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春 日 (含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04 古诗词阅读(解析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全能冲刺讲练(部编版)专题04 古诗词阅读(解析版)

专题04 古诗词阅读重点讲解古诗词阅读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题型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冲刺训练1.对《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蒹葭佚名〔先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含答案)

17《古诗三首》(一)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3.诗歌一、二两句是怎样表现客情的?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简析诗歌最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2.读诗贵在自悟,不同的读者,不同的时间,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感受,请你谈谈读后两句的感受.3.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4.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三)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B.首联点题,点时间,赏析重点应落在一个“好”字上.C.颔联盛赞春雨,点出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D.尾联实写雨后春色满城,繁花似锦的景象.2.“好雨知时节”句中说雨是“好雨”,你能说出具体理由吗?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两句诗中最能表现春雨情态之好的一个字是________,全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更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今夜里准能下一场透雨.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实写还是作者想象之笔?为什么?“花重锦官城”应该如何理解?6.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新的含义.请仿例句举一个简短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 例:“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满面春风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顿时,教室一片欢腾.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事例:(三)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3.请先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然后简要分析这首诗所使用的表现手法.4.请简要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透露出的情感.(四)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注释】①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②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③蹊:小路.④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⑤娇:可爱的.形容莺歌柔美圆润.⑥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1.蹊、娇在诗中是什么意思?2.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中的哪个字?3.三、四两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字面上是戏蝶时时舞、莺恰恰啼,其实真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5.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6.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一)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3.一、二两句写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4.反衬.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5.四两句写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孩子们正夜捉蟋蟀,表现出孩子们兴致高昂.孩子的欢乐与诗人的悲愁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结构上以景结情,引人联想.(二)1.前两句写景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北方冬日傍晚黄云覆盖千里,风吹雁飞,大雪纷飞之景,既壮阔,又悲凉;这正是为下文情感的陡转作准备.2.后两句抒情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写得大气豪放,踌躇满志.3.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4.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1.D2.“知时节”“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潜、细密、轻柔、无声4.视,江村夜雨,江船火独明,野径云俱黑5.作者想像之笔,这两句喜的是明晨雨后花开的胜景.这句诗写出春色满城,花城锦绣的美景.(三)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幽静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3.静;以动衬静;分析4.闲适/愉悦;分析(四)1.蹊:小路娇:可爱的.形容莺歌柔美圆润.2.满3.被万紫千红的花儿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内心欢愉.4.寓情于景或移情于物5.满压6.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积累与运用。

(共22分)1.(4分)班级拟召开“欣赏自然美景,体味诗意生活”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语准备的部分材料ㅤㅤ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语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ㅤㅤ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的,又是多情的。

春天嫩叶中,唱着婉转动听的曲子;夏天,雨热烈而粗①(犷旷),别有一番风情;秋天,在秋风中开得烂漫;冬天,河中的水藻便将终年②(伫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

这画面美丽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蕴含着许多还没有被我们所发现的奥秘,无不让人沉醉流连。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A.nèi qūyùnB.nèi qǔyūnC.nèn qūyūnD.nèn qǔyùn(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① ② 2.(8分)小语在欣赏诗歌中的四季风景时,也体味着古人诗意的生活。

下面是他读诗后所写感悟的片段,请用古诗文名句将其补写完整。

ㅤㅤ优美的风景,让我们享受视觉的盛宴:“① ,② ”(《观沧海》)是波涛激荡、海岛耸立的海洋之景;“③ ,④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边城之景。

诗意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古人的情怀;“⑤ ,⑥ ”是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寄托的怀友之意;“⑦ ?⑧ ”是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借“归雁”表达的思乡之情。

3.(3分)小语由《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得知,春季的节气先后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但他对下面对应节气的描述先后顺序不清楚,请你告诉他正确的一项是( )①低温阴雨,雷乃发声②春雷乍动,鹰化为鸠③降水增多,草木萌动④气温回升,东风解冻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4.(3分)小语搜索到一幅“蜻蜓立荷”图,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帮他描述画面的内容。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真题(解析)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共24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的幸与不幸、美与丑都在自己的心镜中,看自己有没有将苦涩.酿成酒的功夫。

于是,有一个声音隐隐传来——任凭岁月的潮夕卷起风浪,也要带着前行的勇气,在纯净的自然风物中,找寻到远离尘嚣.的声音,化风为曲,听水为歌,任山转水转,终岁月无恙。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苦涩.______尘嚣.______(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2)①.sè②.xiāo(3)①.镜②.境③.夕④.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①用楷书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②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

注意“转”“恙”的书写。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1)苦涩.(sè):①又苦又涩的味道。

②形容痛苦难受。

(2)尘嚣.(xiāo):人多喧闹。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心镜——心境:心情(指苦乐)。

(2)潮夕——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现象;特指海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白....杨礼赞》)C.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怀疑与学问》)....D.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的新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叹为观止”与欣赏舞姿感到是“浓烈的艺术享受”语境一致,使用正确;B.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预测试题及答案汇编之七言绝句(一)

新晴
(宋)刘攽( bā 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3.从诗中的“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试卷第 5 页,总 24 页
“昼梦”、 “南风”等意象可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 活场景。 1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27.穿天透地 28.不相同。《望庐山瀑布》用了比喻和夸张手法,把飞 流的瀑布比作落下的银河,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惊心动魄 之美的惊叹。 (或借景抒情,通过对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 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咏瀑布》 用了托物言志(拟人)手法,借瀑布奋勇向前,勇赴大海
试卷第 11 页,总 24 页
新凉 徐玑(宋)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新凉 : 初秋的凉爽。②田畴:田地,田野。 17.一二两句中“ ________”、“ ________”最能体现 “新凉”这一特点。 18.最后两句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答案】
江上 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试卷第 9 页,总 24 页
24.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5.这首诗中的三、 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 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24.运用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 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 动,情趣横生。 25.在孤云低垂、青山缭绕、无路可行之际,却忽然看见 远处忽隐忽现的帆船驶来,这告诉人们:山重水复之际, 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 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 光明。 2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习题。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8篇富贵不能淫作业(含答案)

安徽省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第8篇富贵不能淫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富贵不能淫《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往之女.家女:(2)以顺为正.者正:(3)与民由.之由:(4)独行其道.道:(5)烈火焚烧若.等闲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2)此之谓大丈夫。

3.恰当的写作手法有助于诗文的表情达意。

《富贵不能淫》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石灰吟》则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4.请根据你对《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理解,简要分析《石灰吟》的作者能否称得上“大丈夫”。

(4分)二、[2021合肥庐阳区二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史②。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

建炎③中陷贼④。

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1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冬、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良多趣味。

夏:(),()。

秋:(),()。

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两句诗是一致的。

13.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答谢中书书》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记承天寺夜游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南宋] 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4分)(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1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手法和内容各1分)(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

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

(2分) 一是忧国之情。

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