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原卷版)

重难点0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一直是中考的热点知识,溶解度曲线题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将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定义、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结晶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命题。
1.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内容表示举例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A、B表示物质N、M在t1℃时的溶解度分别为a g和c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C点表示物质N、M在t2℃时的溶解度相等线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如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D点表示t1℃时的N的不饱和溶液2.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和获得晶体的方法:①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大,如NaCl;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可采用蒸发结晶。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1.曲线中点的含义。
2.某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4.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5.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一、单选题1.如图是硼酸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硼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B.将a点的硼酸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C.将b点的硼酸溶液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D.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硼酸后充分搅拌,可得70g溶液2.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3.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甲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时KNO3饱和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63.9%C.t1的值在20~30之间D.将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6.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9.2.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人教版)(解析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课前自主预习1.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的溶解度指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状态所溶解的______。
(2)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意思是20℃时,______水中达到______状态时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或者20℃时,______水中______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 g。
(3)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______℃时的溶解度规定的,当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______10 g时,为易溶物质。
a.固体的溶解度从几个要素进行规定?______b.要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需要注意什么问题?______【答案】(1)温度100g 饱和质量(2)100g 饱和36g 100g 最多(3)20 大于一定温度、溶剂质量100g、饱和溶液、溶解质量温度相同2.“20℃ 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1)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NaCl___________。
(2)20℃时,36g NaCl完全溶解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水。
(3)20℃时,36g NaCl和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质量为___________。
(4)20℃时,136g饱和NaCl溶液中含有NaCl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
(5)36g NaCl和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温度为___________。
【答案】(1)36g(2)达到饱和100g(3)136g(4)36g 100g(5)20℃3.根据教材图9—12和图9—13,回答:(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从溶解度曲线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3)溶解度数据表和曲线都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二者有何区别?【答案】(1)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如减小(2)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曲线下面的表示溶液是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不饱和溶点液。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图

a 30g 100g ×14 130g ×14
的饱和溶液中,
b 40g 100g ×13 140g ×13 C 30g 100g ×14 130g ×14
谁的溶解度大 所含水就少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b
..................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 40 50 60 70 80 90 100
/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2) 溶解度曲线
()
溶 解 度
200 190 180 170
D 50oC时,10gKNO3中加入20g水,充分溶解后
再降温到30oC,有KNO3固体析出
B、列表法中,判定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方法:看
低温时低的溶解度与相邻该物质高温的溶解度之间是否包含
另一物质高温是的溶解度,若包含则符合题意。
40oC时 KCL的溶解度为4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KCl
(5)稀释问题套入稀释公式:m浓液×P%浓= m稀液 ×P%稀
100g
20g 20g+100g
(100+50)g
X
X=11.1%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a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 ..........
1.将t1oC a、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oC
固体溶解度三条曲线

固体溶解度三条曲线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的固体物质的量。
固体溶解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溶剂种类等。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固体溶解度的三条曲线。
第一条曲线是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使固体溶解度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增加了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促进了溶质分子的溶解。
但是,对于某些物质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固体溶解度反而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溶剂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使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溶质分子的溶解度降低。
第二条曲线是压力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
一般来说,压力升高会使固体溶解度增大。
这是因为压力升高会使溶剂分子的密度增大,从而增加了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促进了溶质分子的溶解。
但是,对于某些物质来说,随着压力的升高,其固体溶解度反而会降低。
这是因为压力升高会使溶剂分子的密度增大,从而使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导致溶质分子的溶解度降低。
第三条曲线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
不同的溶剂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对于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大,而非极性溶剂对于非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大。
这是因为极性溶剂分子具有极性基团,可以与溶质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形成氢键等相互作用力,从而促进了溶质分子的溶解。
而非极性溶剂分子则没有这种相互作用力,因此对于非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大。
综上所述,固体溶解度的三条曲线分别是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压力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和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曲线。
了解这些曲线的变化规律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的溶解性曲线图

1、什么是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里的 条件:
溶解度。
2、固体物质溶解度四要素是什么?
一定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溶液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 克(质量)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 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80 90 100
硼酸
50
60
70
温度/℃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二)
曲线上的点:表 示物质在对应温 度时的溶解度
两曲线上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对应 温度时的溶解度相 等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二)
线 表示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 变化而改变的 情况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二) 曲线下面的点:表 示溶液为不饱和溶 液 曲线上面的点:表 示溶液饱和且有未 溶解固体
牛刀小试
图17-1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 .一定温度时,要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 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 20 ℃ 时,给 A、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 ( 不 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图15-2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在20 ℃时,把甲、乙各10 克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 克 不饱和 溶液 ( 选填“饱和”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 ________ 大于 (1)30 ℃时,甲的溶解度________ 乙的溶解度(选填 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 ℃,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大于”“等于”或“小于” ); 等于 数 ________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选填“大于”“等于”或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 “小于”)。 加入溶剂(水)(或升温) 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 (4)10 ℃时,向12%的100 克甲溶液中加水60 克,可得到甲溶液 160 7.5 ________g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浙江教育版
3.2.3溶解度曲线

3.2.3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一溶解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得最大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2、溶解度的含义:20℃时,S NaCl = 36g/100g水含义:20℃,食盐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溶解36克。
举例:20℃时,S AgNO3 = 222g/100g水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唯一因素是对于气体溶质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和二绘制溶解度曲线图(1)请根据下表列出硝酸钾、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坐标系中作出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13.3 31.6 63.9 110 169 KNO3温度(℃)0 20 40 100 溶解度(g/100g水)0.173 0.165 0.121 0.076Ca(OH)2(2)溶解度曲线的运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溶液的点的位置所表示的含义及点的移动操作诀窍例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1)60℃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
(2)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填<、=或>)A物质的溶解度。
(3)℃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例2:.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A点所表示的意义(2)若X、Y、Z三种物质中,有一种是气态物质,该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3)20℃时,N处物质X的溶液呈(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要使该溶液从N状态变为M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有或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 100 =m(溶质)m(溶剂)SS+100=((+(mm m溶质)溶质)溶剂)=m(m溶质)(溶液)例1、在T℃时,向80克水中加入硝酸钾固体20克,恰好达到饱和,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例2、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100g水,则在此温度下,3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多少克?T℃,硝酸钾饱和溶液200克,蒸发20克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与否,为什么?(1)20℃时,把10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里,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 (2)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26.4克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26.4克/100克水(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100克水。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4、在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 36.0克,则氯化钠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36.0 克( 对 )
例2.
溶解度/g
1、20℃时,A的溶解 80 度是_____1_0_克___ 2、 70
A
10g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难__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A )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二、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表格法
例:KCl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31.0 34.0 37.0 40.0 42.6 温度/℃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45.5 48.3 51.1 54.0 56.7
应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溶解能力,应控制的条件有:
同温 等量的同种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 所溶解的质量来比较
一、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状态:饱和状态(最多)
水
100
标准:100克溶剂 单位:克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
C可能表示哪种物质:__C__a_(_O_H__)_2_或__C__O_2_等__气_ 体
谢 谢 大 家 !
作业: P41 第8和10题
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ºC时,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
图像法: 横坐标表示:温度(℃) 纵坐标表示:溶解度(g)
表述: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80 70
.
60 50
. 40 . 30 .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曲线应用——1.根据温度查出某物质的溶解度
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1_.6_g____ 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1_1_0_g____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6_g_____ 氯化钠在60℃时的溶解度是____3_7_.3_g____ 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__0_.1_8_g____ 氢氧化钙在_6_0_℃__ 时的溶解度是0.12g
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知识回顾:
水
1.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 100g溶剂 里到达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
的 质量 。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a.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b.溶剂的量:100g水 c.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
d.单位: g
提笔小练: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有固体剩余
温度/℃
C点
溶液不饱和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溶解度/g
线下方的点转化为线上方或线上的点: 溶液状态变化: 由不饱和状态变为饱和状态 方法:①向左平移:降低温度
②向上平移:加溶质或者蒸发溶剂
温度/℃
不饱和 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 溶液
溶解度曲线应用——3.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及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2005)5.许多同学喜欢吃家庭腌制的小菜,腌制小菜的一般方法是:将食盐、香料等一起放入水中煮制得浓盐水,盐水冷却后放入洗净待腌制的鲜菜,腌制过程中还要不断打开缸盖晒缸并及时补充食盐,一段时间后,即得成品小菜。
若室温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
关于小菜腌制过程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煮制浓盐水时,10 kg水最多可得到浓盐水13.6 kg
B.腌菜的过程中,原来的浓盐水会逐渐变稀
C.晒缸的目的一是防止腌菜腐败变质,二是促使水分蒸发以保持盐水的浓度
D.补充食盐的目的是保持盐水的浓度,以利于食盐往蔬菜中渗透(2006)4.(3分)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0~100
①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②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填“>”、“<”或“=”);
③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2007)16.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
线,分别得到的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A、B两溶液都是饱和
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等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
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2008)4.(4分)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
线。
请分析曲线中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情况后,回答下面问题:
(1)我们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l0g的物质称为
易溶物质,小于l0g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
那么,B物质
应属于;
(2)比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
B两物质溶解性的共同点是;
(3)有同学认为“同一温度时,可配得质量分数相同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你的观点是,理由是
(2009)(2)(5分)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
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
(2010)17.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lOO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
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2011)(4分)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
据,读取信息后回答:
(1)A、B物质都属于_____________ 物质(填“难溶”、
“微溶”、“可溶”或“易溶”);
(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给出的曲线中,___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
(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_____的方法。
(2012)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
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160g,放入100ml水中,
加热到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
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
C.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
钠的混合物
D.降温到2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