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
电梯导轨垂直偏差标准

电梯导轨垂直偏差标准电梯导轨垂直偏差标准一、安装基准线偏差在安装电梯导轨时,基准线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根导轨的安装偏差应在±0.5mm以内。
2.两根导轨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0.7mm/5m。
二、导轨支架间距偏差导轨支架间距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支架最大间距应不大于1.9m。
2.可调支架的顶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差应在±0.5mm以内。
三、导轨直线度偏差导轨直线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列导轨工作面的直线度偏差在水平方向上不应大于1/2000,且累积偏差应不大于±2mm。
2.垂直方向上应不大于1/4000,且累积偏差应不大于±2mm。
四、导轨与基准线偏差导轨与基准线的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导轨端面与基准线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1/2000。
2.导轨铅垂度偏差应不大于1/5000。
五、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导轨侧向垂直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应不大于3mm。
2.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大于3mm。
六、门区导轨接头偏差门区导轨接头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接头处错位不应大于0.5mm。
2.接头的台阶不应大于0.05mm。
3.接头处相邻两接头之间间距不应大于3mm。
4.两接头高低差应不大于1mm。
七、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1.两列导轨顶面平行度偏差在全长范围内不应大于±1mm。
2.导轨顶面与基准线平行度偏差在任意25m长度内应不大于3mm。
3.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偏差不大于3mm。
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优化

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产、医疗护理、农业种植等。
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对于提高生产力和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优化是实现高效工作的关键。
二、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原则机器人机构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特定的任务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机械结构。
在机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1. 功能性:机器人的机构必须能够完成其预定的工作任务。
设计师需要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机器人所需要的动作范围、工作速度和负载能力等参数。
例如,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机器人需要能够快速准确地操作和搬运物体。
2. 稳定性:机器人工作时应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避免不必要的震动和摆动。
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结构和电子控制系统来实现。
例如,在机器人的关节处使用稳定的轴承可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
3. 灵活性:机器人需要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应尽量简化,以便于自由度的变换。
例如,在农业领域中,机器人需要具备适应不同地形和作业需求的能力。
4. 可靠性:机器人的机构应该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
设计时应考虑机械结构的强度和使用材料的耐久性。
例如,在医疗护理领域中,机器人的机构需要具备适应各种碰撞和压力的能力。
5. 经济性:机器人的机构设计还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平衡。
设计师需要在提高机器人性能的同时,考虑到成本控制。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要尽可能减少机器人的制造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方法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法。
1. 传统设计方法:传统的机器人机构设计方法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的。
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机械结构和参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机构设计,但在复杂问题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2. 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方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来实现机器人机构设计的最佳化。
电梯导轨垂直度标准

电梯导轨垂直度标准电梯导轨垂直度是指电梯导轨在垂直平面上的偏差程度,是衡量电梯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根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导轨的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过大的震动和噪音,同时保证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因此,电梯制造商和安装单位在进行导轨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导轨垂直度符合规定要求。
其次,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考虑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导轨是电梯的重要承载部件,其垂直度偏差过大会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摆动和不稳定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电梯的安全运行。
因此,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当设置在能够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的范围内,对导轨的安装和调整要求严格,确保导轨垂直度符合安全标准。
另外,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考虑电梯的维护和保养。
导轨垂直度的偏差过大会导致导轨与导向鞋之间的间隙不均匀,进而影响到电梯的稳定性和运行寿命。
因此,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当考虑到电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导轨的垂直度能够满足维护保养的要求,降低电梯的后期维护成本,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
最后,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还应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不同类型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有所不同,高速电梯和载重量大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低速电梯和载重量小的电梯对导轨垂直度的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时,需要考虑到电梯的设计和制造要求,确保导轨垂直度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综上所述,电梯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是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和乘客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导轨垂直度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考虑到电梯的安全性、维护和保养以及与电梯的设计和制造相匹配。
只有严格控制导轨垂直度的标准,才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磁轮机构设计

电梯导 轨在 出厂前 以及 日常维护 中垂 直度 的检测具 有重 要意 义, 也是保 证 电梯 安全 运行 的关键 因素 之一 .
但是 长期 以来 电梯 行业 所用 的相关 设备均 不能满 足精度 要求 , 究其 原 因主要 是检 测设 备不 能在贴 附导轨 运行
o i ewhe l n opm a e i fgu d e sa d t gn tcwhe l s dt r ug he r tc la ayssa p i i ai sg a da ta y s ur i esu e h o h t o e ia n l i nd o tm z tonde i n c na p n c v— n s o k n o ii e sw r i g c ndton.
adAuo t n n tmai ,Hee U iesyo eh ooy ini 0 0 hn o b i nvri f c n l ,Taj 3 0 ,C ia) t T g n 1 3
Ab t a t As h p e r n eo Elv tr i eRal e t ai a u en b t h r b e o me s rn u o — s r c ea p a a c f e ao d iSV ri l y Me s r i gRo o ,t e o lm f a u i g a t ma t Gu ’ c t p t n f r e a o i eRal e t ai a e n s l e .M a n t d o p i nma n r st ek y p it h p e r n e i o v t r o El Gu d iSV ri l yh s e o v d ’ c t b g ei a s r t n e e o n .T e a p aa c c o i h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轨道型电力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方案1、项目背景1.1传统的人工巡检难以适应发展要求目前电力公司对于所管辖的配电房、开关室,例行巡检每月1次,红外测温巡测每月1次,全部依赖于人工巡视作业。
在高负荷期间和有特殊保供电要求时,须增加巡检频次。
随着近年来电网飞速发展,生产人员不足和巡检工作量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运维一体化等工作在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也给变电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人工巡检、手动记录”的巡检作业方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精益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
1.2 电力巡检机器人的研究意义重大电力安全巡检工作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除人工巡检以外,目前变电站/配电房内通常采用数量有限的固定传感器及固定监控摄像头进行监测,很难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检测并获得设备的运行状态。
变电站/配电房需检测变压器与高低压开关的运行状态及仪表面板读数,检测信息多。
通过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对减少工作量、提高操作维护效率和设备异常应急处理速度有明显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大大降低操作维护人员工作台的强度。
二是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使用机器人检测系统后,可为操作维护人员提供远程视频,缩短处理时间。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在设备运转期间对设备进行多方位、多功能监测并做出及时预警,对保障电力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巡检效率与质量、减少巡检人员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2、电力轨道式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设计2.1项目目标本项目实现开关柜红外测温、局放检测、柜面及保护装置信号状态指示等的自动识别,继保室保护屏柜压板状态、空开位置、装置信号灯指示以及数显仪表的自动识别读数。
并且采用无缝滑环型导轨取电,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视,也可自定义周期和设备进行特殊巡视。
智能轨道巡检机器人可沿轨道精确定位检测点,通过搭载的传感器采集设备参数、环境信息,实现视频监控、仪表的智能读表以及信息传输等功能,代替人工巡检方式,提高巡检效率和安全性,达到“自动化减人”的目的。
电梯导轨铅垂度

电梯导轨铅垂度【实用版】目录1.电梯导轨的概述2.铅垂度的定义和意义3.铅垂度的测量方法4.铅垂度对电梯运行的影响5.提高铅垂度的方法和标准正文1.电梯导轨的概述电梯导轨是电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负责承载电梯轿厢及对重装置,使其在垂直方向上顺利移动。
电梯导轨通常由两根钢轨组成,分别位于电梯井道的两侧,其结构和材质需要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铅垂度的定义和意义电梯导轨的铅垂度,是指在竖直方向上,两根导轨顶部之间的距离。
它是衡量电梯导轨安装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铅垂度对于电梯的平稳运行、乘客的舒适度以及电梯设备的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铅垂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电梯导轨铅垂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时,将水准仪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通过观察水准仪的读数,可以判断出导轨顶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出铅垂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导轨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利用三角函数计算铅垂度。
4.铅垂度对电梯运行的影响铅垂度对于电梯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平稳性:当电梯导轨的铅垂度达到标准要求时,电梯运行会更加平稳,乘客在乘坐过程中会感到更加舒适。
(2)安全性:铅垂度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铅垂度超标,可能会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严重时可能引发事故。
(3)设备寿命:铅垂度对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有影响,如果长期运行在铅垂度超标的状态下,电梯部件的磨损会加剧,从而缩短设备寿命。
5.提高铅垂度的方法和标准为确保电梯的安全、平稳运行,提高铅垂度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措施如下:(1)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导轨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2)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要定期检查电梯导轨的铅垂度,对超标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电梯,要定期进行检验,确保铅垂度符合国家标准。
在我国,电梯的铅垂度标准为:对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 1000kg 的电梯,铅垂度应不大于 5mm;对于额定载重量大于 1000kg 的电梯,铅垂度应不大于 3mm。
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设计

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设计引言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常用的机器人类型,其具备多个关节,可实现复杂的动作和灵活的操作。
本文将围绕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系统、运动学和碰撞检测等方面。
机械结构设计关节类型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通常采用旋转关节和直线关节的组合。
旋转关节可实现机器人的转动和旋转,而直线关节则可以实现机器人的伸缩和上下运动。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确定关节类型和数量,以实现所需的运动范围和载荷。
驱动方式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一般包括电机和传动系统。
电机可通过电流或脉冲信号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而传动系统则用于将电机的转动转化为关节的实际运动。
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可有效提高机器人的精度和稳定性。
结构材料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材料通常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材。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磨性,可以保证机器人在较大载荷下的稳定性和工作寿命。
此外,机器人的关节部分通常采用精密轴承和联轴器等零部件,以确保机器人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控制器选型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电气控制系统需要选用适合的控制器。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PLC、PC或嵌入式控制器等。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可以满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数据处理需求,并提供良好的接口和通信功能。
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等信息,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安全保护。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编码器、陀螺仪和力传感器等,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和数量可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
电源供应垂直多关节型工业机器人的电源供应需要保证稳定和可靠。
一般情况下,机器人的电源供应包括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在设计电源系统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功率需求和电源容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电源质量和电路安全。
垂直度检测装置设计与制作

209
《装备制造技术12014年第 2期
(4)风速。静电喷漆室的风速一般 比空气喷漆室 影响率从 10%降到 0,从 而避免 了不必要的返工 ,缩
要低 ,过高会影响喷涂效果 ,一般选用 0-3~0.5 m/min 短 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提升了产品的涂装质量 ,降低
为 宜 。
了涂装成本 ,每年能给企业节约资金约 50万元 ,收
(3)平面刮削 ,要经过粗刮 、精 刮和刮花。粗刮 板上 ,通过调整测量头的伸出量与定位顶尖 的长度 ,
时 ,当刮到每 25×25 mm的方框 内有 2至 3个研点 然后利用标准件试测 ,再检测工件 ,通过对 比法得出 时 即可 转 入 精 刮 。精 刮要 在 刮 削 面 上 达 到 12~ 工件的垂直度误差值。检测 比较直观 ,快速。孔板内孔
垂直 。垂直度误差值可直接在百分表刻度盘上读出。 应 达 到 3.2 m。
l
一
(9)在平面磨床上精加工标准件的六个面 ,保证 六个 面的相邻两面互相垂直 ,垂直度小于 0.01毫米。 相对两面互相平行 ,平行度小于 0.01毫米 。表面粗糙 度值应达到 0.8 m。
图 2 用 标 准 件 校 表
量 及涂 装过 程 有 关 ,三者 缺一 不可 。而静 电喷 涂要 求
《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第 2期
面接触到定位顶尖 3为止 。然后 调整螺钉 6和百分
(6)手动操作 ,在 4.5毫米孔处攻 M6的螺纹孔。
表 ,使它压表 0-3毫米至 0.5毫米 ,再把表针调至零
(7)在检测平板 的一侧面偏左边位置钻 四个 4.5
位。换工件测量 ,如图 3所示 ,工件基准面贴紧平台平 毫米 内孔 ,攻 M6的螺纹,用来安装孔板 2和固定板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标”、“各检测点相邻两点之间的连线和铅垂线的夹
角”及“相邻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等数据,经数学计
算、分析、整理,得到被检测电梯导轨的垂直度误差数
据及垂直度曲线图。
根据技术要点要求,此检测设备的仪器框架应主
要包括:
( 1) 两个能靠在电梯导轨工作面的检测头。结构
中选择磁轮作为机身与导轨的接触元件,磁轮的强磁
第 28 卷第 10 期 2011 年10 月
机械设计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Vol. 28 No. 10 Oct. 2011
*
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设计
刘旭1 ,戴士杰2 ,刘志东2 ,程秋平1 ,刘志云1 ,孙立新3
( 1. 江西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96; 2. 河北工业大学 机器人及自动化研究所,天津 300130; 3. 天津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天津 300073)
性能保证与导轨紧密接触,磁轮与导轨面的接触点即
为检测点。
( 2) 为了测量各检测点在导轨上的距离,机构中
选择了光电式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与导轨面直接
接触,保证了检测精度,避免了用旋转编码器在油污导
轨面检测位移时可能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 3) 为了测量相邻检测点与铅垂线的夹角,文中
选择了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德国 NS - 15 / P2 In-
小,在计算磁轮吸附力大小时,令 f1 = f2 = f。导轨对机 器人磁轮的支持力 FN 等于磁轮的吸附力 F1 ,F2 之和。
由摩擦力计算公式:
f = μFN
( 5)
得: FS = f1 + f2 = μF1 + μF2
( 6)
式中: μ——— 钢 - 钢材料之间的摩擦因数;
f——— 磁轮与导轨面间的静摩擦力;
以图 2 为例,分析该仪器的检测原理,检测过程
如下:
( 1) 后轮位于第 1 检测点,前轮位于第 2 检测点,
第 1 检测点与第 2 检测点间的距离,即前轮与后轮之间
的固定距离为 L,两检测点之间的连线与铅垂线的夹
角 θ 由倾角传感器检测。知两检测点之间的距离 L 和检
测点连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θ,则两检测点间的相对
图 4 导向轮受力分析
在制动性能良好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机器人静止
时不下滑,要求总摩擦力 FS > 机器人自身重力 G。而 总摩擦力等于前后轮摩擦力之和,即:
FS = f1 + f2
( 4)
式中: f1 ——— 前轮与导轨面之间的摩擦力; f2 ——— 后轮与导轨面之间的摩擦力。
由于所设 计 的 机 器 人 重 心 偏 离 导 轨 面 的 距 离 较
clinometer,检测精度为 0. 01°,将其安装在机身上,倾
角传感器输出数据反应机身倾斜度。
( 4) 驱动装置。综合考虑之后,选择步进电机作
为驱动装置,它具有成本低、易于单片机控制等优点。
( 5) 微机系统。用于处理、分析位移数据和倾角
数据,同时,为驱动装置提供控制信号。
2. 2 检测原理分析
测点间距”和“检测点连线与铅垂线的夹角”计算得
第 3 检测点相对于第 2 检测点的垂直度误差值。以后
的第 4、第 5 等检测点依此类推,得出新检测点相对上
一检测点的垂直度误差值。
( 3) 令总检测点数为 n,由式( 2) 可得所检测电梯
导轨的总长度 Lz:
Lz = ( n - 1) L
( 2)
由式( 3) 可得第 n 检测点相对 n - 1 检测点的垂直
得到被 检 测 电 梯 导 轨 各 检 测 点 相 对 基 准 垂 线 的 误
差值。
3 机械结构设计
根据整个检测设备原理分析和功能需求,所设计 的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机构简图如图 3 所示。
( a) 截视图
( b) 主视图
1 机身; 2 转轴; 3 导向磁轮; 4 顶磁轮; 5 压紧轮;
6 压簧; 7 导轨
驱动下按设定速度向前运行; 实时检测位移传感器传 输的位移量,当检测到位移量达到设定值时,采集倾角 传感器检测的倾角值,将位移量和倾角值进行存储; 倾 角检测完毕后,机器人按以上步骤继续向前运行,重复 检测过程,实时将倾角和位移数据进行存储; 随着机器 人的不断向前运行,能够检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电 梯导轨长度; 当达到预定检测距离时,控制系统进入返 回中断程序,检测机器人自动返回到起点。最后,将存 储的倾角值和位移值利用相应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形 成电梯导轨垂直度误差的直观图。 3. 1 机器人受力分析
度误差值:
ΔXn = Xn - X( n-1) = L·sin θn
( 3)
( 4) 以曲线图形式直观地表示出电梯导轨垂直度
误差值。用 C + + 语言编译信息处理软件,以导轨长为
纵坐标,将各检测点的位置逐一标出; 以垂直度误差值
为横坐标,将各检测点相对前一点的相对误差数据逐
一标出,得到被检测电梯导轨垂直度误差曲线图,从而
图 6 所示磁力线从 N 极出发通过软磁材料硅钢片 引导至导轨镇静钢内,最终回到 S 极,吸附过程中漏磁 通最少,工作气隙中磁通最强,使得吸附力值最大,充 分发挥了 NdFeB 强磁材料的磁性。
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图 6 所示的磁轮结构形式作为 最优结果,其与导轨之间形成的磁路如图 7 所示。其中 硅钢的作用是保护磁铁和增加导磁性。其中的黄铜轮 毂作为隔磁 材 料,连 接 磁 轮 和 轴。在 两 硅 钢 之 间 镀 镍 层,减小了磁漏现象的发生。为降低制造成本,所有磁 轮设计为同一尺寸也可满足要求。
工作气隙的磁通除部分有用磁通外,另有部分在
气隙附近泄漏,同时在永磁体端面、永磁体和硅钢的装
配间隙中都会发生漏磁,为此引入漏磁系数 Kf 来补偿 磁路中各部分漏磁。同理,引入磁阻系数 Kr 来补偿磁 路各部分的磁势损失。于是得到如下磁路分析的重要
摘要:针对传统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方法误差大、检测器件分离、不利于一体化检测等不足,用一种全新的检测方 法,设计了一款基于倾角检测的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机器人。文中分析了新方法的检测原理,详细介绍了检测机器人的 机构设计方案。经过验证,该检测方法效率高、检测精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导轨垂直度; 机构结构; 电梯导轨; 倾角检测 中图分类号: 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2354(2011)10 - 0027 - 06
偏移量 ΔX,即两点间的垂直度相对误差值,在直角三
角形中由公式得出:
ΔX = L·sin θ
( 1)
式中: ΔX = X2 - X1
图 2 检测原理图
( 2) 检测设备沿导轨运行,由位移传感器检测位
移值,当检测的位移值等于两轮间的距离 L 时,后轮位
于第 2 检测点,前轮位于第 3 检测点。由此时的“两检
算,机器人总质量 m < 10 kg,要想保证机器人不下滑,
必须满足方程:
FS = f1 + f2 > G
( 11)
2f > mg
( 12)
由式( 12) 求得: f > 50 N。
由公式( 5) 求得磁轮吸附力最小应为:
F1 = F2 = f / μ = 250 N
( 13)
下面将依据以上求得的磁轮吸附力的大小,进行
* 收稿日期: 2010 - 09 - 13; 修订日期: 2011 - 04 - 25 基金项目: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资助项目( 2007QK173) 作者简介:刘旭( 1956—) ,男,河南新郑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专业方向: 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检测,发表论文 5 篇。
28
机械设计
第 28 卷第 10 期
FN ——— 导轨面对磁轮的支持力,等于前后磁轮的吸附力 之和。
为了保证机器人静止在导轨上不下滑,磁轮的吸
附力应该满足下列公式:
FS > G
( 7)
μF1 + μF2 > G
( 8)
2μFN > G
FN
>
G 2μ
( 9) ( 10)
因为导轨和磁轮外壳都是钢材料,由机械设计手
册查的,钢 - 钢材料之间的摩擦因数 μ 取为 0. 20。经估
导向轮与导轨侧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磁吸附力相 对较大,所以选择前后导向轮同时作为机器人驱动轮, 要求其具有制动性,防止静止时机器人下滑。导向轮与 导轨面之间存在的是静摩擦力,顶磁轮、压紧轮与导轨 面之间是滚动摩擦力。机器人能够保证静止在竖直导 轨上不下滑,主要是驱动轮提供的静摩擦力足够大。与静 摩擦力相比,滚动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4 所示对导 向轮进行受力分析,从而确定所需磁轮吸附力的大小。
图 7 磁路示意图
3. 2. 2 磁路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磁路分析计算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永磁体( NbFeB)
和软磁体( 硅钢) 的尺寸,使磁轮在满足吸附力要求的
情况下用材最少。
非均匀气隙磁场吸附力为:
∫ P
=1 2μ0
s
B2gn ds
( 14)
式中: Bgn ——— 气隙磁通密度的有用分量; μ0 ——— 真空磁导率。
文中在介绍了一种电梯导轨垂直度检测新方法基 础上,设计了一款自动检测机器人,详述了检测原理和 机构设计方案。
1 电梯导轨的结构型式
导轨对电梯的升降运动起导向作用,保证轿厢与 对重在井道中的相互位置。导轨的种类很多,但目前 在电梯上广泛使用的是已经很标准化的 T 形导轨,结 构形式如图 1 所示。JG / T 5072. 1—1996 中规定导轨 材料为 镇 静 钢,化 学 成 分 为: w ( C) ≤28% ,w ( S) ≤
磁轮的结构设计。
3. 2 磁轮设计及磁路分析
3. 2. 1 磁路结构形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