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逆温现象定义与简介 • 逆温现象的成因 • 逆温现象的危害 • 逆温现象的防治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逆温现象定义与简介
逆温现象的定义
1
逆温现象是指大气层中,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的现象。
2
在一般情况下,高度越高,气温也越高,但逆 温现象发生时,这一规律会发生逆转。
3
逆温现象的发生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和地理位 置。
逆温现象的物理表现
01
逆温现象的物理表现是指大气层中,高度与气温呈反比关系的 物理现象。
02
当大气层中某一高度的气温低于其下方高度的气温时,这种现
象就称为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和能
03
量交换。
逆温现象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02
03
需要深入研究逆温现象的形成机制和 影响因素,探究逆温现象与其他环境 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需要加强数值模拟和预测研究,提高 对逆温现象的预报准确性和应对能力 。
需要加强针对逆温现象的环境保护措 施研究,从源头上减少逆温现象的产 生和影响。
应用前景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未来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探究逆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 学依据。
农业减产
逆温现象会导致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破坏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 成农业减产。
病虫害增加
逆温现象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损失。
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能耗增加
逆温现象导致厂房内温度不均,需要增加能源消耗来调节温度,增加工业生产的 能耗。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逆温 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
现,尤以冬季最强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逆温 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锋面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逆温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出现于锋面附近
地形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 逆温 盆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4.逆温的危害 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
(4)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果某地等温 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区气温的主 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如果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 海洋对该地区气温的影响较大;如果某地等温线向高值区方向 凸出,说明该地区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低,若该地在陆地上, 有可能地势较高,若在海洋上,则有寒流经过。
典题例证
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 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B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考点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1.逆温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但 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 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 象, 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辐射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 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
A、B、C同纬度,B 处内陆,夏温B>A、 C,冬温B<A、C
海陆分布(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咼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咼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高度(in)高度(m) 高度(∏1)高度(in)高度(m)无逆温----------- 逆温生成 ------------ 逆温消失(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 禾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盆地地形由于周围环山,底部平坦,冷空气容易在底部积聚。当夜晚来临时,盆地底部冷空气迅速降温,而周围山体的热空气被阻挡在山体上方,无法进入盆地,导致盆地内温度降低速度加快,进而引发逆温现象。
地形因素
地面辐射冷却是指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导致地面温度降低的现象。
地面辐射冷却的定义
1
交通事故
2
3
逆温现象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驾驶员视线,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在夜间或清晨的逆温现象下,气温下降迅速,路面结霜或起雾,进一步降低能见度,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驾驶员对路况的判断,例如对前方道路状况、障碍物等判断失误,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03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土壤水分蒸发和农作物的水分吸收,导致农作物缺水干旱,加重农业灾害。
通过增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空气环境。
增强社会监督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05
逆温现象的研究展望
加强逆温现象形成机制的研究
要点三
深入研究逆温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
了解逆温现象产生的微观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探索温度逆向变化与大气层结结构的关联。
要点一
要点二
探讨逆温现象的气候变化影响
农业灾害
01
逆温现象导致农作物生长环境不良,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02
在逆温条件下,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营养物质积累减少,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质量下降。
逆温现象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逆温条件下,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增多,进而增加人体患病概率。
逆温现象还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例如在寒冷天气中长时间处于逆温条件下,容易导致人体受寒感冒等。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2)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 )龙吉忠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咼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咼100米,气温降低0.6 C,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一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逆温的影响1. 禾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 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 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 也有有利的一面。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急流逆温
总结词
急流逆温是由于急流的形成,导致暖空气上升并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在某些气象条件下,急流会形成。急流的形成会导致暖空气 上升,从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风暴期间 最为明显。
湖泊逆温
总结词
湖泊逆温是由于湖泊效应,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从而形成逆温。
详细描述
湖泊地区由于湖泊效应的作用,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象现象。在冬季,湖泊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周围地 区要低。这种气温差异会导致近地面的气温降低,形成逆温。这种逆温现象通常在冬季的湖泊地区最 为明显。
逆温现象的类型
根据形成原因,逆温现象可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等几种类型。
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下沉逆温是由于下沉气流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逆 温是由于暖空气流经地面时,受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性质差异, 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
汇报人: 2023-11-16
contents
目录
• 逆温现象概述 • 逆温现象的成因 • 逆温现象的危害 • 逆温现象的防治措施
01
逆温现象概述
逆温现象的定义
• 逆温现象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的现 象。正常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逆温现象则 相反。
逆温现象的特点
逆温现象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与正常情况下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相 反。
逆温现象会导致空气下沉运动减弱,阻碍对流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逆温现象可能导致近地面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02
逆温现象的成因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34801

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的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的成因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逆温。
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的,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的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的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的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冷却很快,于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的逆温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的,在形成的“冷空气湖”上有较暖的空气层。
天山北坡的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是普遍存在的。
2 二、逆温的影响 1.利: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以逆温的好处有: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和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把逆温现象看成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逆温现象得成因及影响
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9)龙吉忠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得升高而降低,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此种气温得梯度变化并非固定不变。
实际上,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得现象,导致空气“头重脚轻”,气象学上称为逆温。
一、逆温得成因
逆温形成得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与锋面逆温等。
(1)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得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
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能发生,特别就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辐射逆温得形成过程如下图。
(2)锋面逆温
锋面逆温就是由于锋面上下冷暖空气得温度差异而形成得逆温。
这种逆温层就是随锋面得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又由于锋就是从地面向冷空气方向倾斜得,因此,锋面逆温只能在冷气团所控制得地区内观测到。
锋面逆温离地得高度与观测点相对于锋线得位置有关,距地面锋线越近,逆温层得高度越低;反之越高。
(3)地形逆温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与谷地中。
由于夜间山坡上得空气冷却很快,于就是冷空气顺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得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上暖下冷得逆温现象。
如天山北坡从12月—次年2月在近地层会存在一层深厚得逆温层,它得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冷空气受阻积累得,在形成得“冷空气湖”上有较暖得空气层。
天山北坡得逆温层厚度至少有1500米,在南坡只有700米。
这种冬季逆温层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北部边缘就是普遍存在得。
二、逆温得影响
1、利:由于逆温得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得发展,所以逆温得好处有: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得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得条件就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得飞行极为有利。
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得颠簸,飞行平
稳。
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逆温与其它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得一面。
把逆温现象瞧成就是一种气候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就是在一些山坡或河谷地区。
如我国新疆伊梨谷地,逆温从10月至翌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1月份得坡地逆温层厚达400米,逆温强度达5℃。
逆温带有效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得温度水平,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不必埋土,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而且果实硬度高,品质好;在这里发展蔬菜,可减少热能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就是当地牲畜避寒、越冬得理想场所。
从该地逆温资源开发利用得角度来说:逆温得下部光热条件适中,一般以发展喜温凉得作物与蔬菜为主;逆温带得中部逆温现象强烈,冬暖夏凉,一般以发展果树与冬季蔬菜基地为主;逆温带上部降水充裕,以发展林、草与药材为宜。
2、弊:不管就是何种原因形成得逆温,对天气与大气污染得扩散都有相当大得影响,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它阻碍了空气得垂直对流运动,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得扩散,有利于雾得形成并使能见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典例剖析
例1.气温垂直递减率就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数值。
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米)时空变化图”,回答1~3题。
1、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得时段就是( )
A、9~17时
B、18~次日7时
C、17~次日9时
D、19~次日6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得最大高度约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500米
3、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 )
A、大气环境质量好
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
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
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
【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得定义可知,图中数值为正值时,随海拔得升高气温降低;数值为负值时,随海拔得升高气温上升,0表示气温无变化。
由此可知,在18~次日7时出现了逆温现象,大气对流运动受阻,不易形成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能见度低,大气环境质量,但有利于抑制沙尘暴得发生。
出现逆温得最大高度可从图中直接读出。
【答案】1、B 2、C 3、B
例2.读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分析,该地区正受_________天气系统得影响。
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得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3)图中P处就是一工业高度集中得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得烟尘与酸性气体等,这些大气污染物对降水会产生哪些影响?并分析降水对该地空气质量得影响。
(4)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就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解析】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其实就是等温面。
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就是解答本组试题得基础。
首先,从地面水平方向瞧,A处气温低,因此气压高;B处气温高,因此为低气压。
这样空气将从A流向B。
其次,从垂直方向瞧,在空中等温面弯曲明显处,气温上高下低,并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存在暖空气抬升得现象,因此可以推断这里就是一个锋面。
P处得气温在0℃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就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就是不对得)。
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符号可同降水,用一组平行得虚线)。
图示信息不能确定锋面得性质即不知道就是冷锋还就是暖锋,故冷暖空气得水平移动可以不画,或画出她们得相对移动方向即可。
空气中得尘埃具有很强得吸湿性,就是空气中水汽凝结得核心。
空气中得尘埃多即凝结核丰富,能促进水汽凝结;同时,尘埃随降水降落,使空气中得烟尘减少。
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溶于水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降水;同时,这个过程也使空气中得酸性气体减少。
如果图中锋面向A方向移走(则为暖锋),则该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但P处得盆地中原来得冷空气因重量较大而无法散出,从而导致P地上空空气出现逆温现象,它抑制空气对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上升扩散;而且盆地地形阻止大气污染物向四周扩散,从而使P地区空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参考答案】
(1)锋面降雪
(2)绘图如下图
(3)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得凝结。
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
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空气质量改善。
(4)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
原因:若锋面向A侧移动,则该锋面为暖锋。
锋面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得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得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
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