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尔PPT课件
《物理化学第4版》第四章4-3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ppt课件

亨利定律只适用于平衡系统; 对于公式中的 k[%],B 冶金系统广泛应用, 我们称之为百分之一亨利系数。但是,冶 金行业仍称之为亨利系数。
13
三、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应用 1、应用拉乌尔定律测定溶剂的相对蒸 气压下降 2、利用亨利定律求难溶气体的溶解度
3、计算挥发性溶质在平衡气相的组成
14
1、文字叙述:定温下,稀溶液中溶剂的蒸 气压pA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 溶剂的摩尔分数xA。 2、数学表达式:
pA pA* xA
2
(1)式中的各量均指平衡状态下的性 质; (2)适用于稀溶液中的溶剂,xA1时 严格适用;一般而言,溶液愈稀愈接近 实际(分压)。
3
(3)对于双组分系统, xA =1 -xB, 则 pA= pA* xA= pA*(1-xB)
1、文字叙述:一定温度 下,微溶气体B在溶液中 的平衡组成xB与该气体在 气相中的平衡分压pB成正 比。即亨利定律。
pB g xB l
7
2、数学表达式:
pB=kx,BxB
式中, xB是挥发性溶质(即所溶解的气 体B) 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pB是平衡时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 kx,B 溶质组成用摩尔分数表示时的 亨利系数. 是一个常数,其数值与T、p 及溶剂、溶质的性质有关.
§4-3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研究溶液中组分的热力学, 如化学 势,采用的基本方法仍然是研究与液相 组分呈平衡的气体的化学势. 因此,必须 知道液相组成与平衡气相分压有何关 系?这一关系由两个经验定律来描述.
1
一、拉乌尔定律
(法国化学家F.M.Raoult)
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溶剂的 蒸气压降低, 1887年发表了定量关系.
bB (40
化学必修一摩尔定律

化学必修一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物质的摩尔量与其他物质的摩尔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摩尔定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气体的摩尔定律和溶液的摩尔定律。
气体的摩尔定律由亨利摩尔表达式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组成。
亨利摩尔表达式说明了气体溶解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与气体的压强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则是描述了理想气体的状态与温度、压强和摩尔量之间的关系。
溶液的摩尔定律主要包括拉瓦锡定律、亨利定律和饱和溶解度等。
拉瓦锡定律说明了溶液中物质的摩尔分数与溶液的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
亨利定律描述了溶质的摩尔分数与溶液的压强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解度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的摩尔浓度。
摩尔定律在化学中有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计算物质的摩尔量、浓度、压强等,对于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亨利摩尔

《斜倚像》(二)
思想产生的来龙去脉, 并从中得到了启发。经 过反复推敲,在抛弃了 许多初稿后,摩尔决定 雕刻一个不带任何故事 情节的斜倚像, 既避免 了任何俗套的比喻性,又 能使人们产生各种遐想。 这件作品是摩尔创作的 “斜倚像”主题中最成 功的一件。
年轻时,亨利· 摩尔很 崇拜现代派雕塑家爱泼斯 坦、勃尔泽斯卡、布朗库 西和毕加索等人,他也曾 竭力追求构 成主义的思考方式,一度 还对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 表现发生兴趣。他在观察 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 骨骼、石块、树根等)中 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 系,自然力赋予形态的影 响等等,使自己的作品尽 量符合自然力的法则。他 说:“大自然中即存在不 对称法则,被海浪冲洗得 平滑的卵石,显示了石头 损耗和磨蚀的不对称的法 则。”“树的关节
亨利· 斯宾赛· 摩尔
亨利· 斯宾赛· 摩尔 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 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摩 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 大理石雕塑而闻名。剑桥 菲茨威廉博物馆陈列的 “斜倚的人形” (1951年), 表现一个高度精简、抽象 的女性形象,是摩尔雕塑 风格的典型代表。
,大理石雕像,长512厘米,高约 240 厘米, 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 利· 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 创作于1956年,现放置于 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入口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巴黎总部大楼建造到一半时,亨利· 摩尔接到了为该组织设计一个 大型雕像的委托。这件雕像将放置在大楼主要入口的正前方。作为 一个雕塑家,摩尔以前从不去关心对作品的题材要作什么通俗或深 邃的解释,而这次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一个思想目的性极强的机构 搞创作,因此认为选择人类应有社会责任感的题材是适宜的。他仔 细研究了有关家庭成员、文化教育、国际团结这些
亨利·摩尔简介及艺术作品

亨利〃摩尔(HenryMoore,1898—1986)
曾先后进入利兹美术学校和伦敦皇家美术
学院学习,严格的学院派训练使他获得了扎
实的雕塑基本功,但真正影响他艺术观念的
却是大英博物馆里的埃特鲁利亚、前哥伦布
时期的美洲和非洲黑人的雕塑以及当时英
国艺术理想家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等
人的美学思想。
摩尔把原始艺术对人的生命的热烈追求和表现形式的率真质朴,与现代艺术反对模仿、摒弃再现以及追求形式本身的独立价值的观念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既保持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又具有现代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路。
作品名称:卧像
作品名称:立像
作品名称:母与子坐像
作品名称:立动力
作品名称:大型纺锤件。
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简介

亨利摩尔是国际艺坛备受推崇的现代 雕塑大师,他的作品除了具有深刻的艺 术内涵和观赏性外,更强调与大自然的 和谐关系,有很强的装饰和美化环境作
用 他早期的作品受到非洲和前哥伦布时 期的 美洲美术影响颇深,他喜欢四处旅 行,寻 找天与地私人的关系。除此之外, 他也受 到布朗库西、毕卡索、莫迪里亚 尼以及超 现实主义的非具象表现形式的 影响,迈向 几何抽象的造形形式;而人 体造形的演变 ,一直是他追求的重点。 在他的表现形式 里,他采取两种基本技 法:一是在实体中 挖出空间,以显示内 在形体的扩散与空间 的存在感,另一则 是汇聚不同的形体,组 合成一件分割组
漓尽致。
亨利·摩尔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他的成功有着历史的必
然性,他在世界雕塑史上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创造保持他独有
的风格的同时,大量用线和空洞来探索新的雕塑空间,他对于现代环
境中合理解决雕塑和环境的关系做了很多创造性的探索,极大地推动
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他的人文主义创作道路也给我们深深的启示。
合的完整作品。
斜卧像
这见作品是亨 利的巅峰之作, 曾今失窃4年, 原有的艺术价 值是520万美元, 现在已经是一 堆价值不过 1500美元的废 铁了。
斜倚人物
具有超强的流 线美,将人物 抽象变形到最 完美的形态。
国王与王后
这是前几年在上海 的亨利个人雕塑展 中的其中一件雕塑 作品。两人安静的 坐姿,却又带有一 种安详与亲切。
亨利:母与子
《摩尔.母与子》 它不但从形体的 塑造上,线、面 的结合上,而且 从主题、内函和 表现力上,把摩 尔雕塑的特点演 绎的更加完整到 位。当你注视着 它的时候,它会 让你感到很简朴、 单纯,但很有意 境、内函。它会 让你想到很多…: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课件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不发生化学反 应的情况,而亨利定律可以应用
于化学反应和电离的情况。
两个定律的适用范 围
拉乌尔定律主要用于稀溶液中溶质分压的计算,是研究化学 反应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和反应速率的重要基础。
亨利定律主要用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计算,以及工业生 产过程中的吸收、解吸等过程的设计和控制。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不同压力、温度 下的气体溶解度数据,以及对应 的实验条件。
数据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和计算,提取有用的信息,如溶 解度常数、溶解度等。
数据分析与解 释
数据统计
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评估数
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果展示
通过图表、表格等方式展示数据 分析结果,对比拉乌尔定律和亨 利定律的符合程度,分析误差产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都是描述 气体溶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规
律。
两个定律都指出,气体的溶解度 与其分压成正比。
两个定律都适用于一定温度和压 力条件下,气体的溶解度与分压
之间的关系。
两个定律的不同之 处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稀溶液,而亨 利定律适用于任何浓度的溶液。
拉乌尔定律中的比例系数是溶质 的摩尔溶解度,而亨利定律中的
即当气体的压力增加时,其溶解度也 会相应增加
亨利定律的应用场景
在化工生产中,常常需要将气体溶解在液体中,利用亨利定律可以指导生产过程 中的压力控制,以获得所需的溶解度和产品纯度
在环保领域,亨利定律可以用于计算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评估气体对水生 生态的影响
04
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的比较
两个定律的相同之 处
最新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 亨利摩尔简介

亨利摩尔简介
亨利·斯宾赛·摩尔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
摩尔以他得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
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陈列得“斜倚得人形”(1951年),表现一个高度精简、抽象得女性形象,是摩尔雕塑风格得典型代表。
早期
年轻时,亨利·摩尔很崇拜现代派雕塑家爱泼斯坦、勃尔泽斯卡、布朗库西和毕加索等人,他也曾竭力追求构成主义得思考方式,一度还对超现实主义得潜意识表现发生兴趣。
他在观察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骨骼、石块、树根等)中领悟空间、形态得虚实关系,自然力赋予形态得影响等等,使自己得作品尽量符合自然力得法则。
他所以在他得创作中,首先追求物体得质感,保留材料本来得美质。
他宁肯要求一件雕刻象一块“有生命”得石头或树干,而不要求它们完全象一个有生命得人。
后期
到50年代为止,摩尔在艺术上得拓展主要体现在空间得连贯性方面。
他从空洞、薄壳、套叠、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得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得空间形态。
最出色得代表作如1951年作得《内部和外部得斜倚人物》。
1952年所作得《国王和王后》是扁平造型得代表。
简练得平片形产生了起伏得立体空间。
此后,他又迷恋于直立主题,用以创造纪念碑式得伟大、肃穆得雕塑,亦受到广泛得赞美。
解读亨利摩尔

Henry Moore
姓名:赵立石 学号:12S034065
——对亨利·摩尔的作品赏析
亨利·斯宾赛·摩尔
(Henry Spencer Moore, 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
HENRY SPENCER MOORE
关于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是国际艺坛备受推崇的现代雕塑大师,被誉 为历史上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其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 馆广为收藏和展览。他的作品继承了布兰库斯、罗丹、 米开朗基罗等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的艺术传统风格,吸收 了欧洲中世纪、古希腊、埃及、古墨西哥、非洲和东方 的古典传统,其创作意识对20世纪的雕塑和造型艺术家 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亨利·摩尔的设计理念
年轻时,亨利·摩尔崇尚自然:“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生气勃 勃的活力。这是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现。”所以在他的创作中,首先追求 物体的质感,保留材料本来的美质。他宁肯要求一件雕刻象一块“有生命”的石 头或树干,而不要求它们完全象一个有生命的人。 到50年代为止,摩尔在艺术上的拓展主要体现在空间的连贯性方面。他从空洞、 薄壳、套叠、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 的空间形态。
一件好的作品,要有它的节奏 和律动,能与自然界和谐的融 为一体。看他的这些人像,完 美的弧线,柔和平滑。恰到好 处的孔洞,通透自然,虚实相 生。凹凸面的结合,对比强烈 。他从空洞、薄壳、套叠、穿 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 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 节奏的空间形态。
摩尔说,他的雕刻越来越 少有描述性,越来越少有写实 性的外貌,只有这样,他才能 最集中的表现人物心理。
《斜倚的人形》 (1951年),表现一个高度精简、抽象的女性形象 ,是摩尔雕塑风格的典型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石雕像,长512厘米,高约 240 厘米, 英国现代雕塑大师亨 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 创作于1956年,现放置于 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入口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巴黎总部大楼建造到一半时,亨利·摩尔接到了为该组织设计一个 大型雕像的委托。这件雕像将放置在大楼主要入口的正前方。作为 一个雕塑家,摩尔以前从不去关心对作品的题材要作什么通俗或深 邃的解释,而这次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为一个思想目的性极强的机构 搞创作,因此认为选择人类应有社会责任感的题材是适宜的。他仔 细研究了有关家庭成员、文化教育、国际团结这些
亨利·斯宾赛·摩尔
亨利·斯宾赛·摩尔 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 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摩 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 大理石雕塑而闻名。剑桥 菲茨威廉博物馆陈列的 “斜倚的人形” (1951年), 表现一个高度精简、抽象 的女性形象,是摩尔雕塑 风格的典型代表。
一个个有力而又自然地把树干从一个方向拧向另一个方向,它们是理想的木雕。”他同时 从原始艺术中不断汲取,他说:“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生气勃勃的活力。 这是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现。”所以在他的创作中,首先追求物体的质感,保留材 料本来的美质。他宁肯要求一件雕刻象一块“有生命”的石头或树干,而不要求它们完全 象一个有生命的人 .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思想产生的来龙去脉, 并从中得到了启发。经 过反复推敲,在抛弃了 许多初稿后,摩尔决定 雕刻一个不带任何故事 情节的斜倚像, 既避免 了任何俗套的比喻性,又 能使人们产生各种遐想。 这件作品是摩尔创作的 “斜倚像”主题中最成 功的一件。
《斜倚像》(二)
年轻时,亨利·摩尔很 崇拜现代派雕塑家爱泼斯 坦、勃尔泽斯卡、布朗库 西和毕加索等人,他也曾 竭力追求构 成主义的思考方式,一度 还对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 表现发生兴趣。他在观察 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 骨骼、石块、树根等)中 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 系,自然力赋予形态的影 响等等,使自己的作品尽 量符合自然力的法则。他 说:“大自然中即存在不 对称法则,被海浪冲洗得 平滑的卵石,显示了石头 损耗和磨蚀的不对称的法 则。”“树的关节
《斜倚像》 (一),
罗马大理石像,长220 厘米,英国现代雕塑大 师亨利·摩尔 . 创作于1938年,现藏于 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 1938年,在创作了雕塑 《斜倚的人》后,亨 利·摩尔逐渐对“斜倚像” 这个主题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把这一模式变成 了他日后的创作母题, 由此衍生出各种形式的 “斜倚像”,并赋予它 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到50年代为止,摩尔在 艺术上的拓展主要体现 在空间的连贯性方面。 他从空洞、薄壳、套叠、 穿插等等手法 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最出色的代表作如 1951年作的《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它的母题仍是自1926年受印地安托尔特克文化 中雨神雕像影响而创作的《斜倚人物》,但以圆孔处理颈、胸、腹部的体积,流畅自然, 韵味无穷。1952年所作的《国王和王后》是扁平造型的代表。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 的立体空间。此后,他又迷恋于直立主题,用以创造纪念碑式的伟大、肃穆的雕塑,亦受 到广泛的赞美。
刀刃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e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