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二次根式总结归纳

二次根式总结一、引言二次根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初等代数中一个基础的内容。
它在解方程、求根、化简表达式等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二次根式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包括重要观点、关键发现和进一步思考。
二、基本概念1. 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的表达式,其中a为非负实数。
当a为正实数时,√a有两个实数解;当a为零时,√0=0;当a为负实数时,√a没有实数解。
2. 二次根式的性质•非负实数的平方根仍为非负实数;•平方根具有唯一性,即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a唯一确定。
3. 二次根式的运算•加减法:对于两个二次根式√a和√b,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则可以直接相加或相减;如果被开方数不同,则需要化简后再运算。
•乘法:对于两个二次根式√a和√b,它们的乘积可以化简为√ab。
•除法:对于两个二次根式√a和√b,它们的商可以化简为√a√b =√ab,其中b不能为零。
三、重要观点1. 二次根式的化简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中常见的操作。
可以利用平方根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形式。
√8=√4⋅√2=2√2。
2. 二次根式的应用二次根式在解方程、求根、化简表达式等问题中经常出现。
在解关于x的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形如x2=5的方程,需要求得x=±√5。
3. 二次根式与无理数二次根式通常是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实数。
π和e都是无理数。
而对于正实数a来说,如果其平方不是有理数,则其平方根一定是无理数。
四、关键发现1. 二次根式的图像二次根式的图像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图像关于x轴对称。
2. 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对于两个非负实数a和b,如果a<b,则√a<√b。
但当a<0时,√a没有实数解。
3. 二次根式的近似值可以使用计算器或牛顿迭代法等方法求得二次根式的近似值。
可以利用牛顿迭代法逼近√2的值。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

二次根式知识点总结二次根式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勾股定理以及图形的面积计算等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二次根式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是指形如√a的代数式,其中a为非负实数。
它可以表示为一个单独的根号表达式,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二次根式之间的运算。
二、二次根式的性质1. 二次根式与有理数的关系:二次根式可以是有理数或无理数。
当根号内的数可以化简为有理数时,二次根式即为有理数;否则,二次根式为无理数。
2. 二次根式的相等性:两个二次根式相等的条件是它们的被开方数相等。
3. 二次根式的大小比较:对于非负实数a和b,若a > b,则有√a >√b。
4. 二次根式的运算性质:对于非负实数a和b,有以下运算性质:- 加法:√a + √b = √(a + b)- 减法:√a - √b = √(a - b),其中a ≥ b- 乘法:√a * √b = √(a * b)- 除法:√a / √b = √(a / b),其中b ≠ 0三、二次根式的化简当二次根式存在可以化简的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化简:1. 提取因子法:将根号内的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其中一个数是完全平方数,并提取出完全平方数的根号作为整体。
2. 有理化分母法:对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分数,可以通过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简,即将分母有理化为一个有理数或二次根式。
四、二次根式的应用1. 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如ax^2 + bx + c = 0,其中a ≠ 0。
通过二次根式的求解方法,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并通过图像分析得到方程的根的性质。
2. 求解勾股定理:在平面几何中,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两个其他边的平方之和。
通过二次根式的运算,可以准确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3. 计算图形的面积:在几何问题中,经常需要计算图形的面积,而某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涉及到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总结

二次根式总结一、引言二次根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对平方根的运算和性质。
掌握好二次根式的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二次根式进行总结,从定义、性质到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二、定义与基本性质二次根式可以表示为√a(其中a≥0),这里√a称为二次根,a称为被开方数。
在二次根式中,一些基本性质需要予以关注。
首先,二次根式满足乘法分配律。
对于任意的非负实数a和b,有√(ab)=√a × √b。
这个性质与平方根的性质一致,可以利用它对二次根式进行简化。
其次,二次根式可以进行合并化简。
如果a和b都是非负实数,则√a + √b可以合并成一个根式。
例如,√2 + √3 = √(2+3) = √5。
这一点在化简二次根式的过程中常常应用到。
另外,二次根式的乘法也有一定的规律。
对于任意非负实数a 和b,有(√a × √b) = √(ab)。
同样地,在乘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一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三、进一步探讨与应用1. 二次根式的化简化简二次根式是使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将复杂的根式表示简化为更简洁的形式。
例如,√8可以化简为2√2,√5 × √3可以化简为√15。
化简二次根式有助于简化运算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可以利用约束性质,并通过提取公因数的方式进行。
例如,对于√8,可以提取公因数2,即√(2 × 4) = 2√2。
2.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以通过化简和合并根式进行。
对于√a + √b,如果a和b无法合并,则不能再继续进行简化。
例如,对于√2 + √3,不能再进行进一步的运算。
但是可以计算其近似值,如√2 ≈ 1.414,√3 ≈ 1.732,因此√2 + √3 ≈ 1.414 + 1.732 ≈ 3.146。
3.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和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律进行。
利用这两个性质,可以轻松地计算复杂的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许多难题,其中包括二次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详细探讨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数学概念。
一. 二次根式概念二次根式,也就是平方根式,是指表达式中含有平方根的式子。
例如,我们可以将$\sqrt{2}$看做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是一种特殊的无理数,也就是说它不能写成分数形式。
二次根式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 二次根式中的数值通常是无理数,因此不能表示为分数形式。
对于非完全平方数,无法化约,只能用$\sqrt{a}$表示。
2. 满足乘方的指数法则:$\sqrt{i} \times \sqrt{j} = \sqrt{ij}$。
3. 满足加减的公式:$\sqrt{i} \pm \sqrt{j}$是不能合并的。
二. 二次根式性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讨论二次根式的乘法、开方以及化简。
乘法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式子:$(a+b\sqrt{2})(c+d\sqrt{2})$。
这是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可以化简为$ac+2bd+(ad+bc)\sqrt{2}$。
简易的乘法公式可概述为:$$\sqrt{a} \times \sqrt{b} = \sqrt{ab}$$同理,$$(a-b)\times \sqrt{c} = a\sqrt{c}-b\sqrt{c}$$开方当对一个平方根求值时,我们要找到它的平方是多少。
找到它的平方根就是简单的数学操作。
举个例子,如果是$\sqrt{9}$,平方是9,所以它的平方根就是3.而如果是$\sqrt{a^2 + b^2}$,则无法化简。
直接求这个平方根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往往采取近似求解或其他算法将其化简为另一个更容易求解的式子,在此不做详细讲解。
化简化简二次根式是化简至最简二次根式的过程。
例如,$\sqrt{8}$可以被化简为$2\sqrt{2}$。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乘法公式,将含有多个平方根的式子简化为最简的形式。
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基础知识
1、二次根式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每一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一个记作a,称为a的。
算术平方根;另一个是a
我们把形如a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根号下的数a叫作被开方数.
由于在实数围,负实数没有平方根,因此只有当被开方数是非负实数时,二次根式才在实数围有意义.
2、二次根式的性质
3、二次根式的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
4、最后的计算结果,具有以下特点:
(1)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
注意:①化简二次根式时,最后结果要求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
②化简二次根式时,最后结果要求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③今后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可以直接把根号下的每一个平方因子去掉平
方号以后移到根号外(注意:从根号下直接移到根号外的数必须是非负数).题型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条件
【例1】
【例2】
【例3】
【例4】
【例5】
【例6】
题型二、二次根式的性质【例7】计算
【例8】
【例9】【练一练】
4、
5、
6、7、
8、
题型三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例10】
【例11】
【例12】
【例13】
【例14】
题型四二次根式的化简【例题精析】
【例15】
【例16】【例17】【例18】
【练一练】
4、
5、6、6、
7、。
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专题01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知识点考点串编)【思维导图】◎考点1:二次根式的值例.(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当0x =的值等于( )A .4B .2CD .0【答案】B【解析】【分析】把0x =解题即可【详解】◉知识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知识点技巧:二次根式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
【注意】1.二次根式,被开方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是代数式。
2.二次根式是一个非负数。
3.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有着内在联系,(a ≥0)就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解:把0x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能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练习1.(2021·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当a 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个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 【解析】【分析】0)a >的代数进行分析得出答案.【详解】共4个.故选:B .【点睛】0)a >的代数式,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练习2.(2021·河北·结果相同的是( ).A .321-+B .321+-C .321++D .32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有理数运算和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2==∵3212-+=,且选项B 、C 、D 的运算结果分别为:4、6、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理数运算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含乘方的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练习3.(2021·河南林州·八年级期末)已知当12a <<a -的值是( )A .3-B .12a -C .32a -D .23a -【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直接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去绝对值的方法,进行分析运算即可.【详解】解:∵12a <<,212132a a a a a a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和去绝对值,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去绝对值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考点2:求二次根式中的参数例.(2021·n 的最小值是( )A .2B .4C .6D .8【答案】C【解析】【分析】=,则6n 是完全平方数,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为6.【详解】解:=∴6n 是完全平方数;∴n 的最小正整数值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关键是根据乘除法则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进行解答练习1.(2020·甘肃·酒泉市第二中学八年级期中)若x 、y 为实数,且0x +=,则2019x y æöç÷èø的值( )A .-2B .1C .2D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x 、y 的值,然后把x 、y 的值代入所求式子计算即可.【详解】解:∵0x +=,∴x +2=0,y -2=0,∴x =﹣2,y =2,∴220190192=12x y -æöæöç÷è=-ç÷èøø.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明确实数绝对值和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以及﹣1的奇次幂的性质是解题关键.练习2.(2020·江苏·丰县欢口镇欢口初级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如果3y ,则2x y -的平方根是( )A .-7B .1C .7D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再代入求解即可.解:由题意可得:24020x x -+¹=,,解得:2x =,故3y =,则21x y -=,故2x y -的平方根是:±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问题,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平方根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练习3.(2021·全国·n 的值是( )A .0B .1C .2D .5【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得出n 的最小值.【详解】=∴最小正整数n 的值是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正确化简二次根式得出是解题的关键.例.(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在函数1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x ≥2C .x >2D .x ≠2【答案】C 【解析】◉知识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知识点技巧: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由二次根式的意义可知,当a ≧0时,有意义,是二次根式,所以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只要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零即可。
第七讲二次根式的意义与性质

第七讲二次根式的意义与性质一、内容提要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包括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及实数、无理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1、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定义: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2、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定义: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性质:双重非负性——被开方数非负、算术平方根非负.3、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定义: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性质: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4、二次根式的定义与性质:定义:形如“ a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性质:(1)( a )2=a(a≥0);(2)a2 =│a│;(3)ab = a × b (a≥0,b≥0);(4)ab=ab(a≥0,b>0).二、赛题精讲【例1】已知y=1-x2+x2-1+2x+1,其中x、y为有理数,求( 2 )x+y的值.【例2】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是3x-1和-2x+2,求这个正数.【例3】已知A=m-nm+n+1 是m+n+1的算术平方根,B=m-2nm+2n 是m+2n的立方根,求B-2A的值. 【例4】若a、b满足3 a +5│b│=7,s=2 a -3│b│,求s的取值范围. 【例5】若实数x、y、z满足x +y-1 +z-2 =12(x+y+z),求代数式(x-yz)3的值.【例6】(1)证明: 2 是无理数.(2)已知a、b均为正有理数, a 、 b 均为无理数,求证: a + b 是无理数.【例7】已知7 =a,70 =b,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4.9 .【例8】已知9+13 与9-13 的小数部分分别是a和b,求ab-3a+4b+8的值.【例9】比较大小(1)13-2与42(2)4- 2 与1+ 2(3)a+1a+2与a+2a+3(4)14 -13 与13 -12三、热身演练1、已知x=(-2a4+a-aaa--+-333)2005,求x的个位数字.2、若实数x、y、m满足关系式:3x+5y-2-m +2x+3y-m=x-199+y ·199-x-y ,试确定m的值.3、已知x、y是实数,且y<x-1 +1-x +1,化简1y-1y2-2y+1 .4、已知x +y-1 +z-2 =14(x+y+z+9),求x、y、z的值.5、化简(1)356356-++(2)56145614--+6、化简x-y x-y -x+y x+y ÷(x xy+y +y xy-x -x+yxy)7、已知实数2+12-1的整数部分是m,小数部分是n,求m+n m-n 的值.8、化简求值32,32-=+=--+++b a aba b ab bab ab a 其中9、把代数式aa ---11)1(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求化简的结果.10、证明: 3 是无理数.11、已知 a ( a + b )=3 b (23 a +4 b ),且ab ≠0,求a-5b+aba+b+ab 的值.12、已知3413+=x ,试求x 4-6x 3-2x 2+18x+23x 2-8x+15 的值.13、化简(1)3+210+14+15+21(2)1+23+5(1+3)(3+5)。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

二次根式的定义及性质1、二次根式的定义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1)式子中含有二次根号“”;(2)a 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代数式(3)二次根式)0(≥a a 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0≥a ,即二次根式的两个非负性 二次根式的两个非负性:)0(≥a a ;0≥a ,具有非负性的还有02≥a ;0≥a ;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零,那么这几个非负数均为零。
2、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0(2≥=a a a (2)⎪⎩⎪⎨⎧<-=>==)0()0(0)0(2a a a aa a a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方法:①单项二次根式:利用a =来确定.②两项二次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a -=-+来确定.如: aa4、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并且被开方数中不含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叫最简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①号内不含有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②根号内不含有分母,③分母不含有根号。
5、 同类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6、 乘法公式:)0,0______(≥≥=⋅b a b a ;反之:)0,0_______(≥≥=b a ab7、除法公式:)0,0______(>≥=b a ba ;反之:)0,0______(>≥=b a b a 8、合并同类二次根式:__________________;=-=+a n a m a n a m形如)0(≥a a 的代数式叫二次根式例1、下列式子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1)31(2)3-(3)12+-x (4)38(5)2)31(-(6))1(1>-x x A.2个 B.3个 C.4个 D.5个【变式练习】1、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a ;②z y +;③6a ;④32+x ;⑤962++x x ;⑥12-x2、222++a a 是不是二次根式?___________(填“是”或“否”)二次根式)0(≥a a 表示非负数a 的算术平方根,0≥a ,即二次根式的两个非负性例2、(2012.德阳)使代数式12-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 B.21≠x C.210≠≥x x 且 D.一切实数 例3、 函数1213-+-=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变式练习】1、 使12--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2012.杭州)已知0)3(<-a a ,若a b -=2,则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3、若2)(11y x x x +=---,则______=-y x())0(2≥=a a a例4、计算: (1) (2) (3) (4)(b ≥0) (5)【变式练习】计算: (1); (2); (3); (4). ⎪⎩⎪⎨⎧<-=>==)0()0(0)0(2a a a a a a a例5、化简: (1); (2); (3); (4).例6、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第21章第1节二次根式(2)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会运用该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先复习二次根式概念及成立条件;
(2a≥0(a≥0)是一个非负数;
(3)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讨(a≥0)的正负特征培养分类讨论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运用
2=a(a≥0)严谨解题,加强学生准确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a≥0)是一个非负数;)2=a(a≥0)及其运用.
2a≥0)是一个非负数;•)2=a (a≥0).
一.课堂导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叫什么?当a<0
二.探索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正数,负数,还是零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2=_______;)2=_______;2=______;2=_______;
2=______;2=_______;)2=_______.
老师点评是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
)2
=4.
同理可得:)2=2,2=9,)2=3,2=13,2=72,)2=0,所以
例1 计算
1.2 2.()2 3.2 4.)
2
分析)2=a (a ≥0)的结论解题.
解:2 =32,(2
=32·2=32·5=45,
2=56,(2)2=2
2724=.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 2 2 )2 ( 2
22-
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2(x≥0) 2.2 3.)2
4.)2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 2≥0;(3)a 2+2a+1=(a+1)2≥0;
(4)4x 2-12x+9=(2x )2-2·2x·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2=a (a ≥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2=x+1
(2)∵a2≥0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
2=a2+2a+1
(4)∵4x2-12x+9=(2x)2-2·2x·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
)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 (2)x4-4 (3) 2x2-3
分析:(1) x2-3=(x+3)(x-3);
(2)x4-4=(x2+2)(x2-2)=(x2+2)()()
(3) 2x2-3=x+3)x-3)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a≥0)是一个非负数;
2.2=a(a≥0);反之:a=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2.(1)、(2)P9 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1、
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0
B .a ≥0
C .a<0
D .a=0
二、填空题
3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4.计算
(1)2 (2)-2 (3)(12)2 (4)()2
(5)
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 2-2 (2)x 4-9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3.非负数
三、4.(1)2=9 (2)-2=-3 (3)(12)2=14×6=32
(4)(2=9×23
=6 (5)-6
5.(1)x 2-2=()(
(2)x 4-9=(x 2+3)(x 2-3)=(x 2+3)()(
教学反思
1. (a ≥0)是一个非负数;
2. 2=a (a ≥0).
3. 教师在训练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之前应适当回顾分解因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