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实习总结归纳归纳

合集下载

考古实习报告五篇

考古实习报告五篇

考古实习报告五篇篇一:考古实习报告四月的西安,似已入夏,我们便来到古都西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百二十余师生,先后考察了秦始皇兵马俑,半坡遗址,永泰公主墓,乾陵,汉阳陵,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碑林,古城墙和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

在为期一周的考古实习工作中,我们付出了汗水,去也收获了知识,了解了田野考古发掘方法和技能,知道了历史文物的的保护和修缮。

工作之余的生活,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帮助下也度过的很愉快。

整个实习,既锻炼了身心,又拓宽了眼界,大家收获良多。

现将本人所考察的有代表性的遗迹和文馆做归纳整理,详述如下:一、秦始皇兵马俑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

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

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据《汉书》和《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凿毁。

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说,项羽入咸阳之后,以30万人运了30天还没有把东西运完。

以后,关东盗贼又将铜棺窃去。

后又有牧羊人因寻找遗失的羊,持火把迸入墓穴,不慎失火,将陵墓彻底烧毁,说大火延续烧了90天都没灭。

据说,方圆数十里的陵区地面,也随着一些陪葬坑和陪葬墓的坍塌而下陷了好几米。

这样使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筑荡然无存,地下埋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这些记载都被当今考古发现所佐证。

秦始皇陵发现的陪葬坑、陪葬墓几乎都遇到过被盗和火焚的破坏。

二、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

考古研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考古研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考古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考古研学活动。

此次研学活动历时一周,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领略了考古学的魅力,以下是本次考古研学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研学内容1. 参观考古遗址在研学活动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考古遗址,如秦始皇兵马俑、马王堆汉墓、三星堆遗址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各个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考古发掘过程。

2. 考古知识讲座在研学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多位资深考古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考古发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讲座内容丰富,让我们受益匪浅。

3. 实践操作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考古发掘过程,我们参与了考古发掘实践操作。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考古工具,如何清理、整理文物,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文物鉴定。

三、研学收获1. 增长了知识通过本次考古研学活动,我们对考古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拓宽了知识面。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分成多个小组,共同完成考古发掘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了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我们掌握了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4. 培养了爱国情怀在参观考古遗址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四、不足与建议1. 不足(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活动未能按时完成。

(2)部分同学对考古学了解不足,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 建议(1)在今后的研学活动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对同学们的考古学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组织更多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

五、结语总之,本次考古研学活动让我们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考古学研究中,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考古实习报告

考古实习报告

考古实习报告关于考古实习报告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考古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古实习报告篇1实习已过去些许天了,可在京实习的一幕幕却还会常常清晰的浮现于脑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三月的北京,春寒还盛,我们便来到了房山大苑村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二十余师生一起经历了春天肆虐的沙尘暴,夏天炎炎的烈日,一起由大苑遗址转战于大兴墓葬群,一起睡露天,一起熬夜加班。

付出了汗水,却也收获了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考古田野发掘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了室内整理的前期记录整理和资料汇总工作等,同时锻炼了身心,拓宽了眼界,工作之余的生活,在北京文研所的关照下,也度过得很愉快。

整个实习,大家都收获良多。

在此,实践和能力的学习提升过程不可置否是发掘实习的重心,但穿插其间的人情往事也同样让人难忍不提,故此分为实践学习、生活娱乐两篇。

(一)实习期三个月,可比较清晰的分为三段,即初始近一个月的大苑村寺庙遗址发掘,中间的室内学习阶段及后段月余的大兴墓葬发掘及整体室内整理,三阶段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即田野发掘部分和室内学习整理部分。

详述如下:田野发掘大苑寺庙遗址大苑村寺庙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东约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东西两边皆为民宅,南边缘靠近公路。

为配合北京西六环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项目。

发掘区原为民房及果园、耕地等,发掘前已被平毁,遍布树根和碎砖瓦块等。

此次发掘,方便起见,以大概发掘区中心位置一固定物为中心基点,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个发掘区。

其中I、Ⅳ区首先发掘,多数布方规格5×5米,少数10×10米,II、III区发掘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边角处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规格大致以钻探所得遗迹复杂程度为标准。

考古实习报告(通用7篇)

考古实习报告(通用7篇)

考古实习报告考古实习报告(通用7篇)紧张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顾过去的实习经历,倍感充实,收获良多,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一下总结。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考古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考古实习报告篇1历史学与考古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历史学的学生无可厚非要二者兼注意之。

众所周知,考古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我们的授课中一直都只是理论的学习,没有实践。

考古专业的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实际考察相结合,我们于20xx年12月7日在考古学专业老师的安排下,来到了盘龙城遗址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古学习,不亦乐乎!在去之前我们已经对盘龙城遗址有所了解。

位于武汉市北郊约5公里的盘龙城湖畔,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

是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

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它是中国商代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址,其灿烂的青铜文化、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对研究城市文明发展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物参观:在盘龙城遗址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盘龙城博物馆陈列室进行了参观。

里面包括石器展厅、铜器展厅,玉器展厅,陶器展厅。

展厅里陈列了古代先民进行生活和生产活动所用的遗物及制造这些东西所需的模具。

工具和武器有臿、斨、斧、锛、凿、锯、钺、戈、矛、刀、镞;礼器有鼎、鬲、簋、斝、爵、觚、盉、罍、卣、盘等。

在这些遗物中,特别最引人注目有一个青铜大圆鼎,高达85厘米,是迄今出土的我国商代前期最大的圆鼎;长达94厘米厚仅1厘米的玉戈,显示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商代前期最大的玉戈;高达1米的大陶缸,系商代陶器之精品,显示了精湛的制陶工艺水准。

2023关于考古实习报告4篇

2023关于考古实习报告4篇

2023关于考古实习报告4篇考古实习报告篇1三峡考古实习记略考古学在公众心目中是一门充满浪漫色彩与神秘气息的学科,尤其是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们常常把它与奢华富丽的陵墓、湮没于荒漠的古城以及各种奇珍异宝联系起来,这就更为考古学增加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闻媒体对各地的考古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随着老山汉墓发掘、雷峰塔地宫开启等一系列电视直播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古代文明的辉煌原来就重现于小小的手铲和竹签之下,由此公众才贴近了真正的考古学。

回想起考古实习前的情形,就连我们这些凭着理想与激情从全国各地走到一起来的考古专业的学生,在经过两年系统的理论学习后,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与紧张,一想到自己即将投身到火热的三峡库区文物抢救工程之中,想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即将在现实中接受考验,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想象着该如何用双手叩开大地的胸膛,聆听千百年前先民生息劳作的历史回响,如何在无言的遗址上复原出古人生活的生动场景,如何在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度过生命中一段重要的时光……也许因为大家都是刚刚二十岁的青年,雄心勃勃,意气风发,所以与紧张不安相比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兴奋和对前途的憧憬。

出发前夜,在与亲朋一一电话话别后,我在日记中写道:“明天及以后几个月的日子里会有许多我生命中的第一次发生吧!不管是喜是忧,好好体验,热爱生活吧!”__年9月18日下午,以厦门大学考古专业98级同学为主组成的厦门大学__届考古队一行22人离开了阳光下的鹭岛,乘火车奔赴实习地——重庆市云阳县巴阳镇畲家嘴村。

一、早段__年9月21日凌晨,考古队到达重庆。

早晨八点左右,我们登上大客车由重庆前往实习地点。

客车在离开前先在市内兜了一圈,以便我们浏览一下山城风光。

这时薄雾已经散去,山城的铮铮铁骨和雄浑气魄昂然显露,群山如聚,广厦如鳞,长桥似虹,大江如怒,整座城市仿佛一位在蓝天下振臂高呼的巨人,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斗志,让观者深感振奋!客车离开城市驶向群山,不久之后就驶上了惊险的盘山公路,每逢转弯都会让人感觉整辆车已突入空中,即将下坠,就在重力和恐惧抓住人心前一刹那,客车又回到了路上,虚惊环生!黄昏时分,老师告诉我们目的地就要到了。

考古心得体会

考古心得体会

考古心得体会【篇一:考古学专业实习总结范文】《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考古学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

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考古学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考古学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

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

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

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考古学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考古学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

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考古学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

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考古学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

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考古学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

考古实习总结

考古实习总结

考古实习总结在考古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多个考古项目,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现场勘探和发掘:我参与了多个考古遗址的现场勘探和发掘工作。

在发掘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考古工具,如镐、铲等,进行遗址的清理和挖掘。

通过实际操作,我加深了对考古工作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遗址的记录和文物的保护。

2. 文物鉴定和整理:在考古实习中,我参与了文物的鉴定和整理工作。

通过对文物的观察和比对,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不同时期的文物,并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物特点。

在整理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文物保护工具和方法,保证文物的完整性和保存。

3. 数据整理和分析:在考古实习中,我也参与了考古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我学会了使用考古软件,如GIS等,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深入了解了遗址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特征,并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考古实习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与专业考古学家的交流和合作,我了解了考古学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现场工作中,由于环境条件和人力资源的限制,工作进展可能较慢,需要耐心和毅力。

此外,文物的保护和文献的研究也需要细致和深入的工作,对细节的处理要求很高。

总之,考古实习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宝贵机会。

通过实践和实地工作,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考古实习报告

考古实习报告

考古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中国某考古遗址。

实习内容,在考古现场进行文物挖掘、清理和记录。

一、实习概况。

在这次考古实习中,我有幸参与到了中国某考古遗址的挖掘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协助考古专家进行文物的挖掘和清理
工作,同时还参与了文物的记录和分类工作。

二、实习收获。

1. 挖掘技能的提升。

通过实际的挖掘工作,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考古工具,包括
铲子、刷子和小铲等,以及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进行挖掘工作。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层情况判断文物的年代和种类。

2. 文物清理技术的学习。

在清理文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化学试剂和特殊工具来清洗文物表面的污垢,以及如何进行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3. 考古工作的团队合作。

在实习期间,我和其他实习生以及考古专家们一起合作进行挖掘和清理工作,通过相互配合和交流,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实习感想。

这次考古实习让我对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通过实际的挖掘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考古实习,我不仅学会了实际的考古技能,还收获了
宝贵的团队合作经验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我相信这次实习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为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古实习总结归纳归纳
为了丰富广大研究生同学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身体的机会和场所,同时也是为了发扬我们的国球精神,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研究生会文体部于12月3日在校体育馆举办了冬季乒乓球比赛。

某年9月19日至12月30日,由22名考古专业03级本科生和9名04级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由考古系白彬和于孟洲带队,前往成都金沙遗址蓝光工地,进行了为期103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实习。

1月6日下午,金沙遗址考古实习总结报告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学术汇报厅隆重举行。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马继刚、副处长廖沐川,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霍巍、副书记鲍成志,考古系主任李永宪,考古系资深教授张勋燎、宋治民等60余人出席了总结报告会。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西二环路与西三环路之间,遗址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41′,东经104°。

该遗址发现于某年,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也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四川省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5年来,为配合基本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金沙遗址20多个地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面积已超过15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区、一般居住区、大型墓地等,
出土珍贵文物上万件,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

初步研究表明,这里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又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当公元前1200—前850年)古蜀王国都邑之所在。

此次四川大学考古发掘实习所在的蓝光工地,位于金沙遗址中部摸底河南岸一级台地上,面积约25000平方米,与金沙遗址黄河地点仅一墙之隔,为金沙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大实习发掘区位于蓝光工地的东南部,共布设5×5㎡探方55个,10×10㎡探方12个。

实习队队长白彬副教授从实习的基本情况,教学大纲内容的执行情况,业务考核规范的执行情况,考古工地、文物库房及学生、民工的管理情况,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情况,发掘的主要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归纳和总结报告了此次考古发掘实习的情况。

他指出,3个多月的田野考古实习,不仅锻炼了实习队伍,圆满完成了考古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三轮探方共完成发掘面积2575㎡,清理灰坑354个、灰沟70条、墓葬66座、窑4座、房址2座、井1口;遗址堆积可分商周、秦汉、唐宋、明清四个大的时段,这为深入认识金沙遗址面貌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学证据,尤其是唐宋时期地层的辨析和确认,在成都地区乃至整个四川地区都是不多见的;发现和复原了近百件完整器物,为金沙遗址的细致分期,并探讨金沙遗址的发展、变迁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灰坑、灰沟、墓葬、窑、房址等一大批遗迹的发现和清理,为研究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性质及金沙遗址的功能分区提供了新的资料;采集和浮选、筛选出较多的炭样和植物、
动物标本,有助于金沙遗址古环境的复原研究;对采集人骨标本的13C测定,可以反映金沙遗址居民的食谱,有助于了解成都平原古代先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参加实习的本科生代表胡松鹤、谢莉亚,研究生代表杨佩玲先后发言,各自总结报告了在发掘实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体会。

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此次考古实习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认为此次实习目标明确、计划周密、操作规范、管理有序、训练完整、提取信息量大,在积极推进考古实习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有了一些新的突破,是我校本科教学迎评创优工作的一个亮点和闪光点。

希望考古系师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密切川大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动西南地区考古事业的发展。

四川大学考古实习队是9月19日抵达金沙遗址蓝光工地的。

9月20日-11月30日为野外发掘阶段,实习学生先后完成实习方、考核方、基建方三轮探方的发掘。

11月26-27日,四川大学和成都博物院联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考核。

12月1日-29日为室内整理阶段,完成陶瓷片和小件标本的清洗,陶瓷器的拼对、粘接和修复,陶、瓷片的标号(写字),陶质、陶色、纹饰和瓷器之胎、釉的统计,拣选标本,绘图,制作器物卡片,排版,拓片,文物摄影,器物排队,筛选、浮选等。

12月22日-24日,实习师生分赴邛崃下霸石器地点,平乐冶铁遗址,临邛大渔村果园山庄窑址,临邛西江村尖山子、罗山墩窑址,固驿瓦窑山窑址,火井镇盐井溪,油榨乡唐城遗址、火井遗址等9个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

发掘和整理期间,金沙遗址工作站站长朱章义副研究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成都博物院副院长李明斌副研究员先后为实习师生作了习题为《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考古发掘出土人骨材料的处理》、《成都平原史前古城调查方法》的学术汇报。

发掘、整理和调查期间,实习师生观看大型歌舞剧《金沙》,先后参观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以及正在发掘中的龙兴寺遗址、邛崃十方堂1号窑址和平乐秦汉驿道、平乐古镇、文君井等。

成都博物院对此次发掘实习和考古调查的顺利进行,给予了慷慨和无私的帮助。

12月2日,孙卫国副校长在教务处、学工部以及历史文化学院领导陪同下,到工地看望和慰问实习师生。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亦对此次实习极为关注。

考古专业04级、05级,历史学基地班03级,考古学05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旅游学院文化遗产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先后来工地参观。

我校考古系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师生先后来工地视察和指导工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