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氟康唑 (Fluconazol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氟康唑 (Fluconazole)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氟康唑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一、氟康唑治疗的疾病氟康唑常被用于以下几种疾病的治疗:1. 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可用于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等。
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酵母菌种类,从而有效抑制感染的发展。
对于阴道念珠菌感染,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氟康唑胶囊或使用氟康唑阴道片等。
2. 白色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对于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白色念珠菌感染主要指的是皮肤、甲床、黏膜等部位的真菌感染,使用氟康唑通常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和治疗感染。
3. 念珠菌性胃肠道感染:氟康唑也可用于治疗由念珠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如食道念珠菌感染、胃溃疡等。
该药物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的增殖来缓解炎症和症状。
4. 延长生命治疗:氟康唑也被用于帮助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
在接受放疗、化疗或骨髓移植等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易感染念珠菌。
此时,氟康唑可以帮助预防感染。
二、氟康唑的副作用尽管氟康唑在治疗真菌感染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1. 肝功能损伤:使用氟康唑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特别是长期使用或高剂量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此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并且避免与其他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同时使用。
2. 风险增加:在特定人群中使用氟康唑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年龄较大者需慎重使用,因为这些人群可能对药物更敏感或出现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与某些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联用时,可能增加其血药浓度,导致毒性反应。
因此,在使用氟康唑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并告知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
4. 其他常见副作用:氟康唑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痛、头痛、皮疹等常见副作用。
服用氟康唑注意事项

服用氟康唑注意事项
一、服用氟康唑注意事项二、氟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三、服用氟康唑的不良反应
服用氟康唑注意事项1、服用氟康唑注意事项
1.1、由于该品主要自肾排出,因此治疗中需定期检查肾功能。
用于肾功能减退患者需减量应用。
1.2、该品目前在免疫缺陷者中的长期预防用药,已导致念珠菌属等对氟康唑等吡咯类抗真菌药耐药性的增加,故需掌握指征,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
1.3、该品与肝毒性药物合用、需服用该品两周以上或接受多倍于常用剂量的该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故需严密观察,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
1.4、肾功能损害者,可按前述方案调整用药剂量;血液透析患者在每次透析后可给予该品一日量,因为3小时血液透析可使该品的血药浓度降低约50%。
2、氟康唑的用法与用量
口服。
成人量:
2.1、播散性念珠菌病
首次剂量0.4g,以后一次0.2g,一日1次,至少4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
2.2、食管念珠菌病首次剂量0.2g,以后一次0.1g,一日1次,持续至少3周,症状缓解后至少持续2周。
根据治疗反应,也可加大剂量至一次0.4g,一日1次。
氟康唑注意事项

氟康唑注意事项
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疾病。
在使用氟康唑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指导。
不要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一定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2. 在使用氟康唑之前,要告知医生有关自己的过敏史,特别是对抗真菌药物的过敏反应。
如果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 氟康唑有一定的肝毒性,因此在使用期间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如果发现有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 注意避免重复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有些抗真菌药物与氟康唑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同时使用可能会降低疗效。
5. 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告知医生,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与氟康唑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氟康唑与华法林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6.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氟康唑之前应咨询医生。
目前仍然不清楚氟康唑对胎儿或婴儿是否有不良影响。
7. 在使用氟康唑期间,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增加药物的肝毒性。
8. 口服氟康唑时,最好在餐后服用,这样可以减少胃部不适的发生。
9. 在使用氟康唑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等。
10. 如果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皮疹、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泻等。
总的来说,使用氟康唑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检查肝功能,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同时,要及时就医处理任何不良反应。
氟康唑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一例报道

染疗效明显,临床药师建议暂不必停用氟康醴氯化钠注射液。 在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出现DILI,根据2013美国FDA年制定 的停药原则,在患者应用肝损伤药物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 立刻停药:(1 )血清ALT水平或AST水平>8 x ULN后应该 立即停药;(2)ALT水平或AST水平>5 x ULN,且连续2 周则需要停药;(3) ALT水平或AST水平>3xULN,同时 TBil水平>2 x ULN或INR水平>1.5则需要立刻停药;(4 ) ALT水平或AST水平>3xULN,同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疲劳等临床症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重症状和/或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超过5%需要立刻停药。本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 出现上述任何情况,也不符合停药标准。
临床合理用药 2021 年 6 月第 14 卷第 6 期下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June 2021, Vol.14 No.6C
・171・
•病例报道•
氟康哩引起药物性肝损伤适应性现象一例报道
周丽华,谢栋
作者单位:300142天津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周丽华) 300052天津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谢栋)
该患者75岁,肝肾功能生理性减退,本身已是DILI的 高危人群,而长期吸烟、饮酒又会影响其肝脏功能、增加 肝脏负担、使蛋白质的合成及分解紊乱;在冠心病、心功 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疾病的影响下,其心搏出 量及血液循环状态出现异常;虽然氟康哇的蛋白结合率只有 11% ~ 12%,且极少通过肝脏代谢,但因其吸收、分布、代 谢和清除的改变,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肝脏对药物及 其代谢产物的解毒能力下降,进而促使该患者在使用氟康哩 过程中产生肝损伤。 2.4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后的处理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方法主要是停用可疑药物及避免同类结构药物的使用,必要 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但是在指南中明确表明并不推荐联合 使用2种以上的保肝抗炎药物,也不推荐使用预防性用药降 低DILI发生率。本例患者使用氟康輕后ALT及AST呈明显 升高,但TBiL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在正常范围内; 由于机体跑一边对药物肝毒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因此暂时 性波动ALT和AST属于常见现象,但是进展为严重DILI和 ALF这一情况相对少见,另一方面患者目前使用氟康哇抗感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vcol,February2010,V ol5.No.1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王爱平李若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100034)继续教育?【摘要】医生在应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治疗真菌病时,除了需要熟悉其药物的固有不良反应外,还应重视抗真菌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关键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R97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3827(2010)01-0044-04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是皮肤科常用的3种系统抗真菌药物,医生除了需要关注其药物固有不良反应外,还要重视患者的联合用药以及所用药物之问的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三要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才可鉴定为药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一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作用加强(表现为疗效提高或毒性加大)或作用减弱(表现为疗效降低或毒性减轻).患者合用多种药物时,应力求避免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某药的毒性加大和(或)疗效降低,此乃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要特别注意以下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意外(心跳骤停或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休克,呼吸麻痹(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惊厥,出血,低血糖昏迷,肝,.肾,骨髓等实质性器官损害¨.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主要是经肝细胞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代谢,人类有5O多种功能性CYP450基因,但参与药物肝脏代谢的主要为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和CYP3A4.抗真菌药物是一类比较容易影响其他药物代谢的药物j.下面简要介绍这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便临床医生能更好的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病.作者简介:王爱平,女(汉族),学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cn1特比萘芬(Terbinafine)1.1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5%.最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4.9%),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等.其次为皮肤反应(2.3%),主要包括荨麻疹,红斑,瘙痒;罕见多形红斑,环形红斑,固定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脓疱型银屑病样皮疹,脱发,超敏综合征和血清病样反应等;还可以诱发某些疾病或使原发病加重,如银屑病,亚急性皮肤红斑狼疮,SLE,玫瑰糠疹.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1.2%),头晕,感觉异常,可有0.7%的味觉紊乱(低体重,缺锌,有味觉丧失史,老年人,女性患者易感).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1:40万)或血小板减少(1:20万),因此连续治疗4~6周以上时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罕见有绿视,前眼色素层炎和结膜炎,月经紊乱,血脂轻度升高,肌痛,关节痛,心律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化验一过性异常,性功能障碍.GarciaRodriguez等对GeneralPracticeRe-search数据库中1991~1996年间69830例20~79岁无肝病史的患者进行定群研究,结果显示特比萘芬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5/10万人.尽管如此,特比萘芬仍可导致少数人致死性肝损害.刘龙等综述了国内外报道的40例与该药有关的肝损害病例,男13例,女27例;年龄24~75岁;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开始后5d一18周;临床类型为急性肝细胞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及重型肝炎.有3例为肝衰竭,2例并发血液异常反应;1例出现自身免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ycol,February2010,V ol5,No.1 疫性肝炎;1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接受肝移植后死亡.特比萘芬肝损害机制可能和其抑制CYE~.D6有关,也可能是其代谢产物特比萘芬烯丙基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所致.因此,既往有肝损害病史的患者不宜使用特比萘芬;持续应用超过4~6周时,应监测肝功能.Chang等就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连续或冲击/间歇疗法治疗手足癣,体股癣和甲真菌病的安全性进行了荟萃分析.共纳入122项研究,患者总数19298例.特比萘芬连续疗法(250mg/d)纳入57项,病例3563例,综合风险评估(pooledriskestimates)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3.44%;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0.34%;转氨酶升高而未终止治疗为0.70%.特比萘芬冲击疗法(500mg/d,应用1周,停药3周)纳入6项,病例514例,结果分别为2.09%,0.56%和0.92%. 特比萘芬连续疗法与伊曲康唑高剂量连续疗法相比有较好的肝脏安全性,其冲击疗法并未减低转氨酶升高的风险性.1.2药物相互作用特比萘芬经由多种CYP450酶代谢,包括CYP1A2,3A4,2C8,2C9,2C19,2D6等,如果某一种CYP450酶代谢了另外一种合并用药,特比萘芬可转由其他CYP450酶代谢.特比萘芬主要对CYP2D6有一定影响,不抑制CYP3A4,因此不影响经由该酶代谢的药物.因此,特比萘芬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与西咪替丁合用,可抑制特比萘芬的血浆清除及代谢;与咖啡因合用,可延长特比萘芬的半衰期.与苯巴比妥,利福平合用,可加快特比萘芬的清除和代谢.与主要由CYP4502D6介导代谢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B.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选择性5一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型合用,因特比萘芬可抑制CYP2D6代谢系统,应对患者进行监测.心血管系统用药普罗帕酮,恩卡因及美西律的代谢中,CYP2D6起主要作用,尽管没有合用的报道,最好避免之J.特比萘芬无禁忌用药.一项25884例患者参与的特比萘芬上市后不良事件监测研究,有38.6%的患者有伴随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42.8%的患者有伴随用药,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降糖药物,他汀类等; 22.7%的患者年龄>60岁;72.2%的患者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平均疗程l2周,但无药物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引.2伊曲康唑(Itraconazole)2.1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7.1%.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6.5%),呕吐,腹痛(2.7%),腹泻(3.2%),厌食(3.3%),腹胀,口干及便秘.其次为皮肤反应,包括皮疹(4.8%)和瘙痒(1.6%),罕见血清病样反应,超敏综合征,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Stevens—Johnson综合征,紫癜样皮疹,脱发等.神经系统反应有头痛(2.1%),头晕,疲劳,嗜睡,偶见幻觉和眩晕,有周围神经病变的个案报道.0.4%~3.5%的患者出现可逆性四肢水肿.在大剂量使用本药时致低血钾症高达6%E9],可引起心室纤颤.罕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轻度高血压,肾上腺机能不全,男性乳房增大,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高甘油三脂血症等J.罕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报告,即使如此伊曲康唑在用于这类患者应权衡利弊使用J. GarciaRodriguez等研究显示伊曲康唑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0.4/10万人.症状性肝酶升高均发生在连续疗法,冲击疗法无类似报道.引起的肝损伤多以小叶问胆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特点,但也有混合类型,既有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又有肝细胞损伤,有个案报道出现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引起肝损伤的机制不清楚.因此,持续应用伊曲康唑4~6周以上时需要进行肝功能监测;除非患者有潜在肝病史,或有肝功能不良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否则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时不需要监测肝功能.对有肝病及特异质患者最好不用伊曲康唑治疗.Chang等研究显示伊曲康唑连续疗法(100mg/d)纳入29项,病例1307例.综合风险评估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1.96%;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0.11%;转氨酶升高未终止治疗为1.24%.伊曲康唑连续疗法(200mg/d)纳入14项,病例2183例,结果分别为4.21%,0.70%和1.90%.伊曲康唑冲击疗法(400mg/d,应用1周,停药3周)纳入25项,病例2856例,结果分别为2.58%,0.39%和1.04%.结果显示伊曲康唑200mg/d连续疗法由于不良反应和转氨酶升高而终止治疗率较高,而冲击疗法较低,且风险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年2月第5卷第1期ChinJMvcol,February2010.V ol5.No.1 2.2药物相互作用伊曲康唑是CYP3A4酶抑制剂J,可竞争性抑制许多经由CYP3A4酶催化的药物代谢,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提高,药物作用延长,不良反应增加.在报道的不良反应中,以伊曲康唑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主10-121.合用影响伊曲康唑胶囊吸收的药物有H受体阻断药(包括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质子泵抑制药(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和抗HIV药去羟肌苷.合用可降低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的药物有抗结核病药利福平,利福布丁,异烟肼,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扑米酮,磷苯妥英等.'"'BJ.合用可提高伊曲康唑血药浓度的药物有磺胺异嗯唑,利托那韦,茚地那韦,红霉素,甲红霉素.可被伊曲康唑提高血药浓度的药物较多,包括胃肠动力药西沙必利;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14];心血管系统药物包括奎尼丁,地高辛,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钙通道阻滞药(包括硝苯地平,非洛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尼卡地平, 依拉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抗组胺药包括阿斯咪唑,特非那定和咪唑斯汀;抗肿瘤药包括长春碱类药物,环磷酰胺和白消安;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包括地西泮,苯巴比妥,氯氮卓,三唑仑,咪哒唑仑, 丁螺环酮,佐匹克隆,阿普唑仑;磺酰脲类降糖药包括甲苯磺丁脲,格列美脲,醋酸己脲,氯磺丙脲,妥接磺脲,格列吡嗪及格列苯脲;非磺酰脲类降糖药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曲格列酮和瑞格列萘;胰岛素;抗凝药包括华法林,茴茚二酮,香草醛;其他包括克拉霉素,安普那韦(抗HtV药),阿芬太尼(麻醉用药),伊马替尼(抗信号传导药),西地那非等.因西沙必利,奎尼丁,地高辛,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斯咪唑,特非那丁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禁止联用¨.阿托伐他汀钙,洛伐他汀和白消安与伊曲康唑合用可增加肌病或者横纹肌溶解的风险,禁止联用.禁止与三唑仑,咪达唑仑合用.伊曲康唑在儿童中的不良反应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儿童对伊曲康唑有很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少见(1.9%~3.5%),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也少见.儿童同时患几种疾病的概率较小,因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问题不及成人突出.提示伊曲康唑在一定程度上,在儿童的使用有比成人更高的安全性.3氟康唑(Fluconazole)3.1不良反应发生率5%~16%.常见轻度胃肠道反应(7%),包括恶心,腹痛,腹泻和呕吐.皮肤反应(4%)有皮疹和瘙痒,罕见多形红斑,固定药疹,血管性水肿,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逆性脱发等.神经系统可有头痛(8%),睡眠差,频繁噩梦,心情烦躁等,严重者出现幻觉和思维障碍,偶致癫痫发作.罕见低血钾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肾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不全,月经异常,关节痛等J.氟康唑无症状肝酶升高约1.3%;症状性肝酶升高约1.4:10万.急性肝坏死,暴发性肝衰竭及亚急性线粒体肝病等有个案报道.肝损伤类型为混合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性肝损伤J.对较长时间用药的患者应定期的进行血液学和肝功能检查.氟康唑还可引起QT问期延长, 因此有潜在室性心率失常危险性的患者用该药时, 应注意进行心电图监测J.Chang等研究显示氟康唑连续疗法(50mw"d)纳入5项,病例879例,综合风险评估显示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为1.51%;因转氨酶升高终止治疗为1.22%;转氨酶升高未终止治疗为1.63%.氟康唑间歇疗法(150mg/周)纳入13项,病例899例,结果分别为1.98%,0.39%和0.81%.氟康唑间歇疗法(300~450mg/周)纳入5项,病例507例,结果分别为5.76%,0.85%和不详.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相比氟康唑无论连续或间歇疗法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率均较低,但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增高.3.2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是CYP2C9的抑制剂,并有轻微的抑制CYP3A4的作用J.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氟康唑的血药浓度J.与利福平和异烟肼合用可降低氟康唑的血药浓度.与磺酰脲类降糖药(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H受体拮抗剂,茶碱和氨茶碱,2010年2月第5器第1期ChinJMvco1.February2010.V ol5.No.1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二氮卓类(如咪达唑伦,三唑伦),齐多夫定,利福喷丁,避孕药(炔雌醇或炔诺酮),双香豆素抗凝药(华法林等),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去甲替林),抗组胺药物(特非那定和阿斯咪唑),心血管系统药物(如硝苯啶,氟伐他汀)合用,可使这些药物血药浓度升高,故联用时应谨慎,必要时需要监测后者的血药浓度.与西沙必利合用,可能出现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故禁止两者联用¨.氟康唑可能降低氯沙坦的药理作用.4结语Chang等研究显示由于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率从1.5%(氟康唑50mg/d)到4.2%(伊曲康唑200mg/d);肝脏损害需要或不需要终止治疗率均<2%.对于口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多为特异体质所致,倾向于发生在治疗的前几周,其发生与时间呈非线性关系.说明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免疫正常人群使用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多数研究认为¨J,老年人中药物不良反应比年轻人多见,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发生率在2O~29岁组为3%,51~60岁组为14.3%,61~70岁组为15.7%,71—80岁组为18.3%,81岁以上组为24%.其次老年人由于多病性,多种药物同时应用的机会较多,随之而来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也多.治疗老年人疾病时的用药原则与在年轻人并无不同,但须熟悉老年期生理,解剖改变所引起的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特点.警惕15服多种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无疑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同时口服多种药物治疗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选择药物相互作用比较少的药物.[2]参考文献李家泰.临床药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42,489-490.王仁云.抗真菌药与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2,20(1):52-55.[3][4][5][6][7][8][9][10][12][13][14][15][16][17][18]47?王爱平,王亮春,李若瑜.三种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安全性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8):498-499. GarciaRodriguezLA,DuqueA,CastellsagueJ,eta1.Acohoa studyontheriskofacuteliverinjuryamongusersofketocon- azoleandotherantifungaldrugs[J].BrJClinPharmacol,1999, 48(6):847-852.ChangCH,Y oung?XuY,KurthT,eta1.Thesafetyoforalantifun- galtreatmentsforsuperficialdermatophytosisandonychomyco- sis:ameta-analysis[J].AmJMed,2007,12O(9):791-798.刘龙,景宝洁,吴璐.特比萘芬引致的肝损害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4):271-273.VickersAE,SinclairJR,ZollingerM,eta1.Mutiplecytochrome P-450sinvolvedinthemetabolismofterbinafinesuggestalimit—edpotentialfordrug—druginteractions[J].DrugMetabDispos, 1999,27(9):1029—1038.HallM,MonkaC,KruppP,eta1.Safetyoforalterbinafine:re—sultsofapostmarketingsurveillancestudyin25,884patients [J].ArchDermatol,l997,133(1O):1213-1219.陈平.抗真菌药物不良反应[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 (11):12—14.GuptaAK,ChwetzoffE,DelRossoJ,eta1.Hepaticsafetyof itraeonazole[J].JCutanMedSurg,2002,6(3):210-213.周琼.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机制[J].医药导报,2002,21(增刊):76_77..徐海涛,翻秀勤,韩瑞顺,等.与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相互作用的药物及其处理[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 17(4):283-285.吴绍熙,郭宁如.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1998,7(5):350-354.李新平,马红钗,昝日增.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12(5):320—324.张善堂,钱启辉,江国庆.伊曲康唑的药物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2):739-741.罗权,林玲,张锡宝.伊曲康唑在儿童真菌病中的应用[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5):273-275.KatzHI.Druginteractionsoftheneweroralantifungalagents [J].BrJDermatol,1999,141(Suppl56):26-32.GuptaAK.KatzHI.ShearNH.Druginteractionswithitraeon—azole,fluconazole,andterbinafineandtheirmanagement[J].J AmAcadDermatol,1999,41(2Pt1):237-249.[收稿日期][本文编辑]2009-08施慧。
氟康唑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氟康唑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一、氟康唑的功能氟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疾病。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真菌生长:氟康唑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酵素活性,阻断了真菌细胞壁合成,从而抑制了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2.杀灭真菌:氟康唑也能够直接杀灭真菌,通过干扰真菌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3.广谱抗真菌作用:氟康唑对多种真菌都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皮癣、皮肤肿瘤等疾病。
二、氟康唑的主治氟康唑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婴儿口腔念珠菌感染、女性阴道念珠菌感染等。
2.皮肤黏膜念珠菌感染:氟康唑可以通过外用治疗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角化病等。
3.皮癣:氟康唑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皮癣,包括头癣、体癣、手癣等。
4.皮肤肿瘤:氟康唑可以用于治疗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5.其他真菌感染:氟康唑还可用于治疗其他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口腔炎、念珠菌尿路感染等。
三、氟康唑的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氟康唑可以采用不同的用法和用量:1.外用用法:对于外界性真菌感染,可以将氟康唑外用于患处。
一般情况下,每日使用1-2次,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吸收。
2.内服用法:对于内源性真菌感染或病情较严重时,需要口服氟康唑。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日口服200-400mg,分2-4次服用;儿童的用量需根据体重来确定。
3.注射用法: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需要采用氟康唑静脉注射。
具体剂量需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因素来确定,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氟康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前先告知医生过敏史:对氟康唑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有其他过敏史的患者应该在使用前告知医生。
2.需遵医嘱使用:氟康唑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且按医嘱使用剂量和用法。
3.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氟康唑的同时,需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脓疱和瘙痒等症状。
目前,针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其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
本文将对比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效果。
1. 广谱抗真菌活性:伊曲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包括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
3. 较少的副作用:伊曲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
然而,伊曲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药物相互作用:伊曲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1. 强大的抗真菌活性:氟康唑对马拉色菌属内的多种菌株具有强大的抗真菌活性。
2. 较短的半衰期:氟康唑的半衰期较短,可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低副作用。
3. 广泛的抗菌谱:氟康唑除了对马拉色菌具有抗真菌活性外,还对其他多种真菌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然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时也存在一些不足:1. 较高的副作用:氟康唑的副作用相对较高,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
2. 药物相互作用:氟康唑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
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在深入探究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病理特征和真菌学背景。
马拉色菌毛囊炎,一种由马拉色菌(Malassezia)引起的皮肤感染,这些真菌通常是皮肤微生物群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条件下,它们可能过度生长并导致炎症。
临床表现包括红色斑点、皮脂腺分布区域的脓疱和丘疹,以及伴随的瘙痒感。
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分析伊曲康唑,作为一种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因其对多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
氟康唑说明书

氟康唑说明书
一、药物名称
氟康唑(Fluconazole)
二、药物的组成成分
每片(Capsule)含氟康唑100mg或200mg
三、药物的适应症
氟康唑适用于如下疾病的治疗:①念珠菌感染,包括阴道念珠菌炎、口腔念珠菌炎等;②广谱皮肤真菌感染,包括白色念珠菌病、股癣、
体癣等;③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包括新生儿念珠菌血症、隐球菌病等。
四、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五、使用方法及剂量
成人念珠菌感染治疗:口服每日1次,100-200mg,疗程视病情而定。
儿童念珠菌感染治疗:口服每日1次,3mg/kg体重,疗程视病情而定。
六、不良反应
使用氟康唑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
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头痛、头晕、皮疹等过敏反应。
如出现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七、注意事项
1. 在使用氟康唑期间,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适
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咨询。
2. 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前请向
医生咨询。
3. 氟康唑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过程中请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医嘱使用。
八、贮藏方法
请将本品贮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儿童不易触及。
九、生产企业
请参考药物包装上的生产企业信息。
本说明书于xx年xx月修订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向医生说明氟康唑与其他药物 的相互作用问题?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与氢氯噻嗪合用 与氢氯噻嗪合用,可使本品的血药浓度升高40%,原因就 是氢氯噻嗪使氟康唑经肾清除减少。
2、与磺酰脲类降糖药合用 与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等磺酰脲类降糖药合 用,可使降糖药的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发生低血糖症,故 两者联用时,需监测血糖,并减少降血糖药的剂量。
熊友健,姜松,赵绪元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中 南药学,2010,8(5):377-382
小
结
A、氟康唑作为WHO指定的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物,其临床应用所取得的佳绩为众人瞩目。 B、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 疗疾病,然而联合使用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其潜在 的危害也是小容忽视的.即合用不当造成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但没有达到治疗目的,反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发生率增高。 C、目前,一般根据患者的疗效反应或血药浓度监测然后调 整给药剂量。对于无法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产生严重不良 反应的相互作用,禁忌联合用药。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抗感染专业 李 磊 2013.2.21
药物相互作用
(1)药代学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另 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从而影响其在体 内的浓度。
(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是指激动剂和拮抗剂在 器官受体部位的相互作用。
影响药物代谢所致药物相互作用
酶抑作用: (1)两种药物经过相同的P450同工酶代谢,同为一组酶的底 物,所以竞争抑制代谢,代谢减弱,体内浓度增加。 (2)某药物是P450酶的抑制剂,抑制P450酶的代谢作用,从 而使经过此酶代谢的药物浓度增加 酶促作用:某药物是P450酶的诱导剂,促进P450酶的代谢 作用,从而使经过此酶代谢的药物浓度减少。
参考文献
张石革.抗真菌药物的进展及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66-1867
高洁,崔桅等.环孢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08,17(8):60-61 熊友健,姜松,赵绪元.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中南药
学,2010,8(5):377-382
熊友健,姜松,赵绪元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中 南药学,2010,8(5):377-382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7、他汀类药物 酮康唑、伊曲康唑与洛伐他汀同时应用,使肌病的危险性 增加。而普伐他汀及罗舒伐他汀不影响伊曲康唑的血浆水 平。一般认为氟康唑可安全地与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阿 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但最近报道1例病人同时服用辛伐他 汀与氟康唑,引起横纹肌溶解,停药后症状缓解。
邓万俊.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2):131136 高洁,崔桅等.环孢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药业,2008,17(8):60-61
邓万俊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6年2月,第25卷第2期131-136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8、氟康唑与地西泮相互作用 地两泮为长效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经CYP2C19和 CYP3A4代谢,与氟康唑合用时,可使地西泮的AUC增 加2.2倍,t1/2从31 h延长到61 h。由于地丙泮的清除极大 的降低导致增加发生临床危险的可能,因而需引起临床工 作者的注意。
高洁,崔桅等.环孢素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药 业,2008,17(8):60-61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4、与茶碱合用 氟康唑与茶碱合用,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约13%,从 而导致毒性反应发生,故两者联用时,需监测茶碱的血药 浓度。 原因:氟康唑是一类P450酶抑制剂,主要抑制CYP2C9, 氟康唑通过药酶抑制作用可降低茶碱的清除率,与茶碱联 用时,茶碱血药浓度约可增高13%,故可使茶碱出现过量 中毒的危险,在应用氟康唑期间及停药后,应加强监护并 尽可能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酌情调整茶碱剂量。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5、与华法林及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 与华法林及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 用,使凝血因子Ⅱ时间延长,两者联用时需谨慎,应监测 凝血因子Ⅱ时间。 6、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合用,可使本药的血药浓度降低, 并可导致治疗失败 或感染复发,故与这些药联用应谨慎。 原因:当利福平与氟康唑合用时,可导致的氟康唑的AUC 减少25%,并使半衰期缩短20%。因此,对同时服用氟康 唑和利福平的患者,应考虑增加氟康唑剂量。
氟康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3、大剂量氟康唑与环孢素合用 本药大剂量与环孢素合用,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从 而致毒性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增加,故两者联用时应谨慎, 须监测后者的血药浓度,并调整其剂量。 氟康唑增加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原因:氟康唑主要抑制 CYP2C9,只有在每日800mg服用时才会抑制CYP3A4, 减少环孢素在肝脏的分解代谢速度,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 从而增加环孢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和肾毒性,停用数周后血 清环孢素和肌酐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
血 利福平、 药 浓 利福布丁、 度 苯妥英、 下 卡马西平、 降
苯巴比妥等
磺胺异恶唑、 血
药 利托那韦、
红霉素、
浓 度 奥美拉唑等 上 升
张石革.抗真菌药物的进展及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66-1867
通过肝药酶CYP450代谢的药物
正确看待药物相互作用!
举例说明
例如:苯巴比妥(催眠药镇静)和利福平(抗结核药)同 时是CYP3A4和CYP2C19的强诱导剂,二者会使两组同工酶 的代谢作用加强,增强药物代谢,使药物在体内浓度大大 减低,几乎达不到治疗作用,故通过此两组酶代谢的药物 几乎均是禁止合用的。
故氟康唑说明书中指出:与利福平合用,氟康唑的Cmax (血药峰浓度)和(给药间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均降低。 AUC减少25%,半衰期缩短20%。因此,对同时服用氟康 唑和利福平的患者,应考虑增加氟康唑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