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7.1《欢乐》教案粤教版必修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欢乐学案

粤教版必修二欢乐学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噩.耗(è)厮.打(sī)悲恸.欲绝(dòng)忧心忡.忡(chōng)B.刹.那(chà)笼.络(lǒnɡ)否.极泰来(ɡǒu)顶礼膜.拜(mó)C.拯.救(zhěng)泫.然(xuǎn)心广体胖.(pàng)摩肩接踵.(zhǒnɡ)D.号.啕(háo)骚.乱(sāo)血迹.斑斑(jì)引吭.高歌(háng)2.下面语段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对于一些事情,众人莫衷一是....,他处理起来往往雷厉风行....,其....,看起来好像是不容置疑实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不管什么身份的人,也不管和他是什么关系,只要是犯错,他都能够一视同仁....,决不偏袒谁。
而他又是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对贫苦的乡亲们从不吝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A.莫衷一是 B.雷厉风行C.不容置疑 D.一视同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巴金在晚年以“说真话”的勇气和平易近人的文字,倾心创作《随想录》,反思自我,拷问灵魂,其作品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
B.唐代古文运动打破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
韩愈和柳宗元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典范,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
C.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势在必行,让这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发展,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分享电子商务带来的繁荣。
D.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公众抗生素使用行为调查报告20世纪50年代,抗生素在儿科被称为“潘金莲”,即盘尼西林、金霉素、链霉素。
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级的抗生素“红头盔”,即红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
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了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全国各地滥用抗生素现象可以说普遍存在。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课件8 论快乐(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2)在匀强磁场中:γ 射线不发生偏转,仍做匀速直线运
动,α 粒子和 β 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
条件下,β 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如图 3-2-3 所示. 根据 qvB=mRv2得 R=mqBv∝mqv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 β 粒子与 α 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
图323
1 99 为RRβα=1 8436×10c0c×2ee=3171.
yyαβ=qqαβ·mmβα·vv2β2α=21×1 8436×00.9.19cc22=371.5,C 错,D 对.
【答案】 AD
判断三种射线性质的方法 (1)射线的电性:α 射线带正电、β 射线带负电、γ 射线不带电.α、β 是实物 粒子,而 γ 射线是光子流,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2)射线的偏转: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其受力及运动轨迹半径的大小来判 断 α 和 β 射线偏转方向,由于 γ 射线不带电,故运动轨迹仍为直线. (3)射线的穿透能力:α 粒子穿透能力较弱,β 粒子穿透能力较强,γ 射线穿 透能力最强,而电离作用相反.
[后思考]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什么? 【提示】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核心点击]
1.三种射线的比较如下表
种类
α 射线
β 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带电荷量
2e
-e
质量
4mp
mp
mp=1.67×10-27 kg
1 836
γ 射线 光子流 (高频电磁波)
0
静止质量为零
速度
素材积累
1.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 用?
提示苏格拉底是大哲学家,和猪放在一起探究,自然会引起读者 的浓厚兴趣。首先是为了阐发“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观 点;其次可以寓庄于谐,以幽默启发读者深思。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论快乐》教案2

《论快乐》教案2论快乐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理解,陶冶性情。
2、学习本文善用比喻,比喻中联想丰富且话语幽默。
教学重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善用比喻)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
显然,这位外国朋友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
从这件事也可看出钱钟书在我国文化不替代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文化奇人写的文章──《论快乐》二、了解作者钱钟书(1910---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诗论《谈艺录》等等。
三、整体把握阅读全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全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观点?怎样论述的?2、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为什么?3、文中有哪些句子你暂时还不能理解?四、文章结构论快乐:一)快乐是短暂的,痛苦是长久的。
二)人生虽然痛苦,但是并不悲观。
三)一切快乐享受,都取决于精神。
四)发现乐由心造,是文化的进步。
五、学生质疑六、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查找有关快乐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1、下列比喻有何含义?作者借此分别表明了什么观点?①“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比喻“快乐是忍受痛苦的希望”,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②“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比喻“心情不快乐时难以体会美好的东西”,作者借此表明的观点是快乐属于精神。
2、作者为什么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①人生虽痛苦,但它始终使人抱着快乐的希望;②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3、文中引用穆勒的话,将苏格拉底和猪进行比较,这样写有哪些作用?①为了阐发“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观点;②寓庄于谐,以幽默启发读者深思。
4、作者认为,“把快乐分肉体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为什么?①没有精神上的愉悦,再好的物质刺激也不会发生作用;②如果精神愉悦,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的契机。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论快乐课件 粤教版选修4

198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以荣誉文学博士的 头衔和薪金外另赠4000美元价值的书籍的酬金, 特邀钱钟书前往讲学,却被钱先生拒绝了。
国内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当代中华文化 名人录》,钱先生被列入第一批的36人中,他谢 绝了。当得知被拍摄者会得到一笔酬金时,他一 笑说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对钱那么 感兴趣吗?”1990年,导演黄蜀芹想在电视剧 《围城》片头加一组钱钟书工作的照片,也遭钱 先生拒绝了。
②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真知,犹如一部跌 宕起伏的交响诗,是我___浅_陋____的文字短制所 不能及的。
(2)荒唐·荒谬 荒唐:(思想、行为)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例:①在接受机场公安部门的批评教育后,该乘 客十分后悔自己非法携带弹药的__荒__唐____行为。 ②在歌唱选秀史上,没有什么比选手还未开口唱 歌便遭遇淘汰更___荒__谬____的了。
国外曾有人认为,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 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而钱 钟书则表示:萧伯纳说过,诺贝尔设立奖金比 他发明炸药对人类危害更大。钱钟书最怕被宣 传,更不愿报刊露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 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 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 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最后诗人用揶揄的口气说:黄河三千年才澄清一 次,谁还等得着呢?那就不劳你预告这个好消息 了吧!罗隐为了应科举考试,客居京华十几年, 他虽然才华满腹,但十试不第。这首诗表面上看 来,句句在写黄河,其实字字都在暗射封建皇朝, 讽刺科举制度。构思巧妙,语言辛辣。
【思考】 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自己的情感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8 论 快 乐

论快乐有人曾经这样说:“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
”追求快乐和欢笑是人生乐观的表现,但真正的快乐和欢笑不来自于浅表的生活,因为它需要敏锐的悟感、睿智的大脑、幽默的品性和善于表达的语言。
钱钟书先生的《论快乐》正是这样一篇睿智幽默、广博深湛、字字珠玑的智慧之作。
他旁征博引,连类引譬,贯通古今中外,笑侃人生;他洞幽烛微,引经据典,寄情字里行间,启迪人心。
论趣人生在世,生活的动机各不相同。
有的人为了名,有的人为了利,有的人为了权……人生态度不同,造成兴趣各异。
假如读书而论钟点,计时治学,必永远不成器。
要学后有成,就单靠这“趣”字。
“趣”是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趣”是启发心智的酵母,是变蒙昧为有知的导师。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幽默大师,他生性幽默,妙语迭出;他也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趣味的人。
他的这篇《论趣》,闲适清淡中包含哲理,质朴率性又幽默风趣,正如人们对林语堂其人的评价一样:充满了东方民族的睿智和机警,又具有自然逍遥、无拘无束的精神。
命名记孔老先生早就教导我们“唯名与器不可假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东方文化中,“名”可谓重要,中国人对“名”的重视程度可能是无出其右的了。
然而,移居美国的老崔儿子的名字却因为中西发音不同而遭遇同学的哄笑。
其取名历程的曲折也非我们始料能及。
最后,辗转反侧、冥思苦想为孩子取了“爱德华”一名,结果,在通知老师其名时,又遭遇与校长祖先同名的尴尬。
幽默风趣的语言、滑稽可笑的情节,尽显中西文化的不同。
8论快乐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辗转来到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
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8 论快乐( 《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精选教学PPT课件

第三单元 陶冶情操 幽默人生
8 论快乐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1.连线作者
钱锺书 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 人。现代学者、作家。无论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 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能够显示他的独特风格: 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 代表作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 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鬼·兽》和长篇小说《围城》。
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处都一定有个最重要的人,那是任何人都不能提及的底线,也许你已经把他忘记,但只要在那个地方有这个名字出现时,就会有一种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特有的痛,让人无法忘怀,如同一杯老酒,隐隐的让人无法放弃,但又唯恐记忆,只因一起走过的路 ,不再有两个的人痕迹。
我们都有在以前或是现在都有喜欢人和被人喜欢的时候,这种事仍然会继续下去,因为人走路有印迹,鸟飞过有行迹,花开过有香迹,所有的一切多有痕迹!当我们走过曾经的痕迹,伤感再一次袭击我们,还来得及去收拾零乱的心情,但已经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明知道 自己无法忘怀,但有不知道他身在何方,只是一味去想,去思念,去到有他痕迹的地方怀念,怀念他给你带来的美好,但怀念往往是一个人的孤独和没有尽头的伤害。
你无法接受,即使你留给他是你的全部,但也不能挽回他的离开的脚步,因为他注定是个飘的人。承诺有能怎样,都如风,吹过脸庞,不留下任何痕迹,只留下丝丝凉意,让人难以找寻。 也许你会用新欢敷旧伤,但在你寻找新欢的时候,伤感会一次次的袭来,因为你脑海中留有他的影子,让你无法释然,你也许会恨自己,恨自己没有能留住他的心,但即使你做得再过于完美,也无法把根留住,在他生命中你只是匆匆一撇。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二《欢乐》袁瑜PPT课件 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面试试讲

《欢乐》
---何其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1)学会分析典型意象的深层含义,体会“欢乐是什
么”。 • (2)初步具备用典型意象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2、方法和过程 (1)学生借助相关资料,课前独立完成预习案,组 间交叉检查,订正。 (2)教师巡查并解疑答惑。 (3)学生组内讨论,展示、质疑,教师点评,提升, 突破本文重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悟诗人对于“欢乐”的独特体验,提升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局部推敲,品味意象
极尽联想,驰骋想象
• 欢乐是无法掩饰的忧伤。你欢笑的泉眼 常常也饱含着泪水。……镌刻在你们身上的 忧伤愈深,你们能盛装的欢乐愈多。斟满了 美酒的杯盏,难道不是曾在陶工炉火中煅造 的杯盏吗?抚平了心弦的诗琴,难道不是曾 在木匠利刃下雕琢的木材吗?
•
---纪伯伦
•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 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 乐固然幸福,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
----冰心
课后作业
• 自主赏析何其芳的《秋天》, 找意象,品情感 。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 一、诗人是怎样把“欢乐”这一抽象 情思化作具象的可观可感的事物的? 诗人心目中的欢乐是什么?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欢乐-粤教版必修2教案

欢乐-粤教版必修2教案一、教学目标1.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掌握《欢乐》这首诗的发音和朗诵技巧,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诗歌的感情和意境。
2.通过学习《欢乐》这首诗,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积极向上、欢快愉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学生通过练习朗诵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诗歌《欢乐》内涵与意义的理解2.诗歌的发音技巧和韵律节奏3.诗歌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欢乐》这首诗的情感和内涵2.诗歌韵律和语调的表达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2.播放音频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1. 热身1.师生互动,问好2.分析课文,欣赏诗歌语言和情感表达,描述诗歌的美2. 导入1.询问学生,有没有喜欢的音乐和歌曲?为什么喜欢?从而引出诗歌的欣赏和表达2.播放文本朗诵音频,学生跟随一起朗读对诗的第一感觉3.对诗歌语言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讨论3. 学习和练习1.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语调,通过有节奏的语音发声来朗诵诗歌2.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演绎的方式,创造自己的朗诵版本,并分享组成果3.教师和同学共同评价演绎的优缺点,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改进和提高4. 总结1.整理学生朗诵的成果,鼓励剥离诗歌的视觉和音频形式来玩诗成为一种习惯2.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并体验诗的情感和表达意义,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美好,学会享受生活幸福感六、课堂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和演绎,学生的表现出色。
但是,一些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情感和内涵,只是简单地模仿老师和同学的表演。
下一步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在诗歌的表达语言和情感内涵上,真正理解和感受诗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2.7.1《欢乐》教案粤教版必修2 课题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欢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欢乐”及其相对概念的认识,体会诗歌中的通感手法。
教学难点 1. 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诵
教学手段多媒体音频。
教学一。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
1.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欢乐?
幻灯片显示:
欢乐有颜色吗?
欢乐有声音吗?
欢乐从哪里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何其芳的《欢乐》。
看看在一个诗人的心中,欢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声音,欢乐从哪里来。
2.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
3. 示范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情绪的把握。
4.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诗。
1931年入北京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一些刊物上发表作品。
作品特色及创作分期:
何其芳20年代末开始写诗,是30年代现代派的重要诗人。
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园集》,初次显示他艺术创作的才华。
他早期的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等。
这个时期的作品倾向于表现个人,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郁悒与苦闷。
1935年何其芳从北京毕业,先后到天津南开和莱阳师范任教,开始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写了一批关注现实的作品,如散文集《还乡杂记》等。
1938年他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系。
歌颂新生活、歌唱光明的主题和朴素明快的艺术风格,构成他这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星火集》,诗集《夜歌》。
1942年5月,他参加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思想和创作都发生彻底的变化,他不再做个人的梦,而是做着“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梦”了,散文《我歌唱延安》标志着他的创作出现另一个新起点。
何其芳后期的作品风格不事雕琢、朴实无华。
5. 寻找意象,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
并回答问题:
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
诗人主要运用通感手法,以具体的比喻意象,呈现了自己对欢乐这一高度抽象情感的层层体验。
第一节诗人借助听觉和视觉,将欢乐的深层美及其深层体验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欢乐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轻松明丽的一种心象景观。
第二节诗人调用触觉和视觉,敏锐抓住欢乐沁人心脾、暖人身心的表层审美特质及其体验。
欢乐是一份能使心灵“微微地颤抖”的慰藉、关怀和呵护。
第三节诗人将动态的视觉、嗅觉和听觉,交替使用,勾勒了欢乐如水中花、雾中月的飘忽不定,倏忽即逝和清香由远及近的动态。
6.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回答老师刚上课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在诗人心目中,欢乐有颜色吗?欢乐有声音吗?欢乐从哪里来?
7. 通过仿写句子,来体会“欢乐”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请同学们作仿写练习,然后朗读,与大家分享。
8. 承上题提问:诗人自己对这首诗这样解读,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你怎样理解?
请同学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参考答案: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欢乐,这种欢乐也许是历尽艰辛后的意外获得,也许是乐中有悲、悲中有乐的那种欢乐。
欢乐与悲伤往往是一个钱币的两面,相伴相随,相生相长。
9. 收尾
提问:《欢乐》一诗诗题为“欢乐”,它的主旨是抒写欢乐之情吗?
《欢乐》中诗人以欢乐的意象组合,写出了应该享受的“欢乐”,反衬出
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忧郁。
诗人当时处在黑暗时代,他时时苦闷着。
他所接触的西方世纪末文学的神秘主义,也给他烙下了悲观、怀疑的印记。
这一首《欢乐》,便是他当时思想和情绪的写照。
主题总结:(让学生填空:本诗虽名为“欢乐”,实则是写忧郁苦闷。
)
若有时间,把下面的必做题放到本课结尾,听歌并赏析。
老师在总结时,联系本课“通感”来讲解。
点击链接:诗歌欣赏《秋天》
推荐阅读:何其芳《画梦录》
板
书
设
计
见课件
课后作业必做听歌《叶子》,做赏析随笔。
选做《画梦录》摘抄
其他
课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