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赏析

合集下载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

古诗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翻译赏析《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旧侣,惯瑶池、羽觞沉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前言】《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上片运用景事反观手法,写功名未就,感到空悲而又极力排遣与安慰的心态。

下片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回忆起京城令作者陶醉的生活,感叹贬居黄州后的无奈心境。

全词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将自己此时此地对人生、对现实怀有虚无感和伤叹感很好表达出来。

【注释】⑴哄:一阵喧闹。

⑵永昼:白天。

端居:谓平常居处,安居。

⑶丝莼(chún):湖水植物,可作菜。

⑷珠粳:贵重粳米。

⑸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⑹惯:习惯于。

瑶池:西方仙境。

⑺羽觞(hān):酒器,酒盏。

用形似羽(鸟)、觞(兽)作,故名。

沈:即“沉”。

⑻青鸾(uán):女子,这里指歌妓舞女。

⑼铢(zhū)衣:轻衣。

古代二十四铢为两,这里极言衣轻。

摇曳:飘荡。

⑽壶中天地:仙境之一。

⑾飘堕:飘落。

⑿步虚声:道士唱经礼赞声。

露寒风细:喻指贫寒生活。

⒀银蟾:传说中的月亮。

【翻译】亭前小沟东临长江,柳岸苇堤一望无际,安静的村庄只有卖鱼卖柴的人在早上作生意时才喧闹一阵子。

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

不过,莼菜、白藕、珍米、锦鲤等食物,年复一年地离开不了。

想和旧友痛饮如浮丘在瑶池般的生活,歌妓舞女穿着仙女般飘柔的衣,轻歌曼舞于仙境。

飘落到了人间,再也听不到道士诵经之声,只好过着风露交加的生活。

我抱着一张白色的琴,独自一人面对月宫弹奏;否则,对君思念之情是难以寄托的。

【赏析】这首《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水龙吟》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却是,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佑二年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的杨花喻为离人的泪滴,想象奇特,虚实相生,妙笔生花。

这首词借杨花写离恨,情思厚重,含蓄深沉,笔法哀婉,怪不得王国维评其曰:和韵而似原唱。

【赏析二】苏轼之词以豪放为风格,然而苏词也有不少细腻婉约之作,本词便是一篇极为情致细腻的惜花词章。

成绿萍。

杨花已尽,春色已尽。

煞拍再画龙点睛,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以情收束全词,干净利落而余味无穷。

此词空灵婉转、精妙绝伦,压倒古今,为咏物词的极品。

【赏析三】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抒情。

不恨三句,突出伤春幽恨。

花已飘落,断无重上枝头之望,最令人伤感。

晓雨过后的杨花令人心寒。

那流水中化为一池的浮萍,仔佃辨认,不是杨花,分明是离人点点滴滴的眼泪!【赏析五】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无人惜,反衬作者独惜。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路旁。

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也有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不说离枝,而言抛家,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世界。

杨花抛家远行,看似无情;而傍路又显出内心沉重、恋恋不舍之意,是为有思。

而不滞于物。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几句既摄思妇之魂,又传杨花之神。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鉴赏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鉴赏及译文参考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鉴赏及译文参考

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鉴赏及译文参考《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宋代: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译文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注释水龙吟:词牌名。

南剑:即南剑州,宋代州名。

双溪楼:在南剑州府城东。

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待:打算,想要。

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惨:狠毒。

束:夹峙。

欲飞还敛: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挡而回旋激荡,渐趋平缓。

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卸:解落,卸下。

缆:系船用的绳子。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赏析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导读: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篇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称次韵。

② 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④ 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⑥ 芭花,指柳絮。

⑦ 有情意。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⑧ 萦:缠绕;⑨ 缀:连缀。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

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

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译文二】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①作栖霞楼,为郡中胜绝。

元丰五年,予谪居黄。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②楼中歌乐杂作,舟中人言,公显方会客也。

③觉而异之,④乃作此曲,盖越调《鼓笛慢》。

⑤公显时已致仕,⑥在苏州。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⑦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⑧危柱哀弦,艳歌云响,绕云萦水。

⑨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空回首,烟波里。

⑩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1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12)云梦南州,武昌东岸,昔游应记。

(13)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4)【注释】①闾丘大夫,指闾丘孝终,字公显。

②中流,江流中心。

③方,正。

④异之,惊诧于此梦。

⑤越调《鼓笛慢》,指《水龙吟》。

《水龙吟》属越调,《鼓笛慢》是其别名。

⑥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

⑦红楼,指栖霞楼。

⑧云间,云霞环绕之处,形容其高。

使君,指闾丘孝终。

高会,盛大宴会。

⑨危柱,弦拧得紧,定音高而厉。

危,高。

柱,调节音弦的枕木。

哀弦,弦声凄绝。

⑩老大,这里指老了。

(11)推枕,这里指睡醒。

但,只有。

(12)五湖,指太湖。

一说是指太湖及附近四湖。

西子,西施,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越大夫范蠡功成告退,携西施乘扁舟,隐居湖上。

这里以范蠡喻闾丘孝终。

(13)云梦南州,指黄州。

黄州属古代云梦泽之南。

武昌东岸,亦指黄州。

武昌,在今湖北鄂城县,与黄州隔江相对。

长江在黄州处,由南流折向东流,故黄州在长江的北岸、东岸。

(14)料,料想。

端来,准来,真来。

参差(cen ci),依稀、约略。

这里言外指闾丘孝终模样无大改变。

【译文】梦境里我乘着小船横渡长江春水,卧看雕红绘彩的栖霞楼在翠葱的矶壁上耸然而立。

从云中高处的楼阁里传来了笑语声,原来是知州闾丘孝终正举行盛大的宴会,歌女们已经半醉。

凄厉的弦声,艳歌的馀音,上绕云端,下环江水,久久不息。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水龙吟〔宋〕姜夔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词语注释】①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原名庆湖。

又称长湖、镜湖。

②黄庆长:姜夔友人。

③沙禽:沙滩上的飞禽。

④长干:古建康里巷名。

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借指南京。

《〔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刘逵注:“江东谓山冈闲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闲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七:“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

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

”清陈维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⑤谢郎:指南朝宋谢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词作赏析】白石年轻时在合肥种下一段相思情事,至暮年而不改其心之诚。

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感,不仅不能减弱和冲突白石的绵绵之恨,反而更增其悱恻难解之情。

白石怀人情深,大自然之一草一木,人世间之寻常小事,往往引发其情而不能自己。

如《江梅引》:“见梅枝,忽相思。

”如《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这首《水龙吟》,则是借和友人怀归之词,而抒发自己相思之情。

绍熙四年(1193)之秋,白石客游绍兴,与友人黄庆长清夜泛舟城南之鉴湖,庆长作怀归之词,嘱白石和之,白石遂有此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

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次韵更妙。

红衣指荷花,青灯指船灯,“思”,念去声。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辛弃疾《水龙吟》全文鉴赏

⾟弃疾《⽔龙吟》全⽂鉴赏⾟弃疾《⽔龙吟》全⽂鉴赏 《⽔龙吟·登建康赏⼼亭》写于⾟弃疾三⼗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

词中舒发了他抗⾦壮志未酬的苦闷⼼怀以及世⽆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苦闷惆怅。

词风纵横豪迈,为⾟词风格的代表作之⼀。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全⽂鉴赏,欢迎参考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

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 倩何⼈唤取,红⼱翠袖,英雄泪! 赏析: 赏析: 读⾟弃疾的词,总有种豪迈⼜⼤⽓的感觉。

不愧是能提着⼑杀⼊⼏万⼈敌军⼤营的英雄⼈物啊! 整篇词脉络的铺陈⾮常清晰爽利。

从远处的⼭⽔风景切⼊,再由外部事物(“孤鸿”)联想到⾃⼰,继⽽舒展情绪,再表达平⽣抱负,随后回到现实,感慨时光流逝、英雄⽼去。

畅意淋漓,⼀⽓呵成。

第⼀段开头先写景。

举⽬远眺,⼀⽚远阔天地。

“遥岑”指远⼭,是说远远望去,⼭峦叠嶂就像⼥孩⼦头上的簪⼦和发髻,形态各异。

然⽽这样的风景并没有为他带来欣喜,反⽽“献愁供恨”,不断地使他产⽣“愁”和“恨”。

为何愁,为何恨呢?因为他看见落⽇下⼀只落单的⼤雁,顷刻想到了⾃⼰的'处境。

⾟弃疾祖籍⼭东,出⽣时北⽅已经沦陷在⾦兵统治下。

他⼀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所以说⾃⼰是“江南游⼦”。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这⼀句有很深的含义。

“落⽇”让⼈感伤,让⼈联想到结束和没落。

那⼀刻,不知他⽬送着太阳落⼭,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

“江南游⼦”,亦想回家,想要⼀路杀回去,收回中原⼟地,解放家乡。

然⽽⼀切都太难了。

故⽽“愁”,故⽽“恨”。

“千⾥清秋”是这样的壮阔⽽肃杀,⽽登亭远眺的游⼦是这样的孤独⽽⽆助。

但如果仅仅是孤独,那也就泯然众⼈了。

我个⼈觉得第⼀段最出彩的就是后⾯⼏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会,登临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
这首词是词人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在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五岁,词人归南已经八九年了,眼看岁月一步一步流逝,但心中的壮志难酬,胸中满满的郁愤之情。

诗人登上健康亭,他远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心中百感交集,感叹自己心怀雄心壮志想要为国效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在此时此刻,词人作下《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寄予词中。

《水龙吟》的上阕是写景抒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写下了词人在建康亭上所见之景,“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看到祖国地土辽阔,无际的秋色,不知何处才是它的尽头。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的“遥岑”是远山,这句意为抬眼望去,能看到一叠叠的远山,有的远山像美人头上的玉簪,有的像美人的发髻,虽然眼前之景极美,但词人却愁上心头。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为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增加了词人对远方的故乡的之情,而自己心中壮志难酬,只能愤愤的拍着栏杆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无人会”体现出没有谁能够领会词人此刻的心情,“江南游子”显示出词人飘零、孤寂的心境。

在下阙中连续运用了三个典故,是直接言志。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了张翰归隐的典故,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然而词人却不能像大雁一样回归自己的家乡,现在只能漂泊他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的是三国时许汜看望陈登,
而陈登对他冷眼的典故。

表现出词人登亭远望故土而产生情思,但是国势如此,不能回归,词人想着在他回归旧土之时就是山河收复之时,词人心中怀着远大的志向。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的“流年”即是时光流逝;“风雨”是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是桓温北征典故,表明树已经长大了,人怎么会不老呢。

这是词人在说自己虽然思念故乡,想要回归,但是不会像前两个典故中的人一样。

词人所忧愁的是家国大事,国家飘摇,北伐遥遥无期,想要收复山河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中写词人自伤远大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词人无限感慨。

在词中词人把“国愁”和“乡愁”写在了诗中,也用拍栏杆等细节展示出词人的满腹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愤懑之情,想要回归故乡,平复山河却有心无力的苦闷,在其中能看出词人的强烈爱国情,。


首词更能表现出辛弃疾的词的豪放风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