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与类型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

2、色彩设计 盛花花坛表现的主题是花卉群体的色彩美,因
此一般要求鲜明、艳丽。如果有台座,花坛色 彩还要与台座的颜色相协调。其配色方法有: ①对比色应用:这种配色较活泼而明快。深色调 的对比较强烈,给人兴奋感,浅色调的对比配 合效果较理想,对比不那么强烈,柔和而又鲜 明。如堇紫色+浅黄色(堇紫色三色堇+黄色三 色堇、霍香蓟+黄早菊、荷兰菊+三色堇),绿 色+红色(扫帚草+星红鸡冠)等。 ②暖色调应用:类似色或暖色调花卉搭配,色彩 不鲜明时可加白色以调剂。这种配色鲜艳,热 烈而庄重,在大型花坛中常用。如红+黄或红+ 白+黄(黄早菊+白早菊+一串红或一品红、金盏 菊或黄三色堇+白雏菊或白色三色堇+红色美女 樱)。 ③同色调应用:这种配色不常用,适用于小面积 花坛及花坛组,起装饰作用,不作主景。
毛毡花坛是由各种观叶植物组成的精美的装饰 图案,植物修剪成同一高度,表面平整,宛如 华丽的地毯;
浮雕花坛是依花坛纹样变化,植物高度不同, 部分纹样凸起或凹陷,凸出的纹样多由常绿小 灌木组成,凹陷面多栽植低矮的草本植物,也 可以通过修剪使同种植物因高度不同而呈现凸 凹,整体上具有浮雕的效果;
彩结花坛是花坛内纹样模仿绸带编成的绳结式 样,图案的线条粗细一致,并以草坪、砾石或 卵石为底色。
2花境作用与位置
花境可设置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 花园及林荫路旁。它是一种带状布置方式,因 此可在小环境中充分利用边角、条带等地段, 营造出较大的空间氛围,是林缘、墙基、草坪 边级、路边坡地、挡土墙等的装饰;花境的带 状式布置,还可起到分隔空间和引导游览路线 的作用。
(一)、花坛
花坛的最初含义是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 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 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 一种花卉应用形式,它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 美华丽的纹样来体现其装饰效果。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

园林植物种植的基本形式1.单株种植: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种植形式,适用于大多数植物。
每种植物都在独立的土壤中种植,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每个植物独特美感的景观设计,可以让每个植物在空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2.群体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植物的群体效果的景观设计。
将同一种或不同种的植物以一定的规律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群体种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如色彩丰富的花坛、密集的灌木丛等。
3.集群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景观层次感和空间层次感的设计。
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种植相同或相似的植物,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感的园林区域。
不同层次的植物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如高大树木、中等灌木和低矮的地被植物。
4.缀点点缀: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强调园林中点缀效果的设计。
将一些个别的植物点缀在整个园林中,创造出独特的焦点和亮点。
点缀植物可以是一些特别美丽或独特的树木、灌木或花卉,可以用来突出一些景观元素或为整体增添活力。
5.绿墙和垂直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植物的设计。
通过在垂直表面上种植植物,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增加绿化面积。
绿墙可以用来修饰建筑物外墙,垂直种植可以用来美化室内或室外空间。
6.水生植物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水中种植植物的设计,如池塘、湖泊、水景等。
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水域的景观效果,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水生植物可以是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或湿生植物,根据水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
7.盆栽种植:这种种植形式适用于需要在容器中种植植物的设计,如花盆、花篮等。
盆栽植物可以放置在室内或室外,根据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培。
盆栽植物适合于小空间的绿化,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每种园林植物种植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空间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种植形式。
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也可以将不同的种植形式结合起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景观概论第五章园林植物

4、树丛二、三、四、五株的配置
两种或几种元素构成统一体,要达到统一变化,就 应先考虑“通相”,再分析“殊相”,以“通相” 达到统一,以“殊相”求得变化。 (1)、二株树丛:应采用同一树种,但形态、大小、 动势上有所差异,其间距应小于两树冠的半径之和。 不同种的树木如果外观上十分相似,也可配置在一 起。
(四)、花钵:一些商业街、步行街、景观大道、广场、商场 室内或室外等公共活动场所、户外休闲空间,应用一些碗状、 杯状、罈状或其它形状的种植器皿与其内部栽植的植物共同 装点环境。
第二节 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一、乔灌木的使用特性
如果说园林中的山体、地形是园林的骨架, 则乔灌木是园林的肌肉和外装。 乔木与灌木的差别:
观位置的作用。 ⑤、设在公园门前、园内建筑前广场的一侧或庭院内.
庭院较小时,要选择形体稍小的亚乔木。 ⑥、设在亭、廊、花架、景桥等园林建筑小品旁:以求得
几何形体、色彩、质感、动静、方向等方面的对比,使 景观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
(二)对植
1、概念:是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相互对称均衡或 不对称均衡的栽植。
Ⅱ、带状花丛花坛:当花坛的长短轴之比>3︰1时称为带状花丛花坛。 其宽度在1米以上,与花丛花坛一样有一定的高出地面的种植床。
Ⅲ、花缘:其宽度通常不超过1米,长短轴之比至少在四倍以上。花缘 由一种花卉组成,通常不作主景,多为基础栽植作镶边之用。
花丛花坛以花卉群体的华丽色彩为构图主题,所以花坛几何轮廓可 以丰富些,内部图案须力求简洁。
(5)、与围墙、阶地的挡土墙的配合。
注意:由于光线的关系,对应演进的花境必须南 北方向布置,不能东西方向演进,否则一列向阳, 一列背阴,两列花境生长不同,不能对应起来。
1.705园林种植设计基本形式0104

网师园殿春簃小院的白皮松
对植示意图
广州中山纪念堂
自然式的对植
单列
双列
多列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现代艺术中心公园
三角形列植
等行不等距列植
3.2乔木和灌木的种植形式 3.2.2丛植
树丛与树群
逍遥坡
玉鸳池
太子湾公园逍遥坡-玉鸳池
太子湾公园逍遥坡岸边的无患子树丛-春季主景
1.不同规划形式下的植物景观特点
1.规则式
兰特庄园
凡尔赛宫苑
凡尔赛宫苑
南京中山陵
凡尔赛宫苑
上海复兴公 园的花坛
上海复兴公 园的花坛
兰特庄园
凡尔赛宫苑
兰特庄园
现代城市空间中的规则式园林
2自然式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
不等边三角形栽植
复层混交及小块状混交与点状混交
树群设计平面分析三
第一层大乔木
第二层乔木
第三层小乔木或大灌木
第四层中小灌木
第五层草本覆盖植物
同一层的树木郁闭度在0.3~0.6左右
北京地区树群
青杨
平基槭
红碧桃
白碧桃
山楂
重瓣榆叶梅
忍冬
紫枝忍冬
白皮松
珍珠梅
花港观鱼公园南入口草坪平面
花港观鱼公园南入口草坪实景
孤植
乌桕
通常垂直视角为26°~30°,水平视角为45°时观景较佳。若假设景物高度为H,宽度为W,人的视高为力,则最佳视距与景物高度或宽度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垂直视角下的视距 DH=(H-h)ctgα/2≈3.7(H-h) 水平视角下的视距 Dw=W/2ctgβ/2≈1.2W 式中:α-垂直视角; β-水平视角;
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古

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古园林植物景观是指通过植物的布局、种植、组合等手法,将植物元素与园林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景观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宜居社区、景区旅游等场所,具有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等优点。
1.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以原生生态为基础,保持自然风貌的园林植物景观。
其特点是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尽量保持原有地貌和植被的特点。
常见的自然景观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
自然景观通过保留或恢复天然的植物组合,营造出一种融入自然、高度生态化的景观,能够传递出自然环境的原生美。
2.人工景观人工景观是通过人工方案来设计和组织的园林植物景观。
其特点是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创造,创造出一种符合人类审美和功能需求的景观效果。
常见的人工景观有:城市公园、社区花园、庭院等。
人工景观可以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将植物布局与人类活动需求结合起来,创造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3.复合景观复合景观是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结合的园林植物景观。
其特点是兼顾生态、功能与美学,既保留自然风貌,又适度进行人工改造。
常见的复合景观有:生态城市、生态旅游等。
复合景观以生态为基础,通过人工手段的干预,创造出既能满足人类需求,又能保护环境的优美景观。
4.创新景观创新景观是具有创新理念和设计手法的园林植物景观。
其特点是突破传统植物景观的束缚,突显个性化、独特化的设计思想。
常见的创新景观有: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网红景点等。
创新景观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植物的应用,形成前卫、新颖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总之,园林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景观各有特点与优势,在园林建设中起到了美化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和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作用。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创造更加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园林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形式

一、植物配置方式(一)自然式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和视觉效果,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
(二)规则式园林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体现人工美。
(三)混合式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
二、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一)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的功能表现在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功能,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
首先应当明确以谁为主。
例如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的种植设计,为了达到防止眩光的目的,确保司机的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中植物的密度和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城市滨水区绿地中植物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够过滤、调节由陆地生态系统流向水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而提高河水质量,保证水景质量;在进行陵园种植设计时,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植物配置时常常选择青松翠柏,对称布置;而在儿童公园内一般选择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植物进行自然式布置,并且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
(二)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最好的配置是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稳定人工群落。
主要考虑几个方面:1. 乔木与灌木和草本地被;2. 速生与慢生:选择速生树种会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尤其是街道绿化。
长寿树种树龄长,但生长缓慢,短期内不能形成绿化效果。
所以,在不同的园林绿地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树种是必要的。
在街道中,应选择速生、耐修剪、易移植的树种;在游园、公园、庭院的绿地中,应选择长寿树种。
当然,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互结合地配置,应是园林绿化的方向。
速生树种有易老早衰的问题,可通过树冠更新复壮和实生苗育种的办法加以解决。
在园林树种选择中,还要注意选择根深、抗风力强、无毒、无臭、无飞絮、无花果污染的优良树种,但是一个好的园林树种的优点都是相对的。
选择的目的,就是不断把具有优良性状的树种选出来,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抗性较差,绿化美化效果不良的树种。
3. 喜光与耐荫;4. 深根性与浅根性。
(三)适用原则1. 适地适树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较高的生长水平,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适应的离地生态条件下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之各类型绿地植物设计园林的主要景观要素有:主入口、园路、水体、建筑等等。
不同的要素对应着不同的景观要求,因此不同要素附近的植物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主入口植物设计1、主入口作为人对园区的第一印象,反映着园区整体的风格和形象,植物设计根据主入口设计不同灵活变化。
2、若主入口是以硬质景观作为主景,那么植物通常作为背景,选择色彩柔和、形态普通的植物来衬托主景;3、前景节奏较长的主入口一般采用列植的手法来营造仪式感,通过不同的植物品种来烘托相对应的气氛;4、以绿岛形式分流的主入口,则营造绿岛的特色氛围为重点。
园路植物设计1、园路植物景观的设计应注意植物的引导性和标志作用,以列植形式形成夹道景观或在园路的入口、尽头、交叉、转弯处等位置常常配置植物形成对景、障景等,成为焦点景观。
2、园区主干路的配置应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要求视线明朗开阔,有利交通。
平坦笔直的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配植。
最好植以观花乔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丰富园内色彩。
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两旁植物可密植,以突出建筑主景,入口处也常常为规则式配植,可以强调气氛。
蜿蜒曲折的园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为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应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景观上有草坪、花地、灌丛、树丛、孤立树,甚至水面。
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断变化。
3、次干道和游步道由于步行速度较缓,植物景观应注重营造细节,体现植物质感和色彩的搭配,同时结合路的形态和地形,在视觉上做到有挡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
次路和小路两旁的种植可更灵活多样,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荫又赏花的效果,如种植小叶榕和扶桑,或木绣球、台湾相思、夹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条等大灌木或小乔木,植于路边,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复层混交群落,则感到非常幽深。
水体植物设计1、水边:宜群植,不宜孤植;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应注意林冠线变化,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在树丛之间应留出透景线,引导人们到水边欣赏开阔的水景和对岸景观;丰富线条构图,增加倒影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基本形式
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1.规则式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图案式等,是指园林景观中植物成行成列等距离排列种植,或做有规则的简单重复,或具规整形状。
多使用植篱、整形树、模纹景观及整形草坪等。
花卉布置以图案式为主,花坛多为几何形,或组成大规模的花坛群;草坪平整而具有直线或几何曲线型边缘等。
通常运用于规则式或混合式布局的园林环境中。
具有整齐、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
2.自然式
自然式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是指植物景观的布置没有明显的轴线,各种植物·的分布自由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树木种植无固定的株行距,形态大小不一,充分发挥树木自然生长的姿态,不求人工造型;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如自然式丛林、疏林草地、自然式花境等。
自然式种植设计常用于自然式的园林景观环境中,如自然式庭园、综合性公园安静休息区、自然式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
3.混合式
混合式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通常指群体植物景观(群落景观)。
混合式植物造景就是吸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优点,既有整洁清新、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景色;既有自然美,又具人工美。
混合式植物造景根据规则式和自然式各占比例的不同,又分三种情形,即自然式为主,结合规则式;规则式为主点缀自然式;规则式与自然式并重。
二、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类型
1.根据园林景观植物应用类型分类
(1)树木种植设计。
是指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进行设计。
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
(2)草花种植设计。
是指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装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
具体设计造景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花地、模纹花带、花柱、花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等。
(3)蓑类与苔藓植物设计。
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造景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
2.按植物生境分类
景园种植设计按植物生境不同,分为陆地种植设计和水体种植设计两大类。
(1)陆地种植设计。
园林景观陆地环境植物种植,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园林景观中大部
分的植物景观属于这一类。
陆地生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
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各类植物造景。
(2)水体种植设计。
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景观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
水生植物虽没有陆生植物种类丰富.但也颇具特色,历来被造园家所重视。
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景园水体景观内容。
水生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
3.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
(1)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是园林景观种植设计的主要类型,一般面积较大.植物种类丰富,并直接受土壤、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设计时除考虑人工环境因素外,更加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2)室内庭园种植设计。
种植设计的方法与户外绿地具有较大差异,设施时必须、须考虑到空间、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子对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重植物对室内环境的装饰作用。
多运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等室内环境布置。
(3)屋顶种植设计。
在建筑物屋顶(如平房屋顶、楼房屋顶)上铺填培养土进行植物种植的方法。
屋顶种植又分非游憩性绿化种植和屋顶花园种植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