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长恨歌》课时练习课后作业设计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_4

长恨歌(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长恨歌》教案(优秀9篇)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
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
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教案

高二人教版《长恨歌》教学案教学设想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听名家诵读,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播放视频等活动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喜欢中国古典诗歌。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 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2024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诗歌的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内容涉及杨玉环的入宫、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杨玉环的悲剧命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2. 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了解她在唐代历史背景下的命运悲剧。
3. 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诗歌第三章至第六章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杨玉环的形象特点,解读诗歌表达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描述杨玉环的美丽与命运,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相似的诗歌,教授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自选的古典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第三章至第六章内容梗概2. 杨玉环形象特点及诗歌表达的情感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写出诗歌的意境、韵律、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唐代的诗歌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唐代历史背景,提高文化素养。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唐诗宋词》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共有八百余字,分为七个部分。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诗歌的第一、二部分,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部分:描写杨玉环入宫受宠的经过。
2. 第二部分:叙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生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情节。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爱情观、价值观。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情节、艺术特色、爱情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歌,了解基本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5. 例题讲解:分析诗歌中的一段描写,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诗歌中的另一段描写,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第一部分:杨玉环入宫受宠第二部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生活2. 爱情观、价值观3.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某一段描写,阐述其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以第一部分为例,描写杨玉环的美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夸张手法,如“云鬓花颜金步摇”、“回眸一笑百媚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杨玉环的绝世美貌。
2. 课后阅读:《长恨歌》全文,进一步了解诗歌的情节和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代叙事长诗,如《琵琶行》、《长干行》等,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后习题 10.《长恨歌》

10.《长恨歌》围炉夜话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泥淖.(nào)石臼.(jiù)糯.米(rú)懦.弱(nuò)B.琐屑.(xiè)湮.灭(yān)应.景(yīng)应.届(yīng)C.霓.裳(ní)泔.水(gān)舂.米(chōng)舀.水(yǎo)D.嗤.笑(chǐ)咫.尺(zhǐ)里弄.(lòng)玩弄.(nòng)项,“糯”应读“nuò”;B项,“应景”的“应”应读“yìng”;D 项,“嗤”应读“ch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稀薄精雕细刻摇磨实慧B.醇厚柔情密意狩猎肺腑C.隔膜轻言慢语炉膛揉碎D.停滞天蹋地陷煤屑体谅项,“慧”应写作“惠”;B项,“密”应写作“蜜”;D项,“蹋”应写作“塌”。
(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

《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案设计)《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4、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5、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表达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表达,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学生笔记二、自主学习1、注音(1)回眸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2)解释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春从春游夜专夜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g、东望都门信马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多仙子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l、含情凝睇谢君王m、但令心似金钿坚(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b、可怜光荣生门户c、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d、临别殷勤重寄词e、雪肤花貌参差是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人教版《长恨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全文,重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情韵悠悠”中的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恨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结构分析,艺术特色的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挖掘,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相关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讲解诗歌的结构,解读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作者:白居易背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结构:起兴、发展、高潮、结局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长恨歌》中的两句诗句。
分析《长恨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谈谈你对《长恨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参见课后附录。
参见课堂讲解。
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长恨歌》的结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但部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明确;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开放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作业设计
1.给下列黑体字注拼音
渔阳鼙()鼓云栈()萦纡翡翠衾()寒临邛()道士
绰()约仙子含情凝睇()仙袂()飘飖()回望人寰()钿()合金钗千乘()万骑()钗擘()黄金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可怜()光彩生门户宛转()蛾眉马前死悠悠生死别经年()雪肤花貌参差()是含情凝睇()珠箔银屏迤逦()开
钗擘()黄金合分钿
3. 鉴赏下列句子(请从内容与写作手法两个方面鉴赏)
1.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2.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4.请背诵《长恨歌》,结合整首诗歌,分析作者是如何一层一层写恨的?
5.情境默写
1.古诗歌理由描写女子之美的句子,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长恨歌》中与此相似的描写是:,。
2.安史之乱世“李杨”爱情悲剧的客观原因,诗歌里对安史之乱爆发的形象描写是:,。
3.诗歌描写“去蜀途中”环境与思念的句子
是:,。
,。
,。
描写“西宫南苑”触目伤怀有:,。
,。
,。
4.诗歌描写杨贵妃在仙宫凄楚动人的美的诗句是:,。
5.贵妃临别寄词:,。
,。
6.请鉴赏下列诗歌: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这首诗歌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分析。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7.补充阅读
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轻肥白居易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上阳白发人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