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化学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 习题解答.doc

原子结构 习题解答.doc

第7章习题解答②一、是非题1.原子核外每一电子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系第五周期有50 种元素。

.()解:错2.原子序数为37的元素,其原子中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应为5, 0, 0, +|(或-专)。

.()解:对3.对多电子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E(ns)<E(np)<E(nd)<E(nf)o .() 解:对4.鲍林(Pauling)能级图表明了原子能级随原子序数而发生的变化。

.() 解:错5.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级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

因为E(ls)<E(2s),所以任何时候Is电子比2s电子靠近原子核。

.()解:错6.对氢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ls<2s<2p<3s<3p<4s<3d。

.( )解:错7.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核外M亚层的电子数是23。

() 解:错& 某元素的原子处在基态时,3d亚层有2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o . ()解:对二、选择题1.下列各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属于基态的是.()。

(A^shs^p1;(B)l?2/2j733?;(C)l?2?2/3?4?;(D)l?2?2p63?3p64?…解:D2.39号元素令乙原子的电子排布应是()。

(A) 1 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 l5s2;(B) 1 s22s22p63s23p63d104s24p65s25p1;(C)l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5s2;(D) 1 s-2s22p63s23p63d l04s-4p65s25d l。

解:A3.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l?2?2/;(B)l?2/2p33?;(C)1522?2/3?3/3J54? ;(D)l?2?2p63?3p63J34?o解:B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B)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相同的电子;(C)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L层上的电子能量高;(D)某一多电子原子的3p亚层上仅有两个电子,它们必然自旋相反。

原子结构-带答案.doc

原子结构-带答案.doc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归纳一、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孙的原子模型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揭开了研究原子的序幕.汤姆孙的“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电子像枣糕里的枣子一样镶嵌在原了里.2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a粒了散射实验装置(2)a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粒子通过金箔时,绝人多数不发生偏转,仍沿原來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的偏转,极少数偏转角超过90。

,有的甚至被弹冋,偏转角几乎达到180。

.(3)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小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里绕着核旋转.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所以整个原了是呈电屮性的.电了绕着核旋转所需的向心力就是核对它的库仑引力•(4)从ct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为KT'〜10"14m,原子大小的数量为10-10m.3 •氢原子光谱(1)光谱分为两类,一类称为线光谱,另一类称为连续光谱;(2)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光谱,都只能发出几种特定频率的光,不同原子的发光频率是不同的,因此线状光谱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对光谱线进行分析,就可以确定发光物质,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4.玻尔的原子模型(1)原了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了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出三个假设: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层)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励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了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加=E L E\.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了的不同能疑状态,跟电了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了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2)玻尔的氢原子模型①氢原了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棊础上,利川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II!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各条町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吋原子的能量.氢原子小电子在第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代和电子 轨道半径為分别为En=^、r n =nri (n=l> 2、3…).n~具屮E\、门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7=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 半径.即加= — 13.6eV,门=0.53xl ()T°m (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 能为零计算).②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 氢原子的能 级.按能量的人小用图象表示出來即能级图.其中n= 1的定态称为 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 激发态一、单项选择题1. 入射光线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 中正确的是()A. 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了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 逸岀的光电子的最人初动能减小C. 单位时间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冃将减小D. 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2.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了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了范围内B. 原了屮的质呆均匀分布在報个原了范|羽内C.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D. 原子屮的正电荷和儿乎全部质量都集屮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3.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的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力、血、力的三种光,Jiv 1<v 2<V3,则该单 色光的光子能最为()A. hv\B. hv2C. hv,D. h (v\ + v2~\~vi )4. 卢瑟福通过对a 粒了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A. 原了的核式结构模型B. 原子核内侑中子存在nx5 4 3-13.62-3.4BVeV -0.54 -0.85 -1.51C.电了是原了的组成部分D.原了核是由质了和屮了组成的二、双项选择题1.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到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A.从高能级向刃=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3£/eV 0-0.54 -0.85 -1.51B.从高能级向« =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町见光 2 ----------------- -3.40C.从高能级向n =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町见光的高D.从n=3能级向巾=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13.602.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 =”(其中E】 = T3.6eV,刃=1,2,3,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 eV〜12.9 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最稳定状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小正确的是()A.照射光中nJ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B.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利]C.町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D.可能观测到氢原了发射不同波长的光冇6种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核是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结论B.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要放出光子C.原子核放出卩粒子后,转变成的新核所对应的元素是原来的同位索D.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H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真题回应•三、单选1.(单选)(2009年广东卷)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人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2.(单选)(2007年广东卷)如图所示为氢原了的四个能级,其屮Q为基态.若氢原了/处于激发态艮,氢原子B处于激发态E3,则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原子/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B.原子B可能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C.原子/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艮D.原子B能够吸收原子A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能级E43. (2012•北京理综)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A.放出光了,能量增加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了,能量减少D.吸收光了,能最减少4. (2011年上海卷)卢瑟福利用a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5. (2013上海高考)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吋,产生了光电效应,这吋A. 锌板带负电B.冇止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 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6、(2010年上海物理)1.卢瑟福捉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完整版)大学化学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doc

(完整版)大学化学原子结构习题及答案.doc

1. 评 述 下 列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有 错 误, 试 予 以 改 正。

(1) 主 量 子 数 n = 3 时, 有 3 s 、 3p 、3d 三 个 原 子 轨道; (2)四 个 量 子 数 n 、 l、 、m s 都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

m 1. 解:(1) 错 误。

应 有 3 s 、3 3 三 个 亚 层 和 3 ,3 p x ,3p ,3 p z ,3 d 2 2 ,3 d xy , 3 d xz , 3 d yz 和 3 d 2 ,p 、 dsyyx z共 九 个 轨 道。

(2)错 误。

量 子 数 n 、l 、m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而 m s只 描 述 电 子 自 旋 方 向。

、 2.下 列 关 于 原 子 轨 道 的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不 正 确 试 予 以 改 正:(1)主 量 子 数 n = 1 时, 有 自 旋 相 反 的 两 个 原 子 轨 道; (2)主 量 子 数 n = 4 时, 有 4s ,4 ,4 ,4 四 个 原 子pdf轨 道; (3) 磁 量 子 数 = 0 , 对 应 的 都 是s 原 子 轨 道。

m2. 解:(1)不 正 确。

n = 1 时, 只 有 1 s 亚 层, 也 只 有 一个 1 s 原 子 轨 道, 其 中 最 多 可 容 纳 自 旋 方 式 相 反 的 两电 子。

(2)不 正 确。

n = 4 时 可 能 有 4s 、4 、4 、4亚 层, 原 子 轨 道 数 目 分 别 为 1 、3、5、7, 所 以 可 以 有 16p d f个原 子 轨 道。

(3) 不 正 确。

原 子 轨 道 空 间 图 象 取 决 于 角 量 子 数 l ,只 有 l = 0 , = 0 时 为 s 原 子 轨 道, 而ml ≠ 0 , = 0 时 都 不 是 s 原 子 轨 道。

m3. 对 某 一 多 电 子 原 子 来 说 ,(1)下 列 原 子 轨 道 3s、3 、3 、3 p z 、3 、3 d xz 、3 、3 d z 2、3d x 2y 2中, 哪 些 是 等p x p y d xy d yz价(简 并) 轨 道? (2) 具 有 下 列 量 子 数 的 电 子, 按 其 能 量 由 低 到 高 排 序, 如 能 量 相 同 则 排 在 一 起( 可 用“ <”、“ =” 符 号 表 示):(A) 3 、 2、 1、 + 21; (B) 4 、 3、 2、 - 21;(C) 2 、 0、 0、 + 21;(D) 3 、 2、 0、 + 21;(E) 1 、 0、 0、 -21;(F) 3 、 1、 1、 +21。

原子结构练习题

原子结构练习题

原子结构练习题一、选择题1. 原子由______组成。

A. 电子和质子B. 电子和中子C. 质子和中子D. 电子、质子和中子2.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______。

A. 质量B. 电荷C. 原子序数D. 电子排布3.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遵循______原则。

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能量最低原理C. 洪特规则D. 所有上述4.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第一能级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

A. 2B. 8C. 16D. 325. 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用主量子数n表示,主量子数n=1的电子层称为______。

B. L层C. M层D. N层6.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s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

A. 1B. 2C. 3D. 47.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p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

A. 1B. 2C. 3D. 68.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d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

A. 5B. 7C. 9D. 109.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f轨道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______。

A. 7B. 9C. 14D. 1510.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电子云的形状与轨道类型有关,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是______。

B. 哑铃形C. 双叶形D. 四叶形二、填空题11.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原子的______。

12.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即在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______个电子。

13.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会优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14.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主量子数n=2的电子层称为______。

15. 原子的电子排布中,电子云的形状与轨道类型有关,p轨道的电子云形状是______。

三、简答题16. 描述原子核的结构,并解释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的作用。

17. 解释为什么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18. 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本章总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2:能够运用轨道填充顺序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元素的电子构型。

3: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4: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各小节目标:第一节:近代原子结构理论的确立学会讨论氢原子的玻尔行星模型。

213.6E eV n =第二节: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掌握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h h P mvλ==2:学习运用不确定原理()。

2h x P mπ∆∙∆≥第三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初步理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处于定态的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即电子云)。

2:掌握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层、能级、轨道和自旋以及4个量子数。

3:掌握核外电子可能状态数的推算。

第四节:核外电子的排布1:了解影响轨道能量的因素及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能量最低原则——多电子原子在基态时,核外电子尽可能分布到能量最低○1的院子轨道。

Pauli 原则——在同一原子中没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或者说是○2在同一个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Hund 原则——电子分布到能量简并的原子轨道时,优先以自旋相同的方○3式分别占据不同的轨道。

3:学会利用电子排布的三原则进行第五节:元素周期表认识元素的周期、元素的族和元素的分区,会看元素周期表。

第六节: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掌握元素基本性质的四个概念及周期性变化○11: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的增加,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2力也增加,使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随着核外电子数的增加,电子间的相互斥力也增强,使得原子半径增加。

但是,由于增加的电子不足以完全屏蔽增加的核电荷,因此从左向右有效核电荷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2:电离能——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

(完整版)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

原子结构试题及答案一、原子及其核外电子排布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②“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量子力学模型 ④道尔顿原子学说 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2.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 ) A.①②③B.仅有①C.①和③D.①和②3.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1)此元素原子共有________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电子层,________个能级,________个原子轨道。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X、Y、Z、Q、T五种元素,X原子的M层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Y原子的外围电子构型为3d64s2,Z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有一空轨道,Q原子的L电子层的p能级上只有1对成对电子,T原子的M电子层上p轨道半充满。

试写出:(1)X的元素符号________,Y的元素符号________。

(2)Z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Q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T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的单质在Q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系中ⅠA族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B.元素周期系中每一周期元素的种类均相等C.元素周期系的形成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D.每一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是1→8,周而复始6.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3s23p4,则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二周期第ⅣA族B.第三周期第ⅣA族C.第四周期第ⅡA族D.第三周期第ⅥA族7.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以下元素属于p区的是( ) A.Fe B.MgC.P D.Cu三、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8.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 )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B.X的电负性小于Y的电负性C.X的氧化性小于Y的氧化性D.X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的第一电离能9.下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气态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eV)的变化关系,其中A、B、C各点表示的元素是( )A.N、S、P B.F、Cl、OC.He、Ne、Ar D.Si、C、B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原子结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原子结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原子结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题目一1. 原子核由哪两种粒子组成?2. 电子的属性是什么?3. 原子的质量数由什么决定?4. 如何计算一个原子的电子数?5. 请列举五种不同元素的符号和原子序数。

参考答案: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具有负电荷和质量很小的特性。

3. 原子的质量数由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决定。

4. 一个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

5. 例如:氢(H) - 1,氧(O) - 8,氮(N) - 7,铜(Cu) - 29,铁(Fe) - 26.题目二1. 什么是元素周期表?2. 哪个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元素?3.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组织的?4. 元素的周期性特点是什么?5.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个主要分组?参考答案:1.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排列化学元素的表格,按照一定规则组织元素信息。

2. 氢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元素。

3. 元素周期表按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组织,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分在同一垂直列(组)中。

4.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性特点表现为周期性变化的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5.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主要分组。

题目三1. 排列下列元素按原子升序:铜、氧、铁、钠。

2. 哪个元素的电子云最靠近原子核?3. 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其原子中有多少个什么?4. 请列举两种气体元素。

5. 化合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参考答案:1. 氧、钠、铁、铜。

2. 电子云最靠近原子核的元素是氧。

3. 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其原子中有多少个质子。

4. 例如:氢(H)和氧(O)。

5.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

(word完整版)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酒精分子的体积受热变大,遇冷变小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D.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3.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4.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D.水气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5.根据如图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6.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原子B.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 C.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对事实或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事实或现象解释A香味扑鼻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A.AB.BC.CD.D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态空气B.水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9.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B. C.kg D.kg10.下列关于Fe、Fe2+、Fe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合价相同B.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不同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D.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1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隙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12.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附近空气、海水中都检测到碘131超标.碘是周期表中第53号元素,其中131是指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53B.核电荷数为53C.核外电子数为53 D.中子数为5313.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B.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C.该粒子是带正电的阳离子D.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1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图示如下(注: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变化描述错误的是()A.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没有改变15.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利用它们具有的性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信息现象解释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由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温度升高,水分子的体积变大A.AB.BC.CD.D16.关于下列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是离子B.①和③属同种元素C.①和④化学性质相似D.①属非金属元素17.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向篮球中充气-----分子间有间隔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分的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8.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B.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9.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4年4月4日报道,NIST-F2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时间标准,NIST-F2是用一种锶(Sr)原子“喷泉”来确定1秒的精确时长.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Sr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图1中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 .(3)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______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 周期.(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______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原子的结构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A3. C4. D5. C6. D7. C8. A9. A10. C11. D 12. D 13. C 14. D15. D16. A 17. A 18. BD19. 金属;Sr2+;A、C;B20. 4;3;Mg2+;Cl-;MgCl2【解析】1.解:A、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酒精做温度计的填充物,是因为酒精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的体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金刚石很坚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不同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D、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A、质子数是9,属于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4,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可知该原子电子层数是2,正确;C、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正确;D、可知该微粒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正确;故选: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并能利用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出元素的种类.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结合选项正确分析解答.3.解: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解:A、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故选项解释错误.B、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解释错误.C、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而不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是因为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变大,体积膨胀,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解:A、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说法正确;B、由图中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说法正确;C、由图中的情况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开而原子不可分,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D、由图中可知,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说法正确;故选C.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原子知识.能利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认识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中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6.解:A、第一种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第三种粒子,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3,故它们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8、10、13,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第一种粒子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第三种粒子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C、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D、根据三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解:A、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A正确;B、气体能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B正确;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D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的知识,会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通过日常生活的现象归纳总结分子的性质和特征.8.解:A、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液态空气含有氧分子,故选项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D、四氧化三铁是由四氧化三铁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9.解: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是mkg,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质量为n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往往省略不写,故选A.故选:A.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相对质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解:A、它们的化合价不相同,分别是0,+2,+3,故A错误;B、因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则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故B错误;C、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Fe2+、Fe3+的电荷不同,则它们由原子变为离子时失去的电子不同,即它们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正确;D、因Fe具有还原性,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则它们的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C.根据Fe、Fe2+、Fe3+三种微粒可知,它们是用同种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电子数.本题考查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的关系和性质,学生应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把握化学式的不同,意义不同性质不同.11.解:A、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容易晾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解:A、在元素周期表中是几号元素那么它的质子数就是多少,故质子数是53,故A正确.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B正确;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C正确.D、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D不正确;故选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13.解:A、2+8+8=18,故A说法正确;B、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C、该粒子是带负电的阴离子,故C说法错误;D、由离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D说法正确.故选C.A、把核外电子数加起来即可;B、根据质子数是17属于氯元素考虑;C、根据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考虑;D、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离子结构示意图,各量所表示的意义.14.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共有两种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故此说法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此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故此说法错误.故选D.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的种类;依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变化等.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也是解题的关键.15.解:A、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屋檐下容易晒干,是因为太阳下温度高,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B、可用搜救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是因为人体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搜救犬闻到人体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汞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将水烧到沸腾后易将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解:A、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微粒,分析四种微粒可知②③两种微粒的核内质子数均与核外电子数不等,所以均属离子;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①③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C、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④最外层电子数均是7,所以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是非金属元素;故选AA、依据离子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等的知识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进行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17.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膨胀,袋内的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A错误;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向篮球中充气,故B正确;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故C正确;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中分子是可以分的,故D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解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隔,在化学变中分析可以再分.准确理解分子的性质,能用分子的知识来解答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解: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故选项说法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可采用它的近似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D.根据国际上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解:(1)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4,为金属元素;(2)由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比核外的电子数多2个,该微粒是锶离子,符号为:Sr2+;(3)由于图2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可知,A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C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都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由于元素Sr的原子的外层电子数是2,B原子的最外层也有2个电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答为:(1)金属;(2)Sr2+;(3)A、C,B.(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判断元素的类别;(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写出粒子的符号;(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分析.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20.解:(1)A与E核内质子数相同,表示同一种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A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其表示的元素在第3周期.所以答案为:4;3.(2)A、C和D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B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失去2个电子,表示阳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2价,质子数为12,所以该粒子表示镁离子,E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得到1个电子,表示阴离子,形成化合物时常显示-1价,质子数为17,所以该粒子表示氯离子,它们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所以答案为:Mg2+;Cl-;MgCl2.答案:(1)4;3;(2)Mg2+;Cl-;MgCl2.同种元素形成的粒子,质子数相同,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表示该元素所处的周期.本题注重基础,考查知识点较多,并且题目难度不很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多注重一些规律的记忆和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评 述 下 列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有 错 误, 试 予 以 改 正。

(1) 主 量 子 数 n = 3 时, 有 3s 、3p 、3d 三 个 原 子 轨 道;(2) 四 个 量 子 数 n 、l 、m 、m s 都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

1.解:(1) 错 误。

应 有 3s 、3p 、3d 三 个 亚 层 和 3s ,3p x ,3p y ,3p z ,322 d x y -,3 d xy ,3 d xz , 3 d yz 和 32 d z, 共 九 个 轨 道。

(2) 错 误。

量 子 数 n 、l 、m 是 用 来 描 述 原 子 轨 道 的,而 m s 只 描 述 电 子 自 旋 方 向。

、2. 下 列 关 于 原 子 轨 道 的 叙 述 是 否 正 确? 如 不 正 确 试 予 以 改 正:(1) 主 量 子 数 n = 1 时, 有 自 旋 相 反 的 两 个 原 子 轨 道;(2) 主 量 子 数 n = 4 时, 有 4s ,4p ,4d ,4f 四 个 原 子 轨 道;(3) 磁 量 子 数 m = 0, 对 应 的 都 是 s 原 子 轨 道。

2.解:(1) 不 正 确。

n = 1 时, 只 有 1s 亚 层, 也 只 有 一 个 1s 原 子 轨 道, 其 中 最 多 可 容 纳 自 旋 方 式 相 反 的 两 电 子。

(2) 不 正 确。

n = 4 时 可 能 有 4s 、4p 、4d 、4f 亚 层, 原 子 轨 道 数 目 分 别 为 1、3、5、7, 所 以 可 以 有 16 个原 子 轨 道。

(3) 不 正 确。

原 子 轨 道 空 间 图 象 取 决 于 角 量 子 数 l ,只 有 l = 0,m = 0 时 为 s 原 子 轨 道, 而 l ≠ 0,m = 0时 都 不 是 s 原 子 轨 道。

3. 对 某 一 多 电 子 原 子 来 说 ,(1) 下 列 原 子 轨 道 3s 、3p x 、3p y 、3p z 、3d xy 、3d xz 、3d yz 、3d z 2、3d x y 22- 中, 哪 些 是 等 价(简 并) 轨 道?(2) 具 有 下 列 量 子 数 的 电 子, 按 其 能 量 由 低 到 高 排 序, 如 能 量 相 同 则 排 在一 起( 可 用“<”、“=” 符 号 表 示):(A) 3、2、1、+ 12; (B) 4、3、2、- 12; (C) 2、0、0、+ 12; (D) 3、2、0、+ 12; (E) 1、0、0、- 12; (F) 3、1、1、+ 12。

3.解:(1) 等 价 轨 道 为:3 p x 、3 p y 、3 p z 3 d xy 、3 d xz 、3 d yz 、3d z 2、3d x y 22-(2) 能 量 顺 序:(E) < (C) < (F) < (A) = (D) < (B)。

4. 确 定 一 个 基 态 原 子 的 电 子 排 布 应 遵 循 哪 些 规 则? 下 列 电 子 排 布 式 各 违 犯 了 哪 一 规 则? (1) 7N :1s 2 2s 2 2p x 2 2p y 1 (2) 28Ni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3) 22Ti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104.解: 应 遵 循 的 规 则: 能 量 最 低 原 理, 泡 利 ( Pauli ) 不 相 容 原 理,洪 德(Hund) 规 则;(1) 违 反 洪 德 规 则 (2) 违 反 能 量 最 低 原 理 (3) 违 反 泡 利 不 相 容 原 理。

5. 某 元 素 的 阳 离 子 M 2+ 的 3d 轨 道 中 有 5 个 电 子, 试:(1) 写 出 M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2) M 原 子 的元 素 符 号 及 其 在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周 期、 族);(3) M 2+的 5 个 3d 电 子 的 运 动 状 态(用 量 子 数 表 示)。

5.解:(1)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5 4s 2 (2) Mn , 第 四 周 期, 第ⅦB 族(3) n = 3,l = 2,m = 0,m s = + 12; n = 3,l = 2,m = 1,m s = + 12; n = 3,l = 2,m = - 1,m s = + 12; n = 3,l = 2,m = 2,m s = + 12; n = 3,l = 2,m = - 2,m s = + 12。

6. 已 知 某 元 素 A 与 Ar 在 周 期 表 中 处 于 同 一 周 期, 且 原 子 核 外 相 差 3 个 电 子。

试 回 答:(1) 元 素 A 在 周 期 表 中 所 处 位 置 ( 周 期、 族 ) 及 元 素 符 号;(2) A 原 子 核 外 每 个 不 成 对 电 子 的 运 动 状 态 ( 用 量 子 数 表 示 );(3) A 与 硫 相 比, 何 者 第 一 电 离 能 大? 简 述 原 理。

6.(1) 第 三 周 期,ⅤA 族,P(2) 有 3 个 不 成 对 电 子, 它 们 的 量 子 数 为: 3 1 1 +12 , 3 1 0 +12, 3 1-1 +12(3) P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比 S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大, 因 为 失 去 的 都 是 3p 亚 层 上 的 电 子,P 原 子 的 3p 亚 层 处 于 半 充 满 状 态, 相 对 较 稳 定, 失 去 较 困 难。

7.原 子 轨 道 就 是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运 动 的 轨 道, 这 与 宏 观 物 体 运 动 轨 道 的 含 义 相 同。

()。

7. 错8.以 电 子 概率(几 率) 密 度 表 示 的 空 间 图 象 即 为 原 子 轨 道, 波 函 数 的 空 间 图 象 即 为 电 子 云。

( )8. 错9.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 几率 )密度的空间图象。

()9. 对10.波函数ψ表明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性,其数值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ψ∣2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 几率 ) 密度。

()10. 对11.4f能级对应的量子数为n = 4,l = 3。

()11.对12.对任何原子核外某一电子来说,只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确定后,其能量才有一定值。

()12.错13. 对氢原子来说,其原子能级顺序为 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13.错14. 气态 He+与气态 H 原子都只有一个电子,但 He+失去一个电子比 H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14.对15.与波函数视为同义语的是()。

15.C(A) 概率(几率 ) 密度;(B) 电子云; (C) 原子轨道;(D)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16.氢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取决于量子数()。

16.A(A) n; (B) n和l; (C) l; (D) m。

17.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7.C(A) 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微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几率);(B) 电子云形象化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 几率 )密度;(C) 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 几率 )为零;(D) 电子云是电子运动的统计结果,它好象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包围在原子核的外边。

18.某原子轨道用波函数表示时,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是()。

18.C。

(A) ψn; (B) ψn, l; (C) ψn, l, m; (D) ψn, l, m, ms25.对于四个量子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25.D(A) 磁量子数m = 0 的轨道都是球形的;(B) 角量子数l 可以取从 0 到n的正整数;(C) 决定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的是主量子数;(D) 自旋量子数m s与原子轨道无关。

26.角量子数l = 2 的某一电子,其磁量子数m.()。

26.C(A) 只能为 +2;(B) 只能为 -1、0、+1 三者中的某一个数值;(C) 可以为 -2、-1、0、1、2 中的任一个数值;(D) 可以为任何一个数值。

27. 下列叙述中,能够描述测不准原理的是()。

27.D(A) 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和动量没有不准确性;(B) 微观粒子运动的位置有不准确性,但动量没有不准确性;(C) 微观粒子运动的动量有不准确性,但位置没有不准确性;(D)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同时具有确定的位置和确定的动量。

28. 有 X、Y、Z 三种主族元素,若 X 元素的阴离子与 Y、Z 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 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 Z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则此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次序是()。

(A) Y < Z < X;(B) X < Y < Z;(C) Z < Y < X;(D) Y < X < Z。

29. 下列四种电子构型的原子,其中电离能最低的是()。

29.B(A) ns2 np3; (B) ns2 np4; (C) ns2 np5; (D) ns2 np6。

30. 下列各元素原子排列中,其电负性减小顺序正确的是()。

30.B(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D) Cr > N > Hg。

31. 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31.B(A) Be < Na < Mg;(B) Be < Mg < Na; (C) Mg < Na < Be;(D) Na < Be < Mg。

32. 原子最外层电子构型为ns2的某主族元素,其各级电离能I i的变化应是()。

32.C(A) I1 < I2 < I3 < I4; (B) I1 > I2 > I3 > I4; (C) I1 < I2 << I3 < I4;(D) I1 > I2 >> I3 < I4。

33已 知 Li 和 K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分 别 为 520.2 kJ ·mol -1 和 418.8 kJ ·mol -1, 推 测 Na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应( )。

33.C(A) 大 于 520.2 kJ ·mol -1;(B) 小 于 418.8 kJ ·mol -1;(C) 大 于 418.8 kJ ·mol -1 但 小 于 520.0 kJ ·mol -1;(D) 等 于 12(520.0 + 418.8) kJ ·mo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