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养五脏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色养五脏

五色养五脏
• 为“肾之谷”,《本草纲目拾遗 》记载:“黑豆益精补髓,强壮 精力。男性久食可预防前列腺老 化,女性多食能保养卵巢”。黑 豆中蛋白含量相当丰富,18种氨 基酸和19种油酸,有降低血中胆 固醇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说: 绿色养肝、红色补心、 黄色益脾胃、白色润 肺,黑色补肾。以大 家常吃的绿豆、红豆、 黄豆、白豆、 黑豆为例:
青养肝——多吃绿豆
• 中医认为绿豆益肝,清热、降 脂、排毒!调治脾胃克化之功 能,为食中佳品,济世长谷! 每日饮用相当于给胃肠做排毒 SPA!
红滋心——多吃红豆
• 李时珍赞为心之谷。中医认为红豆 补血、养心、利尿、化瘀、增进心 脏活动、抗疲劳之功能;现代医学 研究,红豆中三萜皂苷、铁,能保 护心脑血管,抗血管老化!
白润肺——多吃白豆
中医认为白芸豆润肺补气、 滋阴、肺主皮毛,久食白 芸豆润肺滑肤,温中散寒! 此外白芸豆丰富的维C, 可增。 中医认为黄豆健脾,益气、增 进食物的消化、促进营养的吸 收;此外黄豆富含丰富的卵磷 脂,久食可提高记忆力。
黒补肾——多吃黒豆
来源简介2
•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 (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 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 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属性也是不 相同的,归经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 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比如:你的胃 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 很辣,难受。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 舒服。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 与发散风寒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 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 身体的需求。要学会辨别寒与热, 分清阴阳。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 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 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 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 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 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 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 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 米、玉米等。

《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五行生克演化的系统。

在社会文化的演进中,五行五种状态渐渐被简化成了五种属性,即:金、木、水、火、土。

你,属于哪一“行”?五行人调养原则及饮食忌宜?《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胃、红色补心、绿色养肝、黑色补肾。

这跟五行又有什么关系?今天跟着岐黄学社(学友会)一起来学习吧!你,属于哪一“行”自然界的事物可以大体划分为五大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相应,也可以划分为五种,也就是五行体质,你属于哪一类呢?仅供参考,依据个人体质不同,会有差异。

木:肤色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有才能,体力不强,多忧虑,做事勤劳。

这种人大多能耐春夏,不能耐受秋冬,容易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而生病。

火: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体型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背部肌肉丰满。

其性格多气,轻财,缺乏信心,认识事物清楚,爱漂亮,性情急。

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春夏,受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易生病。

土:皮肤黄,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全身上下都很匀称,步履稳重,举足轻,他们内心安定,助人为乐,不喜依附权势,爱结交人。

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金:肤色较白,体形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心胸宽广,有远见,组织力强,为人敦厚,做事认真。

这种人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水:肤色偏黑,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机智,灵活,善辩,富于灵感,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比较狭窄。

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能耐秋冬,不能耐受春夏。

五行人调养原则及饮食忌宜:木:宜芝麻、糯米、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还可食用枸杞粥、桑椹粥、山药粥、花生粥、黑芝麻糊亦适宜常食。

话饮食养生——五色入五脏

话饮食养生——五色入五脏

话饮食养生——五色入五脏原标题:红入心、黄入脾、绿入肝、白入肺、黑入肾,内附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医认为“五色入五脏”,不同颜色的食物对人体的不同脏附有相应的补益作用,即“黄色入脾,绿色入肝,红色入心,白色入肺,黑色入肾”。

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食物颜色要丰富,五色倶全,才能起到全面补益五脏的作用。

1、红色入心红色在古代也叫赤色。

一般来讲,红色食物能补血养心,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活血化瘀,去除心火,安养心神。

多吃红色食物对心阳虚弱、心血不足、血瘀不畅、心血管疾病及心烦不安、心悸失眠者特别有益。

不同种类的红色合物补益心血:红肉类(猪肉、牛肉、羊肉)、猪心、鸡心、大枣、枸杞子、樱桃(车厘子)、石榴、红提、桂圆肉、赤小豆、红椒、胡萝卜。

活血化瘀:红垃圾、山楂、红糖。

去除心火:西瓜、番茄、草莓、红苋菜。

2、黄色入脾黄色是大地的颜色,是万物的根基,如同脾胃对人体的作用。

黄色入脾,黄色食材多能调和脾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健脾除湿。

黄色食物中,富含淀粉的谷粮主食、根室类蔬菜、豆类等多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而黄色的水果等多有理气和胃、促进消化的功能。

不同种类的黄色合物健脾益气:黄豆、豆腐、豆浆、小米、小麦、玉米、甘薯、南瓜、土豆、栗子。

理气和胃:柑橘、橙子、柚子、菠萝、柠檬、芒果、陈皮、生姜、黄椒、柿子、香蕉。

小贴士豆腐、豆浆等豆制品看上去是白色的,但因其是由黄豆制成,所以,从本质讲,应属于黄色食物。

3、绿色入肝绿色在古代也叫青色,肝属木,绿色食材以蔬果、豆类为主,多为木本、草本植物,多有益肝、清热、降脂、疏泄的作用,常食绿色食物,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代谢障碍者十分有益,并能清热解毒、通便利尿、消肿散结,适合积滞便秘、内热上火者多吃。

不同种类的绿色食物清热解毒,通便排毒:菠菜、绿豆、黄瓜、西兰花、油菜、小白菜、苦瓜、空心菜、芹菜、高笋、芥蓝、马兰头、芦笋、蒜苗、茼蒿、荠菜、豌豆苗、木耳菜、苋菜、海带、猕猴桃。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

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

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用中医和易经来说明其中的关系和养生方法早在3000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人要健康,就要吃五色、五味食物。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

早在《易经》中就有阴阳和五行相结合,所以饮食也与五行相对应。

五味分入五脏,各有阴阳偏差,“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人体作为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味、五色调和并且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青入肝,所以喝酒时,如果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会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红养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左右益处,如山里红、桃子、红心萝卜、西瓜等;黄养脾,如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而白色的东西养我们的肺,大家都知道,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是可以润肺养肺;黑色是养肾的,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对于女性抗衰老最有效。

苦入心,性苦的食物可以养心。

因此,夏天时,宜多吃一点苦瓜、苦茶、稍苦一点的绿茶等苦性的食物。

还有我们常会碰到酸味食品,那些以酸味为主的乌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不仅可以助消化,还有防癌、抗衰老、降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

而五味指的是:味过于酸: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咸: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水克火),引起气短。

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味过于辛: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出现筋道弛缓不利(金克木),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神伤而发生精神衰弱。

五行五色养五脏

五行五色养五脏

五行五色养五脏
青(绿)色属木,酸,养肝。

绿色食物富含叶绿素、叶酸、多种维生素,能够清理肠胃、防止便秘,有效排毒,增进肝脏解毒能力。

赤(红)色属火,苦淡,养心。

红色的食物可以补养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给人以振奋的感觉,能够有效地减轻疲劳、畅通血脉、舒缓心脏。

黄色属土,甜淡,养脾。

黄色食物多含淀粉和糖,不用摄取太多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补脾益气。

白色属金,辛香,养肺。

白色食物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物质,能够滋润肺部,提高免疫力。

金属辛味,洋葱、大蒜、生姜等辛香的调料也是润肺益气的好选择。

黑色属水,味咸,养肾。

黑色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多余的水分不至于在体内积存,能很好地保护肾和膀胱。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相互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相互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相互的养生之道!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五色对应的五行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色养五脏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

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中,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植物五颜六色,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为万物之灵的人提供了食物来源。

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

不同颜色的食物,属性也是不相同的,归经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

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

比如:你的胃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辣,难受。

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

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身体的需求。

要学会辨别寒与热,分清阴阳。

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他(她)有脂肪肝、高血脂,就是喜欢吃肥肉。

这种喜欢太过,喜欢得出了毛病的情况,你就要控制某些喜欢的食物了。

再喜欢的食物,也只能适当地吃,适可而止.
五色对五脏的滋养
《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黄疸等症。

有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黄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白豆(饭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黑豆的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长沙话叫:地菜子,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长沙话叫雍菜、四声音)、木耳菜、绿莧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水果等。

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红豆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
五色五味所入
药物归经学说的内容之一。

这是古人从五行学说出发,通过五色五味与五行所属,与脏腑经脉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

即:色青、味酸属木,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

色赤、味苦属火,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

色黄、味甘属土,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

色白、味辛属金,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

色黑、味咸属水,入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

五宜
五类谷、肉、果、菜适合于五脏病的,称为五宜。

语出《灵枢.五味篇》。

五类谷、肉、果、菜适合于五脏病的,称为五宜。

如脾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粟、藿。

肝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宜食黄麦、鹅肉、桃、葱。

五宜的说法迁就五行学说,其中可能有的有些道理,但多数是牵强附会的。

五走
五走及酸走筋,辛走气,咸走骨,苦走血,甘走肉。

语出《灵枢.九针篇》。

如“酸走筋,辛走气,咸走骨,苦走血,甘走肉。

语出《灵枢.五味篇》。

指五味所走的脏器。

即:酸先走肝,苦先走心,甘先走脾,辛先走肺,咸先走骨。

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作“先入”,意义相同。

五色
五色指青、黄、赤、白、黑的五种颜色。

指青、黄、赤、白、黑的五种颜色。

按照五行学说,它们的归类是:青属木
属肝,黄属土属脾,赤属火属心,白属金属肺,黑属水属肾。

但以此来诊断疾病时,必须结合宾际,与病史和脉证互参,不能机械地生搬硬套。

五色主病
五色主病指五行学说中的五脏配五色,此五者均为一般情况下的病色,合称为五色主病。

五行学说中的五脏配五色。

即:青色主肝病,赤色主心病,黄色主脾病,白
色主肺病,黑色主肾病,此五者均为一般情况下的病色,合称为五色主病。

后世在临
床实践中发展了五色主病的理论,较为切合实际。

归纳为:青色主风病,寒病、痛证、惊风等;赤色主热病(包括虚热、实热);黄色主湿热,寒湿或血虚;白色主虚证,寒证;黑色主寒证、痛证及劳伤、血瘀等。

六变
六变指急、缓、大、小、滑,濇六种脉象的病理变化。

指急、缓、大、小、滑,濇六种脉象的病理变化。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病之六变者,....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濇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这里六者均指脉搏的形象,并非指快慢。

急,即弦紧,多见于外感寒邪;缓,脉波纵缓而长,主气盛或实热;大,即浮大,主阳盛阴虚,故说多气少血;小,即细脉,主气血俱虚;滑,即流畅滑利,属阳气旺盛的健康脉象,亦见于热病;濇,脉来艰濇,主血瘀,因气虚不运,或寒邪阻滞气血所致。

指“八纲”中的表、里、虚.实、寒、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