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前言】《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注释】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

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

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hān):酒器,酒盏。

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

沈:即“沉”。

⑻青鸾(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

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

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

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翻译】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

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

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

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

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赏析】这首《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鉴赏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导读: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篇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称次韵。

② 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④ 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⑥ 芭花,指柳絮。

⑦ 有情意。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⑧ 萦:缠绕;⑨ 缀:连缀。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

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

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译文二】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

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

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

②中流,江流中心。

③方,正。

④异之,惊诧于此梦。

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

《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

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⑦红楼,指栖霞楼。

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

使君,指闾丘孝终。

高会,盛大宴会。

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

危,高。

柱,调节音弦的枕木。

哀弦,弦声凄绝。

⑩老大,这里指老了。

(11)推枕,这里指睡醒。

但,只有。

(12)五湖,指太湖。

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

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

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

(13)云梦南州,指黄州。

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

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

(14)料,料想。

端来,准来,真来。

参差(cen ci),依稀、约略。

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

【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

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

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水龙吟〔宋〕姜夔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词语注释】①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原名庆湖。

又称长湖、镜湖。

②黄庆长:姜夔友人。

③沙禽:沙滩上的飞禽。

④长干:古建康里巷名。

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借指南京。

《〔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刘逵注:“江东谓山冈闲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闲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七:“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

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

”清陈维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⑤谢郎:指南朝宋谢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词作赏析】白石年轻时在合肥种下一段相思情事,至暮年而不改其心之诚。

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感,不仅不能减弱和冲突白石的绵绵之恨,反而更增其悱恻难解之情。

白石怀人情深,大自然之一草一木,人世间之寻常小事,往往引发其情而不能自己。

如《江梅引》:“见梅枝,忽相思。

”如《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这首《水龙吟》,则是借和友人怀归之词,而抒发自己相思之情。

绍熙四年(1193)之秋,白石客游绍兴,与友人黄庆长清夜泛舟城南之鉴湖,庆长作怀归之词,嘱白石和之,白石遂有此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

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次韵更妙。

红衣指荷花,青灯指船灯,“思”,念去声。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弃疾《⽔龙吟》全⽂鉴赏⾟弃疾《⽔龙吟》全⽂鉴赏 《⽔龙吟·登建康赏⼼亭》写于⾟弃疾三⼗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

词中舒发了他抗⾦壮志未酬的苦闷⼼怀以及世⽆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苦闷惆怅。

词风纵横豪迈,为⾟词风格的代表作之⼀。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全⽂鉴赏,欢迎参考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

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 倩何⼈唤取,红⼱翠袖,英雄泪! 赏析: 赏析: 读⾟弃疾的词,总有种豪迈⼜⼤⽓的感觉。

不愧是能提着⼑杀⼊⼏万⼈敌军⼤营的英雄⼈物啊! 整篇词脉络的铺陈⾮常清晰爽利。

从远处的⼭⽔风景切⼊,再由外部事物(“孤鸿”)联想到⾃⼰,继⽽舒展情绪,再表达平⽣抱负,随后回到现实,感慨时光流逝、英雄⽼去。

畅意淋漓,⼀⽓呵成。

第⼀段开头先写景。

举⽬远眺,⼀⽚远阔天地。

“遥岑”指远⼭,是说远远望去,⼭峦叠嶂就像⼥孩⼦头上的簪⼦和发髻,形态各异。

然⽽这样的风景并没有为他带来欣喜,反⽽“献愁供恨”,不断地使他产⽣“愁”和“恨”。

为何愁,为何恨呢?因为他看见落⽇下⼀只落单的⼤雁,顷刻想到了⾃⼰的'处境。

⾟弃疾祖籍⼭东,出⽣时北⽅已经沦陷在⾦兵统治下。

他⼀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所以说⾃⼰是“江南游⼦”。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这⼀句有很深的含义。

“落⽇”让⼈感伤,让⼈联想到结束和没落。

那⼀刻,不知他⽬送着太阳落⼭,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

“江南游⼦”,亦想回家,想要⼀路杀回去,收回中原⼟地,解放家乡。

然⽽⼀切都太难了。

故⽽“愁”,故⽽“恨”。

“千⾥清秋”是这样的壮阔⽽肃杀,⽽登亭远眺的游⼦是这样的孤独⽽⽆助。

但如果仅仅是孤独,那也就泯然众⼈了。

我个⼈觉得第⼀段最出彩的就是后⾯⼏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会,登临意。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翻译及赏析

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翻译及赏析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宫人琴声翻译及赏析古诗原文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

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

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

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目断东南半壁,怅长淮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凉酸楚。

粉阵红围,夜深人静,谁宾谁主?对渔灯一点,羁愁一搦,谱琴中语。

译文翻译战乱的繁鼓声,惊破霓裳羽衣的轻歌曼舞,海棠春睡的亭北,骤然一阵凄风苦雨。

歌断宴残,一片凄惶的玉啼金哭,这北掳一去是何等的不堪悲苦?骆驼背上,摇摇晃晃泪眼模糊,押解的铁骑,一路巡防一路催逼,惊悸不定从朝到暮。

故都啊,城外一席冷宴,辞别得那么仓皇急促,北上的锦帆龙舟,空载衰残的春色归去。

远望江南如画的半壁江山,可叹江淮两岸拱手相送,已非吾土。

受降城下如茫茫秋霜白草干枯,北去的残余生涯将是无尽的凄凉酸楚。

这狭窄舟中粉拥红围,夜深时疲困睡熟。

又怎能分辨哪是高贵的殡妃,哪是卑贱的奴仆?只有瘦影伶俜的她一怀羁愁对一点渔火,犹自将难言的凄哀在琴声中低诉。

注释解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等。

双调一百零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鞞(pí):同“鼙”,军中小鼓。

霓(ní)裳(cháng):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乐舞。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词中是以安史之乱比喻元军入侵,攻破临安,并兼寓谴责南宋统治者沉溺酣歌艳舞,从而导致亡国之意。

海棠亭:即唐代皇宫中的沉香亭。

因唐玄宗在沉香亭上曾将杨贵妃比为睡起之海裳,故称。

玉啼金泣:指被俘北行的后妃、宫女、王孙等临行时痛哭流涕。

驼背模糊,马头匼(kē)匝(zā):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马头金匿匝,驼背锦模糊”诗句,描写北上途中羁旅行役的苦状。

匼匝:环绕。

龙艘锦缆(lǎn):指被俘北上人员所乘龙船。

受降城:本为汉代接受匈奴贵族投降而筑的土城,故址在今内蒙古阴山北。

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赏析

水龙吟赏析引言《水龙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而享有盛誉。

本文将对《水龙吟》进行深入的赏析,从诗歌结构、意象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展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诗歌结构《水龙吟》是一首五言绝句,共有四十个字。

整首诗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小楼一夜听春雨」和「深巷明朝卖杏花」。

首句「小楼一夜听春雨」以描绘出一种静谧、宁静的氛围。

通过「小楼」和「春雨」的对应,使整首诗的情感浑然一体,给人一种舒缓、安静的感受。

尾句「深巷明朝卖杏花」与首句呼应,形成一种闭环的结构。

通过使用「明朝卖杏花」的景象,诗人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早晨的活力和快乐,使整首诗朝向高潮发展。

意象运用《水龙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意象:1.春雨:「一夜听春雨」描述了小楼中的美好时刻,春雨代表了新生,象征了希望和喜悦。

2.小楼:小楼是整首诗的中心意象,它代表了一个倚靠山水的幽静之地,给人一种避世的感觉。

3.深巷:「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深巷与小楼呼应,正如小楼给人带来宁静和避世之感,深巷则带来了一种隐秘和宁静的氛围。

4.杏花:杏花是诗中朝阳之象征,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和希望的来临。

这些意象都贯穿于整首诗里,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运用,让读者在心灵上得到愉悦和满足。

情感表达《水龙吟》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而闻名。

整首诗情感高亢,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和抒发。

首句「小楼一夜听春雨」以“一夜”、“春雨”表达了诗人思绪万千的情感。

小楼作为静谧的地方,引出了诗人在此倾听春雨的心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安静、宁和的氛围。

而尾句「深巷明朝卖杏花」则展现了朝阳的灿烂和新一天的开始,让读者感受到希望和活力。

同时,诗人通过使用「深巷」,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隐秘的场景,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内敛。

通过这样抒发情感的方式,诗人通过一夜听春雨和明朝卖杏花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舍,以及对转瞬即逝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赏析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45岁的苏轼被贬居黄州。

章质夫作了一首词《水龙吟》,赠与好友苏东坡,此词曰:“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此诗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赞誉,东坡也很喜欢这首词,于是写了《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词中体现的完全是另一种心境。

此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在艺术成就上,苏轼的《水龙吟》超过了章词。

章词的缺点在于写杨花写得太实,而苏词则写的“似花还似非花”,在似于不似之间,含蓄隽咏恰到好处。

《齐白石谈艺录》中说:“作画秒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作词又何尝不是这样,苏轼是深谙此中三昧的。

从中也可以看出咏物词的写法,就应“不即不离”,不要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

借物来言情。

下面我将分析鉴赏苏轼的《水龙吟》。

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耐人寻味,“似花”是说杨花似花但不是花。

暗用梁元帝《咏阳云楼詹柳》诗“杨花非花树”和白居易《花非花》词“花非花,雾非雾”
句意。

“也无人惜从教坠”是指杨花不如其他花那样受人亲睐,所以杨花飘飞的季节,人们也不爱惜它,随它而去。

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三句上承“坠”字,写杨花飘落无归状,看似无情,实则有思。

此句出自梁简文帝《折杨柳诗》的“杨柳乱成丝”和杜甫《白丝行》的“落絮游丝亦有情”。

接着,诗人用“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将杨花比喻成一少妇,将“有思”具体化形象化。

一个“萦”字,写出了扬花的飞舞之态,更道出了思妇的柔肠欲断之情。

以下“梦随”数句化用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借杨花之飘舞以写思妇由怀人不至引发的恼人春梦,咏物生动真切,言情缠绵哀怨,可谓缘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轻灵飞动。

在下阕首句“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中,作者以落红陪衬杨花,曲笔传情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

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遗踪,进一步烘托出离人的春恨。

“一池萍碎”的“碎”,指细小之物,暗暗的道出贬谪的处境和心情,感叹青春年华,美好生活的消逝,用了“不是”、“是”这样对比强烈的词语,否定了外界事物,而肯定了主观感受,正合乎他“以反常合道为趣”的主张。

把离人的感春伤别之情推向了高潮。

肯定和否定相对立意,赋予转折的条件,否定成为肯定的衬托。

语尽情遥,含哺不露。

给人以回味与联想。

下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

这里,数字的妙用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

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一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

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
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

同时,此句又与上阕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词的主旨,给人以佘音袅袅的回味。

从题目上看,这首词是咏物的。

而如果单从咏物着眼,苏词不及章词,章词从各方面描写杨花,先写春末扬花飘飞,次写杨花飞至各处——青林、深院、珠帘,粘上春衣、绣床;映衬着蜂蝶、游鱼和在楼头远望的女子,写的极为细致。

而苏词并非单纯咏物之作。

沈谦《填词杂说》里说:“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只是言情,非复赋物。

”其中“无情有思”、“寻郎”、“恨落红”简直就是写人的句子,而非写物。

苏词既非着力写花,也非着力写人。

刘熙载《艺概》中说:“东坡《水龙吟》起句云:‘似花还似非花。

’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就咏物来说,写杨花很有情似的,所以随着梦境去万里寻郎,最后化为浮萍,成为离人泪,所以是很细致的咏物。

就写人来说,这首词描写思妇愁情,梦里寻郎不成,春色又无法留住,写出思妇的愁苦,是很好的抒情。

用写人的词语来写物,使物也有了人情味。

最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扬花和泪水结合起来,又写杨花又写人,虚虚实实,“不即不离”,不离所咏之物,不停留在形体的描写上,而是注入了作者的深情,借吟咏杨花表达了一种深挚的情怀。

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一体。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然而,即使把那片叶子上的每一条叶纹,都一丝不漏的描绘下来,充其量不过是一篇“文字标本”;把那虫声写得再真切,也只能是昆虫学著作中一条小小的注释,没有多少文学价值。

这也正是章词见绌之所在。

只有你捕捉的这片叶子,能体现你要表达的情感,你听到的这个虫声,能唤起你的联想,这片叶子和这个虫声对你才有了意义。

这正是苏词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咏物词要是只停留在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

但若能在曲尽事物的基础上描写人物的情思,使含义不只停留在物上,便可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这是对苏词很高的评价。

苏词历来以豪放著称,而《水龙吟》构思巧妙,刻画细致,情调幽怨缠绵,其细腻婉转的风格,表现了作者词风的多面性。

词中飞腾的想象,绯测的情致,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