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报告范围
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

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技科室在医疗工作中对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快速报告的一项重要制度。
一、引言“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在医技科室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出现严重异常,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立即向临床科室报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的一种管理制度。
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二、危急值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危急值是指医技科室检查结果中,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值。
2. 分类: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红色危急值: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需要立即处理的检查结果。
(2)橙色危急值: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需要尽快处理的检查结果。
(3)黄色危急值:提示患者病情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的检查结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1. 报告范围(1)所有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均应纳入危急值报告范围。
(2)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等。
2. 报告流程(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本科室负责人。
(2)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3)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应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紧急救治等。
(4)临床医生处理后,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医技科室。
3. 报告时限(1)红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5分钟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10分钟内通知临床医生。
(2)橙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15分钟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30分钟内通知临床医生。
(3)黄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2小时内通知临床医生。
4. 报告方式(1)电话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通过电话向临床医生报告。
(2)书面检查人员应在报告危急值的同时,填写《危急值报告单》,交由临床医生签字确认。
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

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医院危急值是指在病因病理生理方面发生急性危险或有生命威胁的临床情况。
危急值报告的及时准确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合理的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内容1.危急值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危急值报告工作的管理。
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心脏病急性发作;•器官功能失败;•骨折、脱臼等创伤;•突发失明、失语等神经系统疾病;•产科急症等。
2.危急值报告管理的职责和要求(1)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危急值报告的分类、标准和影响因素等;•负责危急值报告数据的汇总、分析和反馈;•负责危急值报告处理结果的行政审核和落实。
(2)临床科室:•管理本科室的危急值报告工作;•负责危急值报告的确诊和治疗。
(3)检验科、影像科等辅助科室:•及时发现和报告检验、影像等相关危急值。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要求(1)危急值的认定:临床医生通过相关检测、观察、评估等方法确定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包括两种情况:•直接诊断患者的危急值;•社会反应度高、医学意义重大,需及时反映并处理,被称为高危险因素的患者。
(2)危急值报告的程序:•发现危急值后,医生及时向科室、院内的危急值中心报告,同时通过电话或传呼机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由危急值中心及时确认、记录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督促临床科室按要求及时处理报告。
(3)危急值报告的时间要求:危急值报告及时快速的处理十分重要,临床科室应在15分钟内向危急值中心报告并启动处理程序。
4.危急值报告的绩效评价和管理医疗机构应每日对危急值报告工作的情况进行绩效分析和评价,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危急值报告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医院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医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医院危急值报告工作的准确度和及时性,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标准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标准
引言
危急值报告是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一些化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况。
这些危急值通常需要立即报告给临床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档旨在为检验科提供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迅速、准确地报告危急值,并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危急值定义
危急值是指化验结果超出正常范围,且具有以下特点之一的情况:
对患者生命有直接威胁的情况,如极高的血糖水平、严重的电解质失衡等;
对病情诊断和治疗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如白细胞计数异常、肝功能异常等。
报告标准
以下是危急值报告的标准:
1.一般情况下,危急值的报告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需要尽快向临床医生通报。
2.危急值的报告内容应清晰、准确,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化验
项目、异常结果、结果单位等。
3.报告方式可以是电话通报、短信通知或电子报告系统,但必
须确保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收到和理解报告信息。
4.每次危急值报告应有明确的记录,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员、报告方式以及接收人员的回应情况。
流程示意图
以下是危急值报告的流程示意图:
危急值报告流程示意图](流程示意图链接)
结论
危急值报告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检验科需
要建立标准的报告流程,保证危急值能够快速、准确地通报给临床
医生。
本文档提供了危急值报告的标准和流程,为检验科提供了指
导和参考,以提高危急值报告的质量和效率。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

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危急值报告是医院内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于及时通报医院内发生的危急情况,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能够确保危急情况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危急值报告制度1.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明确各种危急值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各种危急患者的状况,如临床病情紧急、器官衰竭、意识状态异常等。
2.危急值报告的责任人和责任分工:明确危急值报告工作的责任人,包括医生、护士、检验科技师等,并明确各个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
3.危急值报告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规定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如从发现危急状况到报告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并要求报告的时间要求,以确保及时报告。
4.危急值报告的记录和归档:要求对危急值报告进行记录和归档,以便日后的查阅和跟踪。
二、危急值报告流程1.发现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紧急处理,并立即向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报告。
2.报告危急值:危急值报告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并确认危急值,并按照规定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护士、实验室技师等。
3.处理危急值:经确认的危急值需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开展紧急治疗、采取适当的检查等。
4.归档和跟踪:对于发生的危急值报告,应及时进行记录和归档,并进行后续的跟踪检查和回访。
1.临床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
2.化验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生命体征异常、药物过敏等。
3.影像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肺部疑似感染、脑部出血等。
4.手术业务方面的危急值报告,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等。
以上仅为一般性的项目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细化。
总之,建立完善的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和范围,是医院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规范和严谨的操作,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急情况,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科危急值报告是医学检验科对患者体液或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其中的项目和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科危急值报告会包括以下项目和范围:1.血液学项目:血液学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等指标。
对于血常规来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异常都可能导致危急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感染或骨髓功能抑制;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生化学项目:生化学项目包括血糖、肾功能、肝功能等指标。
例如,血糖水平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糖尿病或者严重的应激反应;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尿毒症而需要紧急治疗;肝功能异常可能反映患者肝脏受损或肝炎等情况。
3.免疫学项目:免疫学项目包括炎症标志物、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指标。
例如,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炎症或感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4.微生物学项目:微生物学项目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指标。
细菌培养结果的报告可以及时提供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5.分子生物学项目:分子生物学项目包括基因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等指标。
例如,在临床上常见的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核酸检测项目,在急性感染时,如果检测出阳性结果,应该立即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范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急性、危及生命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需要提供科危急值报告。
例如,重度贫血、高血糖昏迷、严重肝功能损害等都需要及时向临床医生报告。
科危急值报告的编制应该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标准。
医院和检验科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制订相应的报告标准,并确保科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医生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科危急值报告应该有明确的报告方式和渠道,确保报告能够直接送达到负责患者的临床医生手中。
总之,科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和范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医院和检验科应该建立相应的标准和流程,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提供给临床医生及时有效的治疗指导。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
1.项目范围:
-危急值定义:明确什么样的病情需要被归类为危急值,通常是一些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情况,如生命威胁、严重伤害或突发病情等。
-报告范围:规定需要报告的危急值范畴,包括患者的病情、医嘱执行情况以及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报告流程:
-报告发起:危急值的发现和报告应该有明确的程序和责任人,通常是医护人员或实验室技术人员。
3.危急值项目:
-生命体征危急值: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突然异常情况。
-实验室检查危急值:指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程度超过临界值的情况,如血液学、生化学、微生物学、肿瘤标志物等。
-影像学检查危急值:指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异常程度超过临界值的情况,如X光、CT、MRI等。
-手术后危急值:指术后患者在血压、心率、体温等方面出现异常或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药物治疗危急值:如药物过敏、重要药物的用药错误等。
4.危急值报告的管理与改善:
-责任分工:明确各个角色在危急值报告中的职责,如报告者、接收者、处理者、质控人员等。
-培训与教育:提供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以确保他们熟悉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并了解正确的报告流程和处理方法。
-质控与评估:制定质控措施,监测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项目及范围的设计与实施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起一个快速、准确并且可靠地通报和处理危急病情的机制,从而提高患者的救治质量和生存率。
这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2023)

所有科室
钠
Na'
mmol/L
≤115或2165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钙
Ca"
mmol/L
≤1.5或》
3.75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葡萄糖
GLU
mmol/L
W2.2或或25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除新生儿)
225
新生儿
谷丙转氨酶
ALT
u/L
21000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胆红素
TBlL
mmo1/L
≤20或21000
血液科、放化疗病人
血气分析
PH值
PH
或7.2或27.6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mmHg
≤20或280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氧分压
PO2
mmHg
W30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碳酸氢根
HCO;
ιnmol∕L
≤13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
生化检验
钾
K-
mmol/L
忘2.5或26.5
产科
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计数
WBC
Xio7l
≤1.5或240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除血液放化疗)
≤L0或或50
放化疗病人
WLo或2100
血液科
血红蛋白
HGB
g/L
≤45或2200
任何时间结果
所有科室(除新生儿)
≤45或2220
新生儿
血小板计数
PLT
×io7l
≤30或21000
危急值报告范围

危急值报告范围
危急值报告是指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和危险性的检验结果,在出现这些结果后,需要立即通知医疗团队以便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化验方面:血细胞分析、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等。
例如,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g/L,白细胞计数高于30×10^9/L,血清肌酐浓度超过442umol/L等。
2. 微生物学方面:细菌培养、真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
例如,革兰阴性杆菌的培养结果显示产超级细菌的菌株,真菌培养结果为高致病性的新型真菌等。
3. 临床影像学方面:X线影像、CT影像、MRI影像等。
例如,CT影像显示颅内出血、心脑血管造影显示大面积血管栓塞等。
4. 组织病理学方面:病理标本的检测结果。
例如,在病理标本检查中发现高度恶性肿瘤等。
5. 其他方面:如生命体征监测、临床体征变化等。
例如,连续监测到患者的体温超过40°C,血压持续低于90/60mmHg等。
这些危急值的范围主要是根据临床医学的经验和专业标准来确定的,以确保在出现这些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结果后,医疗团队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进一步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于不同的医疗机构和科室,可能会有相应的细
微差别,但总体来说,危急值报告的范围应该尽量覆盖各个方面,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附件1)
一、检验科
警戒低值警戒高值血清肌酐(Cr)654umol/L 血尿素(BUN)28mmol/L
血尿酸(UA)750umol/L 血淀粉酶(AMS)300U/L
尿淀粉酶(UAMY)800U/L
总胆红素(TBIL)(新生儿)340umol/L 乳酸脱氢酶(LDH)1000U/L
磷酸肌酸激酶(CK) 1000U/L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200U/L
脂肪酶700U/L
血葡萄糖(GLu)女性及婴儿 2. 2mmol/L 22.2mmol/L 男性 2.7mmo/L 22.2mmol/L
新生儿 1.7mmol/L 16.6mmol/L 血清钾(K) 2. 5mmol/L 6.0mmol/L 血清钠(Na) 120mmol/L 160mmol/L 血清氯(CL) 75mmol/L 120mmol/L 血清钙(Ca) 1.5mmol/L 3. 5mmol/L
血清磷(P) 0. 3mmol/L 2.5mmol/L 血清镁(Mg) 0.5mmol/L 3.0mmol/L 血红蛋白(HGB)成人50g/L 200g/L
新生儿95g/L 223g/L
白细胞(WBC)血液病、放化疗患者0.5*10⁹/L 40*10⁹/L
其他患者 2.5*10⁹/L 40*10⁹/L 血小板(PLT)血液病、放化疗患者10*10⁹/L 1000*10⁹/L 其他患者50*10⁹/L 1000*10⁹/L 凝血酶原时间(PT)20秒
INR(抗凝治疗者) 3.5秒
部分凝血酶原活动时间(APTT)48秒
二、心电图室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
3、致命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
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的R波落在前一心搏的T波上);
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 间期延长;
⑤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⑥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⑦二度Ⅱ型及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⑧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⑨大于3秒的停搏;
⑩低钾u波增高。
三、彩超室
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2、急性胆囊炎考虑胆囊化脓并急性穿孔的患者;
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晚期妊娠出现羊水过少≦4cm,合并胎儿呼吸、心率过快(>160bpm)或过慢(<120bpm);
6、胎心消失;
7、完全性前置胎盘并出血;
8、混合性胎盘早剥;
9、心脏普大并合并急性心衰;
10、大面积心肌坏死;
11、大量心包积液前壁前厚度≧3cm,合并心包填塞;
12、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四、CT室
1、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出血量≥30ml;
3、脑疝、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cm、急性重度脑积水;
4、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6、耳源性脑脓肿;
7、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复查患者除外);
8、肺栓塞及肺梗死;
9、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11、肝、胰、脾、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12、眼眶内异物。
五、放射科
1、一侧肺不张;
2、气管、支气管异物;
3、肺压缩达50%以上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复查患者除外);
4、急性肺水肿;
5、肺梗死、肺栓塞;
6、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7、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8、食道异物;
9、膈下游离气体;
10、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外伤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脊髓重度损伤;
11、多发肋骨骨折伴肺挫裂伤及(或)液气胸;
12、骨盆环骨折;
13、急性肠梗阻(包括肠套叠);
14、外伤性膈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