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确认记录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该怎么做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该怎么做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是指对新开发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估的过程。
验证和确认检测方法的目的是确保其能够准确、可靠地检测目标物质,并且能够满足相关的性能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1.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是指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测量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存在性。
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是指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参考方法(即已知准确测量目标物质的方法)进行对比来评估。
方法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然后计算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来评估。
还可以通过分析稳定性样品,测量结果的变化情况来评估。
2.确认方法的性能指标:确认方法的性能指标是指方法的检测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
检测限是指方法能够可靠检测到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
线性范围是指方法能够可靠测量的浓度范围。
精密度是指方法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同一样品的结果的一致性。
准确度是指方法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确认方法的性能指标可以通过分析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检测限和线性范围。
精密度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操作员上进行重复测量同一样品来评估。
准确度可以通过分析已知浓度的真实样品,与标准方法进行比对,计算误差来评估。
3.检测方法的验证验证过程:3.1.制定验证方案:确定验证的目的、范围、检测物质、参考方法和性能指标等。
3.2.准备验证样品:选择具有不同浓度的样品进行验证,并在真实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目标物质作为验证样品。
3.3.执行实验:使用待验证的方法对验证样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4.分析数据:根据验证样品的浓度和实验结果计算准确性指标如线性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
3.5.评估结果:根据验证结果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方法是否通过验证。
如果未通过验证,需要优化或修改方法,并重新验证。
4.检测方法的确认确认过程:4.1.制定确认方案:确定确认的目的、范围、性能指标和确认样品等。
机动车检测站记录汇总完整版

机动车检测站记录汇总完整版和地点:2018年1月2日,XXX机动车性能检测站会议室参会人员:XXX、XXX、XXX、XXX、XXX、XXX会议主持人:XXX会议记录人:XXX会议内容:1.对政策和程序适宜性进行了讨论,认为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2.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并决定增加某些设备的数量;3.监督和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得到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4.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5.内部质量审核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落实;6.纠正和预防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7.实验室比对得分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8.外部机构评审方面,认为需要加强合作;9.人员培训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和考核的建议;10.新标准、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11.质量监督情况得到了肯定,但也需要加强改进。
机动车检测站记录汇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记录文件编号:XXXX/JL-2018建档日期:2018年1月2日目录一、管理1.管理评审记录2.内审记录3.质量控制记录4.标准查新记录5.检测方法确认记录6.文件发放记录7.受控文件明细表8.档案销毁清册记录表二、人员9.人员培训及考核评价记录三、设备10.供应商名录及评价记录11.服务/供应品(仪器、设备、软件等)验收记录12.设备定期标定校准记录13.设备校准后确认记录14.设备期间核查记录15.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记录16.设备维修记录17.设备使用记录(独立分册)18.标准物质核查记录19.检测车间环境记录(独立分册)20.计算机软件使用前验证确认记录21.计算机使用状况记录(独立分册)22.信息化网络平台使用记录(独立分册)四、其他23.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记录24.日常质量监督记录(独立分册)25.顾客满意度调查及评价记录XXX机动车性能检测站管理评审记录编号:XXXX/JL01-2018建档日期:2018年1月2日管理评审项目检查表编号:XXXX/JL01-1-2018序号项目及内容1 政策和程序适宜性2 汇报对象方式3 资源配置4 监督和质量控制实施5 质量方针、目标实施6 内部质量审核7 纠正和预防措施8 实验室比对9 外部机构评审10 人员培训11 新标准、技术应用12 质量监督情况XXX机动车性能检测站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编号:XXXX/JL01-2-2018会议日期时间:2018年1月2日,XXX机动车性能检测站会议室序号部门职务地点签到备注XXX机动车性能检测站管理评审记录编号:XXXX/JL01-3-2018共页第页评审主持人:XXX评审时间:2018年1月2日会议内容:1.对政策和程序适宜性进行了讨论,认为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宣传;2.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并决定增加某些设备的数量;3.监督和质量控制实施情况得到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4.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良好,但需要进一步完善;5.内部质量审核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培训和落实;6.纠正和预防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7.实验室比对得分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8.外部机构评审方面,认为需要加强合作;9.人员培训方面,提出了加强培训和考核的建议;10.新标准、技术应用方面,需要加强研究和应用;11.质量监督情况得到了肯定,但也需要加强改进。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1 总则本附录讨论了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采用一项新的检测方法,或更换现有检测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通常血液检测方法包括完成检测必需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试验程序组合。
检测方法必须由实验室选择。
必须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符合实验室的要求。
血站对献血者及其捐献的血液进行强制性血液检测,包括输血相关感染病原学标志物检测、血型血清学检测和酶学检测。
方法学包括ELISA法、凝集法、速率法等,以及用于献血者采血前检查的快速诊断试验。
由于以上方法学原理的不同,方法确认的原则也不同。
依据当今国际公认的一些法规和指南,本附录提供了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常规使用的检测方法确认的原则和步骤,诣在提高血液检测实验室对检测方法确认的一致性和效率,确保检测方法变化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帮助用户满足文件和法规的要求。
2 范围为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认提供方案。
实验室需选择国家批准的符合国家要求的仪器、试剂盒或检测方法。
在新方法投入常规使用报告检测结果之前,需要就检测方法在实验室的使用性能进行确认。
不建议实验室对生产商提供的检测方法进行自行改动,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应与生产商合作进行新检测方法性能的评价测试,以确认修改后的系统在实验室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需确认的对象包括:实验室首次引入的检测方法,如实验室从未使用过的试剂、仪器等。
实验室首次将某项目引入现用检测方法,如HBsAg项目由A仪器检测改为由B仪器检测。
若多台仪器(相同品牌和型号)检测同一个项目,应对每一台仪器的性能进行确认比较。
3 输血相关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确认以下内容适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确认。
快速诊断试验和确证试验等定性方法的确认可参照本章节内容。
3.1 确认的一般要求3.1.1 试验操作的培训开始确认新的检测方法之前,操作人员应当有充分的时间熟悉新系统,确定关键的操作步骤。
生产商应提供试剂或仪器的操作说明,试验原理,规格,试验步骤,局限性,质量控制和健康安全信息。
试验仪器检测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确认编号:202X-003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仪器设备校准证书确认记录。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认

检验检测方法确实认检验检测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
检验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
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
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在《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
实验室采用的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方法发生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所以说,当没有国际、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
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检测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
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可以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需加以说明。
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检测软件确认记录表 机动车安全性能检验检测软件确认记录表 汽油车、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检验检测软件确认记

□其他功能
。
登录系统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仪器设备检验部分)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中“基本信息栏”所列内容
中需要登录员录入的部分均在登录界面有相应录入字段。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表(仪器设备检验部分)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中“仪器设备检验结果栏”
所列内容中需要检测的项目涉及的内容在登录界面有相应录入字段“一轴重、一轴制动、二轴重、二
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 加载制动 检验软件
要求
1.是否有自动确定车辆是否停在规定位置以及踩踏制动踏板和操作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时机的提示信
息。
□是 □否
2.车辆停至规定位置(加载制动检验时,副滚筒上母线离地 100mm 或动态测量轴荷达到 11500kg)后,滚
筒制动台检验时静态轴(轮)荷测量前停放时间不少于 3s,制动力开始测量前滚筒稳定后时间不少于 3s,
轴制动、三轴重、三轴制动、四轴重、四轴制动、驻车制动、左外灯、左内灯、右外灯、右内灯、侧
滑、整备质量/空车质量、外廓尺寸”等。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中“人工检验结果栏”所列检验项目均在登录界面有相应录入字段“外观检
验(唯一性认定、车辆特征参数检查、车辆外观检查、安全装置检查) 、底盘动态检验、底盘部件检验”
□柴油车检查程序按照 GB 3847-2018 附录 E 的规定进行。 □PDA 或司机助等检查结果与检验报告打印的数据、判定一致。 □每次检查,无论通过与否,系统必须自动记录 GB 3847-2018 附件 FB 的相关检查数据项。 □OBD 检查结果与汽车排放检验结果的关联应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流程按照 GB 18285-2018 附录 AA.3 及图 A.1 测试程序进行。 1.测量前监测冷却液或润滑油温度低于 80℃不进行检测。 2.高怠速转速波动范围为±200r/min。 3. CO+C02 浓度之和小于 6.0%或发动机熄火排放检测结束。 4.检测完毕自动记录 GB 18285-2018 A.5.3 要求的数据项.
检测方法(方法变更)确认报告

XXXXXXREV:A/0
项目/参数
检测方法
承担科室
原方法
方法变更说明:
确
认
情
况
人员
□经过培训□培训效果确认□正确操作□具有上岗证
仪器设备□正确ຫໍສະໝຸດ 置仪器□符合检测方法要求化学试剂及消耗材料
满足方法要求:是□否□
检测方法
能正确开展:是□否□
设施与环境
辅助设备满足方法:是□否□;环境条件满足方法:是□否□
开项(或比对)实验报告
是否需要开项(或比对)实验报告:是□否□;已完成开项(或比对)实验报告:是□否□
作业指导书
是否需要编写(或重新编写):是□否□;完成情况:已完成□
说明:
确认责任人
签名:日期:
科室审核意见
签名:日期:
批准
可以投入使用:是□否□
意见:
签名:日期:
注:监测方法为新开项目时,原方法和变更说明栏中填写“/”;当不需要编(或重新编写)写作业指导书时,应说明原因。
电线电缆检测抽样,送样,实检确认记录范文

电线电缆检测抽样,送样,实检确认记录范文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电线电缆的检测抽样、送样和实际检测确认记录。
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和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件,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电线电缆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1.2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电线电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监管不完善以及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意识不强等原因,一些低质量甚至假冒伪劣的电线电缆产品在市场上流通。
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并严重损害了行业声誉。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电线电缆检测抽样以及相关实检确认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电线电缆检测抽样、送样程序以及实际检测确认记录模板,以提供一种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法来保证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检测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进一步明确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以推动电线电缆质量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和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 电线电缆检测抽样:2.1 抽样方法:在电线电缆的检测过程中,抽样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电线电缆检测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随机抽样是指从一个大批次中,按照统计学原则,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选择一部分作为样品进行检验。
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每个被抽取到的单位具有相同被选中的机会,并且更好地代表了整个批次的特征。
分层抽样是将一个大批次划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完全包含、相对均匀且具有代表性的子集,然后再从每个子集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其他形式的抽样。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各个子集的特征,并根据需要对不同子集进行不同程度的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是必要且关键的环节。
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注意遵循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备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
按GB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的位置。真空瓶、注射器按7.2作好准备,于现场直接采样。若采用铝箔复合气袋采样,亦应在采样前用样品气反复置换3次。采样结束后,密封采样容器,避光带回实验室。
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条件,于总烃柱进除烃空气样,测得氧峰的峰高度。
3.定性分析
根据标准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参见分别由总烃柱和甲烷柱所得的标准色谱图
4.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的测定
选取10份样品加标,使加标浓度为0.88mg/m3,连续测定10次,结果如下:
结果(mg/m3)
1
0.84
2
0.86
3
0.88
1.4样品保存
采集好的样品应避光保存尽快分析,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12h。
2分析步骤
2.1色谱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2.2校准曲线绘制
2.2.2标准系列的测定:在本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准确抽取1.0ml标准系列的气体样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总烃柱和甲烷柱中进样,每个浓度重复三次,取峰高的平均值。
同样以甲烷的含量(mg/m3)为横坐标(X轴),以相对应的平均峰高为纵坐标(Y轴),绘制甲烷的校准曲线。
确
认
过
程
及
结
果
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1采样容器的洗涤
真空采样瓶或注射器使用前必须用3.3mol/L磷酸溶液洗涤,然后用水漂洗干净,干燥后用氮气置换。
1.2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
按GB16157-1996中9.3图29(真空瓶采样)或图30(注射器采样)连接采样装置,并按GB16157-1996中9.4有关部分操作采集样品。若排气中具有固体颗粒物,应在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过滤。采样完毕后,将真空瓶活塞关闭,或将注射器用衬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帽密封,带回实验室。
4
0.84
5
0.85
6
0.85
7
0.86
8
0.85
9
0.83
10
0.87
平均值
0.85
相对标准偏差
1.75%
加标回收率
97%
结论
精密度RSD<7.3%,加标回收率在89.6%-113%,满足标准HJ/T 38-1999的要求
确认人:
日期:
审批意见
技术负责人:
日期:
并分别计算总烃及甲烷的校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
2.3样品测定
按标准系列测定相同条件和步骤直接进样分析(如果样品浓度大于检测上限,应作适当稀释)。测定其峰高值。
2.4氧峰测定
样品气体中含有氧气。由甲烷柱得到的色谱图中,氧峰已与甲烷峰分开(由于氧在氢火焰检测器中的响应值小,所以在实际得到的色谱图中不一定能看清氧峰)。但由总烃柱得到的总烃峰中包含氧峰,应予扣除。
标准方法名称/代号(含年号)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J/T 38-1999
确认类型
□首次确认□修改后确认□其他
确认人员
确认日期
2015年9月14日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非甲烷总烃。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非甲烷总烃(NMHC)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