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含答案)总结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
出缘生长。
居间生长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
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
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
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
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 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3. 种子的概念与区别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根茎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
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
总而言之。
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农业概论复习思考题

六章一节一(一)
“农业经营”指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
企业或农户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涉及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农产品流通与市场、集约化专业化与规模化、企业管理等
2
五章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制总体上有什么特征?
尚处在传统农作制阶段、小农经营为主、半人畜力半机械、半自给半商品、集约化、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
3
三章三节一
一个农业单元农业生物与自然及人工环境组成的亚系统的集合体;两者相同点都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系统,不同点在于农作制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有人工培育的生物和人工环境参加的人工开放系统
4
一章四节一
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演变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方向值得重视?
生产方面:粗放→集约、人畜力→机械化、经验→科技、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方面:自给→市场化商品化、小规模→中大规模、一家一户→社会化→全球化、单一生产→生产+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资源方面:自然→自然+人工、破坏资源环境→保护→改善;总体:原始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以农哺工→以工哺农、贫困落后农村农民→富裕文明农村农民
AB
2
四章三节一
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约为:
A.5:1;B.3:1;C.1.5:1;D.1:1;E.0.5:1
B
2
七章四节一(一)
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的百分比是:
A.7%;B.10%;C.20%;D.40%;E.14%
BE
1
二章五节一
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
A.先天不足;B.投入少;C.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D
2
七章六节一(三)
按农业人口计,当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A.8000元;B.6000元;C.4000元;D.2000元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20.11

水分 、温度、氧气
作物的有性繁殖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磷、钾
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___温度。
最适
土壤质地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温度临界期
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称为温度临界期。
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作物一生中,有一个对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这时的施肥作用最明显,增产效果也往往最好,这一时期称为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温度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密度,应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加以确定。
作物种类及品种、茬口、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气候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题干
答案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绪论⼀、名词解释农业:是指⼈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物的⽣命活动过程,以取得⼈类⽣活所需产品的⽣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态系统:农业⽣态系统即是指⼈类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利⽤农业⽣物与⾮⽣物环境之间,以及⽣物种群间相互作⽤建⽴起来的,并在⼈为和⾃然共同⽀配下进⾏农副产品⽣产的综合体。
农学:⼴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产理论和实践的⼀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产的⼀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物、农业⽣物赖以⽣长发育、繁殖以及发⽣遗传变异的⾃然环境和⼈类的⽣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产(第⼀性⽣产)和次级⽣产(第⼆性⽣产)。
初级⽣产的实质是利⽤植物的光合作⽤,这是⼀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产是通过动物⽣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到动物性蛋⽩。
4、农业⽣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产受⽣物学规律⽀配。
农业⽣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产是综合性⽣产。
5、农业⽣态系统的特点农业⽣态系统是被⼈类驯化了的⾃然⽣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然⽣态系统的⼀般特点,⼜具备很多⼈类改造、控制、调节、⼲扰甚⾄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类的调控;2.系统⾃⾝稳定性差;3.系统净⽣产⼒较⾼;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度,根据⽣产⼒的发展⽔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性3. ⽣产的连续性4. 作物⽣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章⼀、名词解释⼟壤⼟壤肥⼒⾃然肥⼒与⼈为肥⼒潜在肥⼒与有效肥⼒⼟壤⽣产⼒⼟壤质地(⼟壤的颗粒组成)原⽣矿物次⽣矿物⼟壤质地分类(⼟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在农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了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农学概论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工业革命时期C. 农业革命时期D. 现代农业时期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以下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A. 水分B. 光照C. 温度D. 土壤E. 以上都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小麦B. 大豆C. 马铃薯D. 茄子4. 农业生产中,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A. 合理施肥B. 种植转基因作物C. 喷洒农药D. 过度灌溉5. 以下哪种动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家畜?A. 马B. 猫C. 狗D. 鸟二、判断题1. 农业生产只是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与环境保护无关。
( )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的影响,但不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 )3. 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农业革命前和农业革命后两个阶段。
( )4. 农业生产中,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 )5. 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什么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列举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和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4.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5.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应用题1. 请设计一个农田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2. 选择一个农作物,分析它的生长环境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 请选择一个农业问题,如土壤退化或农药残留,提出解决方案并阐述其可行性。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农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农学概论复习题详解

21、种子净度:种子净度是指样品去掉杂质和废种子后,留下的好种子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率。(p194)
22、顶端优势:作物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p74)
23、生物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总量,一般不包括根。(p74)
二、填空
1、在作物栽培学中,通常江大田作物分为3部分9个类别: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及绿肥作物。
2、按照作物的感温特性分类:可将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按照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
3、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作物分布与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条件和社会需求因素等有关。
6、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p142)
7、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p143)
8、良种繁育:良种繁殖是指在保持品种种性的前提下,有计划、迅速的、大量地繁殖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或苗木的技术。(p176)
28、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p101)
29、积温: 积温是指作物某一生育时期或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累积之和。(p103)
30、混作: (混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p149)
31、套作: (套种、串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转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p149)
12、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是农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体,具体讲就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它生态环境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p16)
农学概论第三章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透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具体及现为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3个方面。
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作物感光性或光周期反应。
因温应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发育进程,导致生育期缩短或延长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即使处在适于发育的温亚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根据作物温光反应所需温度和日长,可将作物温光反应归为典型的两大类:以小麦、油菜为代表的低温长日型和以水稻为代表的高温短日型。
小麦、油菜在苗期需要一定的低温条件,并感受长日照,才能进行幼穗分化,一定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会促进幼穗分化,生育期缩短;否则则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育期延长,甚至不能抽穗结实。
根据小麦、油菜对低温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类型;根据对长日照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反应迟饨、反应中等和反应缴感型。
高温和短日照会加速水稻生育进程,促进幼穗分化,缩短生育期。
根据水稻对短日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3种类型,早稻和中稻对短日反应不敏感,在全年各个季节种植都能正常成熟;晚稻对短日照很敏感,严格要求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抽穗结实。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物对日照长度有特殊的要求,例如甘蔗只有在一定的日照长度下才能开花;也有些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例如玉米。
由于作物的温光反应类型不同,即使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态地区,生育期表现长短不同,例如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
因此在作物引种时,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对栽培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二者之间关系如何?营养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叫做营养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2.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
4.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
第二章
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
2.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
3.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
4.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
6.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7.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
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第三章
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解除措施。
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功能。
6.简述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
7.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
8.简述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9.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如何?
10.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11.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12.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
第四章
1.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简述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光能资源的利用。
3.何谓作物温度的三基点?极端温度对作物会产生何种危害?
4.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含义是什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什么作用?
5.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6.简述干旱、涝害、和水体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8.叙述田间CO2的来源及分布、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9.简述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臭氧和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10.土壤质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
11.土壤酸碱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
12.简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如何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13.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何?
14.作物营养关键时期对施肥的意义是什么?
15.简述氮、磷、钾缺素症状发生特征及特点。
第五章
1.试述种植制度的概念、意义和建立合种植制度的基本原则。
2.试述作物布局的概念、地位和作用。
3.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4.试述复种的概念和意义。
5.复种的条件和技术有哪些?
6.试述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
7.间(混)套作的技术有哪些?
8.试述轮作、连作的概念和轮作的意义。
9.试述连作的危害。
10.试述作物茬口特性与轮作的关系。
第六章
1.作物种子与作物品种的概念有何不同?一个优良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2.在育种工作中,为什么要制定育种目标?应根据什么原则制定?
3.作物引种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才可能引种成功?
4.混合选择法同单株选择法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及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5.远缘杂交与品种间杂交相比各具有什么特点?
6.什么是系统育种?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怎样进行不育系繁殖与杂交制种?
8.什么是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生物技术育种?在农作物育种中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有哪些?
10.简述不同繁殖器官作物原种生产方法?
11.简述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原种生产和异花授粉作物自交系原种生产的方法?
12.述种子检验的内容及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的标准检测方法。
13.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经营的特点及种子经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
1.简述高产土壤的特点和土壤培肥的措施。
2.如何改良盐碱地、红壤?
3.简述土壤基本耕作和表土耕作的作用和方法。
4.优良种子应具备那些条件?简述种子播种前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5.如何确定作物的播种期?简述其播种方法。
6.简述合理密植增产的原因、确定适宜密度的原则和实现合理密度的方法。
7.简述合理施肥应考虑的因素?
8.简述生产上施用的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
9.简述推荐施肥技术、施肥量的确定和施肥方法。
10.述作物灌溉制度的内容及确定方法。
11.比较不同灌溉方法的优缺点。
12.如何正确应用作物化控技术与人工控旺技术。
13.以当地作物为例,谈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第八章
1.如何理解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2.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3.害虫的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
4.植物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5.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杂草防除有哪些方法?
6.除草剂有哪些种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7.如何做到合理施用农药?
第九章
1.什么是作物生产现代化?你认为农业现代化应包括那些内容?
2.什么是作物生产机械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机械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3.什么是作物生产设施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设施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4.什么是作物生产智能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智能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5.什么是作物生产标准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6.什么是作物生产安全化?了解国内外作物生产安全化现状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