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二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实验⼆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测定及其应⽤⼀、⽬的(1)通过测定弱电解质醋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解离度a 和标准解离常数K 。
(2)通过测定强电解质稀盐酸溶液的电导率,计算其⽆限稀释摩尔电导率m Λ∞。
⼆、原理电解质溶液为第⼆类导体,它与通过电⼦运动⽽导电的第⼀类导体有所不同,是通过正、负离⼦在电场中的移动⽽导电的。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电导 G 来衡量,电导 G 即溶液电阻 R 的倒数:G = 1/R (2.2.1)电导的单位为西门⼦,简称西,⽤符号S 表⽰,1S=1Ω-1。
在电解质溶液中,插⼊两个平⾏电极,电极间距离为l ,电极⾯积为A ,则:G = 1/R = κ A / l 或κ = G l /A (2.2.2)式中κ为电导率(即为电阻率ρ的倒数),单位为 S·m -1。
当电极的截⾯积 A =1m 2,距离 l =1m 时,测得的溶液电导即为电导率。
实验时,所⽤的两个平⾏电极(通常为⾦属铂⽚)⽤塑料封装在⼀起,称为电导电极。
电导电极的⾯积及电极间的距离均为常数,其⽐值K cell =l /A (2.2.3)称为电导池常数,单位为m -1。
电导池常数K cell 不易直接精确测量,⼀般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κ的标准溶液的电导G , 再利⽤式(2.2.4)进⾏计算。
κ = G K cell (2.2.4)根据式(2.2.4),使⽤同⼀个电导电极测量其它溶液的电导,便可确定它们的电导率,这就是电导仪或电导率仪的测量原理。
实验时,应根据溶液电导率的测量精度和变化范围选择电导池常数不同的电导电极,同时选择不同浓度的KCl 标准溶液(见数据表4.21)标定电导池常数。
当两电极间的溶液含有 1mol 电解质、电极间距 1m 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摩尔电导率,记作Λm 。
摩尔电导率Λm 与电导率κ之间的关系为:Λm = κ / c (2.2.5)式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 mol .m -3。
如何判断溶液的电导率

如何判断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是用来衡量溶液中电荷离子运动能力强弱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溶液的导电性。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判断溶液的电导率。
一、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最直观和简单的方法,它需要使用电导仪器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首先,将电导仪插入溶液中,然后读取仪器上显示的电导率数值。
一般来说,电导率数值越大,说明溶液的离子浓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强。
二、考察溶质的电离能力判断溶液的电导率还可以根据溶质的电离能力来进行。
电离能力是指溶质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的能力,一般来说,电离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高。
例如,一些强电解质如盐酸、硫酸等在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的能力很强,因此它们的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三、考察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极性对溶液的电导率也有影响。
极性溶剂如水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可以有效地溶解离子,从而增加了溶液的电导率。
相反,非极性溶剂如正庚烷具有较弱的溶解能力,离子无法很好地溶解在其中,导致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四、考察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对其电导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溶质浓度越高,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也越高,电离能力越强,因此电导率也越高。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溶质的加入量来观察溶液的电导率变化,从而判断溶液的浓度。
综上所述,判断溶液的电导率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法、考察溶质的电离能力、考察溶剂的极性以及考察溶液的浓度来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的导电能力,进而对溶液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判断溶液的电导率,并进一步研究溶液的化学特性。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
电导率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端的电位差和电流强度来确定电导率的方法。
常用的直接法测量方法包括:电导池法、电解电容法、四极法等。
1. 电导池法:将电解质溶液分离开的两个电极浸入样品溶液中,然后通过测量电阻和电流来计算电导率。
2. 电解电容法: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计算电导率。
3. 四极法:使用四个电极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减少边缘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间接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中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来推算电导率的方法。
常用的间接法测量方法包括:电导滴定法、浓度法、摩尔导电率法等。
1. 电导滴定法:通过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电导率的变化来测定待测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
2. 浓度法:根据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和电导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溶液的浓度来间接计算电导率。
3. 摩尔导电率法:通过测量电解质的电导率和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计算摩尔导电率,进而推算电导率。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电导率测量方法,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
溶液电导率的实验测定

溶液电导率的实验测定实验目的: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的电导率,探究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实验器材:1. 电导计2. 直流电源3. 样品瓶4. 滴管5. 蒸馏水6. 电导率标准溶液(例如:0.1 mol/L KCl)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溶液。
- 使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放入样品瓶中。
- 通过滴管逐滴加入一定体积(例如:50 mL)的蒸馏水,搅拌均匀以溶解溶质。
- 重复上述步骤,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连接电导计。
- 将电导计的电极插头插入电导计的接口,确保连接牢固。
3. 纠正电导计。
- 关闭直流电源,将电导计的电极浸入纯净蒸馏水中,按下纠正按钮进行纠正。
4. 测定标准溶液的电导率。
- 用滴管将标准溶液滴入电导计的电极中,待电导计示数稳定后记录电导率。
5. 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
- 用滴管将待测溶液滴入电导计的电极中,待电导计示数稳定后记录电导率。
6. 分析结果。
- 绘制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曲线,观察其趋势。
- 探究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
- 讨论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程度。
实验数据处理:1. 绘制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曲线。
- 横坐标表示浓度,纵坐标表示电导率。
- 将实验测得的数据点连接,得到浓度与电导率的曲线。
2. 计算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线性关系。
- 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计算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和线性方程。
- 判断相关系数的显著性,确定线性关系的可靠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并绘制关系曲线,结果显示浓度与电导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大。
该结果符合预期,与溶剂中溶质的扩散速率相关。
对于电解质溶液来说,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电导率会随之增加。
实验结果验证了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结论:本实验利用电导计测定了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导率,并通过绘制关系曲线得出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浓度对电导率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电导率逐渐增大。
溶液电导测定及应用

溶液电导测定及应用溶液电导测定是一种用来测量溶液中电流传导能力的方法。
溶液电导的测定可以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首先,溶液电导测定的原理是基于溶液中的离子导电现象。
当溶液中存在离子时,它们会在电场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使溶液导电。
溶液中的电导率与其中包含的离子浓度有关,浓度越高,电导率就越高。
为了测定溶液的电导,通常会使用电导计来进行测量。
电导计是一种测量电导的仪器,它通过测量溶液中的电阻来计算电导率。
电导计中的电极与溶液接触,形成电流回路,当电流通过溶液时,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溶液的电阻,从而得到电导率。
溶液电导测定在化学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酸碱滴定中,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来确定滴定终点。
在滴定开始时,溶液中的酸碱度较高,电导率较低,随着滴加滴定剂,溶液中的酸碱度逐渐变化,电导率也会发生变化,当滴定终点到达时,溶液的电导率会突然变化。
通过测量电导的变化,可以准确确定滴定终点。
此外,溶液电导测定还可以用于监测水质的污染程度。
水中的各种离子,如钠离子、铵离子、氯离子等,都会使水具有一定的电导率。
因此,通过测量水样中的电导率,可以判断水中是否存在污染物。
例如,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可以通过测量废水的电导率来监测是否达到了排放标准。
此外,溶液电导测定还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离子浓度。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与溶液的电导率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电导来推断离子浓度。
例如,在肥料中,可以通过测量土壤溶液的电导率来评估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从而指导农民的施肥行为。
在生物领域中,溶液电导测定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离子运输过程。
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是维持细胞正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测量细胞内外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可以了解细胞内外离子的运输过程,从而研究细胞活动机制。
总之,溶液电导测定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论是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溶液电导测定都能提供有价值且可靠的分析数据,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测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测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细菌溶液的电导率是衡量细菌在溶液中的活性和浓度的重要指标。
测定细菌溶液的电导率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不同药物或化合物的抗性。
以下是一种
常见的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
1. 准备样品,将需要测定电导率的细菌溶液样品准备好,确保
样品中细菌的浓度和活性符合实验要求。
2. 校准电导率计,使用标准的电导率溶液对电导率计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定样品电导率,将电导率计的电极插入细菌溶液样品中,
等待一段时间直至测量稳定。
记录下测得的电导率数值。
4. 分析结果,根据测得的电导率数值,可以推断细菌溶液中细
菌的浓度和活性。
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细
菌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可能会受到样品的
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综上所述,测定细菌溶液电导率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细菌的生长情况和对环境的响应,为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抗性提供重要参考。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测定方法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测定方法电解质溶液是指含有能够离解产生离子的化合物的溶液,其中的离子能够导电。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能的指标,通常用于研究溶液的离子浓度、离子活度以及溶解度等相关性质。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测定方法,包括直接测定法、比例测定法以及间接测定法。
一、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该溶液的电流来确定电导率。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电导率测量仪器,如电导率计或电阻计等。
在进行直接测定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样品,并确保溶液无气泡及杂质。
然后将电导率测量电极插入溶液中,并连接到电导率测量仪器上。
根据电极之间的距离和电流密度的要求,设定合适的实验条件。
通过施加一个小电压,通常为几个毫伏,测量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流。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可以多次进行测量并取平均值。
二、比例测定法比例测定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进行电导率的测定。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电导率的饱和溶液或高浓度溶液。
首先,需要制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其中含有已知浓度的电解质。
然后,测量这些标准溶液的电导率,并绘制浓度与电导率之间的标准曲线。
接下来,测量待测溶液的电导率,并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其浓度。
比例测定法的优点是可以用于高浓度溶液的测定,并且可以减少实验误差。
三、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电导率与其他溶液性质之间的关系,来间接推导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测定一些特殊性质的溶液,如浓度变化剧烈、含有其他电解质或非电解物质的溶液。
常用的间接测定方法包括测定溶解度、测定迁移数以及测定摩尔电导率等。
这些方法通过与溶液的其他性质进行关联,可以推导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仪器。
在进行电导率测定之前,应该了解所研究的电解质溶液的特性,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电导率是指电解质溶液中单位距离内的电导能力,是评价溶液电解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导率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一、电导率的测定方法1. 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测量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来计算电导率。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溶液倒入导电池中,注意避免气泡产生。
(2)将两个金属板作为电极插入溶液中,距离应相等且不接触。
(3)连接恒流源或恒压源,并进行稳定。
(4)用万用表测量两个金属板之间的电阻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该溶液的电导率值。
2. 比较法比较法是将待测溶液与已知浓度和已知电导率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待测溶液的电导率。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标准溶液,并根据其已知浓度和已知电导率计算出其比例因子k。
(2)将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倒入两个导电池中。
(3)将两个电极插入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中,然后连接稳定的恒流源或恒压源。
(4)用万用表测量两个电极之间的电阻值,然后计算出待测溶液的比例因子k1。
(5)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测溶液的电导率值。
二、电导率的原理电解质在水中形成离子,当施加外加电场时,离子会移动并产生电流。
根据欧姆定律,I=U/R,其中I代表电流强度,U代表电势差,R代表电阻。
因此,如果已知一个物体的尺寸和形状,则可以通过测量它的阻抗来计算它的电导率。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直接法或比较法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直接法时要确保两个金属板之间距离相等且不接触,并且避免气泡产生。
2. 在进行比较法时要确保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具有相同温度、压力和离子种类。
3. 在进行测量时要避免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在进行测量时要使用恒流源或恒压源,以确保电流或电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电导率是评价溶液电解质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法或比较法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并根据原理和注意事项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溶液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适用对象]生物工程、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国际交流方向)专业
[实验学时] 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氯化钾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
2.测定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3.掌握测定溶液电导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的测定,通常采用电导池,如图1
若电极的面积为A,两电极的间的距离为l,则溶液的
电导L为
L = KA / l
式中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为l=1m,A=1m2
时溶液的电导,K的单位是S/m.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温度、溶液的浓度
及离子的价数有关.为了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
电能力.通常采用涉及物质的量的摩尔电导率Λm来
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 图1
Λm=K/C
式中Λm为摩尔电导率(Sm2 /mol)
注意,当浓度C的单位是mol/L表示时,则要换算成mol/m3,后再计算. 因此,只要测定了溶液在浓度C时的电导率K之后,即可求得摩尔电导率Λm。
摩尔电导率随溶液的浓度而变,但其变化规律对强、弱电解质是
不同的.对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有:
式中A 常数, 0,m Λ也是常数,是电解质溶液 无限稀释时的摩尔
电导,称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
因此以Λm..和根号C 的关系作图得一直线,将直线外推至与纵轴相交,所得截距即 为无限稀释时的摩尔电导0,m Λ.
对于弱电解质,其0,m Λ值不能用外推法求得.但可用离子独立运动定
律求得:
0,m Λ=I 0,++I 0,-
式中I 0,+ 和I 0,-分别是无限稀释时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其值可通过
查表求得。
根据电离学说,可以认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度α等于在浓度时的摩尔电导Λ与溶液在无限稀释时的电导0,m Λ之比,即
a K AB 型弱电解质的另外还可以求得
所以,通过实验测得α即可得a K 值。
三、仪器设备
DDS -11A 型电导率仪器(图2) 1台
DJS -电报 1支
恒温槽 1套
电导池 1个
100ml 容量瓶 2个
α
αα-=ΛΛ=120
,C K a m m
50ml 移液管 2支
0.02mol·dm -3标准醋酸溶液 0.02 mol·dm -3标准KCl 溶液。
四、相关知识点
本课程知识点综合:
(一)DDS-11A DDS-11下各点使用;
(1) 通电前,检查表针是否指零, 使表针指零。
(2) 当电源线的插头被插入仪器的电源孔(在仪器的背面)后,
开启电源开关,灯即亮。
预热后即可工作。
(3) 将范围选择器5扳到所需的测量范围(如不知被测量的大小,应先调至最大量程位量,以免过载使表针打弯,以后逐档改变到所需量程)。
(4) 连接电板引线。
被测定为低电导(5μΩ-1以下)时,用光亮铂电极;被测液电导在5μΩ-1-150m Ω-1时,用铂黑电极。
(5) 将校正测量换档开关扳向“校正”,调整校正调节器б,使指针停在指示电表8中的倒立三角形处。
(6) 将开关4板向“测量”,将指示电表8中的读数乘以范围选择器5上的倍率,即得被测溶液的电导度。
(7)在测量中要经常检查“校正”是否改变,即将开关4扳向“校正”时,指针是否仍停留在倒立三角形处。
多课程知识点综合:
(一)电导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楼以上的住户,由顶层蓄水箱供水,易造成二次污染,应常检测电导率的变化,可催促物业管理部门定期清洗。
洗衣机应放多少洗衣粉,用电导率仪检测可将经验数字化。
清洗程序后,排水前检测的示值与自来水一样即可视为清洗干净,若示值超过自来水,则应减少洗衣粉的投放量。
水果,蔬菜用水浸泡,测其电导率若有偏高,可怀疑有化学污染,应引起重视。
去泳池游泳过程中可测池水清洁度的变化,示值过高应引起重视。
深井水若示值高达600以上,说明杂质含量过高。
每个地区,城市由于管道及水源不同,电导率不同。
北方硬水含钙镁离子,电导率偏高,会结水垢;一般硬水300—800(结垢)超硬水(苦咸水)大于800(严重结垢)。
花肥首次按规定配制后,可测其值,用该数字可方便今后配制。
金鱼缸用水,可测其值,知其洁净程度。
若数值上升过大,应及时换水。
海鱼养殖用水,可测其值,以便今后配制和检测。
五、实验步骤
1.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为25±0.1℃。
2.练习电导仪的使用。
3.溶液的配制和电导率的测量
(1)取100ml0.02mol/L KCl溶液供逐步稀释和测量用,方法如下:
取两个洁净的100ml容量瓶和一支50ml移液管。
将容量瓶A和移液管用待测的0.02mol/L KCl液振荡2-3次后,装入100ml0.02mol/L KCl溶液,用移液管吸取50ml溶液至容量瓶B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即成0.01mol/L的KCl溶液,供二次测量和稀释用。
取容量瓶中剩下的0.02mol/L KCl液荡洗电导池后,充满,测量其电导率。
测后弃余液并洗净A瓶,用蒸馏水振荡2-3次。
再用B瓶的溶液荡洗移液管后,移取B瓶中溶液50ml放入A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取得0.005mol/L的KCl溶液,供第三次测量和稀释用。
重复以上操作,分别测定0.020.010.0050.00250.00125的KCl的溶液的电导率。
(2)用上述同样方法测定0.02mol/L的HAc溶液的电导率,并依次稀释四次,共测5个浓度的HAc溶液的电导率。
(3)洗净并用蒸馏水荡洗电导池,再测定蒸馏水的电导率。
六、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完毕,应尽快写出实验报告,及时交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编号)实验名称
专业班级姓名合作者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应写出如下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用文字、化学反应式及计算公式等说明,既要表述正确、条理清楚,又要尽可能的简捷明了。
(对于本实验,应画出实验装置图。
)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列出本实验中所要使用的主要试剂仪器。
(四)实验步骤
应简明扼要地写出本实验步骤流程和操作要点。
(五)实验数据及其处理
1.将数据与处理结果列表
2.分别作KCl溶液和HAc溶液的Λm-C图。
3.作KCl的Λm-C图直线外推导C-0,求出KCl的
值。
0,m
4.求出HAc溶液各个浓度下的Ka值,并计算出Ka平均值与文献进行比较。
(六)问题讨论
结合物理化学中有关理论对实验中的现象、产生的差错和实验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七、思考题
1、什么叫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2、影响摩尔电导率的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本实验要用铂电极?
八、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本实验成绩按如下五级标准进行考核评定。
参考标准如下:
(一)优秀(很好)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
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较好)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绝大部分所学的实验技能,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一般)
能基本上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较差)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按图或按实验步骤“照方抓药”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可做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缺点(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五)不及格(很差)
实验中只能盲目地“照方抓药”,所学实验技能只掌握不足60%;有些实验虽能做,但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
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错误较多,遇到问题解释不清,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实验作业仍有难度;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