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焊油墨试用报告report解析

合集下载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油墨性能实验报告引言:油墨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材料,广泛应用于报纸、书籍、包装等领域。

油墨的性能对印刷效果和品质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对油墨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以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

一、颜色稳定性测试颜色稳定性是衡量油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选取了不同颜色的油墨样品,并将其暴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其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结果显示,某些颜色的油墨在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会发生褪色,而其他颜色的油墨则相对稳定。

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油墨时,应考虑其颜色的稳定性,以确保印刷品的长久美观。

二、干燥时间测试油墨的干燥时间直接关系到印刷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在实验中选取了不同种类的油墨,并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干燥时间测试。

结果显示,某些油墨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全干燥,而其他油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这提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印刷需求选择适合的油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印刷质量。

三、附着力测试油墨的附着力是指油墨与印刷材料之间的结合程度。

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附着力测试方法,将油墨施加在不同材料上,并通过拉力测试机进行拉伸,观察油墨是否发生脱落。

结果显示,某些油墨在拉力较小的情况下就能牢固地附着在材料上,而其他油墨则容易发生脱落。

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油墨时,应注意其附着力,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持久性。

四、耐磨性测试油墨的耐磨性是指油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容易磨损。

我们使用了一种摩擦测试仪对不同油墨样品进行了耐磨性测试。

结果显示,某些油墨在经过多次摩擦后依然保持较好的颜色和质量,而其他油墨则容易出现磨损和褪色。

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油墨时,应考虑其耐磨性,特别是在需要经常擦拭或暴露于外界环境的印刷品中。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油墨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颜色稳定性、干燥时间、附着力和耐磨性是衡量油墨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选择油墨时,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印刷要求,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仅针对特定类型的油墨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实验条件的影响。

油墨的检测报告

油墨的检测报告

油墨的检测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对油墨进行检测,探究其质量和特征,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油墨在印刷、涂料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质量的检测至关重要。

检测方法1. 外观检测外观检测主要包括观察油墨的颜色、均匀度、光泽度等指标。

在正常情况下,油墨应呈现出均匀的色彩,并具有一定的光泽度。

使用目测和光泽度测试仪可以对外观进行评估。

2. 粘度检测粘度是油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影响着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能。

使用粘度计对油墨进行粘度测试,常用的单位为mPa·s。

较高的粘度可能导致油墨在印刷过程中无法正常传递或分散,而较低的粘度可能会导致油墨涌墨、模糊不清的问题。

3. 干燥时间检测干燥时间是油墨在印刷后完全干燥所需的时间。

使用干燥时间测试仪对油墨进行干燥时间检测。

不同的油墨类型和应用场景可能对干燥时间有不同的要求。

较长的干燥时间可能导致印刷品不易存放或加工,较短的干燥时间则可能导致印刷品容易粘连。

4. 密度检测油墨的密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对于不同类型的油墨,其密度也有所区别。

使用密度计对油墨进行密度检测,常用的单位为g/cm³。

密度偏高可能导致油墨加工不易,密度偏低则可能导致油墨的光泽度和色彩受到影响。

5. 其他检测除了上述主要检测项目外,还可以对油墨的pH值、粒径分布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全面了解油墨的质量和特征。

结论通过对油墨的外观、粘度、干燥时间、密度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对油墨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

合格的油墨应具有均匀的色彩、适当的粘度、合理的干燥时间和适当的密度。

本检测报告可作为供应商对油墨质量进行评估的依据,有助于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注:本报告中所提到的仪器名称和检测方法仅为示例,实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

油墨检测报告

油墨检测报告

油墨检测报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接触到使用油墨的物品,例如书籍、日用品以及工业制品等等。

然而,油墨是否安全却鲜为人知。

因此,油墨的检测报告变得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我们所使用的油墨的信息和安全保障。

油墨检测报告的定义油墨检测报告是油墨检测的结果记录,主要包括检测对象、检测方法和实验数据等内容。

它可以告诉我们使用油墨的来源、成分、品质以及是否合格。

油墨检测报告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油墨的重要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使用的油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油墨检测报告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对于消费者来说,油墨检测报告表明了他们所使用的油墨是否安全和可靠。

消费者可以通过油墨检测报告了解油墨的来源和成分,从而更好地选择安全且符合标准的油墨。

如果油墨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可以通过油墨检测报告进行维权和投诉。

油墨检测报告对于行业监管的重要性行业监管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

油墨检测报告为监管部门提供了资料和证据,有助于他们监督油墨制造和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油墨制造和使用单位必须提交油墨检测报告,以保证他们使用的油墨符合标准和安全。

油墨检测报告的检测方法油墨检测一般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色谱、光谱、质谱等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是一种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鉴定油墨中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此外,实验室测试、物理性能测试和生物学测试也是油墨检测的重要方式。

如何正确的阅读油墨检测报告正确阅读油墨检测报告可以让我们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阅读油墨检测报告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方面:1. 检测项目:了解油墨检测报告中检测的项目内容,以确定检测是否细致全面。

2. 检测标准:多种油墨检测标准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应该选择符合地区和国家标准的检测数据。

3. 检测数据:要仔细观察油墨检测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包括含量和浓度等信息。

结论油墨检测报告是油墨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并且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保证产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结论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结论

油墨性能实验报告结论
根据油墨性能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色彩表现能力:油墨的色彩表现能力是评价油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颜色鲜艳度、色差和色彩稳定性的测试,可以评估油墨在打印中能够准确还原图像的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油墨的色彩表现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油墨。

2. 干燥速度:油墨的干燥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打印品的生产效率。

通过测试油墨的干燥速度,可以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实验结果会提供有关油墨干燥时间和干燥程度的数据,从而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油墨。

3. 耐磨性和耐光性:油墨的耐磨性和耐光性是评估油墨耐久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摩擦测试和光照测试,可以评估油墨在长时间使用和暴露于光线下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色彩稳定性和图像质量。

实验结果会提供油墨在不同条件下的耐磨和耐光性数据,帮助用户选择具有较好耐用性的油墨。

4. 黏度和流动性:油墨的黏度和流动性会直接影响到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传递性能。

通过测试油墨的黏度和流动性,可以得到油墨的粘度、流动性和吸附性等参数,从而帮助用户根据具体印刷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墨。

5. 耐化学性:油墨的耐化学性是指油墨在接触化学物质时不发生颜色变化、不
溶解和不褪色的能力。

通过测试油墨的耐酸性、耐碱性和耐溶剂性等指标,可以评估油墨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经受化学物质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的油墨。

综上所述,通过油墨性能实验可以得出油墨的色彩表现能力、干燥速度、耐磨性和耐光性、黏度和流动性以及耐化学性等性能指标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油墨,以提高打印品质量、生产效率和耐久性。

油墨分析报告

油墨分析报告

油墨分析报告1. 简介油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印刷、写作和绘画等领域的液体或半固体材料,由颜料、溶剂、树脂和助剂等组成。

本报告对所收集到的油墨样品进行了分析,旨在研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应用领域。

2. 实验方法2.1 采集样品本次分析实验采集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油墨样品,包括水性油墨、UV油墨、溶剂型油墨、金属油墨和树脂油墨。

2.2 物理性质测试首先对油墨样品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包括粘度、干燥时间和流动性等指标。

通过粘度测试可以了解油墨的流动性和涂布性能,干燥时间测试可以评估油墨的干燥速度和耐久性。

2.3 化学成分分析接下来对油墨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墨中的有机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

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对油墨中的功能基团进行了检测和鉴定。

3. 实验结果3.1 物理性质测试结果通过粘度测试,得出五种油墨样品的粘度如下:油墨类型粘度 (mPa·s)水性油墨100UV油墨50溶剂型油墨200金属油墨150树脂油墨120通过干燥时间测试,得出五种油墨样品的干燥时间如下:油墨类型干燥时间 (s)水性油墨60UV油墨30溶剂型油墨90金属油墨120树脂油墨803.2 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油墨样品中的有机成分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五种油墨样品中均含有不同类型的颜料,如碳黑、颜料红等。

此外,还检测到一些其他有机成分,例如树脂、助剂等。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油墨样品中存在的功能基团。

结果显示,样品中包含羟基、羧基、酮基等。

4. 应用领域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油墨样品在不同应用领域进行推荐。

•水性油墨具有较低的粘度和干燥时间,适用于纸张印刷、文本印刷等领域。

•UV油墨干燥速度快,适用于对干燥时间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快速印刷、包装印刷等。

•溶剂型油墨具有较高的粘度和干燥时间,适用于塑料材料印刷。

•金属油墨含有金属颗粒,适用于特殊效果印刷,如贴花、烫金等。

防焊油墨入孔改善报告

防焊油墨入孔改善报告

防焊油墨⼊孔改善报告
防焊油墨⼊孔改善报告
⼀、背景
因防焊油墨⼊孔经常发现,油墨⼊孔的报废率偏⾼,超出⽬标管控,且防焊油墨⼊孔不良有上升的趋势,故建⽴夸部门⼩组共同改善防焊油墨⼊孔问题
⼆、原因分析
针对油墨⼊孔不良对防焊制程进⾏稽查,查找影响防焊油墨⼊孔的原因,经分析影响防焊油墨⼊孔不良主要为防焊丝印制程所影响,丝印时⽹底没有定时清洁及丝印刮胶磨损不平未及时研磨是造成防焊油墨⼊孔的主要原因
三、改善对策
3.1建⽴防焊1+3改善专案
3.2品质负责监督及统计相关数据,⼯艺负责提供改善⽅法,⽣产负责按要求执⾏
3.3.每丝印⼀筐板⽤⽩纸对⽹底索油⼀次,⽣产过程中出现停顿,重新丝印需要⽤⽩纸索油并清洁⽹底
3.4每班清洗刮胶⼀次,每班对不平刮胶⽤刮胶研磨机磨平
3.5 丝印后插框需板架横放,预烤后需12H内完成曝光显影,减少因油墨长时间放置硬化影响显影效果,造成孔内油墨显影不净
四、效果确认
4.1改善前油墨⼊孔不良率;
4.2改善后前油墨⼊孔不良率:
通过成⽴防焊改善专案组,防焊油墨⼊孔不良率由改善前0.0393%下降为改善后0.0046%,防焊油墨⼊孔不良改善效果明显
五、后续计划
1.防焊课主管对全体员⼯进⾏防焊油墨⼊孔改善对策做⼗分钟教育训练,每班⼀次
2.品保稽查⼩组每天对防焊⼯序进⾏稽查,有异常及时通知部们负责⼈进⾏改善
3.⼯艺⼈员每天持续针对防焊⼯序可精益⽣产进⾏项⽬进⾏优化改善。

阻焊油墨消耗分析改善报告

阻焊油墨消耗分析改善报告

小结:数据显示从1-10月份油墨实际耗用有6个月超标,有4个月是达标的。

2.油墨耗量计算公式面铜厚度 常规油墨(深绿/中绿/蓝油)其它(杂色)油墨 备注40um 以下 0.1667kg/㎡ 0.1724 kg/㎡ 包含返洗率在内 40-75um 0.1724 kg/㎡ 0.1818 kg/㎡ 包含返洗率在内 75um 以上0.25 kg/㎡0.28 kg/㎡包含返洗率在内小结:物控按照以上耗量标准对当月订单面积结构进行计算是否超标。

三﹑原因分析 1.可能因素分析2.超标因素解析人 法机物其它刮胶变形小单太多丝印换板频繁索白纸造成浪费油墨过期 吸水海绵硬化丝印操作技能不够 待磨的板放置时间过长严重氧化磨板机保养不彻底自检力度不够油墨罐未刮干净对位操作技能不够曝光均匀性不够 显影机喷嘴堵塞猪笼架螺丝损坏叠板开油过多导致过期温湿度异常导致板氧化环 人员流动性较大网版油墨回收不干净开油过多未使用完过期烤炉温度异常磨板相关测试没做半孔板太多,索白纸太多浪费油墨杂色油墨太多油墨不能完全有效印刷造成浪费油墨超标了!!!从现场了解及观察发现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油墨成本上升:原因图片佐证备注1.更换网版后油墨未回收干净网版上油墨没有回收到罐内及时使用超过24H后过期需报废2.杂色油墨(不长用油墨)一次性开油过多未使用完导致过期油墨已过期硬化不能使用容大绿油美开美白油3.小单太多频繁更换网版,开网和收油墨产生损耗开新网﹑更换杂色油墨网﹑小批量单调机时到油墨进网版及收油,索网的白纸沾的油墨产生油墨损耗4.人员流失率较大,新进人员培训阶段操作技能不够,产生不良返洗板数据来源于行政部更换网版和调机及索网浪费沾油墨的白纸频繁更换的网版5半孔板订单比较多,丝印时无法完全移位印刷,只有使用白纸索网,每印1块索一张白纸造成油墨浪费此类半槽板丝印时移位印刷避不开半槽极易积油,丝印时每印刷一块板进行所白纸四﹑改善措施1. 换网版时必须将网版上剩下的油墨全部收干净到油墨罐内,并盖好油墨盖,将油罐交与调油员进行时间标示,待第一时间用掉。

阻焊油墨认可评估报告

阻焊油墨认可评估报告

阻焊油墨认可评估报告阻焊油墨是一种应用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制造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油墨,用于隔离焊盘和电连接线之间的空隙,以提高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阻焊油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绝缘性和耐电弧性能。

然而,对于阻焊油墨的成分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风险,需要进行认可评估。

阻焊油墨认可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阻焊油墨成分分析:评估报告首先需要对阻焊油墨的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树脂、固化剂、溶剂和其他添加剂等。

这些成分的类型和含量将对阻焊油墨的性能和环境影响起到重要作用。

2. 环境影响评估:阻焊油墨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尤其是在制造、使用和废弃阶段。

评估报告需要考虑到阻焊油墨可能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噪声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3.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阻焊油墨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风险。

评估报告需要考虑到使用阻焊油墨的工人的健康风险,包括潜在的皮肤接触、吸入和摄入等途径。

对于可能有害的成分,还需要评估其对人体的毒性和致癌性,并根据暴露水平进行风险评估。

4. 合规性评估:阻焊油墨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评估报告需要对阻焊油墨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评估,包括REACH法规、欧盟ROHS指令等,确保阻焊油墨的合规性。

5. 建议和改进措施:评估报告需要提出针对阻焊油墨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风险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减少阻焊油墨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阻焊油墨的认可评估报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评估阻焊油墨的成分、环境影响、人体健康风险和合规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保证阻焊油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一过程对于PCB制造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合适的阻焊油墨,并确保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項 目 主 硬 顏 化 劑 劑 色 規 格 值 備 註
G927
HD-5 G (綠色) 主劑與硬化劑混合後








主劑 : 硬化劑 = 80 : 20
190 ± 30PS (錐盤型黏度25º C ) 75 ~ 80 wt% 70 º C / 40分鐘 400 ~ 600 mJ/cm2 (到達油墨上) 24小時 (25º C以下暗處保存) 6個月 (25º C以下暗處保存)
无起泡 (OK) 无起泡 (OK)
6pcs 6pnl
4
油墨起泡
IR
Mask thickness
1.制作方式: 切片測量线面和线角的油墨厚度. 2.要求規格: 线面≧ 0.4mil; 线角≧0.15mil;.
பைடு நூலகம்
BACK
3.結論: 從以上切片量測的結果分析,油墨厚度在要求的範圍內,結果ok.
Mask thickness
切片測量大銅面,獨立線, 密集線上的油墨厚度,及 Undercut的大小
漂錫(1x,2x,3x,4x,5x,6x) 后檢查油墨起泡 IR(1x,2x,3x,4x,5x,6x) 后 檢查油墨起泡
油墨厚度 ≧0.4mil; Undercut< 1mil
无起泡 无起泡
2pnl
油墨厚度 ≧0.4mil; Undercut< 1mil(OK)
BACK
Examine item
绿油桥
外观检查 顯影不潔 油墨入孔 后烤后
Sampling size
Test effect
无脱落 (OK)
無顯影不潔 (OK) 无绿油入孔 (OK) 无脱落 (OK) 无脱落 (OK)
1
2
油墨脱落 表面處理后
油墨厚度
3
油墨厚度 和 Undercut
Undercut 漂錫测试
重量比
R型 主劑與硬化劑混合後 (最大極限)
不 揮 發 成 份 預 烤 範 圍
適 當 曝 光 量 混 合 後 保 存 期 保 存 期 限
主劑與硬化劑混合後 製造後
測試參數
流程 前處理 控制項目 速度 酸洗濃度 火山灰濃度 網版 刮刀厚度 印刷 印刷壓力 印刷速度 規格 2.5 m/min 8±2% 20±5% 36T 12mm 0.6~1.5kg/cm2 20±5HZ 實際生產參數 2.5 m/min 8.1% 22% 36T 12mm 1.0kg/cm2 20HZ
1.制作方式: 观察对比大丰330G5099G与联致—G927之外观与颜色
BACK
左测为大丰油 墨,颜色较浅
右测为联致油 墨,颜色较深
2.结论: 除颜色深浅程度不同外,两者品质都ok
Mask thickness
1.制作方式: 用10倍镜观察联致油墨生产的板子是否有绿油桥脱落
BACK
2.结论: 无绿油桥脱落
Conclusion
通過分析測試結果,联致--G927綠色油墨生產出來 的板子無品質異常,可以滿足產品品質需求, 且价格更 低廉,評估結果为OK.
BACK
联致--G927绿色油墨测试 报告
Reporter: Date: 2011/08/07
报告内容
1 2 3 4 5 6 7 :测试目的 :测试工具 :油墨特性 :测试参数 :测试料号(06c07288-i-s0) :测试项目 :结论
測試目的
现有料号06c07288-i-s0为SD-1和SD-2共同在制 品,但是两个分厂间使用防焊油墨品牌不同, 在颜色外观上有较大差异,现需测试SD-1所使 用之联致—G927绿色油墨(价格比大丰低)是 否适合SD-2之制程,生产出合格产品,并导入 生产使用,使两个分厂间生产出来的板子无外 观品质差异,且降低成本。
BACK
印刷角度
油墨厚度 溫度 預烤 時間 能量
15±5°
35-45um 77℃ 40 min 400~600mj/sqcm 9-11(21Step) 3. 5±0.5m/min 30±10psi 30±10psi 0.9 ±0.2% 30±2℃ 80℃(11min); 140℃(11min);150℃(66min)
2. 尺寸: 16”X18”
3. 數量: 20Pnl 4. 板厚: 93mil 5. 最小綠油橋: 3.0mil 6. 最小刃環: 1.9mil
Test vehicle:06c07288-i-s0
項目 序號
測試項目
Test mode Gauge standard
无绿油桥脱落
板子顯影出來后使用 10X 的目鏡全檢 不允許有顯影 不潔 无绿油入孔 使用3M膠帶做拉力實驗, 用100x目鏡檢查油墨 Peeling的狀況 无绿油脱落 油墨脱落大小 <1mil 6pnl 10pnl 全檢(20pnl)
BACK
測試工具
1. 油墨黏度器 2. 3M膠帶;10X目鏡 3. 06c07288-i-s0測試板 4. 底片;曝光格 5. 防焊制作流程及表面處理制作流程
BACK
6. IR流程,錫爐,切片所需材料,高腳鏡
四.油墨資料
特徵: 联致--G927綠色油墨是高精密度印刷電路板專用的兩液型液態感光防焊油墨,具有高 解像度及良好的密著性,由於比較不會爆孔及空泡,且耐熱性極,更適於目前防焊與塞 孔製程之操作。
15°
38um 77℃ 40min 550mj/sqcm 10step 3.0m/min 30Psi 30Psi 1.05% 30℃ 80℃(11min); 140℃(11min);150℃(66min)
曝光
能量格 速度 (上)壓力
顯影
(下)壓力 顯影液濃度 溫度
后烤
溫度&時間
六.測試料號
1. 料號: 06c07288-i-s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