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合集下载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碳酸钠(Na2CO3)是一种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是通过实验测量获得的数据,用于描述在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讨论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涵盖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能力。

它通常以溶解物的摩尔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曲线是通过实验数据作图获得的,其中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溶解度。

通过绘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溶解度曲线。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非常有趣,因为它涉及到碳酸盐和酸碱平衡的化学性质。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到溶液中CO3^2-(碳酸根离子)和HCO3^-(碳酸氢根离子)的平衡影响。

在水中,C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而碳酸可以自动电离为HCO3^-和H+。

碳酸再进一步电离为HCO3^-和CO3^2-。

该反应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表示:CO2 + H2O ⇌ H2CO3 ⇌ HCO3^- + H+H2CO3 ⇌ CO3^2- + 2H+在某一温度下,当溶解度曲线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CO3^2-、HCO3^-和H+的浓度达到平衡。

溶解度曲线上的数据表示饱和溶液中CO3^2-的浓度。

根据溶解度平衡方程,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由碳酸钠的溶解反应和二氧化碳的溶解反应描述。

实验测量表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较低的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则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分子对水的溶解度较高,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的碳酸的溶解度较低。

当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分子的溶解度减小,二氧化碳分子形成的碳酸开始逐渐溶解。

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通常被描述为“V型”曲线。

在曲线的较低温度段,溶解度逐渐增加,而在较高温度段则逐渐减小。

这种“V 型”曲线在碳酸钠溶液的测量中是一个常见现象。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训练:溶液与坐标曲线图

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训练:溶液与坐标曲线图
①计算: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是______g。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上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欲从KNO3和NaCl(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2)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 _____的方法提纯KNO3。
(3)t1的范围为_________(填标号)。
A. 10~20
B. 20~30
C. 30~40
D. 50~60
(4)t2℃时,将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m(KNO3) _____m(NaCl)(填“>”或“<”或“=”)。
C.若x=2.33,则该溶液部分变质
D.实验1中,可用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验证滤液中含有氯化钡
6.(2022重庆B卷)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一小块未打磨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猜想正确的有
①0~t1阶段,可能是铝表面有层氧化膜
②t1~t2阶段,可能是铝和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②要从KNO3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其晶体,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结晶法。
13.(2022江西)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100g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a点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
A. OA 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盐酸B. 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铜

2020-2021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 综合题附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 化学溶解度 综合题附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综合题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A.甲的溶解度大B.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D.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B、t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所以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故B正确;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根据溶解度概念,向100g水中加入100g甲最多溶解80g的甲,形成溶液的质量=100g+80g=180g,故C错误;D、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两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2.现有3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在下列情况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水C .降低温度至10℃D .升高温度蒸发掉一部分水,温度保持在40℃ 【答案】A 【解析】 【分析】=100%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详解】A 、因温度不变,虽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晶体,但溶质及溶液的质量未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故A 正确;B 、因溶液的质量变了,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应发生变化,故B 不正确;C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 不正确;D 、因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增大,故D 不正确。

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特性

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特性

溶解度与物质的溶解特性物质的溶解是指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逐渐分散和混合的过程,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最大量。

溶解度和物质的溶解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物质的溶解特性直接影响其溶解度的大小和溶解过程的速率。

本文将从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以及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通常以溶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质量来表示,单位为克/100克溶剂。

溶解度与冷却和浓缩过程有关,通常在饱和溶液的实验条件下确定。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下,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热运动增强,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溶质更容易分散和溶解在溶剂中。

2. 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变化对其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是对于气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压力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的增加,这与亨利定律有关。

3.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具有不同的溶解能力。

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有较好的溶解能力,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溶质有较好的溶解能力。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极性、电荷等性质对其溶解度有影响。

例如,小分子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大分子则溶解度较小;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三、不同物质的溶解特性1. 无机盐的溶解特性:无机盐通常以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将无机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可溶性盐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电离的离子,而不溶性盐仅在水中溶解极少量。

2. 有机物的溶解特性:有机物通常是以分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中。

有机物的溶解度主要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极性有机物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有机物则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3. 气体的溶解特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受溶剂和气体压力的影响。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溶解度 >10g 1-10g 0.01-1g <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

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 )+Cl -(aq ) 3。

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 (s ) mMn +(aq )+nAm -(aq )为例:Ksp=[c(Mn+)]m ·[c (Am —)]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易溶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易溶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易溶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范围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来说,极性物质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非极性物质容易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这是由于"像溶像"的化学原理所决定的。

此外,温度、压力等因素也会影响溶解度。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盐类(如NaCl)、糖类等极性无机/有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可达数克至数百克/100毫升。

-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离子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在毫克/100毫升量级。

- 非极性有机物,如长链烷烃、脂肪等在水中几乎不溶解。

2. 液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极性液体(如醇类)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可达任意比例混溶。

- 非极性液体(如烃类)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通常在毫克/100毫升量级。

3.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范围
- 一些极性气体(如氨、二氧化硫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

- 大多数非极性气体(如氮气、氧气等)在水中溶解度较低,大约在
20-60毫克/100毫升范围内。

溶解度是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化学反应、生产过程等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范围,对于合理选择溶剂、控制反应条件等都非常必要。

1.7.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7.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9.(1)T2时,溶解度最大的

是___甲_____;
解 度
甲 (2)B点代表的含义是
(g)
___T_1_℃__时__,_甲__、__丙__两__种__物__质____
_的__溶__解__度_相___等____;
B
乙 (3)T1时的甲饱和溶液升 温到T2,甲溶液变成
___不__饱___和__溶__液___.
⑤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饱和溶液 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
溶 200 解 度 190
g 180
硝 酸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B硝
酸 钠
A.
硝 酸 钾
(2)冷却至室温,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
定量探究:
(1)称量M克硝酸钾固体; (2)在 20℃下,用100克的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称 剩余固体为N克。即20℃时的溶解度为M-N克 (3)升温至40℃(用水浴加热,保持恒温), 继续加入 硝酸钾,直到重新变成饱和溶液,称剩余的硝酸钾为P克。 即40℃溶解度为M-P克。
溶解度与溶 剂的性质有 关系
(4)、结论: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 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大 小的因素之一.
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 温度(外因)
溶 200
4.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解 度 190
g 180
170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上一节内容你认为溶解限量的实质是什么?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 31.6g和115g分别叫做硝酸钾在20oC和60oC的溶解度.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 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 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 指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能溶解的质量。
怎样理解 20 ℃时氯化 钠的溶解度是36克?
你会判断
溶质的种类不同在 水里的溶解限量不 同。
向 晶 蒸 观 察试体馏察管、水,中 用 加 给加量入试入筒试管量管加3克取中热硝,,5毫酸振再升钾荡观,加硝解有热酸不完的钾加全试完热溶管全的解中溶没
温度越高时,固体物 质在水里的溶解限量 越大。
用量筒分别量取5ml和
10ml 蒸馏水,分别 加入2g食盐振荡。


/

氯化钠
36.5
31.6
34.5
0 20
80
温度/ ℃
0 20
80
温度/ ℃
蒸发结晶 结晶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固体 物质,采用 蒸发结晶,如氯化钠 。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 物质,采用 降温结晶 ,如硝酸钾 。
回忆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2、认识溶解度 3、绘制溶解度曲线
10ml水中的食
盐完全溶解 5ml水中的没有
水的量越多,溶质 的溶解限量越大。
完全溶解
通过这次实验探究, 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 哪些疑问呢?
学生活动二:认识溶解度
温度/oC
20
50
60
硝酸钾在100g水 31.6g
90g
115g
中的溶解限量
分析31.6g和115g两个数值的含义。
表中的115g在测出过程中必须对哪些量做出限定? 温度、水的量、溶质的种类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 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 很小;极少数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少 。
0.20
0.15
0.10
0.05
H3BO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纯碱
6
10
18
36.5
(1)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夏天晒分离氯 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
济宁市能手课比赛课件

出 问 题
哪些因素会影响 固体物质在水中 的溶解限量?
猜想与假设 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溶质的种类、温度、水的量
1、溶质种类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温度、水的量和溶质的。质量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温度
0.01 1
10 20 ℃溶解度/克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
温度/o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氯化铵的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溶解度/g
2、坐标法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任意点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2、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水的量、溶质的种类
3、水的量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水的量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 温度和溶质的种类
学生活动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的因素
实验内容
向分别盛有1克硝酸钾晶体 和熟石灰的试管中各加入5 毫升蒸馏水、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
硝酸钾完全溶 解熟石灰大部 分不能溶解
温度/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多识一点
根据下图,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8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169克。
20 ℃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 31.6克。
若该硝酸钾饱和溶液269克由80 ℃降温至20 ℃,有何现象?
有137.4克硝酸钾析出。
溶 解 169 度
/ 克
硝酸钾

【学以致用】
1.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 ;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
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 三个因素有关。
小小仲裁家
从图中你能判断氯化钠、 硼酸、氢氧化钙各是哪 一类物质吗?
已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1.6克,请你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20 ℃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 中含硝酸钾31.6克。
2、 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 酸钾
3、20 ℃时,100克水溶解31.6克硝 酸钾固体达到饱和状态.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物质
(难溶)(微溶) (可溶) ( 易溶)
0.20 0.15 0.10 0.05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
联系生活
已知氯化钠、纯碱(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见下表
温度/ ℃ 溶解度/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