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41风湿病科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版)

41风湿病科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版)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 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红蝴蝶疮相关标准。

相继或同时出现下述4 项以上,即可诊断。

(1)蝶形红斑:颧部隆起的或平的固定红斑。

鼻唇沟部位无皮损。

(2)盘状红斑:红色隆起斑片,表面附有粘着性、角化性鳞屑及毛囊栓,陈旧损害可见萎缩性瘢痕。

(3)有光敏史或检查发现对光异常反应所致皮疹。

(4)口腔或鼻咽部有渍疡,常无痛感。

(5)可有累及两个或更多的周围关节触痛、肿胀或积液。

(6)有确切胸痛史或体检发现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

或心脏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实验室检查有心包积液。

(7)持续性蛋白尿、24 小时尿蛋白大于0.5 克并可见有尿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状等。

(8)排除药物或代谢紊乱如尿毒症、酮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出现抽搐或精神症状者。

(9)血液检查: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少于4000/ 立方毫米(4×109/升);或淋巴细胞少于15%(1.5 ×109/升);或血小板少于10 万/立方毫米(100× 109/升)。

(10)免疫学检查:红斑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滴度异常或有SM抗体或梅毒血清学反应假阳性。

(11)荧光抗核抗体阳性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SLE分类标准,中华医学会2010 年修订的《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二)证候诊断1. 轻型(1)风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热痛,四肢肌肉酸痛或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2)阴虚内热证:持续低热,盗汗,面颧潮红,局部斑疹暗褐,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脱发,眼睛干涩或视物模糊,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或细数。

(3)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眼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 重型(1)热毒炽盛证:高热,斑疹鲜红,面赤,烦躁,甚或谵语神昏,关节肌肉酸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洪数。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摘要】摘要:全球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治疗一直面临挑战,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综合药理作用、临床试验设计、结果分析、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等方面,探讨了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发现,在临床应用中,该治疗方案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长期治疗效果也较为可观。

结论部分对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潜力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药理作用、临床试验、疗效、安全性、耐受性、长期治疗、潜力、应用前景、研究方向1. 引言1.1 全球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治疗的挑战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

全球范围内,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这类疾病常常起病隐匿,病情波动大,容易发生复发和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针对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感染、肝肾损伤等。

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全球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这种背景下,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治疗方案的出现为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有望成为未来的治疗趋势。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自身免疫性特征为主的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

目前,针对SLE的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疟药和生物制剂等。

现有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控制病情,且容易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困扰。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及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SLE可累及多个器官,包括皮肤、关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针对中国SLE患者的特点,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具体内容如下:一、诊断标准1.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标准(强调抗核抗体和免疫球蛋白)2. 2024年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 (SLICC)标准(修订免疫球蛋白和抗磷脂抗体)建议使用SLICC标准,辅以培养技术优化的方法检测抗核抗体。

二、治疗原则1.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系统的受累程度、临床病情以及个体特点进行调整。

2.早期治疗,以达到疾病控制为目标,预防并处理SLE活动期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情况。

3.综合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教育、心理支持、合理锻炼等)和药物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三、治疗策略1. 一线治疗:全身症状轻微、无重要脏器受累者,使用短期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每日≤7.5mg)。

2. 二线治疗:症状加重、重要脏器受累者或糖皮质激素剂量需大于每日7.5mg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3.RPC疗法:对于病情较重、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随机贴片环磷酰胺(RPC)疗法。

4.常规监测和注意事项:包括治疗药物的监测以及给予相关的免疫接种和疫苗。

5.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鼓励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和新药试验,以改善疗效和治疗质量。

四、临床提示1.注意性别和年龄因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SLE在生育过程中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重视。

2.合理指导患者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和心肺功能。

3.防止感染:采取避免接触病原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措施,预防和应对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及治疗指南

a
8
2.2.4心脏、肺部表现:SLE常出现心包炎, 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 心肌炎、心律失常,重症SLE可伴有心功能 不全,提示预后不良。SLE可出现疣状心内 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目前临床少 见。可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 心电图sT_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 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磷 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冠状动 脉病变的另2个主要原因。
系白于;、SL抗E抗的核u血小lRN清体P中、抗。抗体S、SA抗抗核体糖和体抗PS蛋SB白抗抗体体等、也抗可组出蛋现
a
12
其他自身抗体还有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关的抗磷 脂抗体(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S:GPI抗体和狼疮 抗凝物);与溶血性贫血有关的抗红细胞抗体;与 血小板减少有关的抗血小板抗体等。另外,SLE患 者还常出现血清类风湿因子(RF)阳性,高.v球蛋 白血症和低补体血症。SLE的免疫病理学检查包括 皮肤狼疮带试验,表现为皮肤的表真皮交界处有 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沉积,对SLE具有一定的特 异性。LN肾脏免疫荧光多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 补体成分沉积,称为“满堂亮”。
a
4
2.2 SLE重要脏器累及的表现 2.2.1狼疮肾炎(LN):50%一70%的SLE患者病程
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 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 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 织(WHO)将LN病理分为6型:l型为正常或微小病变; Ⅱ型为系膜增殖性;Ⅲ型为局灶节段增殖性;1V 型为弥漫增殖性;V型为膜性;Ⅵ型为肾小球硬化 性。病理分型对于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积极的 意义,通常I型和Ⅱ型预后较好,Ⅳ型和Ⅵ型预后 较差。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版)(一)辨证要点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本虚标实之证,标实表现为火热亢盛,本虚为肝肾阴亏为主,辨证主要是分清标本虚实。

标实为火热亢盛,但有实火与虚火之分。

实火为外感热毒与心肝积热合邪,热毒入营所致,多见于急性发作期或亚急性期发作阶段。

虚火为肝肾阴虚,阴虚火热所致,多见于缓解期。

本虚多涉及五脏,尤以肝肾心脾为常见。

辨证时需注意病位。

病以阴虚为本,但久病则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也需详辨。

(二)治疗要点益气养阴,调补肝肾是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辅以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慢性期多兼血瘀,佐以活血化瘀。

(三)辨证分型治疗1.热毒炽盛证:主症:起病急骤,壮热,面部红赤斑疹,关节肌肉疼痛,甚则烦躁口渴,神昏谵妄,或手足抽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护阴。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本方综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石膏、知母清阳明经之大热,犀角清热凉血解毒,地黄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芍药和营泄热,牡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瘀,玄参凉血解毒,黄连、黄芩、栀子、连翘清热泻火解毒,竹叶清心除烦,桔梗载药上行,合而为清热凉血解毒之大剂。

加减:若热盛动风而见手足抽搐者,可加羚羊角、玳瑁、钩藤等以清热熄风;若热毒内陷,神昏谵妄,可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肝肾阴虚证:主症:病程迁延,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面部红斑,五心烦热,腰酸,关节酸痛,头发脱落,月经不调,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滋补肝肾。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方中熟地滋肾,山茱萸养肝,山药健脾,泽泻宣泄肾浊,牡丹皮清泻肝火,茯苓淡渗脾湿,开合相济,三阴并治。

更用知母,滋阴清热,黄柏清热坚阴。

加减:若兼见遗精、盗汗者,可加金樱子、龙骨、牡蛎。

月经不调者,加当归、牛膝、益母草。

胁痛者加鳖甲、川楝子。

3.肝郁血瘀证:主症:面颊部暗红斑,或皮肤瘀斑,胁肋疼痛,腹胀,月经不调,舌质淡暗,脉弦。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可能得癌吗,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可能得癌吗,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可能得癌吗,治疗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药物等多个因素有关。

SLE的症状和体征多样化,包括皮肤损害、关节炎、狼疮性肾炎、贫血、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的SLE会影响内脏器官,甚至影响生命。

关于SLE是否有可能发生癌症,目前尚没有明确的。

一些早期的研究认为,SLE的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较高,特别是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卵巢癌和肺癌等。

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SLE患者发生癌症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人群,甚至有一些类型的癌症的发病率可能会降低。

这可能与SLE 患者的医学管理有关,他们接受的免疫抑制治疗或疾病管理措施可能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虽然SLE与癌症的关系不是很明确,但是治疗SLE时需要注意减少患者患癌症的风险。

以下是治疗SLE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 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细胞毒性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发展,但是同时也会减弱患者的免疫力,增加感染和肿瘤发生的风险。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系统状态,尽可能减少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避免过度用药。

2. 预防感染SLE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

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清洗双手、穿戴口罩等。

同时,也需要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动物等。

3. 饮食和生活方式SLE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坚持适量的运动、充足的休息以及保持愉快的心情等。

4. 定期随访和检查SLE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如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液、心电图等。

如有必要,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背景和治疗需求。

接着详细讨论了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实验设计,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分析以及长期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探讨了他克莫司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潜力,并展望了未来的临床前景。

研究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且长期效果令人鼓舞。

这为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他克莫司,利妥昔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长期效果,潜力,临床前景。

1. 引言1.1 疾病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机体产生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和组织受损。

SLE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被认为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SLE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痛、皮疹、贫血等,严重者可导致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SLE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和压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着局限性,例如药物副作用大、疗效持久性不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他克莫司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SLE备受关注。

他克莫司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而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靶向清除自身抗体。

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有望在SLE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提供新的希望。

1.2 治疗需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多样且易复发。

患者常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伤,包括皮肤、关节、肾脏等器官受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且对某些患者疗效有限。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及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及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

该疾病可影响任何组织和器官,如皮肤、关节、血管、肾脏、肺部等,并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面部皮疹、关节疼痛、疲劳、发热、脱发等。

面部皮疹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有70%的患者会出现此种症状。

该皮疹通常出现在鼻梁和颧骨处,呈蝴蝶形,因此也被称为蝶形红斑。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潮红或斑块等皮肤症状。

关节疼痛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另一个突出症状。

约8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和肿胀,尤其是手腕、手指和膝盖等大关节。

这些关节症状通常会出现在病程的早期阶段,而在后期则可能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等严重后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还可导致一系列其他症状,如疲劳、发热、全身不适等。

这些症状可能引起患者的身体和情绪上的压力,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类固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病情发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自我管理。

这些方法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生活和减轻压力等。

通过这些措施,患者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其症状多样化,因此患者应尽早就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自我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