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汽车 月亮 月亮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地面 地球 云层 在行驶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讲授新课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 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讲授新课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青山
——参照物是竹排 ——参照物是云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讲授新课
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讲授新课
例3: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参照物 学生、地面 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 动或静 动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讲授新课
例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 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 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

万安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

万安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课件新版沪科版

请描述正在空中给飞机加油的加油机的状态 ?
两岸青山相対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分别以谁为参照物 ?
例 : 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 : 〞老屋离我越远了 ,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 其中 , 故乡远离了我选择的参照物是〔A 〕 A.我 B.河岸 C.老屋 D.以上都不対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 答 : 最大量程100mL。
互动新授
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 答 : 分度值为1mL。
互动新授

×
×
互动新授
解析 : 读数时 , 要平视液面 , 使用量筒时眼 或是仰视都是错误的 , 只有甲图准确. 假设液 面(如水面) , 应读液面最低处的対应刻度 ; 面是凸面(如水银面) , 应读液面最高处所対的
互动新授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那么形状物体的体
①压入法 :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 筒前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対的刻度的差值就 ②沉锤法 : 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 , 用 和钩码放入量筒 , 钩码先浸没在水中 , 记下此时 対应的刻度值V1 , 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 筒中水面所対应的刻度值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教 学 分 析 1.掌握量筒的使用方式 , 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
2.通过实验测不规那么固体的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 : 掌握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式。 教学分析
学习难点 : 会用量筒测形状不规那么固体的体积。
例题 : 甲乙两车相対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 以下说法

(新)初中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知识详解及训练

(新)初中物理《第2章运动的世界》知识详解及训练

第2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基础知识过关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物体间距离发生改变;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

2.参照物(1)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2)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重点提示】(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可能是静止的,也可能是运动的。

也就是说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所以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一定要强调“相对于某物体”,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重点知识解读1、参照物(1)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例1】(2020·黑龙江省初二期末)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B.山C.河岸D.岸边树木【重点提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一般的分析思路如下: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参照物;③最后,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例2】(2020·北京初三一模)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时,小桥相对于溪水是静止的B.硬币立于高速行驶的高铁的窗台上,硬币与列车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一直是相对静止的2.运动的相对性【例3】(2020·四川省初二期末)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英国的一位业余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黄鼠狼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黄鼠狼那个是静止的C.以啄木鸟为参照物,黄鼠狼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啄木鸟是静止的4.(2020·广东省初三其他)两辆列车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知识点(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1). 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

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静止。

(3).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本身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4.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例题: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运动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运动的。

练习题:“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符号 m .3比米大的有千米,符号㎞,比米小的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微米符号μm ,纳米符号 nm .2长度单位换算(记住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换算:1km= 1000 m、 1m= 10 dm = 100㎝ = 1000 mm= 106μm= 109nm 1dm= 0.1 m 1cm= 0.01m;1mm=0.001 m;1μm= 10-6m;1nm=10-9m 3.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堂练习含答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01 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判断方法: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02 基础题1.(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2.(宜昌中考)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房屋D.河岸3.(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

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4.划船时,桨往后划,船就会向前运动,以船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标要求:1、知道世界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能使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材分析: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学生通过初二的学习,应该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用法,并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生活中还常常利用估测的方法测量长度和时间,应通过活动使学生有所了解。

对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会利用路程、时间求出,或利用速度公式中的两个物理量求出第三个物理量,教学中不宜做过深的引导,如追及问题等复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知道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二的学习对这一节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并且这章是物理知识的第一节,总体学生对本章的内容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但相隔了一年多,多数同学对知识有很多遗忘,并且对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不是很理解。

中考热点:1、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及估测3、速度的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这一章我分两部分复习。

自主学习提纲:1、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符号、其他单位及符号进率。

2、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测量工具。

说出你你知道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名称。

3、、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1)如何观察(2)如何放置(3)如何看示数(4)如何记数4、误差造成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

举例说明5、仔细观察刻度尺上的1mm、1cm、1dm、1m有多长,并在纸上画1dm 、1cm 、1mm有多长,在身体上感知1m有多长。

6、什么是机械运动、静止、参照物?举出事例7、运动与静止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8、、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9、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单位及进率10、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各是什么?匀速直线运动如何用图象表示?11、参看课本P29,了解信息窗中的内容知识梳理: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提纲1----5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m__,除此以外常用的单位从大到小还有_千米____(__km__)、分米_____(dm____)、__厘米____(cm__)、__毫米__(___mm__)、微米(μm)、_纳米____(nm)。

八年级物理: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

八年级物理: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复习
大的方便。在隧道口设有如图所示的标示牌, 标示牌上
“60”的单位为 km/h 。张师傅驾车通过隧 道。在遵守
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至少需要 144 s。
快与慢
3.甲、丙两地车站的距离是8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
地出发开往丙地,途中在乙地车站卸 货,停靠了1h。在当日
15:30到达丙地车站。列车行驶途中通过一座长400 m 的桥
1.s-t图像(如图甲)
(1)斜线b、c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a表示静止。
(2)斜率表示速度,斜率越大,速度 越大(vb<vc)。
(3)其他运动的s-t图像。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运动图像分析
2.v-t图像(如图乙)
(1)水平直线a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b表示加速直线运动。
(3)c表示减速直线运动。
(8)演奏一遍《义勇军进行曲》用时约为46s。( √ )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1.57
cm。
,物体的长度为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3.请你应用所学的长度与时间测量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为了使读数更精确,应选择 乙
(选填
2.80
“甲”或“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 的速度 增大 (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汽 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
30
m/s;汽车从第4s 到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
m
60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借助辅助器材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到刻度尺。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2.将若干个微小量“累积起来”测量,然后除以累积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 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校准测量工具、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

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