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外用秘方
一些伤科类秘方

一些伤科类秘方伤科方药一:武林外伤秘方雄土鳖12g、胆南星15g、血竭15g、没药24g、马前子九个微炒。
龙骨9g、当归9g、南红花15g、川恙活9g、螃蟹骨9g、净乳香30g、口防风15g、金丝毛24g、三七3g、白芷5克、七叶一枝花15g、菖蒲9g、川芎12g、升麻15g、冰片3g。
此方各味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以超级大国酒调敷患处,用唾味调敷更好,止血后用丸士林调成软骨用变可。
敷药后五分钟可止血止痛而愈。
未破者肿消痛止而愈,伤在手筋和脚趾,青紫未破者,脱去黑皮而愈。
此方在外伤上变算是神方也。
不管伤势多端片可行动如初。
二:“救死回生罗汉丹”诗曰:十八罗汉显神灵,开关接气天下闻。
若是死碰死,阎王面前打转身。
不论你打得无精血,不是跌得无气出。
罗汉丹镇心回生应有灵。
有人识得其中意,起死回生效如神。
三:“十八罗汉丹”乳香12g、草乌9g、琥珀7克、红花12g、没药12g、甘草10g、丹皮12g、杜仲10g、花粉10g、牛膝10g、当归10g、骨碎补9g、血竭10g、肉桂10g、土别10g、三七4g、广木香12g、川羌活10g。
此方是武者必备之品,用松节油或米酒放入瓶内浸泡备用。
在练武中扭伤手脚及其他部位,用药棉沾药酒擦处,如跌打严重者,可外擦内服。
内服有两法。
一是此方十领先味药材共研细末每次九克精米酒引下。
一是十八味酒水各半煎汤服。
另加使其效惊人。
四:一种吃了打不痛的草药药名叫“了哥王”别名“南岭荛花”此药在山路边随便可见,此药有小毒,不能多服,只能用服6g,用第三层皮,其根部之外皮赤黄色应用小刀刮去其色为洁白色,有纤维性,较韧可搓成绳状带子,平时系在腰里,伤时备用,用自己的小便冲服。
“此方为古人交”。
了哥王的赋人是一个能飞檐走壁的人,被扣后被迫交此药的用法,后来此人参加革命当为将军说,真此单的一味常草药,但威力无穷。
五:(外伤膏)芙蓉叶90g、血竭50g、花粉30g、栀子30g、黄柏30g、大黄30g、冰片20g。
跌打损伤民间偏方秘方

跌打损伤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跌打损伤的程度各有不同。
有皮肤损伤伴有局部肿痛,甚至青紫,有的发生扭伤、出血或瘀血,严重的可出现骨折。
【治疗】1.一般跌打损伤(1)真降香末外用。
(2)线麻30克,烧灰,黄酒送下,连用3剂。
(3)当归、槟榔、桂枝各10克,龟甲、自然铜、赤芍、血花、白芷、川羌各6克,大独活、没药各5克,乳香6克,川断、附子、桂心、甘草各3克,防风5克,头伤加川芎,手伤加双花,腰伤加杜仲,脚伤加木瓜,共研末,酒送下。
(4)自然铜、大土虫、香瓜子、马尿骚(十大功劳)各适量,共瓦上焙,原酒冲服。
(5)川三七叶捣烂绞汁,冲老酒服,其渣和生姜捣烂,贴伤处。
(6)五味子、白及各30克,五味子炒黑为佳不要过度,共研细面,将以上药面用温白酒调敷于患处,用绷带扎上。
(7)五加皮、血竭各12克,乳香、没药、纹军、灵脂、桃仁、川芎各10克,共为细面,用陈醋调敷患处。
(8)川军1大块,研为面,按创伤面积大小,用鲜姜汁调和川军面为膏状,敷患处。
(9)月季花、木耳各60克,共研细面,每服5克,白糖30克,黄酒为引调服。
勿食生冷辛辣物。
(10)牛角研面,用老醋煎成膏状,敷患处。
(11)捣生姜取汁,加入阿胶,煎溶涂之。
(12)取苧麻之茎叶,煅灰存性而服之。
(13)水蓼吊子(水辣蓼)嫩叶连枝,酒浸捣烂,贴敷患部。
(14)白鲜皮研面,酒调敷。
(15)杏仁6克,大黄3克,水煎服。
(16)干山羊血30克,研末,每日2次,每次1克,用酒冲服。
(17)南芪(花盆栽的大疙瘩一蓬长叶)、白糖各适量,捣成糊状,敷患处。
(18)木半夏叶,煎水洗伤处,并以渣敷患处,每日2次。
(19)韭菜连根洗净,捣成泥状,倒入童便1杯,分2次服。
(20)当归、木鳖子、乳香、红花、川断、骨碎补、血竭、自然铜各10克,透骨草15克,白酒1盅。
共合一处,水浸半小时,煎开下白酒。
用法:熏洗30~40分钟,每日2次,3~4剂痊愈。
(21)汗三七、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申姜、白蔹、寄奴各6克,白及、台寸各3克,共为细面,成人每服6克,元酒送下。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
其中,外治奇方是中医外科治疗中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外用中药材治疗外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以下将介绍几种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
一、糖醋艾叶外敷疗法糖醋艾叶外敷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用方剂。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艾叶炒熟,研成细末,加入适量的白糖和醋搅拌均匀,将糖醋艾叶敷贴在患处。
这种外敷疗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具有祛风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二、姜汁葱汁拔罐疗法姜汁葱汁拔罐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见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生姜和葱切成细末,挤出汁液后,涂抹在患处,然后使用拔罐器进行拔罐。
姜汁葱汁拔罐疗法适用于风湿病、寒湿疼痛等疾病,具有温经驱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三、葱姜蒜醋浸泡疗法葱姜蒜醋浸泡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常用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葱、姜、蒜切成片,放入适量的醋中浸泡数天,再用浸泡液进行患处的冷敷或湿敷。
葱姜蒜醋浸泡疗法适用于外伤、扭伤、骨折等疾病,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盐酒热敷疗法盐酒热敷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适量的食盐和白酒混合,加热至温热状态,然后用布袋装好,敷于患处数分钟。
盐酒热敷疗法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疾病,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络的功效。
五、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外治奇方中的一种特色疗法。
具体方法为:将艾绒点燃后,将燃烧的艾条悬于患处上方适当距离处,让艾烟和热量直接作用于患处。
艾灸疗法适用于风湿病、寒湿痛、腰腿痛等疾病,具有温经通络、化湿止痛的疗效。
以上介绍了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的五种常见疗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遵循医嘱,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同时,中医外治奇方虽然疗效显著,但仍需注意用药过量、过度外敷等可能导致不适的情况,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而言之,中医外治奇方特效方祖传秘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瑰宝,通过外用中药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伤科外敷药——医药秘方祖传刀伤无痕散

伤科外敷药——医药秘方祖传刀伤无痕散组方:红花、乳香、没药、生石膏粉各9克,黄丹、冰片、白芷、滑石各6克,薄荷3克,麝香0.3克。
上药均需干品,共研成极细粉末,越细越好,装入瓷瓶或有色玻璃瓶内,瓶口宜小,密封备用。
用法:刀斧等伤皮破血流,撒上此药粉,可以包扎一下,不用换药一次可愈,且不留疤痕(但伤口不可下水浸泡)。
伤科外敷药外敷方和内服方的道理一样需要辩证用药。
是对证用药而不是对病用药,“为医贵在明理,理精方可艺熟。
”用药,不论是外敷药还是内服药,需要明白方子的组成意思,其针对的方向是什么,这是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础。
先将我临床常用的十几个外敷方发给大家。
一、新伤外敷药当归500g 红花500g 大黄200g 土鳖虫100g 乳香500g 没药500g 刘寄奴1000g茜草1000g 姜黄1000g 赤芍500g 延胡索500g 蒲公英2000g 黄柏1000g 黄芩1000g透骨消1000g 牛膝1000g这个方是用于新伤或者骨折早期的一个方子,损伤早期叫新伤,损伤的局部气血凝滞,阻塞经络,肿胀疼痛,而且血瘀就会化热,损伤局部除功能障碍、剧烈疼痛以外,有的可伴有发热,治疗的方向就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适当辅以寒凉之品的局部用药,这样消肿快,减轻疼痛快,对骨折愈合也有足进作用,“骨不接,肿不消。
”骨不接是讲的手法正骨,只有骨折复位,才会促进骨折的愈合。
“肿不消,骨不长”,要想骨折愈合快,就要消肿快才行。
二、强筋健骨外敷散续断8000g 骨碎补1500g 土鳖虫1000g 刺五加6000g 当归3000g 赤芍500g 乳香500g没药500g 地龙3000g 木瓜4000g 白芨4000g 五倍子7500g方解:骨折经初期治疗,骨已连,筋已续,但骨尚未坚,筋尚未壮,所以中期我们以健骨强筋为主,兼以活血止痛。
三、陈伤外敷散生川乌3000g 生草乌3000g 肉桂2000g 细辛2500g 川芎5000g 赤芍3000g刘寄奴2000g 炮姜2000g 艾叶2000g 千年健500g 白芷2000g 石菖蒲2000g透骨消2000g方解:受伤后,脉道、经络、肌肉筋膜、筋腱受损,使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肿胀,活动不利。
伤科外用秘方

伤科外用秘方三圣散敷药组成:芙蓉叶50000g 赤小豆16000g 麦屑粉(即洗面筋时所沉淀的粉)5500g。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加饴糖(或蜂蜜)调拌成药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功效:活血消肿,清热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等。
主药芙蓉叶苦微辛,能凉血消肿止痛。
纲目云:其加赤小豆尤妙,用赤小豆散血消肿,二药相配消肿之力倍增。
碎骨丹组成:骨碎补2250g 白芨片1000g 红陈皮2250g 五加皮2250g 大梅片250g 元麝香125g 参三七2250g 虎胫骨2双活地龙1000g 血竭2250g 乳香炭2250g 川续断1000g 没药炭2250g 西月石500g 雌、雄活鸡各1只(用时连毛带骨捣烂成泥)。
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细末,用蜂蜜冷开水调和敷于患处。
在使用时,须注意皮肤变化,如出现红、痒等过敏现象,应停止使用,改用油质敷料(即药料加凡士林调成)。
功效:活血止痛,长骨。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大小骨折、骨碎、骨膜损伤等症。
本丹为接骨要药。
方中骨碎补、雌鸡、雄鸡、虎胫骨、川续断、白芨以疗伤续骨为主,配合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地鳖虫、五加皮消肿止痛,更以麝香、梅片、陈皮芳香开窍。
使药液漏入断处,断者变续,碎者复完。
伤膏药组成:落得打(生用)30g 川续断条30g 老紫草18g 桑寄生24g 紫荆皮24g 小生地90g 香白芷18g 黄栀子30g 西红花18g 木鳖子24g 京赤芍18g 西当归60g 海桐皮24g 粉甘葛18g 南川芎24g 大白芍24g 青风藤30g 山地狗10g 川大黄24g 紫丹参24g 大独活30g 红茜草30g 川羌活30g 兔耳酸30g 上肉桂24g 地鳖虫18g 肉苁蓉24g 甘狗脊30g。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真麻油5300g,倒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7味药研细末。
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 阿魏(焙用)12g 乳香30g 麝香12g没药30g 薄荷霜12g 大梅片18g 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
伤科外用秘方

伤科外用秘方三圣散敷药组成:芙蓉叶50000g 赤小豆16000g 麦屑粉即洗面筋时所沉淀的粉550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加饴糖或蜂蜜调拌成药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活血消肿,清热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等;主药芙蓉叶苦微辛,能凉血消肿止痛;纲目云:其加赤小豆尤妙,用赤小豆散血消肿,二药相配消肿之力倍增;碎骨丹组成:骨碎补2250g 白芨片1000g 红陈皮2250g 五加皮2250g 大梅片250g 元麝香125g 参三七2250g 虎胫骨2双活地龙1000g 血竭2250g 乳香炭2250g 川续断1000g 没药炭2250g 西月石500g 雌、雄活鸡各1只用时连毛带骨捣烂成泥;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细末,用蜂蜜冷开水调和敷于患处;在使用时,须注意皮肤变化,如出现红、痒等过敏现象,应停止使用,改用油质敷料即药料加凡士林调成;功效:活血止痛,长骨;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大小骨折、骨碎、骨膜损伤等症;本丹为接骨要药;方中骨碎补、雌鸡、雄鸡、虎胫骨、川续断、白芨以疗伤续骨为主,配合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地鳖虫、五加皮消肿止痛,更以麝香、梅片、陈皮芳香开窍;使药液漏入断处,断者变续,碎者复完;伤膏药组成:落得打生用30g 川续断条30g 老紫草18g 桑寄生24g 紫荆皮24g 小生地90g 香白芷18g 黄栀子30g 西红花18g 木鳖子24g 京赤芍18g 西当归60g 海桐皮24g 粉甘葛18g 南川芎24g 大白芍24g 青风藤30g 山地狗10g 川大黄24g 紫丹参24g 大独活30g 红茜草30g 川羌活30g 兔耳酸30g 上肉桂24g 地鳖虫18g 肉苁蓉24g 甘狗脊3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真麻油5300g,倒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7味药研细末;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阿魏焙用12g 乳香30g 麝香12g 没药30g 薄荷霜12g 大梅片18g 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3种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活血止痛,消散结块,舒筋退肿,坚筋强骨;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红肿胀痛,血阻不散,宿伤隐痛,伤筋结块;黄丹,辛微寒,外用拔毒生肌,收敛解毒;当归、川芎、山地狗白蔹、丹参、地鳖虫活血化瘀;紫荆皮、木鳖子、川芎、老紫草、小生地、黄栀了化瘀退肿,消散积块,凉血止痛;配以白芷、透骨草、兔耳酸穿地铃、海桐皮、肉桂、粉甘葛、青风藤、羌活辛湿发散,以舒筋活络,川断、桑寄生、苁蓉、狗脊以强筋壮骨;骨科膏组成:紫灵芝1棵远志肉30g 自然铜24g 五加皮24g 生虎骨24g 紫河车1具,仙茅24g 白蔹草18g 粉丹皮45g 大独活45g 甘狗脊45g 土茯苓45g 漏芦根18g 老鹰爪1双红茜草24g 杭白芍90g 川羌活45g 活地鳖虫14只,水防风45g 干茅根18g白附子24g 淮生地60g 西红花24g 全当归60g 生甘草18g 川牛膝24g 骨碎补45g 西泽兰45g 白芨24g 川续断炭45g;制作方法:上药用真麻油5300g同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8味细末;原麝香12g 乳香、没药各45g 肉桂粉24g 上冰片12g 煅象皮粉12g 三七粉30g 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炒用;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之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种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功效:长骨,活血,止痛,通骨髓,活络退肿;临床应用:主治一切大小骨伤、骨折、骨碎、骨裂、骨膜损伤;方中灵芝、远志、五加皮、自然铜、虎骨、紫河车、狗脊、仙茅、老鹰爪或鸡爪、骨碎补、川续断、牛膝长骨强筋为主;配合白蔹、漏芦、丹皮、茜草、地鳖虫、当归、红花、生地、茅根、白芨、白芍、生甘草、土茯苓以消肿解毒,活血祛瘀;羌活、防风、白附子性味辛香,通络息痛;化腐生肌散组成:净蟾酥熟用21g 印血竭生用90g 白石脂生用120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芦甘石飞用240g 没药炭120g 百草霜飞用240g 当门子15g 人中白30g 大珍珠生用30g 雄黄精生用120g 西瓜霜生用60g 煅象皮60g 月石煅30g 上朱粉生用60g 寒水石生用30g 双儿茶炒用30g 大梅片生用15g 血琥珀生用15g;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用法:外敷腐肉创面,每天换1次;凡灼伤皮肉焦腐者,可用麻油与药粉调和为浆糊状敷患处;若腐烂周围无脓水,有嫩肉者,可用水火烫伤膏加10%的化腐生肌散调涂患处;金疮皮肉损伤,须将伤口洗净,用此散搽在患处,以纱布包扎,或凡士林调成软膏敷;功效:化腐祛瘀,排脓水,生肌收敛,活血止痛;临床应用:主治烫伤、金疮;症见皮肉损伤,疮口溃烂,腐肉不去,脓水不清,疼痛不止;方中蟾酥、人中白、西瓜霜、雄黄精、寒水石、上朱粉铅丹取其去腐拔毒;白石脂、甘石、血余、百草霜、珍珠、象皮、月石、儿茶收湿敛疮长肉;配合乳没、血竭、琥珀化瘀生新;当门子麝香、梅片芳香通络,清热止痛;生肌散组成:百草霜飞用240g 煅象皮60g 雄黄精120g 炉甘石飞用240g 寒水石30g 小珍珠30g 西瓜霜60g 大梅片15g 双儿茶30g 上朱砂60g 没药炭120g 当门子15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血琥珀15g 印血竭90g 白石脂飞用120g 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用法:外敷伤口,每日换1次;功效:推陈致新,去腐生肌,长肉长皮,收敛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皮肉破损、刀伤出血或伤后溃烂久不收口等;百草霜、象皮、炉甘石、寒水石、珍珠、西瓜霜、朱砂、白石脂、血余炭、儿茶去腐生肌,长肉长皮;配合乳没、琥珀、血竭活血化瘀,推陈致新;当门子、梅片乃是芳香透络,清热止痛;活络药水组成:紫灵芝4棵,生川乌、生草乌各1000g 参三七1000g 川地龙240g 鸡冠花120g 羌活、独活各1000g 海桐皮500g 明天麻500g 伸筋草500g 鲜生姜500g 川牛膝500g 汉防己500g 川红花500g 东鹿筋1000g 川当归1000g 苏薄荷240g 川木瓜500g 滴乳香1500g 明没药1500g 苦瓜蒂240g 川续断条500g 地鳖虫250g 川麻黄500g 干地狗240g 马鞭草120g 牛蒡根500g 生半夏500g 生甘草240g 天南星500g 仙灵脾1000g 纯钩藤500g 老紫草500g 左秦艽1000g 桑寄生500g 黄栀子240g 淮山地1500g 防风条500条老鹰爪6双鸡爪亦可代生虎骨500g 青风藤500g 白附子1000g 川椒目240g 老鹳草500g 川细辛240g 净茵芋500g 白僵蚕500g 马兰花240g 九孔子路路通240g;以上药味集中放入大缸之内,再放入优质高粱酒160kg,米醋40kg同药浸泡;浸泡时间须360天为限;借三冬三伏之气候为宜;届时将药渣用绢布滤过,再待药水澄清后装入瓶内,塞紧瓶口,勿令泄气,临床备用;用法:先将患处用热水洗透,使毛窍开放;再将药水搽擦患处,用手心由轻而重徐徐搽揉;每日2~3次,每次约擦20分钟左右;如皮肤有红痒过敏现象者,应停止使用;功效:舒筋活血,追风定痛,壮筋散结,温筋通络;临床应用:主治伤筋结块、筋缩作痛、筋胀挛痛,风寒入络,酸痛无力,麻木不仁;舒筋活血膏组成:西红花60g 明没药60g 川白芷120g 西当归240g 白附子30g 山钩藤120g 西紫草60g 黄栀子60g 黄药子30g 生甘草60g 刘寄奴60g 粉丹皮60g 大梅片60g 小生地240g 乳香汁60g 露蜂房60g 川大黄120g 白药子30g 麻油4500g 黄蜡1500g 冰片60g;制作方法:将药物除黄蜡、冰片外与麻油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将药炸透,然后滤去药渣成为黑色药液,再加入黄蜡与冰片,用木棒捣调拌匀,冷却即成软膏;用法:先以热水擦洗患处,使毛窍开放,然后将此药膏涂于患处,用手轻轻揉擦,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功效: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润肤消肿;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伤筋,筋缩酸胀疼痛,麻木及骨折、脱位后关节活动不灵,并对冻疮及皮肤湿癣亦具有一定的疗效;方中以红花、乳香、没药、当归、黄蜡、白药子、刘寄奴、大黄化瘀通络,活血止痛,配合白芷、白附子、钩藤疏风散邪;更以紫草、栀子、丹皮、生地、蜂房、冰片消炎解毒止痛;黄蜡、麻油润肤舒筋;熨药一号方组成:川升麻500g 龙胆草600g 肥远志600g 北细辛400g 粗牙皂300g 薄荷叶500g 白附子400g 红陈皮1kg 山钩藤800g 水防风600g 稻草根200g 生半夏500g;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同拌和匀,按500g一包,共分12包;用法:取其1包,放在铁锅中;锅中先放醋或黄酒少许,与药一同炒热, 炒时须注意不可将药炒焦,否则药力减弱,且可引起燃烧;药粉炒热后,装入预置的一个布袋内,放在患处热熨;每一包药可用3天左右,即今日用后放好,明日再炒再熨; 每天要熨2~3次,每次时间需半小时以上;功效: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通络止痛;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腰背酸痛;升麻以升举阳气,能透发肌肉腠理之滞气;远志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邪,通利九窍有长肌肉,助筋骨之功;粗牙皂能辛散温通,性锐利,具消肿散滞之效;方中升麻、远志、牙皂、白附子、钩藤、防风、半夏、陈皮能透发肌肉腠理之邪滞,有疏风化湿之功;湿郁而不去,每多郁而化热,故方中加龙胆草,薄荷以透泄经络之邪;洗浴方组成:落得打30g 桑寄生30g 制川乌、制草乌各12g 伸筋草16g 徐长卿30g 透骨草30g 生葛根30g 川牛膝12g 羌活、独活各18g老鹳草30g;制作方法:将药放在大锅内,加水煮沸,滤去药渣,倒入浴缸盆中;煎二汁连前共2 大锅;而后再加适量的热水,浸泡洗浴患处,微汗为度;每次1剂,每隔1~2次洗浴1次;本法一般用于天气较热季节;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疏通关节;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软组织损伤和劳损关节酸痛,颈、胸、腰椎肥大引起的骨与关节酸痛;四肢洗方组成:冬桑枝9g 川桂枝9g 川牛膝12g 川红花6g 川木瓜6g 川萆艹解9g 落得打9g 大当归9g 补骨脂9g 川羌活9g大独活9g;制作方法:将药物放入锅内加满水煮沸,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约30分钟;每1剂可用2~3天;功效:滑利关节,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临床应用:主治四肢骨节筋络损伤;症见局部肿胀疼痛,关节动作不利;桑枝、桂枝、牛膝、木瓜、补骨脂温通四肢关节;配合红花、当归、落得打活血舒筋,羌活、独活、萆艹解化湿通络;诸药配伍,关节得以滑利,邪去瘀化,疼痛自除;吊筋膏方药组成:甘松100g 生山栀400g 制没药200g 生大黄200g 香白芷100g 樟脑粉100g 生川乌200g 全当归200g 制乳香200g 生草乌200g 留行子200g 散红花100g 山柰100g 血竭10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樟脑粉另包;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先将乳香末、没药末和其他药末和匀,再取药末400g置于磨钵内,将樟脑粉拼入磨至极细,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原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胀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贴患处;或用药末80%,面粉20%和匀,用高粱酒调敷患处;伤筋药水方药组成:全当归120g 地鳖虫60g 伸筋草60g 生山栀60g 散红花120g 香白芷60g 桂枝60g 樟脑粉30g 生草乌120g 留行子120g 桑枝120g 细辛60g 山柰60g 羌活120g 生川乌120g 大川芎60g 生南星60g 透骨草60g 川续断120g 鸡血藤120g 络石藤60g 甘松60g 60度烧酒30L、米醋7.5L;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以治疗新旧软组织损伤,适用于骨折后期;应用方法:上药用60度烧酒30L、米醋7.5L浸泡1个月,滤渣装瓶,每瓶30ml备用;熏洗后将药水置手心内擦患处,每次10-15分钟;截血膏方药组成:片姜黄100g 天花粉300g 京赤芍100g 干生地200g 香白芷10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凉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初期气血离经,进行性肿胀等症;应用方法:上药共研,100目筛筛成细末,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30%、高粱酒70%调成厚糊状,置瓷缸内,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敷患处;祛伤续骨膏方药组成:广木香50g 血竭40g 全当归50g 川续断50g 刘寄奴50g 生大黄50 落得打50g 老苏木50g 大川芎50g 地鳖虫50g 土狗50g 毛姜50g 羌活50g 独活50g 制没药50g 生枳实50g 制乳香50g 威灵仙50g 自然铜50g 无名异50g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接骨膏方药组成:甘松100克香白芷50克山奈2100克上肉桂130克西月石150克自然铜300克生大黄100克生川乌150克散红花150克生草乌150克制乳香150克顶血竭300克制没药150克全当归100克生山栀200克樟脑粉50克广木香140克生香附50克母丁香100克牙皂50克檀香150克飞朱砂300克公丁香150克麝香30克飞雄黄150克冰片60克骨碎补150克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接骨续筋之功效;用于治疗骨折后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用120目筛筛成细末;朱砂、雄黄另研水飞;西月石、冰片另研,磨至极细末;自然铜醋煨,另研水飞;其余药物混合研碎,100目筛筛成细末;将飞雄黄、飞朱砂、西月石末、冰片末、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其余药末和匀,再取药末200克置磨钵内,将樟脑粉和麝香掺入,磨至极细末,再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将摊好万应膏烘热,置药末2-3克量膏药大小增减予膏药中心,贴痛处;祛伤续骨膏方药组成:广木香50克血竭40克全当归50克川续断50克刘寄奴50克生大黄50 落得打50克老苏木50克大川芎50克地鳖虫50克土狗50克毛姜50克羌活50克独活50克制没药50克生枳实50克制乳香50克威灵仙50克自然铜50克无名异50克功效主治: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伸筋续骨之功效;用以治疗伤折中期;应用方法:制乳香、制没药另研,120目筛筛成细末;自然铜醋煅研末,80目筛筛成细末,然后磨钵内水磨至极细晒干,再磨成细末;将乳香末、没药末、自然铜末与所有药末和匀,瓷瓶收藏;用蜜糖或饴糖70%、高粱酒30%调成厚糊状,瓷缸收藏;临用时量肿势范围摊于纱布或纸上,盖杭白纸一层敷于患处;接骨丹组成接骨木120g 乳香、没药各120g 地鳖虫10g 川乌、草乌各60g 龙骨120g 红花60g 毛姜去毛120g 丁香60g 冰片15g 肉桂60g 赤石脂醋炒90g 麝香3g 自然铜醋煅120g 地龙60g 滑石120g 鹿角霜90g 虎胫腓骨一对如无,用羔狗骨代之;以上各药研成细末,用高粱酒、麦芽糖调和,或用鸡蛋清调和,制成敷药,敷于患处;功效活血化瘀,续骨止痛;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患处肿胀疼痛;方中接骨木、麝香、地龙、乳香、没药、红花、冰片、地鳖虫活血止痛,祛风通络;自然铜、毛姜、虎胫腓骨续筋接骨,散瘀止痛;丁香、肉桂、川乌、草乌祛风化湿,散寒止痛;滑石淡渗利湿;赤石脂、鹿角霜、龙骨敛疮生肌;跌打万应散组成全当归120g 生川乌、生草乌各120g 留行子120g 香附60g 白芷60g 透骨草120g 血竭60g 紫荆皮120g 菖蒲60g 甘松60g 细辛60g 地鳖虫60g 乳香、没药各60g 山柰60g 威灵仙120g 防风60g 桑枝120g青皮、陈皮各60g 川大黄60g 刘寄奴60g 五倍子60g 荆芥60g 木香60g 羌活、独活各60g 龙骨120g 人中白60g 牙皂60克;以上各药研细末,用麦芽糖调和外敷;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肿胀疼痛;方中当归、留行子、乳香、没药、刘寄奴、透骨草、人中白、大黄、牙皂、紫荆皮活血消肿止痛;生川乌、生草乌、细辛、威灵仙、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独活、桑枝祛风化湿,散寒通络;青皮、陈皮、香附、木香、甘松、山柰理气止痛;五倍子消肿止血;血竭、龙骨敛疮生肌;石菖蒲开窍化痰;外用熏洗方组成全当归、红花、川芎、黄柏、苍术、紫荆皮、苦参、刘寄奴、白芷、合欢皮、川乌、草乌、川椒各15克;以上各药为1料,调和分成3小包,第1次把1小包放入半盆水中,煮沸后熏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第2天再放1小包,如水少再加少量水,用法同上;第3天再放入1小包,用法同上,1料药共用3天;功效活血消肿止痛;临床应用主治骨折后期局部肿胀疼痛、四肢关节僵硬;三色敷药组成紫荆皮炒黑240克,黄金子去衣炒黑240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牛膝60克,片姜黄60克,五加皮60克,木瓜60克,羌活60克,独活60克,白芷60克,威灵仙60克,防风60克,防己60克,天花粉60克,川芎30克,秦花30克,连翘24克,甘草18克,番木鳖60克;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骨,利关节;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筋骨损伤所致的青紫肿胀疼痛,亦治陈伤及风寒湿痹;本方以紫荆皮、黄金子为君,两味药的用量约占全方药量的三分之一;紫荆皮,苔平,破宿血,活血行气;消肿解毒;仙传外科集验方一胜膏,外科正宗冲和膏,均以紫荆皮为主药;本草述说:紫荆皮“活血,解毒功能并奏”;黄金子能温经散瘀,行气除痰,祛风止痛;仙授理伤续继秘方在除痕方中用黄金子,使伤后痊愈无痕;本草纲目拾遗说:“杖疮起疔甲,黄金子培干为末,搽之即开,表用刀刮”;三色敷药中以上2味合用为君,消瘀散结,退肿止痛,加配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药品互为辅佐,以增药效;番木鳖一味是石氏于50年代增入的,意在增添止痛之功效;由于血瘀初起,尤其积瘀严重的易于化热,故治疗瘀肿初期,可在桑皮纸上加用三黄膏大黄、黄芩、黄柏、东丹、石膏以增强清热凉血之功效;三色敷药的具体用法是,以上述方药共研细末,和匀,用饴糖调和如厚糊状,置缸内备用;使用时将调成的三色敷药,摊于性韧持质柔的纸张或纱布垫上,约厚0.3~0.4公分,覆盖上桑皮纸一层,敷于患处,3~5天更换一次;必要时可在桑皮纸上局部或全部加推三黄膏或红玉膏,也可再掺入桂麝丹,接骨丹等,但根据病情而定;在敷药上加层桑皮纸,不但便于其上加药以增敷药的功效,又不影响敷药的渗和而仍然发挥其作用,而且在更换时敷药不粘皮肤易于取下;这样在治疗骨折过程中,因换药而可能导致骨折断端位置上的影响就大为减少;。
骨科外用秘方

骨科外用秘方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
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
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藏独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一:黑膏方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丰、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夕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
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
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
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
六:复骨散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
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
七:南星散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
镖师祖传伤科五秘方

镖师祖传伤科五秘方一、安紫消毒液配方:大叶桉叶100克,裸花紫珠500克,水1250克。
制作:煎至水500克,静置,放人白酒50克,沉淀,取清液装瓶备用。
用法:外用消毒。
说明:桉叶味苦性辛凉,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紫珠味苦涩性平,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临床证明:本方消炎作用显著,用于肌注皮肤消毒(代酒精碘酒)数百例,无一例感染。
用于外伤清创,明显比未用的好。
二、止血灵配方:炒蒲黄、石韦各20克,石榴叶40克。
制作: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
用法:直撒患处(患处先用安紫消毒液清创),包扎。
说明:本方外用止血较云南白药优。
内部出血用“内血净”。
附:内血净配方人参、白芨、小蓟、天花粉、接骨仙桃各6克,白芷、大黄各3克,两面针1克,研极细末米汤送服。
三、七圣排脓散配方:白芨、小蓟、降真香、炒蒲黄、胜红蓟、龙骨、鳖甲各等份为末。
功用: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炎排脓、生肌收口。
用法:直撒患处,包扎。
四、二仁八宝膏配制:杏仁20克、桃仁15克、木芙蓉叶10克、生栀子30克、赤小豆30克、五倍子30克,灰面适量,醋50克,蛋清1个,酒适量。
药研极细末调后成膏敷患处。
说明:本膏对新旧损伤肿痛均有效。
主要功能是:解热消肿,去痛接骨。
如是新伤,去两仁也可,即神效跌打三宝膏是也。
五、速活丸配方:川断、没药、(醋炙)然铜、骨碎补、当归、生地、川芎、白芍或赤芍、乳香、人参、桂枝、牛膝、白芥子、丹皮各1.5克,血竭、儿茶、无名异、甘草各1克,朱砂、薄荷各0.75克,马前子0.5克,木耳3克。
制作:上药研极细末,炼蜜为丸,米汤送服,可适量饮酒。
功用:生气补血,壮筋接骨,止痛活络。
说明:本方在治骨折的后期,30天以后,可酌加补肝肾药,效更佳。
对陈旧性骨折,外用跌打汤洗,再正骨,内服本丸,效佳。
本方又名神效跌打丸、22味跌打丸。
附:蛇伤排毒灵配制:白花蛇舌草9克、七叶一枝花3克、半边莲9克、穿心莲6克、苍术3克、车前子2克、夏枯草3克、青木香6克、白芷6克,研极细末一次顿服,重症每3—4小时服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科外用秘方三圣散敷药组成:芙蓉叶50000g 赤小豆16000g 麦屑粉(即洗面筋时所沉淀的粉)5500g。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冷开水加饴糖(或蜂蜜)调拌成药膏,摊在纸上或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功效:活血消肿,清热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等。
主药芙蓉叶苦微辛,能凉血消肿止痛。
纲目云:其加赤小豆尤妙,用赤小豆散血消肿,二药相配消肿之力倍增。
碎骨丹组成:骨碎补2250g 白芨片1000g 红陈皮2250g 五加皮2250g 大梅片250g 元麝香125g 参三七2250g 虎胫骨2双活地龙1000g 血竭2250g 乳香炭2250g 川续断1000g 没药炭2250g 西月石500g 雌、雄活鸡各1只(用时连毛带骨捣烂成泥)。
制作方法:将上药研细末,用蜂蜜冷开水调和敷于患处。
在使用时,须注意皮肤变化,如出现红、痒等过敏现象,应停止使用,改用油质敷料(即药料加凡士林调成)。
功效:活血止痛,长骨。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大小骨折、骨碎、骨膜损伤等症。
本丹为接骨要药。
方中骨碎补、雌鸡、雄鸡、虎胫骨、川续断、白芨以疗伤续骨为主,配合乳香、没药、血竭、三七、地鳖虫、五加皮消肿止痛,更以麝香、梅片、陈皮芳香开窍。
使药液漏入断处,断者变续,碎者复完。
伤膏药组成:落得打(生用)30g 川续断条30g 老紫草18g 桑寄生24g 紫荆皮24g 小生地90g 香白芷18g 黄栀子30g 西红花18g 木鳖子24g 京赤芍18g 西当归60g 海桐皮24g 粉甘葛18g 南川芎24g 大白芍24g 青风藤30g 山地狗10g 川大黄24g 紫丹参24g 大独活30g 红茜草30g 川羌活30g 兔耳酸30g 上肉桂24g 地鳖虫18g 肉苁蓉24g 甘狗脊30g。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真麻油5300g,倒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7味药研细末。
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 阿魏(焙用)12g 乳香30g 麝香12g 没药30g 薄荷霜12g 大梅片18g 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膏药形成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
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3种敷于患处。
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功效:活血止痛,消散结块,舒筋退肿,坚筋强骨。
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红肿胀痛,血阻不散,宿伤隐痛,伤筋结块。
黄丹,辛微寒,外用拔毒生肌,收敛解毒;当归、川芎、山地狗(白蔹)、丹参、地鳖虫活血化瘀;紫荆皮、木鳖子、川芎、老紫草、小生地、黄栀了化瘀退肿,消散积块,凉血止痛;配以白芷、透骨草、兔耳酸(穿地铃)、海桐皮、肉桂、粉甘葛、青风藤、羌活辛湿发散,以舒筋活络,川断、桑寄生、苁蓉、狗脊以强筋壮骨。
骨科膏组成:紫灵芝1棵远志肉30g 自然铜24g 五加皮24g 生虎骨24g 紫河车1具,仙茅24g 白蔹草18g 粉丹皮45g 大独活45g 甘狗脊45g 土茯苓45g 漏芦根18g 老鹰爪1双红茜草24g 杭白芍90g 川羌活45g 活地鳖虫14只,水防风45g 干茅根18g 白附子24g 淮生地60g 西红花24g 全当归60g 生甘草18g 川牛膝24g 骨碎补45g 西泽兰45g 白芨24g 川续断炭45g。
制作方法:上药用真麻油5300g同入大锅内熬炼,提出药液再加以下8味细末。
原麝香12g 乳香、没药各45g 肉桂粉24g 上冰片12g 煅象皮粉12g 三七粉30g 黄丹(二成药液一成黄丹)炒用。
用木棒调拌烊化,冷却后即成膏药。
膏药形成之后,分成若干小块捏成一团。
放入冷水缸内浸泡21日,去其火毒,每日换水1次。
用法:将膏药温烊摊在布上,根据伤处大小分成大、中、小三种敷于患处。
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
功效:长骨,活血,止痛,通骨髓,活络退肿。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大小骨伤、骨折、骨碎、骨裂、骨膜损伤。
方中灵芝、远志、五加皮、自然铜、虎骨、紫河车、狗脊、仙茅、老鹰爪(或鸡爪)、骨碎补、川续断、牛膝长骨强筋为主;配合白蔹、漏芦、丹皮、茜草、地鳖虫、当归、红花、生地、茅根、白芨、白芍、生甘草、土茯苓以消肿解毒,活血祛瘀;羌活、防风、白附子性味辛香,通络息痛。
化腐生肌散组成:净蟾酥(熟用)21g 印血竭(生用)90g 白石脂(生用)120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芦甘石(飞用)240g 没药炭120g 百草霜(飞用)240g 当门子15g 人中白30g 大珍珠(生用)30g 雄黄精(生用)120g 西瓜霜(生用)60g 煅象皮60g 月石(煅)30g 上朱粉(生用)60g 寒水石(生用)30g 双儿茶(炒用)30g 大梅片(生用)15g 血琥珀(生用)15g。
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
用法:外敷腐肉创面,每天换1次。
凡灼伤皮肉焦腐者,可用麻油与药粉调和为浆糊状敷患处。
若腐烂周围无脓水,有嫩肉者,可用水火烫伤膏加10%的化腐生肌散调涂患处。
金疮皮肉损伤,须将伤口洗净,用此散搽在患处,以纱布包扎,或凡士林调成软膏敷。
功效:化腐祛瘀,排脓水,生肌收敛,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烫伤、金疮。
症见皮肉损伤,疮口溃烂,腐肉不去,脓水不清,疼痛不止。
方中蟾酥、人中白、西瓜霜、雄黄精、寒水石、上朱粉(铅丹)取其去腐拔毒;白石脂、甘石、血余、百草霜、珍珠、象皮、月石、儿茶收湿敛疮长肉;配合乳没、血竭、琥珀化瘀生新;当门子(麝香)、梅片芳香通络,清热止痛。
生肌散组成:百草霜(飞用)240g 煅象皮60g 雄黄精120g 炉甘石(飞用)240g 寒水石30g 小珍珠30g 西瓜霜60g 大梅片15g 双儿茶30g 上朱砂60g 没药炭120g 当门子15g 乳香炭120g 血余炭240g 血琥珀15g 印血竭90g 白石脂(飞用)120g 制作方法:上药研粉末。
用法:外敷伤口,每日换1次。
功效:推陈致新,去腐生肌,长肉长皮,收敛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跌打损伤、皮肉破损、刀伤出血或伤后溃烂久不收口等。
百草霜、象皮、炉甘石、寒水石、珍珠、西瓜霜、朱砂、白石脂、血余炭、儿茶去腐生肌,长肉长皮;配合乳没、琥珀、血竭活血化瘀,推陈致新;当门子、梅片乃是芳香透络,清热止痛。
活络药水组成:紫灵芝4棵,生川乌、生草乌各1000g 参三七1000g 川地龙240g 鸡冠花120g 羌活、独活各1000g 海桐皮500g 明天麻500g 伸筋草500g 鲜生姜500g 川牛膝500g 汉防己500g 川红花500g 东鹿筋1000g 川当归1000g 苏薄荷240g 川木瓜500g 滴乳香1500g 明没药1500g 苦瓜蒂240g 川续断条500g 地鳖虫250g 川麻黄500g 干地狗240g 马鞭草120g 牛蒡根500g 生半夏500g 生甘草240g 天南星500g 仙灵脾1000g 纯钩藤500g 老紫草500g 左秦艽1000g 桑寄生500g 黄栀子240g 淮山地1500g 防风条500条老鹰爪6双(鸡爪亦可代) 生虎骨500g 青风藤500g 白附子1000g 川椒目240g 老鹳草500g 川细辛240g 净茵芋500g 白僵蚕500g 马兰花240g 九孔子(路路通)240g。
以上药味集中放入大缸之内,再放入优质高粱酒160kg,米醋40kg同药浸泡。
浸泡时间须360天为限。
借三冬三伏之气候为宜。
届时将药渣用绢布滤过,再待药水澄清后装入瓶内,塞紧瓶口,勿令泄气,临床备用。
用法:先将患处用热水洗透,使毛窍开放。
再将药水搽擦患处,用手心由轻而重徐徐搽揉。
每日2~3次,每次约擦20分钟左右。
如皮肤有红痒过敏现象者,应停止使用。
功效:舒筋活血,追风定痛,壮筋散结,温筋通络。
临床应用:主治伤筋结块、筋缩作痛、筋胀挛痛,风寒入络,酸痛无力,麻木不仁。
舒筋活血膏组成:西红花60g 明没药60g 川白芷120g 西当归240g 白附子30g 山钩藤120g 西紫草60g 黄栀子60g 黄药子30g 生甘草60g 刘寄奴60g 粉丹皮60g 大梅片60g 小生地240g 乳香汁60g 露蜂房60g 川大黄120g 白药子30g 麻油4500g 黄蜡1500g 冰片60g。
制作方法:将药物(除黄蜡、冰片外)与麻油一同放入锅内,用文火煎熬,将药炸透,然后滤去药渣成为黑色药液,再加入黄蜡与冰片,用木棒捣调拌匀,冷却即成软膏。
用法:先以热水擦洗患处,使毛窍开放,然后将此药膏涂于患处,用手轻轻揉擦,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功效: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润肤消肿。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跌打损伤,伤筋,筋缩酸胀疼痛,麻木及骨折、脱位后关节活动不灵,并对冻疮及皮肤湿癣亦具有一定的疗效。
方中以红花、乳香、没药、当归、黄蜡、白药子、刘寄奴、大黄化瘀通络,活血止痛,配合白芷、白附子、钩藤疏风散邪;更以紫草、栀子、丹皮、生地、蜂房、冰片消炎解毒止痛;黄蜡、麻油润肤舒筋。
熨药一号方组成:川升麻500g 龙胆草600g 肥远志600g 北细辛400g 粗牙皂300g 薄荷叶500g 白附子400g 红陈皮1kg 山钩藤800g 水防风600g 稻草根200g 生半夏500g。
制作方法:上药共研细末,同拌和匀,按500g一包,共分12包。
用法:取其1包,放在铁锅中。
锅中先放醋(或黄酒)少许,与药一同炒热,炒时须注意不可将药炒焦,否则药力减弱,且可引起燃烧。
药粉炒热后,装入预置的一个布袋内,放在患处热熨。
每一包药可用3天左右,即今日用后放好,明日再炒再熨。
每天要熨2~3次,每次时间需半小时以上。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化湿,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腰背酸痛。
升麻以升举阳气,能透发肌肉腠理之滞气。
远志苦泄热,温壮气,辛散邪,通利九窍有长肌肉,助筋骨之功。
粗牙皂能辛散温通,性锐利,具消肿散滞之效。
方中升麻、远志、牙皂、白附子、钩藤、防风、半夏、陈皮能透发肌肉腠理之邪滞,有疏风化湿之功。
湿郁而不去,每多郁而化热,故方中加龙胆草,薄荷以透泄经络之邪。
洗浴方组成:落得打30g 桑寄生30g 制川乌、制草乌各12g 伸筋草16g 徐长卿30g 透骨草30g 生葛根30g 川牛膝12g 羌活、独活各18g老鹳草30g。
制作方法:将药放在大锅内,加水煮沸,滤去药渣,倒入浴缸(盆)中。
煎二汁(连前共2 大锅)。
而后再加适量的热水,浸泡洗浴患处,微汗为度。
每次1剂,每隔1~2次洗浴1次。
本法一般用于天气较热季节。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通络,疏通关节。
临床应用:主治风寒湿痹、软组织损伤和劳损关节酸痛,颈、胸、腰椎肥大引起的骨与关节酸痛。
四肢洗方组成:冬桑枝9g 川桂枝9g 川牛膝12g 川红花6g 川木瓜6g 川萆(艹解)9g 落得打9g 大当归9g 补骨脂9g 川羌活9g大独活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