简明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陈应时,陈聆群.《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1、明清时期的中国音乐
2、清末民初的中国音乐
3、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4、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5、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音乐
6、主要作家作品综述
7、建国后的音乐简史
(二)重点和难点
1、宋、元、明、清以降戏曲音乐发展线索与脉络
2、清末民初以来戏曲、曲艺等音乐种类的繁荣与发展
3、“西学东渐”后,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