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信,《星球大战》塑造了里根总统乃至整个时代

合集下载

成功作文以美国里根的成功写一篇作文

成功作文以美国里根的成功写一篇作文

成功作文以美国里根的成功写一篇作文哇哦!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超级厉害的美国总统——里根大叔!他可是我们历史上的一位超级英雄哦!
首先,里根大叔小时候肯定也是一个超级调皮的小淘气蛋,但后来呢,他长大了,成为了美国的总统!天呐,这简直就像漫画里的故事一样神奇!
里根大叔在他当总统的时候,干了好多厉害的事情!他说:“喔耶,我要把美国变
得更好!”然后他就动手了,不是真的动手打人哦,是动手改善国家。

他说:“我们要把国家经济搞得更有活力!”于是,他采取了一些特别的,让美国的经济像小火箭一样飞
起来!
不仅如此,他还超级喜欢和其他国家的人打招呼,让他们都觉得美国人很友好。

他和苏联的领导人谈了好多次,想办法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好起来。

有一次,他们开玩笑说:“你们是不是也想吃我们的汉堡?”
里根大叔不光是一个政治家,他还是一个超级会演戏的演员!小时候他就爱上了演戏,后来呢,他还在好多电影里露脸。

后来呢,他还成了大家眼中的“电影明星总统”。

还有一个超级有趣的事情!有一次,里根大叔在演讲的时候,突然间说:“嗨,不
好意思,我忘了我要说什么了!”全场观众都笑了,他也笑了。

他的幽默感简直让人笑
翻了!
哎呀,里根大叔可是一个超级棒的总统!他用他的智慧和幽默,让整个美国都感到了快乐和希望!所以啊,我觉得大家以后要向里根大叔学习,要像他一样勇敢、聪明和有趣!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喜欢我对里根大叔的介绍!记得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可以成为像里根大叔一样厉害的人哦!加油!。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30年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30年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30年【美】约翰·科雷尔 文 李有观 编译编者按:今年是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30年,美国《空军杂志》发表约翰·科雷尔的文章,回顾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和实施等情况。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发表了一篇令朋友和敌人都感到吃惊的演讲。

里根问道:“如果人们自由平安的生活,不是依赖美国用直接的报复威胁来防止苏联的攻击,而是因为我们能够在苏联的战略弹道导弹到达我们或我们盟友的领土之前对其进行拦截、摧毁,情况会怎样呢?”里根呼吁美国科学家提出能 使核武器无效和过时的方法,并宣布了一项长期研究与发展计划。

这项计划的“终极目标是消除战略核导弹带来的威胁”。

第二天,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称其为“误导的红色恐吓战术和不计后果的星球大战计划”。

从此,这项战略防御计划就被贴上了“星球大战”的标签。

有一种大众说法是,里根的战略防御计划想法来源于美国电影《冲破铁幕》,也可能来源于他在1979年视察的科罗拉多州北美防空司令部,他在那里首次知道美国无法防御弹道导弹。

事实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里根一直对防御弹道导弹感兴趣。

在他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办公室向全国发表“星球大战”演讲. All Rights Reserved.2013.08 / 军事文摘/ 5960 / 军事文摘 / 2013.08时,应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氢弹之父”,反弹道导弹计划的积极支持者)之邀,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对反弹道导弹有了初步了解。

据说里根回来以后,经常说起“防御系统是如何抑制并最终阻止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核武器”。

在1976年总统选举期间,里根抨击“确保相互摧毁”战略;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演讲时,再次进行抨击。

战略防御计划与老式导弹防御系统不同。

之前的导弹防御系统依靠地面上发射的导弹击毁来袭弹头。

里根1964年著名的讲演《抉择的时刻》

里根1964年著名的讲演《抉择的时刻》

里根1964年著名的讲演《抉择的时刻》里根1964年著名的讲演《抉择的时刻》里根1964年著名的讲演《抉择的时刻》作者:吴军博士05.08 13:56阅读15505我们必须捍卫自由,否则自由将离我们而去说到保守主义,先要说说里根,他或许是二战后美国唯一一位能称得上是政治家(Statesman)的总统。

所谓二流影星的说法是左翼媒体嘲笑里根的说法,反而暴露出他们的肤浅。

里根从1941年当选好莱坞演员工会主席后,一直从政。

他最初是民主党人,但是到了50年代,他的思想开始向右转,主要是因为他当时在全国巡回讲演,坐火车时间很多,有大量的时间阅读和思考,形成了自己对美国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理论。

其核心是对个人自由和民主政体的崇尚。

1960年后,他转让共和党。

1964年他在共和党大会上作了题为《抉择的时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此一举成名。

今天听起来,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卓实远见。

全文如下:A time for choosing《抉择的时刻》1964年10月27日罗纳德?里根谢谢,非常感谢。

谢谢你们,晚上好。

赞助商已经有了,但是跟大部分电视节目不一样的是,演员还没有台词。

实际上,我被允许自己编写台词,来表达我自己对于我们在未来几个星期会面临的选择的观点。

我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民主党人,而最近我为自己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我相信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两个党派。

现在,竞选阵营中的一方告诉我们,这次竞选中的问题是保持和平和繁荣,并且使用了这句话“我们从未如此的和平和繁荣”。

但是我有一种不祥之感,我们并不能把对未来的期望寄托在目前这样的繁荣之上。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税赋达到全国收入三分之一的情况下生存。

今天,这个国家的每一美元收入中,有37美分落入税务局的腰包,而我们的政府每天的支出要比收入多1700万美元。

过去34年里,28年的预算未能持平。

我们在过去一年中三次提高债务上限,现在我们国家的债务是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债务总和的1.5倍。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协定是战后确定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奶奶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两个挂钩”原则,从而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12月10日欧洲共同体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签订的关于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①经济货币联盟。

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政治联盟,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

《马约》是欧共体国家实现经济、货币、政治和军事联合的第一次尝试。

是欧共体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产物,被认为是欧共体经济政治联合发展的里程碑。

3.莫洛托夫计划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是由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提出,故名。

在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这一计划的提出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作出的首个反击,它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4.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

罗纳德-里根1.里根有哪些名言“布林先生,我正为这个麦克风付钱。

”———1980年里根参加总统初选辩论时,有人试图关上他的麦克风。

“我们必须前进,但我们不会让任何人落后。

”———1980年7月,里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

“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

”———1981年1月20日,里根发表总统就职演说。

“亲爱的,我忘了蹲下。

”———1981年3月30日遭枪击后,里根在急救病房里对妻子南希说。

“我总是说,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接近永恒的是政府的计划。

”———1986年4月。

“现在冻结(核武器)将是极其危险的欺骗行为,因为那只是和平的幻影。

事实是我们必须通过实力找到和平。

”———1983年3月,里根向全国新教会协会发表演讲。

“如果你寻求和平,如果你为苏联和东欧寻求繁荣,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倒这堵墙。

”———1987年6月,里根在柏林墙前发表演说。

“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再度活跃、强大和生机勃勃的国家。

但仍有许多高山需要攀登。

我们不会止步,直到每个美国人都能享受完全的自由、尊严和机会,像生来就有的权利一样。

我们生来就有权利成为这个伟大国家的公民。

”———1985年1月21日,里根第二次就职演说。

“用武力解放和用武力征服在道义上存在巨大差别。

”———1984年6月4日,里根在诺曼底登陆40周年纪念活动上讲话。

“向贝鲁特派遣海军陆战队是我最大遗憾和最大悲伤之源。

”———里根在《里根自传》中论及1983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爆炸事件。

当时爆炸造成241名美军士兵死亡。

“几个月前,我告诉美国人,我没有用武器换人质。

我的心和美好意愿仍告诉我,这是真的。

但事实和证据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当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如果你一直好好活着,就一定犯下许多错误。

所以你学习,从长远考虑。

你集中所有精力。

你出现变化,你向前进。

我的美国同胞们,我要在未来两年内同你们、为你们完成一个大交易。

主啊,那就是我想做的。

”———1987年3月4日,里根承认以武器换取被伊朗扣留的美国人质。

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

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

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里根关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悲剧的演讲,以下是店铺整理了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供你参考。

里根演讲:真正的英雄全文如下: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失。

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的莫霍克,从夏威夷到北卡罗来纳和纽约州的布法洛。

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肩负的使命却又是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

在参加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空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

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行十字勋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读者杂志中写里根的文章

读者杂志中写里根的文章

读者杂志中写里根的文章向遍布这块土地的英雄们致敬南希和我今晚应邀出席这次大会,与大家共度这一特殊时刻,感到很荣幸,我以总统身份在共和党大会上发表讲话,这是最后一次了。

因此,我十分感谢在座的诸位。

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是在1981年1月20日成为总统的,我就觉得我必须予以纠正。

因为,我并不是自己成为美国总统的,我只是受权暂时管理一个叫做总统制的机构,而这个机构是属于人民的。

我曾经多次祷告,感谢所有给予我这一信托的美国人。

今晚,请再次接受我们——南希和我的由衷的感谢,感谢你们赋予我们一生中这一特殊的时刻。

刚才,你们又用一篇感人肺腑的颂词给这种荣誉锦上添花,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因此听到别人称赞我们取得的成就,也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但是今晚,我们首先要记住的是,真正值得称颂的是2亿4千5百万美国公民,是他们构成了我国宪法开宗明义的头四个字,也是最伟大的四个字:我们人民。

美国人民承受过巨大的挑战,把我们从民族灾难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建立了我们强大的经济实力,重振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

他们是出类拔萃的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美国人。

所以,如果今晚要向谁表示敬意的话,那就应该向遍布这块土地的英雄豪杰们致敬!他们是实干家,梦想家和新生活的建设者。

没有他们,我们在民主制度下的光辉实践就将一事无成。

最近,我们常听到有人说现在是改革的时代了。

女士们先生们,我再次善意地提醒一下,我们就代表着改革。

我们从1981年1月起就卷起袖子大干起来,我们满怀希望,从不灰心丧气,我们向过去失败的政策挑战。

因为我们相信,一个社会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其做出过多少许诺,而仅仅在于其人民取得了多少进步,这就是我们进行的改革。

我们说了一些令人震惊的话。

我们说应该减税,而不是增税。

现在除了百分之五高收入者要交付高税额外,千百万低收入者已根本不用交所得税。

我们走出了困境,创造了1750万人良好的就业机会。

通货膨胀问题也已发生了变化,我们已把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百分之十八降到百分之三点五。

里根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星球大战计划

里根星球大战计划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探索更远的星球,寻找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而里根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诞生的。

里根星球是一个距离地球较远的行星,但是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因此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之一。

首先,里根星球大战计划需要一支强大的太空探索队伍。

这支队伍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掌握各种太空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在宇宙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危险。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和应对突发情况。

其次,里根星球大战计划需要先进的太空航行技术。

我们需要设计和建造能够长时间在宇宙中航行的太空飞船,以及能够在里根星球表面自由移动的探测器和载具。

这些技术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和改进,确保能够在未知的星际空间中稳健地航行和探索。

除此之外,里根星球大战计划还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障。

在太空中生存和探索需要大量的能源、食物和水,而这些资源都需要通过太空运输系统从地球运送到太空中。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高效稳定的太空补给链,确保探索队伍在宇宙中有足够的资源供应。

最后,里根星球大战计划需要具备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能力。

在宇宙中,太空飞船和探测器可能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些因素,为飞船和探测器配备自我修复系统,以应对可能的损坏和故障。

总的来说,里根星球大战计划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太空探索计划。

通过建立强大的探索队伍、先进的太空航行技术、充足的资源保障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有信心能够实现人类登陆里根星球的梦想,开启新的星际探索时代。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探索未知的星际世界,为人类的未来铺平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或许不信,《星球大战》塑造了里根总统乃至整个时代你以为《星球大战》只是一部科幻片吗?那你还是太年轻了。

1.星球大战系列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的故事:我们似乎可以在《星球大战》中看到美国西部边境蛮荒之地燃起了战火,随后又蔓延到了各个种族,范围不断扩大,并最终演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一个关于流浪者与梦想家的故事,他们在一片死寂的不毛之地中找寻到了自己的方向,并最终领导了一场与一个庞大帝国为敌的革命。

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这一系列以太空探险为主题的电影诞生之时,恰好是美国陷入到一片巨大的质疑声中无法自拔的时候。

“心神不宁”这个如今看起来只适用于神经质、萎靡不振的嬉皮士们的词语,用来形容当时的美国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刚刚当选的美国总统因一场肮脏的丑闻被逼辞职。

与此同时,在一场不光彩的惨烈战争中,美国被迫与越南议和。

经济滞胀让美国经济积重难返,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看起来将会一事无成。

在很多观察家眼中,尽管星球大战系列对于当时美国式的乐观以及愚蠢的道德准则是一次彻底的颠覆,但是它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并帮助美国重新树立了自信心。

正如《华盛顿邮报》在1983年所说,《星球大战》的初作“弥补了越南战争给美国人带来的心灵上的创伤,《星球大战》挖掘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灵感,超越了政治上的忠诚。

它反映了人们在政治上最原始、最朴素的诉求----做正确的事,与正义为伍,推翻暴政。

”卢卡斯实际上是在同美国当时荒淫无道的暴行作斗争,作品中的邪恶帝国指代的正是美国。

但是卢卡斯同时也希望借鉴在他成长过程中使他着迷的那些电影,包括西部片、闪电侠系列以及那些反映了二战时期英雄主义的史诗巨作。

他所借鉴的这些电影在本质上都是对美国雄厚军事实力的宣传,卢卡斯成功将它们提炼出来,并把它们用一种最为纯粹的方式表达出来。

而这又为罗纳德·里根当政期间美国的复苏搭建了舞台。

2.在1975年,乔治·卢卡斯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被确定为电影《现代启示录》的导演。

这是一部越战题材电影,改编自约瑟夫·康纳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

在他的制作搭档加里·库尔茨(Gary Kurtz)寻找影片的拍摄地时,他已经着手开始制作《现代启示录》。

尽管现在,拜电影《教父2》的巨大成功所赐,这部电影交由他的朋友,也是他的人生导师弗兰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执导,但是卢卡斯在完成了一个叫做《星球大战》的剧本的初稿之后,也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参与到《现代启示录》蓝本的创作。

所以在这部电影制作之初,他也被折腾的精疲力竭----之后科波拉对他说,拍摄《现代启示录》如今正是时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正如克里斯·泰勒(Chris Taylor)在他的著作《〈星球大战〉是如何征服世界的》里写的那样:对于卢卡斯的朋友来说,这或许是一步好棋。

但是卢卡斯毕竟是一名独立电影人,那时已经到了他实现他的野心的时候了,他要拍出像《唐人街》和《出租车司机》那样黑暗而现实的电影。

最终,卢卡斯没有让拍摄《星球大战》的计划继续拖延下去,他从《现代启示录》的拍摄之中抽身,一门心思扑到了《星球大战》的制作中,科波拉只能独自导演他的电影。

而关于他这样做的原因,泰勒写道:这是因为他在看到他的前作《美国风情画》对于青少年们起到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之后,他决心为孩子们再做一些事。

在1977年《滚石》杂志的采访中,卢卡斯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我看到如今孩子们的生活里已经没有了像我们之前那样的奇幻色彩,他们没有西部片,没有海盗题材的电影,也没有曾是我们这一代人信仰的天真的幻想世界----我们并不一定相信它们,但我们发自内心热爱它们。

当今的年轻人除了一些警匪题材的电影,和一些诸如《人猿星球》以及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 )的电影之外一无所有,但这些电影并没有值得深究之处。

我意识到如果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那些幻想的元素,那么这对于我们的文化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中心副主任凯思琳·莫兰(Kathleen Moran)介绍,在卢卡斯提到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和他研究神话之谜的著作《千面一人的英雄》的很久之前,他就已经承认星球大战系列借鉴了许多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电影。

事实上,卢卡斯称《星球大战》与他在《现代启示录》中所要表达的主旨并无二致,只是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重新设定在了很久以前的另一个星系。

他希望将《星球大战》写成当地居民起义反抗惨无人道的暴君的故事----莫兰指出,在卢卡斯的初稿中,皇帝的原型就是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星球大战》曾被认为意指“在越南所发生的一切”。

卢卡斯是在“尝试用剧本中的帝国映射美国的军队”。

这一点在星球大战系列的的第三部电影作品《星球大战之绝地大反击》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从伊沃克族中可以看到越南共产党的影子,”泰勒说道。

“这很明显地表达了他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即使是弱小的力量也可以在与强大对手的较量中掀起波澜。

”直到他在几年之后制作了这个系列的前传之后,卢卡斯才将他希望用《星球大战》所传递出来的政治主题完全表达出来----这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可看性或许并不算高。

但与此同时,卢卡斯也从西部片、海盗电影、传统冒险题材电影以及二战题材电影(如《轰炸鲁尔水坝记》和《虎!虎!虎!》)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

正如《华盛顿邮报》在1983年所说,卢卡斯在《星球大战》系列中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复兴了濒死的好莱坞动作片流派”,包括“黑帮题材、西部片、战斗情节以及科幻系列题材”。

所以在卢卡斯的脑海中,《星球大战》是关于美国的力量过度扩张的一个颠覆传统、超越了政治性的故事。

但他依然坚持要给年轻人们带去乐观、阳光的电影----他在宣扬他年轻时不顾一切热爱的美国精神上(尽管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做得远远要比他在传递反独裁的信息上做的要好。

没有人在看过《星球大战》之后会高声咒骂“狗娘养的美国佬!”3.事实上,没有人会在看的时候关注影片中所标榜的恶棍,除非让艾伦·里克曼(Alan Rickman)或者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来扮演这样的角色。

《星球大战》在使观众认同卢克·天行者和莉亚公主上做的尤为出色。

卢克·天行者的身世就是就是一个关于美国式英雄的游戏:他是一个农家孩子,被暗中赋予了伟大的使命,走上了绝地武士的道路并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卢克对认识自己和认清自己的命运所系的渴望是《星球大战》系列的情感纽带,正是它将这个国家里的探险者、冒险家和救世主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每一个热血的美国人都梦想着来到边境,为了征服这片土地同贾瓦人和塔斯肯袭击者浴血奋战,掌握着机器人的控制权;或者成为像汉·索罗那样的英勇的浪子,骁勇善战但却有着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或者带领着美国革命军对抗英国军队,而这正是当莉亚公主还是一个命运凄惨的少女时最合适的角色。

当你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大规模的飞船空袭和炸弹轰炸的场面,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场面---而这场战争正是每一个美国人都认同自己代表正义一方的最后一次战争,而且很明确,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一部《星球大战》并不仅仅是一部脱离现实,只是为了取悦观众的电影。

他也是对怀有必胜信念的人们和意义重大的战争的一部礼赞。

在《星球大战》出现的前十年,战争题材的电影几乎已经绝迹。

尽管据《Back to Our Future:How The 1980s Explain The World We Live in now》的作者大卫·西罗塔(David Sirota)所说,五角大楼愿意为好莱坞提供免费的军队和器械供其拍摄使用,但这一类型的电影依然鲜有出现。

《星球大战》的诞生拯救了垂死的战争电影。

也许你会提到在1968年上映的《绿色贝雷帽》和1970年上映的《虎!虎!虎!》,但是在越南战争期间,相比于歌颂英雄主义和英勇士兵题材的战争片,这两部电影更像是反战题材的影片。

“星球大战显然是关于战争的,”西罗塔说。

但是“因为它发生在太空这一科幻的设定,它可以利用那些在越南战争之前人们已经习惯的手法,来表现越南战争刚刚结束之后人们已经不情愿提及的现实中的军事主题。

当然,之后的十年里又涌现出了一大批越战题材的电影,包括《现代启示录》,但是《星球大战》找寻到了一条以好莱坞的手法表现英雄主义军事故事的道路,同时又避免了在一场现实的惨烈的战争之后让国人的内心无法接受。

”《星球大战》展示了“美国军队中的英雄是一个保险的设定,因为它将其置于幻想之中”。

在此之后,五角大楼重新对这一题材的电影表示了关注,好莱坞也可以在拍摄战争题材的电影时从美国军队那里得到必要的援助,电影《壮志凌云》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星球大战》的过人之处不仅仅是将战争片重新带回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也在于他可以让你幻想在战争中可以“做一个好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对在现实生活中阻止如核武器一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发明的愿景,它向我们展示了任何胜利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都要忍受民不聊生的混乱。

《星球大战》中有一个名为“死星”的超级武器,它传递出了卢卡斯对于“科技所引发的恐怖”的全部看法,在《现代启示录》中,这一主题同样得到了展示。

但是“死星”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它的覆灭也使得《星球大战》的战局被重新定义。

4.我们之中大多数的科幻小说爱好者在谈及上世界80年代的电影时都会心怀一种特殊的敬意。

80年代是经久不衰的英雄形象和无可比拟的动作场面不断涌现的大片时代的滥觞。

在观看它们奢华的特效时,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最纯粹的力量。

当你在今天再度观看80年代的电影时,你也许会感到跟今天的电影相比,它们的节奏有些缓慢,画面似乎也有一些粗糙。

但是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当政期间,电影也是力求刺激,动作和场面与今天的电影也不乏相似之处。

然而当你去看70年代的电影时,情况却是完全不同。

在《星球大战》出现前的十年,慢节奏、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在电影界占据主流。

这些电影大多是反乌托邦的。

相比于看阿诺德·施瓦辛格大展拳脚,这些电影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查尔顿·赫斯顿在咬紧牙关向着无尽的未来前行。

这些电影鲜有大团圆结局或是很容易走出的困境。

而《星球大战》,包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和《第三类接触》,都为后来的轰动一时的大片提供了样板。

“这些80年代的电影,”西罗塔说,“实际上没有很大的差别。

事情往往都是‘善与恶’、‘我们和他们’,并且有着清晰的道德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