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弹性波在交通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新)

合集下载

弹性波CT技术在桥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刘凯

弹性波CT技术在桥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刘凯

弹性波CT技术在桥梁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刘凯摘要:鉴于桥梁结构直接与车辆等活载接触,其在承受着较大活载压力的同时,也受到外界荷载的较大影响。

这就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并及时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提升桥梁的运营水平。

针对桥梁混凝土进行的无损检测,不会影响桥梁质量,可以有效获得混凝土质量情况,弹性波CT技术是无损检测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可以提供直观的图像结果。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桥梁无损检测的必要性与弹性波CT技术的特点,其次根据技术应用原理分析其具体应用,并以某桥梁工程无损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弹性波CT技术;桥梁混凝土;无损检测引言:弹性波CT技术由于只能测试构件表面强度,检测精度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多,且混凝土内外质量存在差异,要对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才能确定结果真实性。

因此,研究弹性CT技术的应用,对于混凝土结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无损检测效果,提高检测结果真实性。

1桥梁无损检测的必要性1.1有效提高桥梁检测的安全性混凝土桥梁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活载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早期运维过程中其检测技术较为复杂,且对于外界环境要求较高,甚至会对桥梁结构造成影响。

相对于传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对于桥梁结构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保证桥梁正常安全地运营。

1.2提高桥梁检测的准确性鉴于桥梁无损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桥梁结构产生的相关病害,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相关位置,便于后期加固维护的方案制定。

同时,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桥梁的检测需求,提高相关检测的精确性,较大程度减少了检测工作量,便于后期维保工作的进行。

2弹性波CT技术概述2.1检测原理使用弹性波CT技术展开混凝土检测,和医学上CT技术检测原理一致,都是使用弹性波通过穿透介质,观测弹性波能量衰减的情况,形成结构检测图像。

穿透介质受到穿透速度、弹性模量、介质密度的影响,如果介质的强度高、密度大,衰减量相对较小,如果结构疏松、强度低,衰减量较大。

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宁波)摘要:弹性波:是在固体材料中传播的物质粒子的微小振动传播形成的波,也曾被称为“机械波”、“应力波”、“地震波”等。

由于变形微小,物体处于弹性状态,因此被称为弹性波;冲击弹性波:通过人工锤击、电磁激振等物理方式激发的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又称非破坏检查技术,就是在不破坏待测物质原来的状态、化学性质等前提下,利用物质中因有缺陷或组织结构上的差异存在而会使其某些物理性质的物理量发生变化的现象,以不使被检查物使用性能和形态受到损伤为前提,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来测试、显示和评估这些变化,从而了解和评价材料、产品、设备构件等被测物的性质、状态或内部结构等所采用的检查方法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质量、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快捷简便、精度高等优点,所以其应用日益广泛。

至今,无损检测技术在国内许多行业和部门,例如机械、粉末冶金、建筑、公路、铁道、隧道、桥梁、石油天然气、石化、化工、航空航天、船舶、电力、核工业、兵器、煤炭、有色金属、医疗机构、核工业、海关等,都得到广泛应用。

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1960年代,弹性波(Elastic wave)的概念即被提出,并在物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80年代开始,包括“Impact Echo”法在内的弹性波无损检测方法,在ASTM的多个规程中得到了体现(C597、C1383、D2845等) 2000年,日本土木学会设立了“弾性波法の非破壊検査研究小委員会”,提出了冲击弹性波“Impact Elastic Wave”的概念。

2009年,日本无损检测协会(日本非破壊検査協会、JSNDI)颁布了基于弹性波的技术标准(NDIS 2426,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弾性波による試験方法,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concrete-elastic wave method),并将超声波、打声法等均归为弹性波的范畴。

弹性波检测法在岩土测试中的应用

弹性波检测法在岩土测试中的应用

弹性波检测法在岩土测试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岩土工程领域也得到一定的发展,随之日益增多的岩土测试方法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弹性波检测法是其中一个检测技术。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弹性波检测法在岩土测试中的应用,从而介绍该方法的优越性。

标签:弹性波检测法;岩土测试;应用分析一、前言近些年来,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取得卓越的发展,弹性波理论广泛应用于地震、地质勘探、采矿、材料的无损探伤、工程结构的抗震抗爆、岩土动力学等方面,弹性波技术作为一种物探技术,在岩土测试中应用广泛,是一种高效的探测技术。

下面将进一步介绍弹性波检测法的方法以及在岩土测试中的发展和应用。

二、弹性波技术在岩土领域的发展弹性波不仅对各类岩石都有一定的穿透力和分辨力而且它在介质中传播时与介质相互作用使接收波中携带了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相关的各种信息,所以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弹性波是最理想的。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在对岩体的调查、评价和分类中,引入了弹性波检测技术。

约在同一时期,原苏联把岩石纵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乘积,称之为波阻抗,作为岩石爆破性的分级指标。

到7O年代,又把波阻抗和岩石的裂隙性相结合补充了岩石爆破性分级表1959年。

西方学者Maurer曾建议把波阻抗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

在日本的隧道开拓工程中.广泛使用一种所谓抗爆强度为准则的岩石分级,抗爆强度就是岩石抗剪强度和岩石纵波速度的特定函数值。

7O年代以来,我国和国外水电、铁道和工程地质界相关人员,选用纵波速度进行岩体分类比较普遍。

1997年,王让甲对运用弹性波技术进行岩石可钻性分级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和研究。

论述了运用弹性波技术进行岩石可钻性分级的可行性,对以纵波速度划分岩石可钻性分级标准的制订进行了研究,得出可喜的成果。

并主张采用动弹性力学参数综合评定岩石可钻性,其中引入了横渡的应用。

指出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之比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物理概念,也是一个评价岩石质量的有效指标,每一种岩石具有其相应的波速比值,比值的增大或减少均说明岩性的变化。

新型试验检测技术在交通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新型试验检测技术在交通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新型试验检测技术在交通工程检测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项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路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整个工程的基本要素,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一个具体的交通项目为例,运用新的测试方法,对交通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了测试,并对各种因素对建设项目建设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保道路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能够达到预定的要求。

通过大量的试验资料,说明在进行新的测试时,应事先做好相应的仪器和设备的准备,并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正确性;为交通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物力。

关键词:新型试验;交通工程;检测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在迅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交通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事业的品质,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以及城市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要,一定要加强对道路桥梁建设的优化和改造。

所以,要想更好地提高公路桥梁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设备的更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交通工程建设的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新的试验技术被用来更新和改进已有的试验技术。

1、交通工程中材料检测的应用方法1.1材料检测交通工程的建设,对所使用的材料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材料的品质会对工程的建设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初期,就应该对各种材料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还应该对与材料有关的采购、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全面的管理。

在前期的原材料采购中,应该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并且应该进行多个供应商的比较,以保证所采购到的原材料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设计图纸的要求。

在我看来,在处理与物料有关的工作时,一定要持续提高物料检测的水准,这样才能对物料的品质做出一个客观、有效的评价,保证物料的品质和后续的施工能够持续、稳定。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摘要:对冲击弹性波法着重研究,总结归纳了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的实验操作步骤。

利用混凝土多功能无损检测仪对试块进行了检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知检测可靠性良好,值得在工程实践中推广应用。

最后根据冲击弹性波法的检测数据分析讨论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检测精度的方法。

关键词:冲击弹性波厚度内部缺陷可靠性1 引言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对建设项目主体结构进行现场实地检测,人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能是否优良,才能安心地居住或使用。

现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性能优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体结构的安全。

现阶段对混凝土性能的检测(厚度、内部缺陷等)一般采用无损检测技术[1]。

它利用声、光、电磁等遇到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者构件内部存在缺陷时发生异于平常的变化,由此来评价结构异常和缺陷的危害程度。

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可以已建成的建筑工程,还可以检测在建造过程当中发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构件缺陷的情况。

本文着重研究基于冲击弹性波法(回波法)的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的检测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结果验证检测的可靠性。

同时根据数据分析探讨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从而使冲击弹性波法不但成为工程事故的检测和分析手段之一,而且使其真正成为工程质量控制和建筑产品使用过程中可靠性监控的一种工具。

2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混凝土构件厚度及内部缺陷检测2.1 检测设备本实验所采用的仪器设备为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混凝土多功能无损检测仪SCE-MATS,其主要由:工业电脑,仪器主机,电荷电缆,加速度传感器,主机信号线,广域振动信号拾取装置,打击锤等构成。

2.2 检测实验结果分析及检测可靠性验证2.2.1 检测实验结果分析表1 厚度检测记录表测定次数测试时间波速最优结果(km/s)标准偏差(m)厚度最优结果(m)12021.05.07 3.1080.0010.23122021.05.07 3.1080.0010.23132021.05.07 3.1080.0010.22942021.05.07 3.1080.0010.22952021.05.07 3.10800.23062021.05.07 3.1080.0010.23172021.05.07 3.10800.23082021.05.07 3.1080.0010.231经过数据解析,根据未知厚度构件的数据解析结果及表1厚度检测记录表中的数据,可知波速最优结果为3.108km/s,未知厚度构件的厚度最优结果为0.230m。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操作手册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操作手册
仪器通过测量冲击弹性波在钢质护栏立柱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出立柱总长, 从而反算出立柱的埋深。仪器测量精度高,能应用于波形梁钢质护栏立柱的埋深 检测,有助于对交通工程进行科学地安全评估和隐患处理,保障工程设施安全可 靠的运行。
适用范围
1. 本仪器适用于交通安全设施中波形梁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试项目(埋置 方式为:土或混凝土);
传感器安装位置 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 1. 距离量测时宜从立柱水平端面到磁性座上沿的直 线距离; 2. 触发频道(CH0)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 顶端为 0.1m; 3. 接收频道(CH1)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 顶端为 0.6m。
传感器固定
第 2页
数量 1 1 1 2 1 1
行改造或拆卸造成的一切损失,本公司概不负责。
保修说明
1.本仪器主机自售出之日(以销售发票为准)起壹年内为无偿保修期; 2.在无偿保修期之内,对于因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故障及损坏,可凭保修单
由本公司进行免费维修; 3.在无偿保修期之后,检测仪维修需支付材料费以及维修费; 4.在无偿保修期之内,如果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本公司不提供免费维修,检
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由笔记本电脑(选配件)、检测仪、工 具包三部分组成。
笔记本电脑
检测仪
图 1- 1 笔记本电脑(选配件)
第 1页
图 1- 2 检测仪
EDMA-Ⅰ
工具包
四川升拓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图 1- 3 工具包
表 1- 1 工具包组件一览表
序号
组件
数量 序号
1
橡胶帽
10
第2章 2.1 2.2 2.3
第3章 3.1 3.2 3.3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概念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概念
试验与检测
铁道工程
CONTENTS
冲击弹性波基本原理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概念 冲击弹性波信号测试及分析基础
代表无损检测技术简介 冲击弹性波检测的应用
CONTENTS
一、冲击弹性波的基本概念
振动和波的概念 振动波动的基本要素 激振信号强弱对测试的影响 冲击弹性波的反射特性
弹性波的分类 冲击弹性波的产生 冲击弹性波的传播(波速)
2.弹性波的分类
根据激振方式分类
稳态瑞利波→激振器 瞬态瑞利波→锤击
瑞利波(表面波) 沿半无限弹性介质自由表面传播 用符号“R”表示
稳态
2.弹性波的分类
板波(Lame波)
在板状介质中传播 对称型(S型) 非对称型(A型) 其他波
弯曲波 爬波 楔波
弹性波主要成分特点
分类 速度
P波 最快
S波
约为P波 波速的 60%
3.振动波动的基本要素
波动的基本要素
波的传播速度:V,即波动在媒介中传播的速度 V L /(t1 t 0)
波长: ,一个周期内波动传播的距离 V • T
波数:k k /V 2 /
相位:θ,与振动相似,描述波的起始位置。
4.冲击弹性波的产生
激振信号频率 激振锤越小、产生的频率越高 打击对象越硬、激振锤与被测体间的接触时间越短,信号频率也越高
R波
约为P波 波速的 55%
L波
随频率而 变化
对材料力学特 主要依存 主要依存 主要依存 依存于E、
性的依存性
于E
于G
于G
G
3.振动波动的基本要素
简谐振动方程
m
d2x dt 2
kx
0
设 2 k
m

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V1.06

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基本原理 V1.06

3.3.2 MEM(最大熵法)频谱分析方法 ...................................................................27 第4章 特色及专有技术简介 ........................................................................................................30 4.1 自由振动抑制技术 .........................................................................................................30 4.1.1 4.1.2 4.1.3 4.2 残留振动抑制的原理 .........................................................................................30 自动激振系统 ......................................................................................................34 自动激振系统的效果 .........................................................................................37
冲击弹性波的产生 .........................................................................................................10 2.2.1 打击产生冲击弹性波 .........................................................................................10 2.2.2 损伤以及冲击弹性波的发生(AE) ................................................................11 冲击弹性波的传播 .........................................................................................................11 2.3.1 弹性波的传播速度 .............................................................................................11 2.3.2 波的衰减 ..............................................................................................................14 冲击弹性波的反射特性 ................................................................................................15 2.4.1 在两种媒介垂直入射的情况 .............................................................................15 2.4.2 中间有不同夹层的情况 .....................................................................................16 弹性波和超声波的比较 ................................................................................................17 2.5.1 超声波的基本概念 .............................................................................................17 2.5.2 超声波和冲击弹性波的异同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信传感器
激振体系
信号测试仪
桥梁承载力检测 (2)快速检测体系 关键技术
整体检测项目 • 混凝土弹性模量、强度、疲劳 • 裂缝的有无 局部检测项目 • 锚下有效预应力 • 灌浆密实度 • 厚度 • 裂缝深度
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及弹性模量的定义
桥梁承载力检测 (2)快速检测体系
基于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检测项目
混凝土结构 岩土材料
1
预应力结构
2
3
5
其它结构
4
桩、柱、杆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冲击弹性波的定义
波頭 粒子
当结构发生应变时,质点在弹性力(弹性介质特性)的作用下进 行往复运动,从而形成波。
Impact Elastic Wave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冲击弹性波的产生
根据受信与激发信号的初动部 分的传递函数,可推测锚头附 近的灌浆密实度;
灌浆密实
钢绞线周围有灌浆材料约束 ,不易自由振动; 受信信号初动部分频率较低
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 (2)测试方法和原理
定位测试及缺陷类型识别
当出现灌浆不密实时: 测试弹性波波速会出现下降 在缺陷处会产生反射
发射信号及反射信号
立柱埋深检测 (1)测试方法和原理 EDMA:关键技术 残留振动抑制技术 反射信号增强及识别技术 高精度频谱分析技术 智能化判别技术
立柱埋深检测 (2)现场验证及应用案例
在数十个工程进行了试验验证: • 约85%的检测误差在±4%之内

约94%的检测误差在±8cm之内
立柱埋深检测 (2)现场验证及应用案例(浙江沪昆高速)
专用耦合剂可大大衰减自由 振动
混凝土结构检测 (1)厚度检测
混凝土结构检测 (2)内部缺陷检测
桥墩
混凝土结构检测 (3)脱空检测
钢管混凝土脱空
宜昌市五峰新城的大桥的钢 管混凝土脱空检测和验证。 桥梁为独拱肋钢管混凝土拱 梁组合桥,桥长97.2m,宽 24m。主拱肋高140cm,宽 310cm,左右钢管外径均为 140cm,壁厚为25mm。
分类 代表检测方法 检测量
波动振动类
冲击弹性波、超声波、AE 振幅、频率、相位、时间、 (声发射)、打声法 速度 电磁诱导、微波(探地雷 振幅、频率、相位、时间、 达) 速度
红外线、可见光(激光)、 X、Y射线法 回弹法等 颜色、灰度、相干性等 射线的衰减 回弹值
电磁波类
其它类
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概述
三、冲击弹性波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桩柱杆检测 混凝土结构检测 预应力结构检测 桥梁承载力检测 岩土材料检测
立柱埋深检测 (1)测试方法和原理 难点:中空薄壁结构 比表面积大,能量衰减快 内部空腔,易产生共鸣 残留激振信号的影响
反射信号 反射信号
因此,在立柱埋深检测中,如何识别柱底反射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为此,开发了专门的检测技术(EDMA技术)和设备。
现场测试验证结果
立柱埋深检测 (2)现场验证及应用案例
测试误差数值分布图
基桩完整性检测 完整性检测
基桩完整性检测 基桩长度检测
现场波速标定
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
其基本原理与新设基桩的完整性检测相同,所不同的是:
传感器安装在桩身的侧壁; 解析信号为多频道信号; 激振在桩身侧壁或承台上面桩头投影位置
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概述
原理:通过发射的电磁微波 在对象物体的反射来判别。 特点:只需一个测试面 缺点:对材料力学特性钝感
雷达法 红外热像法
原理:物体向外进行热辐射,并 通过采集热辐射信号检测表面温 度,然后以图像方式表现 特点:无接触、遥感测试面积大 缺点:检测范围浅,受天气影响
X射线
原理:利用射线穿过物质,并被其衰减 特点:穿透力强、结果直观、分辨率高 劣势:放射性强、设备庞大、检测费用高
第一阶段:无损探伤阶段( ND Inspection ), 探测试件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阶段:无损检测阶段( ND Test ),探测试 件是否存在缺陷及其结构、性质、位置等; 第三阶段:无损评价阶段(ND Evaluate),不 仅要掌握缺陷的有无、属性、位置、大小等信息 ,还要评估分析其对被检构件的影响程度。
现场检测验证
破梁验证结果发现,在检测出的缺陷位置存在大 量积水,表明确实存在压浆不密实情况。
预应力灌浆密实度检测 (4)规程情况 目前,江苏、浙江、福建、陕西、贵州、重庆、云南等多地以指 南、地方规程等形式将灌浆密实度检测列入必检项目。 山西省已颁布 交通部已列入计划计划
锚下有效张力检测 (1)测试方法及原理
设计制造质量低劣
洪水冲击及桥墩冲刷 旧桥承载力不足 荷载偏心
桥梁承载力检测 (2)快速检测体系
以结构/材料刚性的检测为基础
结构/材料刚性测试的理论基础
目前动、静载试验均以挠度/刚性为基础
以单项检测为辅
混凝土桥梁测试
5 qL4 384 EI
E的快速测试 I的评估
激振频率 激振锤越小、产生的频率越高; 测试对象越硬、产生的频率也越高
冲击弹性波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冲击弹性波与超声波的比较
基本原理相同,均为弹性波范畴; 激发、接收装置及频率不同; 冲击弹性波能量大、测试范围广; 冲击弹性波频响特性好,适用于IE法 冲击弹性波扩展领域广。
充填度指标
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
(2)测试方法和原理
定性测试(全长波速法FLPA)
弹性波波速 1维钢棒P波波速:约为5.01km/s
实测钢绞线波速
3维钢筋混凝土P波波速:约为4.2-4.4km/s 灌浆密实度
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 (2)测试方法和原理 定位测试(P波传递函数法PFTF) 对锚索两端,因位置较高,容易 产生泌水,从而产生空洞; 但梁两端一般壁厚较厚,IEEV法 测试分辨率显著降低。
A21 A b2 D b1 D A
A11 A D
H
H
H
充填度测试(等效波速IEEV法)概念图
预应力灌浆密实度检测
(3)验证及应用案例
模型梁验证 利用等效波速法对浙江某公路 大桥项目预应力T梁模型进行检测时 , 根据测试结果等值线图发现N1孔 道0~3m范围内存在压浆缺陷,并对 模型梁进行了破损验证。
混凝土结构检测 (3)脱空检测 高铁轨道板脱空、损伤
沪宁高铁脱空检测
混凝土结构检测 (3)脱空检测
高铁轨道板脱空、损伤(沪杭) 轨道板四周离缝 轨道板中间是否 检测成像分析图 起拱检测成像分 析图
混凝土结构检测 (4)裂缝检测
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 (1)测试背景与意义
1985年12月,Ynys-Y-Gwas桥(英国南威尔市)
灌浆密实时,信号经 过管道在底部的反射 时间
灌浆不密实时,信号 经管道壁绕射在底部 的反射时间
N1管0~-3m扫描等值线图
预应力灌浆密实度检测
(3)验证及应用案例
模型梁验证
填充区域部分浆体进入 形成不饱和松散状态
本次检测的对象为预应力T梁 模型,该模型的设计尺寸为 10.0m×1.6m×(0.2~0.5)m。设计 混凝土强度为C50。在浇筑时,其中 有部分孔道设置了缺陷,缺陷部位 未压浆。根据现场验证表明测试结 果与实际缺陷位置情况一致。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损检测技术方法 21世纪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与图像识别技术、人工神 经网络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损检测的方法和种类日益 繁多,射线、激光、红外、微波、液晶等技术都被应用于无损检测。
CT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声呐/超声波
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概述
工程无损检测主要方法分类情况
破梁及破开后场景
预应力灌浆密实度检测
(3)验证及应用案例
现场检测验证
对某在建高速公路的预制小箱 梁结构进行了灌浆密实度的检测和 验证。测试结果,在离CH0发射端 2.1m~2.7m位置发现缺陷。
梁底位置
缺陷位置
变截面位置
IEEV扫描等值线图
预应力灌浆密实度检测
(3)验证及应用案例(河南某高速公路)
冲击弹性波在交通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朱纪刚
1
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Contents
2
3
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无损检测技术
目 录
冲击弹性波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一、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概述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阶段
1
无损探伤
2
无损检测
3
检测评价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大体 来讲,分为以下3个阶段:
预应力孔道灌浆密实度检测 (2)测试方法和原理 定性测试(全长衰减法FLEA)
激振信号
充填良好 充填不良
受信信号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 25% 50% 75% 充填度 % 100% 125%
密实度测试(全长衰减法FLEA)
弹性波衰减(振幅)率~充填度的相关关系
其适用的锚杆长度也有范围限制,超出该范围的反而测试结果偏差较大
锚杆检测概念图
锚杆(索)检测 (2)不同条件下特征波形 测试例(空置岩锚杆)
空置锚杆信号衰减小,测试容易
锚杆(索)检测 (2)不同条件下的特征波形
测试例(现场岩锚杆)
现场锚杆信号衰减大、噪声 多、测试困难
锚杆(索)检测 (2)不同条件下的特征波形 测试例(现场岩锚杆验证)
在役基桩完整性检测
传感器起震 时刻
传感器起震 时刻
锚杆(索)检测 (1)测试方法和原理 锚杆测试原理 激振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